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關系論文參考例文
政府公共關系論文參考例文
政府公共關系是指政府為更好運行其職能,運用傳播手段與社會公眾建立相互了解、相互適應的持久聯(lián)系,以期在公眾中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爭取公眾對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一系列活動。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政府公共關系論文參考例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政府公共關系論文參考例文篇1
論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政府公共關系
摘 要:構建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適應了我國改革 發(fā)展 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公共關系作為 組織內求團結、外求合作的傳播溝通 藝術 ,正是一種追求組織與組織,組織與社會和諧共存、和諧交往、和諧發(fā)展的社會活動。就政府公共關系的概念、本質、職能等方面談政府公共關系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關鍵詞:和諧社會;政府公共關系;政府公共危機 管理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 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一項重大任務。加強政府公共關系是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迫切要求。我國政府公共關系事業(yè)已經(jīng)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政府公關主體自身認識不足;對公眾有傾向性的選擇造成政府公關的偏失;傳播溝通渠道不暢等嚴重問題。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應當樹立并強化公關意識;理順公眾關系,多辦實事,取信于民;注重公共關系傳播,完善協(xié)調溝通機制,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同時,構建和諧社會是政府公共關系的目標,要求政府組織在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加強政府公共關系,營造和諧的行政環(huán)境,拓寬公眾政治參與的渠道,防范政府組織風險和危機,增強政府的感召力,提高政府協(xié)調社會矛盾的能力,鞏固執(zhí)政的基礎。
1 政府公共關系的概念
所謂政府公共關系是指某個特定的國家或地方政府在運用公共權力,管理社會公共事務,實現(xiàn)政府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標的過程中,通過向公眾提供真誠的服務行動和有效的信息傳播,達到政府與公眾間的利益協(xié)調和信息共享,進而樹立良好政府良好 信譽與形象的一種管理活動。
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應該從多角度著手,強調發(fā)展、公平、公正和公民道德。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設想,“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一設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豐富和發(fā)展,是新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著眼點,是新時期的時代最強音。而政府公共關系的目標定位中的八大目標:法治、透明、有限、責任、服務、公平、高效、廉潔,也很清晰地告訴我們了政府公共關系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公共服務型的政府,從而建設良好的公共秩序,形成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政府與民眾共同治理國家。
2 政府公共關系的本質
公共關系所處理的是一個社會組織與它的公眾之間的關系,組織是公共關系的主體。因此,公共關系實質上是一種組織行為,政府也屬于社會組織的范疇,但它又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公共關系。政府公共關系是套在政府脖子上的對公共權力進行自我約束和制約的“緊箍咒”,也是政府正確扮演角色,出色完成其職能,提高政府職能的助推器。
政府公共關系的這一本質決定了組織與公眾之間的傳播溝通關系,加強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有效溝通,處理好政府與公眾之間的關系,對于各項政策的實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更好地在認知度、滿意度、和諧度三個方面評價政府形象,促進社會公眾利益的平衡合理分配,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3 政府公共關系的職能
