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中國畫的“留白”造美
時間:
王鳳欣1由 分享
【摘要】中國畫的“留白”現(xiàn)象導其源是伴隨著畫史而發(fā)生發(fā)展的。中國畫“留白”自覺的歷史產(chǎn)生于先秦形成于六朝,而成長期則在唐代,確切的依據(jù)從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白畫”之說可見。而中國畫之“留白”造美的興盛期則是宋代。隨著人類文明腳步的邁進,基于民族審美心理之必須,繪畫表現(xiàn)中“留白”幾乎成了中國畫的專署,中國畫家利用“白黑”二素,恰倒好處地在描繪自然與理念之間設計畫面虛實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留白”是中國畫造美、審美之必須。
【關鍵詞】美學意義;二維的空間;意境
一、“留白”的美學意義
中國畫中的“留白”,或者說是“布白”,是要求藝術性與審美性恰到好處的結合才可使畫作達到以虛襯實、虛實相生的尚意境界。笪重光于《畫筌》中有語:“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郭熙在他的畫論《林泉高致》中說:“山欲高,盡出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則不遠,掩映斷其派則遠矣。”如此“高”與“遠”之境,當由“留白”之法予以實現(xiàn)。畫中之白處,自當使人盡觀睹妙想于幽遠山水景致之間。當然,中國畫中的“留白”不單單是局限于山水畫中,這種審美性與藝術性于人物畫和花鳥畫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中國畫的二維的空間中,畫家們始終在自覺而別具匠心的利用“留白”技巧來打破單一的墨色在畫面上所呈現(xiàn)出的那種嚴肅。使畫中的山水跌宕起伏。在精心構思與幽妙的黑白設置中,使畫作在恬淡中達到無色之色的話語表述,從本質上使人在虛實相生主體與客體中因循心理的審美規(guī)律,求得藝術性與審美性的完美統(tǒng)一。八大山人有些山水畫作品的畫面上,會留有大面積的空白。這些空白?從美學的角度來分析,讓人聯(lián)想到禪宗思想對于八大山人創(chuàng)作觀念的影響。對于禪宗而言,物質無常永恒,而白紙的空白與墨色形象的關系正如同虛空與墨色的關系,所以在八大山人看來,空白與形象同樣可以畫出完美的作品,而且從禪宗的角度來說空白可能比形象更加實在。這樣一來,八大山人山水畫就充滿了空靈。有了蕩漾,有了和禪境以及老莊哲學語義相同的意境結構。
二、“留白” —中國畫造美之必須
中國畫非常重視意境的傳達和形式美的體現(xiàn)方式,“留白”則是構成中國畫形式美及意境延續(xù)方面的重要內容,關系著作品的主題、意境、趣味等多種因素,是畫面成敗的關鍵之一。中國畫始終都在講形式美這個主題,在我看來,形式美的主題是以“留白”的表述方式再合以章法,筆墨技巧的精進來完成的。“留白”是無墨之用,這并不是過分抬高“留白”形式在中國畫中的位置,而是個事實存在。中國畫的留白,留得其所,便生氣韻,便使畫面上流動著生命,便使觀者得以在那白而不空的空間徜徉。留白與著墨相對,兩者互相依賴,相得益彰。沒有留白,便不能顯出著墨處的美妙。如?黃賓虹的一幅《江山圖》,畫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聳立,中腰下黑壓壓的山巒橫斷其面,中間留出一條白帶,令高山與低巒形成了黑白、開合、虛實的強烈對比。那高山濃黑的整體中又間以幾座虛淡的屋宇,以山路襯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墊之,令低巒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虛白,水中著一小舟,兩隱士端坐其間,使畫面呈現(xiàn)出空靈靜謐的無言美境。
中國畫章法講究立意定景,要求在畫面上“遠取其勢,近取其質”,根據(jù)畫面結構的需要,運用賓主、呼應、開合、藏露、疏密、虛實等對立統(tǒng)一法則來布置章法,并巧妙地處理畫面的黑白,使無畫處皆成妙境。八大山人山水畫的畫面設計性極強,每幅畫的經(jīng)營布陣都看似不經(jīng)意而處處經(jīng)意之極。八大山人將其山水畫畫面設計的意境空闊,余味無窮。范增先生認為:“八大山人之構圖,斷物造險之愿。古往今來,于《老子》書‘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之參透,無過于八大山人者。我們可以在八大山人的《秋林亭子圖》的構圖中體會其章法布置:“由畫面左下角層層生發(fā),直至右上角,一鼓作氣,沖出畫面,右上方又拖出幾組遠山平坡,搖曳生姿,如音樂中的定音鼓一般。”此畫布局黑白基本各占一半,此消彼長,虛實,藏露相互轉換,渾然一氣。八大山人善于在畫面上制造矛盾,而又調和矛盾,使得畫的節(jié)奏韻律感奇強。而這種“繁中置簡,靜里生奇”的能力,正是使八大山人成為最具形式特征的畫家的最重要的一面。
