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誠信方面論文
會計誠信方面論文
誠信既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每位會計工作者應具有的基本操守,這是因為誠信是做好會計工作的根本,是會計職業(yè)道德的精髓。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會計誠信方面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會計誠信方面論文篇1
淺談會計行業(yè)的誠信
【摘要】在大力提升國民素質的過程中,精神文明道德建設日趨重要,無論是工作職業(yè)操守還是日常與人交往,誠實守信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早就滲透進了我們的一言一行。會計是一項經濟管理范疇,能夠為各方面提供經濟信息,要求客觀且真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嚴格要求了會計行業(yè)的誠信度。而當今社會會計行業(yè)誠信的丟失引發(fā)了一輪輪的誠信危機,嚴重的影響了市場經濟的秩序。本文就會計行業(yè)中誠信的現狀進行分析,提供相應的對策以促進市場經濟的穩(wěn)固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會計 誠信 市場經濟 真實性
會計的誠信職業(yè)道德,體現的是會計人員人格修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如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恪守客觀、公正的做人原則,不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或以職務之便謀私利等。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大肆彌漫,在經濟建設中尤為突出,會計人員在種種因素下做假賬,出一些虛假的財務報表,使其缺乏最基本的誠信職業(yè)道德,而這些行為恰恰是行賄受賄、滋生貪官污吏、偷稅漏稅等現象的罪惡之源,給個人、企業(yè)甚至國家?guī)砹司薮髶p失,因而會計行業(yè)中造假早已成為市場經濟和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會計行業(yè)中誠信的丟失
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往往能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更為明顯,現今會計行業(yè)的誠信已經成為了一個讓各界人士頭疼不已的難題,造假的案件“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對很多企事業(yè)單位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審計的時候,發(fā)現很多會計報表嚴重不實,人為的調節(jié)讓很多單位虛盈實虧、虛虧實盈,展現的表象和實際財務狀況相差甚遠,嚴重相背離,各種違規(guī)違紀違法現象赤裸裸的擺在人們眼前,其間不乏假憑證、假賬目、假報表、假審計和假評估等情況,實際操作中,為了利益而隨意調整財務報表的比比皆是。
中國在經歷了紅光實業(yè)、猴王股份、銀廣夏等觸目驚心的事件之后,就連處于會計行業(yè)尖端的美國,也出現了麥道夫、安然、世界通訊等盈利報告中弄虛作假的事件,而作為美國五大會計公司之一的安達信在對安然公司的財務進行審計的時候,一直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違背職業(yè)道德和底線的銷毀相關的證據,給市場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當然,最終安達信也自食惡果,在會計行業(yè)中失去立足之地。
二、會計行業(yè)失信的表現
各行各業(yè)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誠信是必不可缺的,就像一個人失信于某個人或者某件事,再次發(fā)生的時候,別人心里必然有所芥蒂,這是為什么要做人做事時守誠信的根本,會計行業(yè)亦是如此,但是它們通過對報表和賬目作假使得很多財務現狀嚴重失真。
比如:利用關聯(lián)方之間轉移資源、勞務或者是義務的行為,不管有沒有收取價款的這種交易形式來提高所謂的業(yè)績,有購買或者銷售商品、提供或接受勞務、提供資金、代理、研究與開發(fā)項目的轉移等交易類型,這種非實質性交易的目的無非是想要讓自己的財務報表“好看些”;也有在財務情況中的資產負債項中的虛擬資產和利潤表中的多入少出,導致呈現出來的賬目和實際情況根本不一致,以達到虛假的虧損狀態(tài)和浮夸的盈利假象;還有一些經濟犯罪中根源就是不顧法律的約束,人為的胡編亂造,出具騙人的財務報表,更有甚者利欲熏心,在金錢的面前放棄自己的職業(yè)道德,逾越法律這道紅線,在明知報表有問題的同時還做一些虛偽的審計報告,加上毫無用處的陳述,在包庇做假賬的會計人員的同時也為自己“撈金”,此所謂一丘之貉,為更多的造假推波助瀾,使得人們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忘卻了造假的后果,以致作假現象越來越普遍,會計行業(yè)的誠信岌岌可危。
三、會計行業(yè)誠信重塑的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法制力度和道德教育