政府,作為國家的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zhí)行機關,對國家各方面事務行使著指導、管理、服務、協(xié)調、監(jiān)督、保衛(wèi)等職能。政府為了進行有效的管理,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必須運用各種傳媒手段與公眾進行相互交流,相互適應的社會溝通活動,以此爭取公眾的信任、理解與支持。這就是政府公共關系的職能所在。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確立,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 現(xiàn)代 政府的職能轉換,政府公關已成為政府溝通內外關系的強有力手段,成為社會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標志之一。因此,充分發(fā)揮政府公共關系的職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政府公共關系職能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它的主要職能是:
第一,信息引導。
政府公共關系活動的本質即有效達成政府與公眾的信息交流。
第二,溝通協(xié)調。
政府與公眾的溝通是指政府作為公共關系的主體與公眾之間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所進行的思想與信息的交流過程。充分發(fā)揮其溝通協(xié)調的職能作用,化解矛盾,減少對抗,消除內耗,加深理解,形成一個下情上達、上情下達、溝通協(xié)調、民主管理的和諧關系狀態(tài)。
第三,形象塑造。
一個具有良好形象與信譽的政府,它的內政外交政策不僅容易獲得國內人民的信任與擁護,也容易獲得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的政府和人民的理解與支持。公共關系被人們稱作“塑造形象的藝術”。政府形象的塑造與維護又必須借助于公共關系活動的開展。如果沒有公關理論的指導及相應的 科學 手段的運用,所謂形象只能停留在表層,很難得到提高和完善。因此,塑造和維護政府形象便成了政府公共關系 工作的核心職能。第四,宣傳 教育 。
政府公共關系的一項重要的手段就是傳播,即把政府的各種政策、措施和意圖廣泛向社會宣傳教育,使社會各個方面對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理解,以獲得更大的支持。第五,咨詢建議。這是政府公共關系的重要職能。政府必須將決策意圖、打算和面臨的困難告知公眾,做到“政務公開”,以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4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政府公共關系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任務,其中之一是“堅持最廣泛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構建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是鞏固黨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實現(xiàn)黨執(zhí)政 歷史 任務的必然要求。為此,應積極探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府公共關系。
(1)樹立和強化公共關系意識。
首先,各級公務員要轉變觀念,不斷強化公共關系意識,要充分認識自身形象是政府整體形象的一部分,應以自己的行動來體現(xiàn)人民政府為人民的本質。其次,加強公務員的素質 教育 ,使公務員切實做到一切為 社會公眾服務,一切為 經(jīng)濟 建設服務,密切政府與公眾之間的 聯(lián)系,架起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橋梁。
(2)合理設置公共關系機構。
在政府機構中設置統(tǒng)一的政府公共關系機構,是適應政府職能轉變,加強執(zhí)政能力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 發(fā)展 的重要保證。要在合理配置資源的基礎上精簡機構,強化政府公共關系職能。
(3)實行政務公開,加大傳播力度。
切實實行政務公開,取得公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實行政務公開應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政府發(fā)言人制度,以保證政府信息來源的暢通;加快 電子 政務建設,設立政府公告欄;借助大眾傳媒,把政府的大政方針、 計劃方案等告知公眾,并取得人們的支持,進而使公眾的言行朝著有利于政府 管理目標實現(xiàn)的方向轉變。
(4)全方位地拓展民意溝通渠道。
政府要有效地引導社會輿論,就需要對公眾的意見有所了解,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政策和措施。了解社情民意應把握好以下渠道:一是信訪部門。二是建立領導部門和領導人深入基層、考察民情的機制,這樣才會得到真實的信息,掌握可靠的民情。三是建立民意測驗機制。四是積極開展公眾建議征集活動。培養(yǎng)公眾參政議政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可提高政府部門決策的 科學 化、民主化。五是建立與社會團體的溝通與協(xié)商機制。各種社會團體都聯(lián)系著相當一部分群眾,代表著一部分人的愿望和利益。由于這些社會 組織的代表性和專業(yè)性,政府部門與其建立定期協(xié)商和溝通的制度,可以發(fā)揮他們參政、議政和政策咨詢的作用。
(5)構建政府公共危機管理機制。
危機管理的最佳途徑是優(yōu)化程序性決策從而有效避免危機的發(fā)生,長治久安根本上還是取決于公共治理結構的優(yōu)化:治理主體由過去單一的政府變?yōu)橛烧?企業(yè) 和社會組織各方有序參與的合作集體;治理規(guī)范由過去單純的國家法令變?yōu)榉?、道德和社會及公民的自主契約等并存;治理程序從僅僅考慮效率變?yōu)楣?、民主和效率等并?治理的手段由過去單純強調法治變?yōu)橹匾暦ㄖ?、德治和社會公民自覺自愿的合作相互補充;治理的方向由過去單一的自上而下變?yōu)樯舷伦笥一印?/p>
參考 文獻 ?
