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勵志奮發(fā)圖強的成語
比喻勵志奮發(fā)圖強的成語
一句簡單的加油,在關鍵時刻,足以鼓舞人心。在人生進取的道路上,總有瓶頸之時。或許在此時,一句鼓舞,便能支撐著他們繼續(xù)前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比喻勵志奮發(fā)圖強的成語,供大家參閱!
比喻勵志奮發(fā)圖強的成語精選篇:
多難興邦邦:國家。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fā)圖強,戰(zhàn)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蚨嚯y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奮發(fā)圖強圖:謀求。振作精神,以求強盛。
出處: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fā)圖強,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
擊楫中流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扣楫中流猶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中流擊楫擊:敲打;楫:漿。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坐薪嘗膽指刻苦自勵,奮發(fā)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坐薪懸膽坐臥在柴草上,懸膽嘗其味。比喻刻苦自勵,奮發(fā)圖強。
出處:《金史·術虎筠壽傳》:“陛下當坐薪懸膽之日,奈何以球鞠細物動搖民間?”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fā)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出處:《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比喻勵志奮發(fā)圖強的成語經典篇:
1、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2、揚清厲俗:發(fā)揚清操,激勵世俗。
3、整旅厲卒:整訓軍隊,激勵士卒。
4、夕寐宵興:晚睡早起。形容勤奮不息。
5、學無止境:用勤奮學習的方式適應環(huán)境。
6、雞鳴而起:雞叫時就起床。形容勤奮不怠。
7、搦朽磨鈍:指才能低下的人也在激勵求進。
8、奮發(fā)圖強:圖:謀求。振作精神,以求強盛。
9、廉頑立懦:指高尚的節(jié)操可以激勵人振奮向上。
10、斗志昂揚:昂揚:情緒高漲。斗爭的意志旺盛。
11、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進去。
12、策頑磨鈍:鞭策愚頑,磨礪遲鈍。極言勉力奮進。
13、晝耕夜誦: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14、勤能補拙:后天的勤奮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缺陷。
15、勤學好問: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于學習。
16、厲志貞亮:厲志:激勵心志。志行堅貞,品德高尚。
17、手不釋書:猶手不釋卷。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18、勵志冰檗:形容在清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激勵自己的意志。
19、勵志如冰:指激勵意志使身心如同晶瑩的冰一樣清白。
20、時無再來:時機錯過,不會再來。激勵人要抓緊時機。
21、敦世厲俗:敦:促成;厲:激勵。促使社會風俗純樸起來。
22、發(fā)憤忘食: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23、有志竟成:只要有好的志向,努力去做,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24、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25、篤志好學:篤志:專心一志,立志不變。專心致志,勤奮好學。
26、戮力同心:“戮力”,合力。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大家同心合力。
27、歷世磨鈍:激勵世人,使魯鈍的人奮發(fā)有為。同“歷世摩鈍”。
28、聚沙成塔:聚細沙成寶塔。原指兒童堆塔游戲。后比喻積少成多。
29、聞雞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30、手不釋卷: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比喻勵志奮發(fā)圖強的成語大全:
欲速不達: 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從前有個農夫挑一擔桔子進城,天快黑了,他怕趕不到城門關閉前到達,心里十分著急,問對面來人能不能趕到.來人說慢慢走就到了,他一氣就加快腳步,不料他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桔子掉了一地,他只好去撿,結果天黑了還是沒有進城
鑿壁借光: 在墻上鑿一小孔,借鄰居的燈光讀書.形容家貧刻苦讀書
西漢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為藏書很多的文不識家干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土墻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讓梨推棗:小兒推讓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愛.
南北朝時期,王泰幼年時,祖母給他們分棗子和栗子,他不去參與爭搶而是等他們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漢朝時期的孔融4歲他與兄弟吃梨時,他從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讓給大人們吃,家人都夸他很懂事.
疑鄰盜斧:從前有個鄉(xiāng)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乘風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一衣帶水: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百步穿楊:春秋戰(zhàn)國,楚國名將養(yǎng)由基從小喜歡射箭,他學射箭非常專心,每天堅持練習,終于煉成極高的射箭本領,他能在百步遠的地方射中楊柳的葉子,而且射一百次,中一百次.晉軍進犯楚國,他用箭射晉軍,百發(fā)百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
負荊請罪: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
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zhàn)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zhàn)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里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揠苗助長: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么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來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里卻很高興.回到家里還夸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發(fā)現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不可救藥: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制勝】戰(zhàn)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zhàn)者,以奇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