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的勵志美文摘抄
有道理的勵志美文摘抄
人生偉業(yè)的建行,不在能知,而在能行。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有道理的勵志美文摘抄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有道理的勵志美文摘抄:你就是一顆賤草
今天要講一個關于自我的故事,這類的故事很多,信手拈來,一個年輕讀者給我講過她的經歷。
這是個八零后的女孩兒,就叫她小蕾。讀書不錯,成績本來可以考北大的,但小蕾喜歡唱歌,決意去考某二線師范音樂專業(yè)。父母家人覺得小蕾外貌條件一般,以后很難走明星之路,苦苦勸說,甚至打罵哀求。
但小蕾卻覺得,只要自己夠努力,就一定能用聲音去征服那些看重外貌的人,闖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明星道路。
這很容易發(fā)展成一個典型勵志故事,足以感動萬千少男少女。但放到現實里面,我們卻可以判斷出她最后成功可能性有多大——十萬分之一可能還是樂觀估計。
小蕾當然沒成功,事實上,沒到大三她就退學了。原因簡單,她受不了身邊有這么多漂亮姑娘對她的外表指指點點。在普通人群里,小蕾雖不好看卻也不丑,可進了未來明星的圈子,卻成了真正的異類。
小蕾不想做異類,更受不了被人嘲弄,于是決定退學。這一次家人父母又站在了反對面。他們覺得,既然花了那么多時間精力進了大學,無論如何也要讀完,拿一個文憑出來。
可小蕾卻不理會,她覺得只要自己努力,大學文憑壓根沒有用。于是一意孤行的退學,開始想在酒吧做駐場歌手,但長的不好看又唱的一般,幾次被客人喝倒彩后,她就決定放棄唱歌,找工作上班。
家人費盡心機,到處托關系,終于給她找了個事業(yè)單位的穩(wěn)定工作。小蕾去上了半年班,感覺很不適應。因為事業(yè)單位,大家都是關系戶,靠的就是巴結奉承上司。
而小蕾是一個非常自我的人,她這輩子都沒有奉承過人,她覺著如果做人要靠拍馬屁才能生存,那還有什么意思呢?
幾次和上司頂撞吵架后,小蕾憤然辭職,按她的話說,只要有能力,哪兒不能吃飯。家里人到這時候,已經沒辦法再管她,只能任由小蕾折騰。
小蕾在人才市場左沖右突,先去應聘外企。可外企看重文憑和個人資歷,像她這樣讀書沒讀完,干活又半途而廢,還沒工作經驗的,怎么看的上。碰壁后,小蕾只好降低要求,去申請私營企業(yè)管理的工作。
可問題是,所有私營企業(yè)的管理層,都是從內部提拔的,小蕾這樣的三無產品,居然一來就要做管理當別人上司,這簡直天方夜譚。
三番兩次未果后,小蕾被現實碰的頭破血流,最后無奈,只能找了個小私企的采購員工作。按理說,認識到自己社會地位的小蕾,應該好好工作,進修自己,以期未來的發(fā)展。
但最大的問題卻出現了,小蕾發(fā)現采購經理在業(yè)務里有中飽私囊的行為。其實,這種家族企業(yè)里,采購經理本就是老板親戚,所以拿些提成和灰色收入,老板也睜眼閉眼。
小蕾卻受不了,專門寫了個報告揭發(fā)此事。采購經理知道后,卻也不難為她,只說,小蕾如果愿意一起干,灰色收入有她一份。而就算不一起干,也不需要小蕾簽字負責,只當不看見,就能保她工作安穩(wěn)。
小蕾卻在全體職員會議上,把采購經理的事情給抖了出來,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對的。
結果呢?采購經理被迫停職三個月,然后官復原職,而小蕾卻被老板娘找了個借口辭退了。在家族企業(yè)里,打死不離親兄弟,寧與家奴不給外賊。
所以,在現實里碰的頭破血流,年過三十的小蕾,只好灰溜溜的回到家里,做起了啃老族。她不想再去工作,甚至怕見外人,成了個真正的失敗者。
中國人很善于矯枉過正,在短短幾十年內,這個民族從嚴重缺乏自信,到八零后一代的過于自我。先輩們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給組織,而八零后開始,卻把自己當做世界的中心。
實際上,兩者都是錯的。
最近有本出名的電影,叫做《艋舺》。電影好壞無需討論,但里面,黑幫老大卻說了一段話:“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是風,到處追逐夢想。但被碰的頭碰血流之后才明白,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草。”
這是全片中,最有勢力的黑幫老大所說的。同樣,這也是該電影導演鈕承澤的心聲。
如果我們去觀察世界,會發(fā)覺,其實地位越高的人,吃過越多苦難的人,磨礪過又成功的人,都是很謙卑的,愿意聽別人說話,愿意為別人改變。
因為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懂得,其實我們都是一顆賤草,只不過在自己某個領域里比較成功而已。
所以,即使是潘石屹也是一顆賤草,因為他干不過國企。即使是李安也是賤草,因為他干不過市場。即使是拿破侖也是賤草,他干不過大勢所趨。