[1]廖為建.公共關系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廖為建.公共關系學簡明教程[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
[3]吳江.構建和諧相處社會——發(fā)展政府公共關系[J].國際公關,2005,(1).
[4]黃洪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公共關系[J].經(jīng)濟師, 2005,(11).
[5]劉系發(fā).淺談企業(yè)公共關系的職能[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3,(1).
[6]陳耀春. 中國 政府公共關系[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1999.
政府公共關系論文參考例文篇2
論政府公共關系與公共危機管理
【摘 要】良好的政府公共關系工作對于公共危機管理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本文在探討了政府公共關系和公共危機管理的涵義和關系后,提出了政府公共關系和公共危機管理的展望性意見。
【關鍵詞】政府公共關系;公共危機管理
一、政府公共關系和公共危機管理的涵義
政府公共關系,指的是政府為更好運行其職能,運用傳播手段與社會公眾建立相互了解、相互適應的持久聯(lián)系,以期在公眾中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爭取公眾對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一系列活動。公共關系的管理職能,其特有的采集信息、咨詢建議、參與決策、協(xié)調關系和傳播溝通的作用,與政府的管理職能交叉、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政府與社會公眾的交流、溝通,有助于建設一個民主、高效的現(xiàn)代政府。
政府公共關系指以政府為主體,通過傳播溝通、行為規(guī)范等職能,與社會公眾建立良好關系,以維護政府良好形象,體現(xiàn)政府管理思想的一種傳播活動。其中包含這樣幾層意思:一是政府公共關系的行為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有社會公益性和政府行為權威性;二是有傳播溝通、行為規(guī)范的職能,有政策導向性和傳播壟斷性;三是與社會公眾建立良好關系,有全民參與性;四是體現(xiàn)政府管理思想,維護政府良好形象。
公共危機主要是指那些突然發(fā)生,對生命、財產(chǎn)和環(huán)境造成威脅和重大損害,對公共安全、社會穩(wěn)定,乃至國家政權有較大影響,要求政府和公眾采取特殊措施予以應對的公共事件或緊急狀態(tài)。一般而言,公共危機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征:
(一)威脅性。公共危機的出現(xiàn)會威脅到一個社會或組織的基本價值和目標。
(二)不確定性。由于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人類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對稱,公共危機往往產(chǎn)生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主要表現(xiàn)為狀態(tài)的不確定性、影響的不確定性和對公共危機回應的不確定性。
(三)時間的有限性。決策者不公共危機情形的處理,在決策上只有有限的反應時間,決策者面臨巨大的壓力和不確定性。
(四)公共危機的雙重效果性。公共危機會帶來各種損失,但是危機也是機會和轉機,如果決策者直面危機,危機可以促進制度的革新和環(huán)境的變革。
公共危機管理,指政府充分運用科學手段,對自然災害、社會問題和人為因素引起的威脅到社會利益和安全的突發(fā)性公共危機事件,進行及時有效的監(jiān)測、預控、決策和處理,以避免和減少危機帶來的危害,提高政府應對危機發(fā)生的預見能力和救治能力,達到穩(wěn)定社會、維護政府良好形象的目的。
現(xiàn)今,政府公共關系與政府行政管理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政府公共關系的管理職能越來越為現(xiàn)代政府機構所重視。
二、政府公共關系在公共危機管理中作用
在公共危機中,政府公共關系活動有助于增強危機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提高政府的信譽和威望,政府要搞好公共危機管理工作,滿足廣大民眾的意愿和要求,減少公共危機造成的危害,順利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必須進行有效的政府公共關系工作。
(一)發(fā)揮政府公共關系的溝通職能,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公共危機管理。
政府雖然在推行政令時,可以運用法律賦予的行政權力,卻更重視建立在沒有強制力和自愿基礎之上的雙向溝通,來確保政令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所滿意。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只有得到公眾的支持,并吸引公眾積極參與,才能有效成功的得以執(zhí)行,而公眾的參與又是建立在對政府的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