要在會計行業(yè)中恢復誠信,如果只是寄希望于企業(yè)單位自身的道德誠信,是不現實的,只有加大宣傳《會計法》,讓會計從業(yè)人員認識到違反《會計法》會有什么后果,那么他們在做假賬時就會三思而后行。經濟活動中的違紀亂法之所以屢禁不止,主要還是宣傳和制裁的力度不夠。會計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心懷僥幸心理,即使事發(fā),受到的利益和受到的制裁相比,也是前者遠大于后者。因此,財政部門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監(jiān)督和處罰條例,不包庇、不縱容,一經查出,從嚴處理,在執(zhí)行過程中,做到嚴格執(zhí)法。該承擔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的承擔責任,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送交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有一件查一件,絕不姑息。
如果用法律來嚴格約束人員,雖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好的選擇,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教育,才能從源頭上杜絕會計造假的發(fā)生。一方面會計要有嫻熟的職業(yè)技能、精通自己的業(yè)務,還要遵守相關國家規(guī)定,一旦公司利益和會計的行業(yè)規(guī)則起了沖突,要敢于堅持原則,不向領導權力和利益低頭,會計核算時不偏不倚,客觀、真實的進行會計核算。此外,誠信作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的品質之一,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的。會計人員作為會計的主體,他們的行為對會計的誠信建設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因此,應該要努力提高會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
(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首先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夠從源頭上杜絕會計人員做假賬,使會計人員的造假機會大為減少,是《會計法》中對企業(yè)的硬性要求,對改善會計職業(yè)的內部環(huán)境有什么顯著的效果。因此,要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夠得以執(zhí)行,首先就是要加強單位負責人的法律意識,事實也證明,在會計的造假案件中,大多數都是在單位負責人的強令或者授意下才進行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要讓單位負責人認識到違規(guī)違法的嚴重后果,做一個守法公民。
其次還要有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能夠及時的發(fā)現會計資料中那些虛假的不真實的信息,能對公司的經濟活動進行監(jiān)督,保證公司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最后要改變大多數公司的管理體制。會計人員受到公司負責人的領導,在很多問題上,如果不按照負責人的命令行事,自己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失,或者是其他一些權限受到限制,使得會計人員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做出一些違背自己良心和道德的事情。因此,要讓會計人員從公司中獨立出來,盡量不受到公司負責人的約束和限制,現在比較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有會計委派制和會計集中核算制。
(三)完善會計法律法規(guī)
當前,我國的會計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以會計法為核心,其他法律法規(guī)協(xié)調配套的初步形態(tài)。但是,在一些問題上,會計法律法規(guī)依然還有一些需要修訂和完善的地方。一是要規(guī)范會計信息標準,會計法作為會計的核心,一切都以其為核心,規(guī)范的會計信息標準才能讓會計的核算更加科學準確,適用性更廣。二是要建立統(tǒng)一的會計核算制度,《會計法》第50條明確提出“國家統(tǒng)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于會計核算、會計監(jiān)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這是因為國家統(tǒng)一會計制度是于我國目前的會計環(huán)境相適應的,我國的經濟體制和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渡時期的國情相吻合的,并且,國家統(tǒng)一會計制度我在我國60多年來會計管理成功經驗和現代會計的精華有機結合的。三是要結合當前的實際,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當代社會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如何與時俱進,使得會計法成功地從傳統(tǒng)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中摸索一套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會計模式,這是需要深刻分析的。
參考文獻
[1]孫志霞,宋理升.《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山東行政學院山學報.2003(4).
[2]張雷,呂國梁.《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與對策思考》,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3]馬雪霞.《構建會計誠信體系的幾點思考》,企業(yè)導報.2011(2).
[4]陸梅玲.《會計誠信的缺失與現代建構的思考》,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8).