年輕人總以為自己是風,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甚至掌控別人的命運,這不過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挫折磨難。其實歲月并不會把人的棱角磨平,但歲月會讓你知道自己是誰。如果你認識到自己是一顆賤草,那就可以長出牙齒和棱角,但遇到風的時候,還是要把頭低倒。
不要去和無法抗衡的力量抗衡,人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就是這么簡單。
上文所說的小蕾也好,其他八零后九零后也好,他們把自信和自我搞錯了。自信是你去做好一件事情的勇氣,而不是你判斷要不要做某件事情的標準。而一旦你將此變成了標準,自信就成了自我,自大,自狂。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首先我們確實是獨立的,我們是單獨的草而不是草原,草原的夢想不是自己的。
然后,我們還要有一顆賤草的心,愿意在狂風暴雨下茍活。風往哪個方向吹,我們就往哪個方向倒。
因為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最大的夢想,也是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
有道理的勵志美文摘抄:蝸牛人生
記得剛入北大時我什么都很差,普通話不好,英語更是一塌糊涂。盡管我經過3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我落榜了兩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進了北大,但實際上我的英語水平很差,在農村既不會聽也不會說,只會背語法和單詞。分班時,50個同學分成3個班,因為我的英語考試分數不錯,就被分到了A班,一個月后,我就被調到了C班,C班叫做“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
我也記得自己進北大前連《紅樓夢》都沒讀過,所以看到同學們一本一本地在讀書,我拼命地追趕。結果我在大學差不多讀了800多本書,用了5年時間,但是依然沒有趕超上我那些同學。大學畢業(yè)時,我的成績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幾名。但是,當時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我知道我在聰明上比不過同學,但我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xù)不斷地努力。
畢業(yè)典禮上,我說:“大家都獲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后同學。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決不放棄。你們5年干成的事情我干10年、你們20年干成的我干40年。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80歲以后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
有個故事說,能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我們這兒有很多雄鷹式的人物,很多同學不需太努力就能達到高峰。大家也都知道,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頂端,那就是蝸牛。蝸??隙ㄖ荒苁桥郎先ィ瑥牡厣吓赖缴厦婵赡芤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我相信蝸牛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地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蝸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獲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
到今天為止,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只蝸牛。我一直在爬,也許還沒有爬到金字塔的頂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給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動的日子。
有道理的勵志美文摘抄:白巖松: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的
7月4日,北京中考成績公布,很快,白巖松就知道自己兒子的成績,“是個高分”。
白巖松松了一口氣,不僅因為兒子“考得好”,更在于“沒考得太好”。中考前,他和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系。”