(二)政府公共關系的信息獲取職能,是公共危機中進行正確決策的基礎。
在危機情況下,政府作為公共事務的管理者,能否及時獲取信息以及獲取信息的數(shù)量和質量,將成為對危機是否進行正確處理的關鍵。作為現(xiàn)代民主政府公共管理職能之一的政府公共關系,其重要一方面就是獲取信息,為政府及時有效的進行決策服務。
(三)促進公共危機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
共危機管理科學化,指現(xiàn)代科學的應用和應對危機的科學管理。人類是在同各種災害的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是通過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和管理來戰(zhàn)勝這些災難的。政府公共關系活動注重運用先進的信息傳播手段——大眾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為政府與廣大民眾、科技人員和專家學者之間構建直接溝通、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有利于政府的信息管理和集思廣益,使政府能夠及時聽取社會各個方面的意見,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危機。
(四)政府公共關系有利于加強國際合作,提高應對危機的能力。
21世紀以來,發(fā)生了兩起重大的全球性公共安全事件:一個是2003年的SARS危機,一個是2009年的H1N1危機。這兩起事件表明,公共危機有明顯的全球化趨勢,必須加強國際合作,以控制和消除危機。通過政府公共關系活動,利用現(xiàn)代信息傳播工具,與國外的個體、公眾、社會組織和國際組織進行溝通和交流,加強在反恐、科技、經(jīng)濟、衛(wèi)生和生態(tài)等方面的合作,調動世界范圍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共同應對危機,以抵御全球性的公共危機對世界各國的危害。
三、政府公共關系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官員的公共關系意識仍較淡薄?,F(xiàn)在許多政府官員既沒有認識到政府公共關系活動的重要性。缺乏自覺利用傳媒手段進行形象投資、形象管理、形象塑造的意識。在此有必要談談“政府形象”這個名詞,其主要指政府及工作人員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美譽度大小,是政府獲得公眾歡迎、接納、信任的程度。而政府的權威性及政策性都必須建立在社會公眾依賴政府的基礎之上,政府的形象如何,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威信及其工作的成敗。
(二)缺乏為公眾服務的意識。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一些領導干部更多考慮其權威性和政策性,習慣于高高在上,發(fā)號施令,不愿腳踏實地為群眾、為社會奉獻,通過自己的工作為群眾帶來滿意和方便,用熱誠的服務去贏得好感和信賴。更有甚者,將手中的權力當作群眾辦事時的路障,進行“管、卡、壓”,嚴重敗壞了政府的形象。
(三)政府公共關系人員的素質水平比較低。
首先,從知識結構看,我國現(xiàn)有的政府公共關系人員,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以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及某些管理科學知識為政府公共關系的知識框架,以致于在從事政府公共關系的活動中,往往只能局限于搞政治思想教育等原則性的工作,而不能深入具體化。
其次,從能力素質看,我國政府公共關系人員的能力素質也比較低。突出表現(xiàn)在創(chuàng)造能力和社交能力不強,老成持重者居多。
第三,從年齡結構上看,我國政府公共關系人員的年齡結構偏高、偏老,使得我國政府的公共關系手段、形式、方法等等都趨向老成保守型。
第四,從人員結構上看,我國政府公共關系機構的人員也有些不合理。如男的多,女的少;老的多,年輕的少;不懂專業(yè)知識的多,懂業(yè)務知識的少;性格內向的多,外向的少,如此等等??傊覈碴P系人員的素質水平是比較低的。
(四)政府公關人員與公眾公共溝通不到位。
由于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官本位和官智民愚思想影響著政府公共關系人員,使其不愿與公眾和媒體交流,而公民由于對政府的依賴性較強,缺乏參政議政的意識和能力。這種公眾冷漠現(xiàn)象是對政府公共關系活動極其消極的態(tài)度。政府公共關系活動的目的是使公眾對危機的處理感到滿意,而公眾對政府公關行為的冷漠使政府的公關活動變成了一廂情愿的行為,由于政府公關人員與公眾之間缺少溝通與交流,必然導致政府公共關系活動的低效率。
四、政府公共關系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
針對政府公共關系對危機治理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努力在以下方面努力和嘗試,以提高危機治理的效果。