畫的意境是空,是遠,是無形之大象。中國繪畫的留白是布局的規(guī)則,畫家可以在“留白”的過程中使自己的“經(jīng)營”與造美能力得到自由的發(fā)揮。所謂有無相生、計白當黑、欲擒故縱、意到筆不到、書之妙趣在無筆墨處,等等,悟透這些,留白才會留得自覺,留得有章法,留得有生命感,從而給人以深遠的意境。
三、“留白”造美的基本法則
黑與白、實與虛,是對立統(tǒng)一的,留白是為了延伸畫面的意境,而寫黑也有同樣的功效,正所謂“黑團團里黑團團,黑團團中天地寬”。做到記白當黑黑白互用,使白為黑,以虛破實,往往可以使畫面產(chǎn)生提神的效果。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白”可以是天空、是浮云、是流水、是晨霧、同一幅畫面上的不同位置的“白”處,因與不同的“實景”的配合,即產(chǎn)生了不同話語意義。由“白”帶來的美感已得到共識,但這種“白”不是畫者于畫面上隨意漏筆而成成。留白遵循一定法則的,這樣才會產(chǎn)生更好的造美效果。
首先,“布白”要從全局出發(fā),精心設計。只注重局部的虛實,必定造成畫面的支離破碎,從而失去畫作的整體美感。
其次,“布白”要尊重生活,要依據(jù)生活邏輯。不可無約無信馬由韁
第三藝術有其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留白造美也要依其規(guī)律來進行。它是精心設計的產(chǎn)物。
中國畫留白是空,是遠,是無形之大象。中國繪畫的留白是布局的規(guī)則,所謂有無相生、計白當黑、欲擒故縱、意到筆不到、書之妙趣在無筆墨處等等,悟透這些,留白才會留得自覺,留得有章法,留得有生命感,從而給人以深遠的意境。中國的山水畫,不僅能表現(xiàn)以大觀小的情趣,還能表現(xiàn)小中見大的空間美,意境美。善于留白,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yǎng)。但凡有點成就的畫家,他們都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潛習畫理,潛習古典詩詞,潛習一切與繪畫有關的知識。所以,藝術家,要懂得處理空間表現(xiàn)的方法,知道真境逼而神境生的畫理,重視實境、真境,在形象的基礎上去追求空白,以生活表象的真實加以概括去創(chuàng)造抽象的空白,以收到以實帶虛,以虛補實,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美學意義;二維的空間;意境
一、“留白”的美學意義
中國畫中的“留白”,或者說是“布白”,是要求藝術性與審美性恰到好處的結合才可使畫作達到以虛襯實、虛實相生的尚意境界。笪重光于《畫筌》中有語:“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郭熙在他的畫論《林泉高致》中說:“山欲高,盡出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則不遠,掩映斷其派則遠矣。”如此“高”與“遠”之境,當由“留白”之法予以實現(xiàn)。畫中之白處,自當使人盡觀睹妙想于幽遠山水景致之間。當然,中國畫中的“留白”不單單是局限于山水畫中,這種審美性與藝術性于人物畫和花鳥畫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中國畫的二維的空間中,畫家們始終在自覺而別具匠心的利用“留白”技巧來打破單一的墨色在畫面上所呈現(xiàn)出的那種嚴肅。使畫中的山水跌宕起伏。在精心構思與幽妙的黑白設置中,使畫作在恬淡中達到無色之色的話語表述,從本質上使人在虛實相生主體與客體中因循心理的審美規(guī)律,求得藝術性與審美性的完美統(tǒng)一。八大山人有些山水畫作品的畫面上,會留有大面積的空白。這些空白?從美學的角度來分析,讓人聯(lián)想到禪宗思想對于八大山人創(chuàng)作觀念的影響。對于禪宗而言,物質無常永恒,而白紙的空白與墨色形象的關系正如同虛空與墨色的關系,所以在八大山人看來,空白與形象同樣可以畫出完美的作品,而且從禪宗的角度來說空白可能比形象更加實在。這樣一來,八大山人山水畫就充滿了空靈。有了蕩漾,有了和禪境以及老莊哲學語義相同的意境結構。
二、“留白” —中國畫造美之必須