以白巖松的個人經歷來說,有誰能想到一個曾在班里成績倒數的人,在三十多歲時就已經抱得“中國金話筒獎”,以及后來的“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長江韜奮獎和中國電視榜“最佳時評節(jié)目主持人”獎呢?近日,白巖松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談起自己的成長和教子經歷。
從倒數第二到高考第八的逆襲
白巖松小時候對成績并不是“很在意”,中考時,他只比當時的重點高中錄取線高出一分。
就在中考的前幾天,他的精力還放在黑澤明的《姿三四郎》和衛(wèi)冕冠軍阿根廷0比1負于比利時的世界杯揭幕戰(zhàn)上。那是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白巖松躲在同學家的黑白電視機前面正看得津津有味,卻被母親逮個正著。
這種“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學習”的習慣一直保持到高中,整個高一高二,白巖松在老師眼中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差”學生,用白巖松自己的話說,“我最慘的時候,混到全班倒數第二。”
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學都跑去復習”的時候,白巖松才意識到,“是該沖刺了”。
接著,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從倒數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在最后一個學期的模擬考試中,如果不算上外語,他的成績總分在全班就是“第一、第二”。
聊到這里,白巖松特意強調說:“我不覺得這可以讓其他孩子借鑒,因為我是文科,可以完成這個逆轉,理科可能很難。”
更為重要的是,白巖松有著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規(guī)劃,而不是沒頭緒地復習。
對文科生來說,不需要做過多的練習,所謂復習就是看書和背書,白巖松的方法是,把語文書、歷史書、地理書等所有需要復習的書全都釘在一起,然后計算著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頁,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課本就出去玩。
計劃一條一條地落實,高考前,白巖松從頭到尾看了4遍,“我不認為這是我有毅力的表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了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去做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當你量化之后,目標感強了,這比你糊里糊涂傻看要輕松得多。”后來,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績考上了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現名中國傳媒大學)。
那一年,他所在的班級拿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四個第一”,“一個總分第一和三個單科第一”。高考復習時,班里同學常常在課間“彼此發(fā)難”,考的內容卻是“課文以外的東西”,比如說“正文下面的各種注釋”,白巖松說,“在這樣一種充滿樂趣和友誼的環(huán)境中,你作為一個個體,也會學得非常有勁兒。”
回過頭看高考,白巖松曾經對母校的師弟師妹這么說:“為了讓別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須先擁有優(yōu)秀的成績。如果你說,我現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學習成績不好,那么,在目前這個年齡段,你就擁有不了讓別人接受你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我們讀初中、高中、大學時,我們的才能要透過我們的學習成績去展現出來,尤其在高中階段。”
愛讀閑書的狂熱分子
與“不愛看課本”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從識字開始,白巖松就是一個愛讀雜書的“狂熱分子”。
1980年代,文學熱席卷中國。《人民文學》、《收獲》這些純文學期刊,都達到了百萬份的發(fā)行量,白巖松的中學時代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度過的。
在那樣一個“書店里有書也沒錢買書,更沒有電腦和網絡去看書”的年代,白巖松所在的城市有兩個圖書館,為了能讀到書,他便拿著母親的借書證,頻繁穿梭其中。這個在當時“只比柜臺高出半頭”的男孩已經開始嗜書如命了,“一個借書證已經滿足不了我讀閑書的頻率了!”