(一)設立專門的政府危機公關中心來處理公共危機。
政府公共關系機構處于領導層與各職能部門之間,管理層與非管理層之間,在組織與外部公眾之間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不僅對內可以通過信息,充當參謀,而且對外可以代表政府發(fā)布信息,協(xié)調關系。
(二)切實轉變觀念,樹立政府工作人員的公關意識。
公共關系意識代表著一種開明的經(jīng)營管理觀念,是順利地、有效地開展公共關系工作的思想基礎,是公共關系自覺化的動力。但是,由于中國受幾千年封建傳統(tǒng)的影響,官僚主義現(xiàn)象普遍存在,認為政府管理就是把人民當作管理、統(tǒng)治的對象,而不是看作可依賴的、服務的對象,所以這種治民的行政思想成為有效展開政府公共關系的絆腳石。所以要把真正有能力、有魄力、懂管理的人才提拔到領導崗位,來使政府的決策確實使公眾滿意,用良好的政績來贏得民心。另外,還要提高政府公務員的意識,公共關系工作不僅是政府專職部門的任務,還要求全體工作人員都要具有公關意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公眾表明政府的工作思路,使公眾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有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三)建立合理的公關人員,提高政府危機公關的能力。
我國政府公關人員由于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性別結構存在不合理,應讓一些年輕人,特別是女同志從事公共關系工作,因為他們不但精力充沛,溝通能力強,而且女同志感情更為細膩,在危機中與公眾能更加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有助于公關工作的順利展開。針對公共關系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教育和培訓的方式來改進,具體可以借助于當?shù)氐拇髮W來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公共關系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也可以通過參加短期培訓或自我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素質。
(四)實現(xiàn)媒體的雙向溝通,提高政府公關效率是危機治理的重要渠道。
所以在公共危機治理中,借助于雙向流通渠道,來展開公關具有重要的意義。就媒體而言,它既是公眾情緒的催化劑、引導者,又是公眾情緒的路標。政府危機公關中,最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是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大眾媒體。如果政府公共機構能夠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發(fā)展趨勢給媒體作詳細的說明,媒體可以把政府的政策,巧妙地轉換成公眾的日常行為規(guī)則,既起到對政策的合理詮釋作用,又引導了公眾的日常行為,對危機的解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五)提高政府國際公關能力,實現(xiàn)公共危機國際合作治理。
正因為一國人、財、物的有限性,在全球化形勢下,公共危機的解決必須借助于國際組織的力量來共同應對和治理。但是如果政府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國外公眾無法就無法得到及時報道,就只能通過本國媒體了解事態(tài)的發(fā)展。但大多國外媒體,故意擴大和縮小危機,必然使我國的國際形象受損。所以,一要建立有效新聞發(fā)言人制度,讓高水平的發(fā)言人代表中國發(fā)布信息,獲得國際社會的理解和信任。二要求發(fā)言人了解媒體專業(yè)特性,對提問有預見性;三是博聞強記,不容易被問倒或出現(xiàn)常識性錯誤。以政府利用公共關系網(wǎng)絡使外國政府與國際組織及時、客觀、準確地了解公共危機發(fā)生、發(fā)展的相關信息,不僅是危機管理者正確決策的前提,也是國外組織參與危機治理的重要條件。
政府公共關系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管理職能,我國必須更好的發(fā)展政府公共關系,從而更好的治理公共危機。
【參考文獻】
[1]王曉成.公共危機中的政府公共關系[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3(6).
[2]張成福.公共危機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與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3(7).
[3]劉文光.中國政府公共關系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2(2).
[4]俞可平.治理與善治:一種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新華文摘.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