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敗后的勵志作文_高考失敗后的經典勵志文章
每年高考結束,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那么高考失敗后的勵志作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失敗后的勵志作文:寫給高考失利后的自己
一個人可以沒有學歷,但不能沒有學力;可以不進大學,但不能放棄學習。沒有夢想,何必遠方?夢想越豐滿,現實越骨感,越需要“懷著火熱的耐心”,朝氣蓬勃地擁抱生活和工作。勇敢面對各種挑戰(zhàn)、挫折和失敗,成功也必定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有這樣兩份名單,一份是王云錦、劉福姚……另一份是顧炎武、蒲松齡……多數人對后者耳熟能詳,而對前者則十分陌生。其實,前者都是清朝的科舉狀元,后者則是同時代的落第秀才。曾經顯赫的卻寂寂無聞,曾經落寞的則與日爭光。歷史表明,考試只能定一時之勝負,真正能留下英名、有所成就的,靠的是嘉言懿行和才具事功。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門檻,是青春的特殊歷練。金榜題名固然可喜,理想受挫也不必悲觀。對高考失利的青年學子來說,“緊要處”的這一步沒走好,可能會在追逐夢想的征途上付出更多汗水,但也不能一蹶不振。正如詩人所說,“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么你也將錯過群星”。
“莫為霜臺愁歲暮,潛龍須待一聲雷。”俞敏洪曾經兩度高考落榜,第一次高考英語成績只有33分,但他立志要做爬上金字塔的那只“蝸牛”,最終攻下了英語難關,后來他成功創(chuàng)辦了一家著名培訓機構。阿里巴巴的創(chuàng)始人馬云三次參加高考,兩度名落孫山。然而,學外語出身的他,卻成為互聯網經濟的領軍人物。在人的一生中,往往會遭遇很多次失敗,但我們決不可讓它成為邁不過的絆腳石。
與其說“高考改變命運”,不如說“學習改變命運”。一個人可以沒有學歷,但不能沒有學力;可以不進大學,但不能放棄學習。初中畢業(yè)的許振超,自學專業(yè)知識,苦練一身絕活,成長為“橋吊專家”“金牌工人”。他的感悟是:“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農民工張立勇,在清華大學食堂打工期間,堅持自學英語,通過了國家四、六級考試,托福考了630分。后來,如愿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知識的渴求,就很難擺脫庸常的干擾、了解全新的世界、實現精神的完滿,也不可能掌握改變命運的“金鑰匙”。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奮斗,是描繪青春的底色,是走出逆境的光芒,是改變命運的力量。恰如詩人郭小川所吟誦的:“青春的魅力,應當叫枯枝長出鮮果,沙漠布滿森林,大膽的想望,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進,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樂,青春的本份。”人生可怕的不是挫折,而是遇到挫折偃旗息鼓,迷失方向;青春慨嘆的不是短暫,而是辜負韶華,碌碌無為。
沒有夢想,何必遠方?夢想越豐滿,現實越骨感,越需要“懷著火熱的耐心”,朝氣蓬勃地擁抱生活和工作。臺灣青年作家“九把刀”寫道:“夢想不是掛在嘴邊炫耀的空氣,而是需要認真的實踐。等到對的風,我們展翅翱翔。沒有風,只要擁有足夠強壯的翅膀,我們照樣拔地飛行。”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夢有多遠,路就能走多長。歐陽自遠的飛天夢、羅陽的航母夢……可以說,是夢想讓追求的腳步更加堅定,讓人生不怕風雨兼程。
有首歌唱得好:“日落是沉潛,日出是成熟。只要是光,一定會燦爛的。海闊天空,在勇敢以后……”勇敢面對各種挑戰(zhàn)、挫折和失敗,生命的天空是有色彩的,成功也必定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高考失敗后的勵志作文:我也曾經掉過隊
——一位清華學子的自述
班里充滿了競爭與壓力,而我的入學考試成績并不讓我樂觀
三年前,我?guī)еd奮的心情踏入了高中的大門。我像個天真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新鮮感。在高中,我開始了一種與以往不同的生活:由于家遠,我不得不住進了學校宿舍,在家里被寵慣的我一下子要做太多只能靠自己做的事;由于是實驗班,班里充滿了競爭與壓力,而我的入學考試成績并不讓我樂觀。那時剛入校門的我依然如初中時那個勤奮刻苦、嚴謹務實的我,一進門就開始苦讀,迎來第一個好消息是期中考試的第5名。
也許那時真的是太小,也許是從未離開過家,又也許是不曾脫離過父母的導航,第5名讓我從自卑中走出來跳上了自信的臺階。自信與自負只差一個字,而且它們的區(qū)別也只在一念之間。我把這次成績定為比別人優(yōu)越的證據,一下子完全信任了自己的頭腦。滿足感、虛榮心、驕傲、飄飄然的感覺一股腦涌進來,發(fā)昏的我在后半學期沉浸在小說、動畫等娛樂消遣中。清楚地記得,在收到期末成績單時腦袋里一片空白。我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班主任來找我談心時,我的眼淚不住地淌下,濕了衣襟,濕了我的心……
那年的冬天,雪花紛飛,我望著四處飄揚的雪花,不自主的問道:“白雪啊,你懂什么呢?你那樣自由自在、高興快樂,傻傻地飛,可否懂得人的心事?”