當時,母親每把新的《十月》、《當代》拿回家里,白巖松就搶著去看。他還依稀記得,當時尤愛科幻小說,比如《小靈通漫游未來》、《飛向人馬座》以及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還有中篇和長篇小說,比如《高山下的花環(huán)》,等等。
當然,愛讀書和他的家庭氛圍也分不開。白巖松的父親、母親、姑姑、舅舅以及舅媽都是教師,非常喜歡讀書,而且他讀什么書,從來也不干涉。
如今,不少家長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去讀課外書,或是閑書,但在白巖松看來,“書無閑”,如果非要定義課外書是閑書的話,也還是一定要讀,因為,“不從閑書進,無法從正書出”——
一上來就讀正書,孩子讀不進去,沒有樂趣,慢慢地,他就視讀書為畏途,不進去了,這就“瞎了”。而從“閑”進,就是為了讓孩子從興趣出發(f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養(yǎng)成讀書和聆聽的習慣。
白巖松的兒子也是一個書迷。快小學畢業(yè)時,白巖松的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氣讀完了金庸全集。之后,孩子便對清朝、明朝的歷史來了興趣,便去找這方面的書看。此外,孩子像白巖松一樣也喜歡上了搖滾樂,但白巖松對此沒有絲毫的緊張,“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不是瞎聽嗎,有什么用?但是,他在聽搖滾樂的過程中,每天翻譯一首歌詞,英語水平上升得很快。”
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
對于孩子的興趣,白巖松也從不去刻意地培養(yǎng),“只有讓孩子自由,才能成長得更快。”如今,孩子的興趣、愛好基本上都是“耳濡目染”的結果,白巖松喜歡看球,孩子也愛看球,白巖松是阿根廷的球迷,孩子小名則叫巴蒂。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白巖松對孩子興趣的支持近乎于“縱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課的情況下,他同意孩子在頭一天半夜看球,結果是孩子次日放學回家驕傲地告訴他:“我們班沒有任何人敢這樣。”如今,孩子已經晉升為一支民間球隊的隊長,白巖松對此有說不出的“開心”。
同樣地,白巖松并不認為“看球是瞎看,沒啥用”,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白巖松舉了個例子,孩子最喜歡的是曼城隊,有一場事關曼城隊奪冠的比賽,同樣是在夜里看。在比賽接近尾聲時曼城隊還是1∶2落后,但就在最后的四五分鐘,奇跡出現了,曼城補時3分鐘連入兩球逆轉,奪冠!
“請問在人生中,哪有這么好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不放棄,結果可能會發(fā)生改變的例子。課堂上給不了。”因此,即便是在那天,孩子一直到兩三點還沒睡,但白巖松相信,孩子第二天上課一定比往常更認真。
白巖松相信這樣一句話:閱讀打開世界,但是運動讓人更早地體驗到分享、團隊精神以及勝敗的意義。
外界通常對白巖松有一個誤解,就是作為一個全國人民都熟知的“國臉”,他應該不是一個好父親,“他那么忙,哪來時間陪孩子,又拿什么影響孩子?”
白巖松對此不置可否,但他舉了個例子,他家里住頂層,每到晚上坐電梯回家。上了頂層后,他都會摁下“1層”,讓電梯下去。因為晚上的大多數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縮短等待時間。后來,白巖松發(fā)現,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這個習慣,而他從未跟孩子說過“你該怎么怎么做”的話。
“家長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角色,所謂言傳身教,你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你天天摁在這兒,跟他講大道理有用嗎?”白巖松問。
孩子中考完的這個假期,白巖松希望他多跑出去玩,讓自己放松放松,并開玩笑似地告訴他,“你要是在這個假期學習,我打斷你的腿”,突然有一天,孩子跑過來說,“老爸,我特想學習”。“你每天翻譯一篇歌詞不就行了?”白巖松說。
“你以為天天讓孩子學習有用嗎,但是反過來,你不讓他學習,他再主動要求去學,就是出于一種習慣和樂趣,這樣不更好嗎?”白巖松說。
談及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白巖松也常?;貞浧鹱约旱某砷L經歷。事實上,像第一次一起抽煙,一起喝酒這樣的哥們兒義氣,所謂的壞孩子生活離白巖松也不遠。他說,“把任何一代孩子中學時代的成長真相,和盤托出在父母面前的話,一定會讓他們感到驚心動魄!”有幾個人沒打過架,有幾個人沒偷偷地抽過煙、喝過酒,偷偷地單相思過?白巖松認為,要接受這些,只要它沒有變成主體,就沒問題,不經歷這些“好奇”,被改變,怎么可能成長?成長,就是充滿好奇、波折,但也在不斷地被校正、改變。
就像很多父母對中學生談感情問題時所說的,“思想可以很復雜,但行為要簡單”,白巖松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他說,“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陽光燦爛,潔白無瑕,那不是成長,那是不合格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長是真實、立體的,也會讓人有一些擔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線就行。”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有道理的勵志美文摘抄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有道理的勵志美文摘抄3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