中國畫非常重視意境的傳達和形式美的體現(xiàn)方式,“留白”則是構成中國畫形式美及意境延續(xù)方面的重要內容,關系著作品的主題、意境、趣味等多種因素,是畫面成敗的關鍵之一。中國畫始終都在講形式美這個主題,在我看來,形式美的主題是以“留白”的表述方式再合以章法,筆墨技巧的精進來完成的。“留白”是無墨之用,這并不是過分抬高“留白”形式在中國畫中的位置,而是個事實存在。中國畫的留白,留得其所,便生氣韻,便使畫面上流動著生命,便使觀者得以在那白而不空的空間徜徉。留白與著墨相對,兩者互相依賴,相得益彰。沒有留白,便不能顯出著墨處的美妙。如?黃賓虹的一幅《江山圖》,畫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聳立,中腰下黑壓壓的山巒橫斷其面,中間留出一條白帶,令高山與低巒形成了黑白、開合、虛實的強烈對比。那高山濃黑的整體中又間以幾座虛淡的屋宇,以山路襯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墊之,令低巒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虛白,水中著一小舟,兩隱士端坐其間,使畫面呈現(xiàn)出空靈靜謐的無言美境。
中國畫章法講究立意定景,要求在畫面上“遠取其勢,近取其質”,根據(jù)畫面結構的需要,運用賓主、呼應、開合、藏露、疏密、虛實等對立統(tǒng)一法則來布置章法,并巧妙地處理畫面的黑白,使無畫處皆成妙境。八大山人山水畫的畫面設計性極強,每幅畫的經(jīng)營布陣都看似不經(jīng)意而處處經(jīng)意之極。八大山人將其山水畫畫面設計的意境空闊,余味無窮。范增先生認為:“八大山人之構圖,斷物造險之愿。古往今來,于《老子》書‘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之參透,無過于八大山人者。我們可以在八大山人的《秋林亭子圖》的構圖中體會其章法布置:“由畫面左下角層層生發(fā),直至右上角,一鼓作氣,沖出畫面,右上方又拖出幾組遠山平坡,搖曳生姿,如音樂中的定音鼓一般。”此畫布局黑白基本各占一半,此消彼長,虛實,藏露相互轉換,渾然一氣。八大山人善于在畫面上制造矛盾,而又調和矛盾,使得畫的節(jié)奏韻律感奇強。而這種“繁中置簡,靜里生奇”的能力,正是使八大山人成為最具形式特征的畫家的最重要的一面。
畫的意境是空,是遠,是無形之大象。中國繪畫的留白是布局的規(guī)則,畫家可以在“留白”的過程中使自己的“經(jīng)營”與造美能力得到自由的發(fā)揮。所謂有無相生、計白當黑、欲擒故縱、意到筆不到、書之妙趣在無筆墨處,等等,悟透這些,留白才會留得自覺,留得有章法,留得有生命感,從而給人以深遠的意境。
三、“留白”造美的基本法則
黑與白、實與虛,是對立統(tǒng)一的,留白是為了延伸畫面的意境,而寫黑也有同樣的功效,正所謂“黑團團里黑團團,黑團團中天地寬”。做到記白當黑黑白互用,使白為黑,以虛破實,往往可以使畫面產(chǎn)生提神的效果。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白”可以是天空、是浮云、是流水、是晨霧、同一幅畫面上的不同位置的“白”處,因與不同的“實景”的配合,即產(chǎn)生了不同話語意義。由“白”帶來的美感已得到共識,但這種“白”不是畫者于畫面上隨意漏筆而成成。留白遵循一定法則的,這樣才會產(chǎn)生更好的造美效果。
首先,“布白”要從全局出發(fā),精心設計。只注重局部的虛實,必定造成畫面的支離破碎,從而失去畫作的整體美感。
其次,“布白”要尊重生活,要依據(jù)生活邏輯。不可無約無信馬由韁
第三藝術有其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留白造美也要依其規(guī)律來進行。它是精心設計的產(chǎn)物。
中國畫留白是空,是遠,是無形之大象。中國繪畫的留白是布局的規(guī)則,所謂有無相生、計白當黑、欲擒故縱、意到筆不到、書之妙趣在無筆墨處等等,悟透這些,留白才會留得自覺,留得有章法,留得有生命感,從而給人以深遠的意境。中國的山水畫,不僅能表現(xiàn)以大觀小的情趣,還能表現(xiàn)小中見大的空間美,意境美。善于留白,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yǎng)。但凡有點成就的畫家,他們都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潛習畫理,潛習古典詩詞,潛習一切與繪畫有關的知識。所以,藝術家,要懂得處理空間表現(xiàn)的方法,知道真境逼而神境生的畫理,重視實境、真境,在形象的基礎上去追求空白,以生活表象的真實加以概括去創(chuàng)造抽象的空白,以收到以實帶虛,以虛補實,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