會計誠信方面論文篇2
試論會計誠信教育
摘要: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計量模式可靠性較高,但相關性不強。公允價值計量彌補了歷史成本計量相關性的不足,但可靠性不高,原因在于公允價值評估采用的技術及評估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本文在對公允價值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基于博弈論視角對公允價值評估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弊對策。
關鍵詞: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評估 博弈論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等特殊業(yè)務和事項的出現,歷史成本計量已經顯現出相關性不強等不足。應運而生的公允價值則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從現實來看公允價值計量已在部分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支持者聲稱公允價值能夠更好地提供相關財務會計信息,準確地反映公司基本經濟狀況。然而,反對者認為公允價值的評估問題讓其可靠性受到嚴重挑戰(zhàn)。金融危機更是讓公允價值再次成為眾矢之的。盡管對于投資者來說公允價值信息比歷史成本信息更加有用,但當公允價值的相關性增加不足以彌補其可靠性的喪失時,公允價值也就被認為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但是某一方面的不足并不能成為放棄研究和使用公允價值的理由。我們似乎不應該停留在討論公允價值是否有用這一問題上,而是應致力于讓公允價值信息更加可靠、更加有用,讓財務會計系統(tǒng)更加完善。
二、相關文獻簡述
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于1967年頒布的總括意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公允價值的文稿。四十多年來,公允價值不斷地深入會計領域的各個方面并逐漸發(fā)展和完善。1990年9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主席查理・C・布雷登經過多方的合作研究發(fā)現以歷史成本作為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并不能解決金融風險,于是他首次提出了引入公允價值并將其作為金融工具計量模式。
我國關于公允價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公允價值的本質、公允價值取得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公允價值計量的優(yōu)缺點及其符合我國國情和經濟現狀的科學使用方法、公允價值與金融危機以及公允價值評估的改進手段。葛家澍(2009)認為,公允價值計量有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指出,公允價值的計量信息最好在其他財務報表或其附注中提供,財務報表還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最好。陳麗花、黃壽昌、楊雄勝(2009)指出,收入費用觀正在向資產負債觀轉變,并且將成為現今會計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資產負債觀不僅不會減弱會計信息質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會改善財務會計信息質量。
關于公允價值取得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張勇(2011)認為,為確保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公允價值的確定應該堅持可驗性、獨立性、適用性和充分性等四個原則,并提出了市場法、收入法和成本法等三個科學確定公允價值的基本方法。郝振平和趙小鹿(2010)認為,在公允價值計量的三個層級中,第一和第二層級公允價值較為可靠,而第三層級公允價值由于其不可靠性,需要在必要時對估計價值進行披露。李國民,徐彥坤(2010)認為金融危機中,公允價值會計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可靠性和穩(wěn)健性等原則產生負面影響,惡化了金融危機,其自身也存在著制度本身部分內容過于復雜、缺乏針對性披露和缺乏關于判斷的具體指南等執(zhí)行問題。譚鋒、樊鷺等人(2010)認為金融危機實質上是經濟問題而非會計問題。公允價值只是使金融危機中的問題暴露得更加清晰,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經濟的波動性,而并非歐美銀行家為了掩蓋金融危機本質所說的公允價值是金融危機爆發(fā)的“罪魁禍首”。因此,在我國,不應該摒棄公允價值計量,而應該通過完善市場環(huán)境、操作行為和估值技術等方法來促進公允價值的更好應用。
三、公允價值評估的應用
