試析本科教學模式改革中的“四個維度”及其基本原則(3)
時間:
黨亭軍1由 分享
四、學生維度:主體性地位的確立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明確指出,人一生的教育必定是由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機結合而成,但人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閱歷的豐富來逐步提升自我教育在整個教育中所占的比重。顯然,對于本科學生而言,應該以自我教育為主,即大學生在教學中應當處于主體性的地位。這是基于學生維度對本科教學模式改革所應當著重把握的原則。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中國大學普遍的沉悶狀態(tài)是令人憂郁的,課堂本是一個應激起大腦風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靜得令人可怕”。目前的基礎教育都在竭力突破教師一言堂、滿堂灌、課堂中無視學生存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積極試行探究性學習,把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興趣等統(tǒng)統(tǒng)調動起來,此舉就在于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但值得深思與質疑的是,我們的本科教育卻大多仍舊在進行著傳統(tǒng)的封閉式教學,教師辛辛苦苦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講好課上,卻忽視了大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實踐探索、批判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事實上,學生是有強烈自主意識的。據一項對全國高校本科生學習需求所做的抽樣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有明確的自主學習權利意識和實現自主學習的愿望,認為自己有權對教學安排提出建議或做出決定。難怪有人認為忽視了大學生的主體性已經成為本科教育中的兩大主要問題之一。因此,在高等教育領域也應該發(fā)起一場尊重大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主講市場營銷課程10多年的侯鐵珊教授在教學中深深體會到,靠死讀書本、靠課堂有限的案例分析都難以適應摘市場、搞推銷,應變能力強的課程特點。盡管多年來,他從教材內容到教學方式不斷進行著求實求新,但最終在4年前,他還是把課堂搬出教室,搬到企業(yè)中去。教學方式靈活了、實踐性強了,帶來的是學生們敢想了、會想了甚至于給企業(yè)帶來創(chuàng)新的實際效果。”侯教授搞課改得以最終成功的關鍵因素就在于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尊重與確立。
就教育研究方法中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確立而言,我們認為高校教師務必在其課程教材教法三個維度及其基本原則的要求下,進行大膽的教學模式改革。首先以一定的課時進行理論講解;其次以一定的課時指導學生進行實際的教育問題研究;最后以一定的課時進行研究成果的反饋、交流及討論。因為這能有效地關注到學生主體性地位得以凸顯的四個基本特征,即自主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社會性。而一旦本科教學模式改革中真正樹立起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認識,那勢必能處理好傳統(tǒng)教學模式改革中所難以處理的幾種基本關系與矛盾,即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與矛盾、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及矛盾,間接知識與直接知識的關系及矛盾、教師與學生主體性之爭的關系與矛盾、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及矛盾、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與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