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勵志文章: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jīng)歷——在你饑餓難耐時只渴求一片面包的時候,有人笑吟吟地給你端來一盤龍蝦?我有過。在我寢食難安只渴求一張北大金融系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有記者打電話告訴我:“你是今年四川省省理科狀元。”不敢相信的木然,難以相信的狂喜——我像一只揮舞著雙鉗的螃蟹在房間里橫行(當然,我想這是人的正常反應(yīng))。然后是記者,然后是采訪、照相,然后是做節(jié)目……然后——我非常地冷靜,我感到不舒服。“我是什么?”這是我面對鏡頭時,最想問的一個問題。“我是什么?”——一個“狀元”?——“狀元是什么?”——“考試考得很好的人。”是的,在無數(shù)人眼里,我是一個“很會考試,考得很棒”的人。這讓我不舒服。一個聲音在固執(zhí)地嗚咽:“如果我引人注目,那個713分絕不會是唯一的理由。”“我不允許任何將我十幾年的經(jīng)歷用那渾渾噩噩的三天概括。”“我不是一張平鋪的考卷,我是立體的,有血有肉的。”……于是,這心中一縷一縷積累的思緒,這靈魂里一點一點不安的因子讓我在面對它的時候有時像快樂的噴泉,有時像被動的牙膏。我對自己說:“不要得意忘形”,所有的報紙都只在“今天”有用。可我不是很傻嗎?在我18年的經(jīng)歷里除了那個713分還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呢?難道不是那個713分給了我今天坐在這里書寫心情的憑依嗎?我在記憶的淺海里逡巡,想找出一些閃亮的貝殼讓“高中生以及家長能從中得到什么更有價值的東西”,卻帶回滿身的沙礫。在深夜審視的鏡前,我一點也不覺得鏡里的是一個怎么成功的家伙,但也絕不是一個考試的機器,我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我愿意寫我的困惑與思考,而不僅僅是“狀元成長錄”.請原諒一個任性的家伙的驕傲吧。寫我,我愿意從最初的寫起。
奶奶拂袖而去
曾有人勸我把名字中的“桐”改成“同”,他說我的名字犯兇,我卻執(zhí)意不肯,因為這個“桐”字對我有特別的意義。
這個名字是奶奶取的,那時候,我還在母親肚子里,奶奶說,不管是男是女,都用這個名字。可是,誰都知道,她想要個男孩,因為父親是她唯一的兒子。
很可惜,在這場賭注里,她輸?shù)靡凰?。因為這世上,不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計劃的,即使她那么渴望一顆“海邊的梧桐”.18年前,在某個城市某間產(chǎn)房某個角落里,一個嚴厲的老人拂袖而去,留下那蒼白的床單上一個同樣蒼白而孤獨的女人,抱著一個張著大嘴“哇哇”啼哭的干癟丑陋的小孩。在地球的那一邊,在記憶模糊的海邊,年輕的父親接到“生一女”的電報后,整整躺了兩個星期,整整兩個星期。不久,奶奶去世了。我便成了“我”,而這個名字是我偷來的。我是一個拙劣的小偷,不經(jīng)意間還連累了我無辜的母親。
海桐,海桐,海桐……
“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我應(yīng)該是個八尺男兒,即使不能金戈鐵馬,醉臥沙場,也應(yīng)該玉樹臨風,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真可惜,我只是個他人口中“無用”的女孩,既不美麗,也不靈巧。
幾年前,我偶然在字典上翻到這樣的詞條:“海桐,常青灌木植物,植株矮小,開白色小花。”我釋然,我對自己說:原來對于我,再也沒有比“海桐”更貼切的詮釋了,我只是一叢普通的灌木,在一生的等待中開出白色的小花,然后宣告我的無罪。“可只是這樣嗎?”有人笑我:“只是甘心做一棵海桐?你愿意以這個詞條作為你尋覓多年的辯詞,來解除你難以照他人期望成為‘梧桐’的挫敗?是嗎?一旦認定自己是棵海桐,是不是就會解開自降生時就套上的枷鎖?是不是就會放棄多年來希翼成為‘梧桐’的奮斗?是不是就會失去再長高的愿望?”
我是個拙劣的小偷,沒有辯護律師。在我好不容易找到辯詞后,才發(fā)現(xiàn)法官早死了,聽眾也走光了,只有我一個人,一個人站在記憶的法庭上,任難以成為“梧桐”的無奈與不甘心做“海桐”的抗爭在心底拔河,注定我永久地掙扎與反抗。
我比想像的靈巧
我記得大概三歲多時在幼兒園里的一堂學系鞋帶的課上,我感受到另一種挫?。何遗峙值碾p手對那兩根鞋帶完全無能為力,我蹲在地上緊緊攥住那兩根與我作對的繩子,聽見有人輕輕地說:“這孩子腦子還行,就手挺笨的。”這句話真的很輕,可我卻牢牢地記住并相信了:我是個腦子還行手很笨的孩子。我一直避免參加手工活動,因為我“手很笨”,所以至今也不會折紙手工。而在籌備初三的元旦慶祝會時,我發(fā)現(xiàn)我是系氣球系得最緊最快的一個,我豁然:原來,我的手也可以很靈巧。讓人啼笑皆非吧,一句無意的話讓一個孩子傻傻地記了那么多年,自卑了那么多年。有些話對你早已云淡風輕,對我卻刻骨銘心。
我們常常在別人的暗示與判定下肯定自我的價值??煽傆行r刻,別人的期許我們難以達到,別人的判定讓我們灰心喪氣。而對于一個懵懂世事,只懂得相信的孩子,有些判定會植根在心里,并使他懷疑自己。“自己”,尤其在心理上,幾乎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終生的謎,所以,我相信潛意識,相信潛能,相信——態(tài)度決定命運。
很多人在“挖掘”我的“學習秘密”時,都帶著“尋寶”的神情,也往往不能滿足于我的答案。其實,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正確的學習方法,可在空談和實踐之間,在高考前十天的惡補功課與中小學階段十年左右時間長期用功苦學的差距前面,每個人作出了不同的選擇,原因很簡單,每個人態(tài)度不同??蓱B(tài)度是什么呢?套用一本書的說法:“態(tài)度是成功的標準,對于自我生存的態(tài)度,可能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也可能是鎖頭。”對于我,態(tài)度與人的心性、經(jīng)歷似乎都密不可分,所以我相信某些話對人生的影響力。
習慣是一種力量
我的童年并不是陽光燦爛的。我常常被鎖在屋里傾注于風琴、字與連環(huán)畫。因為有著苛刻嚴厲的父母,我有了很多別樣的記憶:我用幼稚的童音背李煜的詞《虞美人》,然后小心翼翼地等候叔叔阿姨的掌聲;在逃風琴課后,我被罰跪在小凳上一整個下午,并被剝奪了晚飯,在被風琴老師批評練習不認真后,媽媽一邊打我手心,一邊一字一頓地說:“要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好,否則就別做。”在小學第一次考試得了99分后,因怕爸爸責備,我躲在門外小道上哭,不敢回家;在與父親散步的路上,我在父親的帶領(lǐng)下埋首于數(shù)蘋果、分梨子的應(yīng)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