2014年我國新頒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中第二條指出:“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fā)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在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時候,我國充分考慮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公允價值應用的三個級次,即:“第一,存在活躍市場的資產和負債,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當用于確定其公允價值;第二,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參考熟悉情況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或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資產或負債的當前公允價值;第三,不存在活躍市場,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等確定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由于有著嚴格的界限,公允價值并不能像歷史成本那樣廣泛應用。
(一)公允價值評估的主要服務領域
1.企業(yè)合并。在我國,外部專業(yè)評估機構的主要服務領域就是確認在企業(yè)合并中所得的資產及其負債的公允價值。對于不動產和機械設備若需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但又不存在活躍市場的,通常必須通過評估的手段來確定其公允價值,該評估手段一般是由具有專業(yè)資格的評估師根據市場證據進行調查分析并得出最后的評估結果。如果因為機械設備的特殊性,不能得到有力的市場證據,則需要運用收入法和重置成本法來估算它的公允價值。
2.資產減值。在我國,一般發(fā)現存在內在的或者外在的因素可能已導致公司無形資產或商譽發(fā)生減值的,無論是否已經達到一年的期限,都會自己或聘請專業(yè)評估機構對該項資產的公允價值作出評估。資產減值測試也是外部評估機構專業(yè)服務的重要領域之一。
3.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品。葛家澍教授稱“對于衍生金融工具來說,公允價值可算是它唯一的計量屬性”,可見公允價值對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重要性。當金融工具不存在較為活躍的交易市場時,按照國際會計準則中的規(guī)定,需采用金融工具評估后的價值作為其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評估中,需要考慮類似可比金融工具的股利、市盈率以及預期增長率等因素,也正是金融衍生品的公允價值計量的復雜性和專業(yè)性,使得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的評估成為外部獨立評估機構服務的領域。
4.投資性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xù)計量有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兩種。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使用前提是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取得,而大量相關信息的取得必須借助于外部專業(yè)評估機構。所以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評估已經成為外部獨立評估機構最主要的服務項目之一。
(二)推動公允價值評估的因素
在公允價值評估的應用中外部專業(yè)機構的介入是多種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
1.專業(yè)性的需求。許多會計要素比如上述的金融資產以及衍生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無形資產及其減值等公允價值的確定,已經大大超出會計領域相關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應用能力的范圍。所以,在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時需要專業(yè)知識很強的評估領域。正是這種專業(yè)性需求促進了評估業(yè)的發(fā)展,并對其評估人員的專業(y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評估行業(yè)和會計行業(yè)一道推動公允價值的運用。
2.獨立性的需求。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更多的是為現有的或者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監(jiān)管方等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由于資產評估的專業(yè)性、復雜性,外部相關人員更愿意選擇獨立專業(yè)評估機構去對所需評估的事項進行評估。在德國,上市公司如果對某種復雜的資產項目不單獨聘請外部獨立評估機構進行公允價值的評估,便會遭到財務報告使用者的質疑。而在公允價值的披露方面,如果公允價值僅僅是由企業(yè)內部的會計人員確定的,企業(yè)在財務報告中就必須要充分披露公允價值計量的關鍵假設和具體方法。但是如果是應用了所聘請的外部獨立評估機構進行專業(yè)評估所得的工作結果,就不需要像前者那樣詳細披露。
3.審計人員的需求。審計工作雖然并不對客戶提供關于某資產的公允價值評估服務,但審計師卻是該資產公允價值確認的最終審核人。對于審計人員而言,如果需要由專業(yè)評估機構確定的公允價值由企業(yè)內部會計人員自行計算,那么一方面,審計人員的工作量將會有所增加,這主要來源于對會計人員自行進行公允價值評估結果的復核;另一方面,審計人員的風險和壓力也會增大,這也就意味著公允價值評估結果存在偏差和問題的可能性會加大。所以審計師建議在公允價值評估需要由專業(yè)機構介入進行專業(yè)性評估的領域應該聘請外部獨立的評估機構服務。這樣在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同時,也會降低審計人員的風險。因此,外部審計也是公允價值評估機構產生的推動力量。
四、博弈論視角下公允價值評估分析
博弈理論又稱對策論,考慮賽局理論中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研究它們的優(yōu)化策略。具有競爭或對抗性質的行為成為博弈行為參與的雙方,為了達到各自的目標與利益,各方必須考慮對手的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并力圖選取對自己最為有利或最為合理的方案。在博弈論中,參與人在他的策略空間中是自由的,但博弈完結后,參與人的支付不僅與他自身所作的選擇有關,還與其他參與人決策的函數有關,即參與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在經濟主體是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行為主體根據對方的行為(策略)來決定自己的行為(策略),從而達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下面以博弈論視角來研究資產評估過程。博弈模型及假設:(1)理性經濟人假設。所有的參與企業(yè)和資產評估機構,都有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機會主義傾向。(2)信息不對稱假設。企業(yè)即委托方掌握著更多的資產信息。
假設市場上只有一個企業(yè)A和一個專業(yè)的資產評估機構B,企業(yè)A有一項待估資產,該資產沒有準確的市場報價,也幾乎沒有相關市場,并且其相關內在價值只有企業(yè)管理者自己知道?,F企業(yè)管理者將該資產交于B評估機構測評,并向資產評估機構提供一些待估資產的相關信息。這時企業(yè)A有兩種選擇:提供虛假信息以使資產價值被高估或者提供真實信息反映資產真實價值。若企業(yè)虛報信息,收益增加值為V;若提供真實信息,沒有收益增加值,設為0。評估機構B有兩種策略選擇:對企業(yè)所提供信息進行診查或不診查。當B不診查時的成本為C1,其不診查行為在市場上帶來的信譽損失和監(jiān)管懲處為m1,診查時的成本為C2,其獲得的企業(yè)支付為R。博弈矩陣如下:
企業(yè)A:可以看出,不論評估機構B如何選擇,企業(yè)A選擇虛報信息都是有利的(V>0),所以對于A來說,提供虛假信息是占優(yōu)決策。
評估機構B:當C1+m1≤C2,即R-C1-m1≥R-C2時,機構B會選擇不診查信息;當C1+m1>C2,即R-C1-m1 所以為避免資產的公允價值被高估,要確保有一個適當的m1值,即市場有效,監(jiān)管有力。
動態(tài)博弈擴展形概述如圖1所示:
動態(tài)博弈分析:在上述靜態(tài)博弈分析的基礎上,增加如下條件:若企業(yè)A提供虛假信息,評估機構診查出后,相關機構對企業(yè)A處罰P。此時,企業(yè)A有兩個選擇,尋租或不尋租,即與機構B合謀串通或不合謀串通,若合謀,則A向B另支付X,之后機構B的策略空間為接受或不接受。若機構B接受,則相關機構查出之后會受到額外懲處m2。企業(yè)A會在X (V-P)。但如果(R-C1-m1-m2+X)<(R-C2),即(C1+m1+m2)>C2,則評估機構B不會接受企業(yè)A的尋租。這時A的收益增加值為V-P。若P>V,即(V-P)<0,則企業(yè)A不會提供虛假信息。所以,為保證公允價值不被高估,要確保有適當的m1,m2和P值,即市場有效,監(jiān)管有力。
五、相關對策和建議
針對上述博弈分析結果,本文提出以下對策以避免企業(yè)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時被高估:
(一)保證有效的市場機制
當市場資產評估機構怠于收集和甄選與資產評估有關的信息,造成資產評估價值失真時,其信譽和能力將會受到懷疑,對評估機構的市場要不可避免地造成損失。
(二)建立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對市場舞弊行為進行嚴格的監(jiān)管和懲罰
成立相關機構,或賦予有關機構相應的權力,當資產評估機構怠于收集和甄選與資產評估有關的信息,造成資產評估價值失真時,對其進行處罰,處罰的力度要使其損失大于怠于評估時所節(jié)約的成本。當發(fā)現委托評估單位與資產評估機構合謀串通時,要對其雙方進行嚴格的懲罰,使其懲罰損失大于相關利得。
參考文獻:
1.葛家澍.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研究――面向財務會計的本質特征[J].會計研究,2009,(5):6-13.
2.陳麗花,黃壽昌,楊雄勝.資產負債觀會計信息的市場效應檢驗――基于《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實行一年的研究[J].會計研究,2009,(5):29-37.
3.張勇.淺談公允價值取得的原則、程序和方法[J].商業(yè)會計,2011,(1):11-16.
4.郝振平,趙小鹿.公允價值會計涉及的三個層次基本理論問題[J].會計研究,2010,(10):26-38.
5.李國民,徐彥坤.金融危機背景下公允價值會計存在問題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經濟經緯,201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