徘徊在情緒的低谷里,媽媽很擔心我會一蹶不振,因為以前太順利。而班主任卻不覺得我跌的跟頭算什么,他幫我找出知識的空缺與漏洞后,對我說了句:“好好干,你能行的!”大概年輕氣盛的我好勝心很強吧,擦干眼淚后又開始發(fā)奮了。
那時腦袋里只有一個信念,就是不再做掉隊的人
高一下半學期的時候,真的很辛苦,實驗班的課程進度很快,我落下了不少課程,何況我補空缺的同時還要拼命跟上新課的進度。追趕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心中總銘記著上一次的失敗,所以不敢松弛。因為沒有熬夜習慣所以白天爭分奪秒。我記得那時不愿去費時間擠飯,于是會等到別人吃完飯后再去食堂買已經微涼的飯菜,因此從下課到吃飯前,我常常在教室里一邊看書一邊肚子餓得咕咕叫。我也沒有睡午覺的習慣,所以中午又給了書本,一天24小時,9小時給了宿舍,用于睡覺與生活瑣事,其他15小時除了吃飯外我全放在了教室里。長時間的集中精力是件很辛苦的事情。無數次,累得趴在桌上休息時不小心睡著,然后猛地驚醒接著頂著發(fā)沉的腦袋接著讀書、做題。那腦袋里只有一個信念,就是不再做掉隊的人。
我再次拿到成績單時,揉了揉發(fā)疼的眼睛,疲倦地笑了
后來的結果可以用一句大家見多了的話概括——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再次拿到成績單時,揉了揉發(fā)疼的眼睛,疲倦地笑了。
高二的我是真正進入高中生活正軌的時期,由于跟上了進度,融進了那個學習海洋,我不再像高一下半學期那樣瘋狂了。不過,依然不敢忘記教訓的慘痛,只不過我的生活開始模式化的有規(guī)律起來。統(tǒng)籌安排好各種事情后雖然還是用功地學習,不過不再覺得“好累啊,好想瞇一會兒啊”,相比較起來,學習上效率長了不少,時間也沒怎么減少,所以效果很好。學習的方法也是那時慢慢形成的。數學老師說:課下要多思考,不要一味追求做題的數量,但得保證一定數量。不要碰上難題就問就跳躍,要去想。也許你做不出來,但這段想的過程很重要,它是你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量變積累過程。我一直把數學老師的話作為準則,而且班里有做題數量是別人幾倍成績卻不出色的例子。所以每天我很認真地聽課,很認真地做作業(yè),把每個題都做好,不敷衍。我?guī)缀鯖]做過什么課外書上的練習。也許是老師的精心安排或是我的腦袋不夠快,抑或是巧合,老師所布置的東西能夠充滿我所有的自由課時間,包括作業(yè)與看書,可能有時會充裕一點,我會再拿出比較經典的例題做一遍或總結一下思路或再仔細想一想與這些知識相關的知識,看能否讓知識們形成系統(tǒng)形成網絡;如時間再充裕一點,就跟班里同學一塊兒看雜志啊什么的。大家再一塊兒聊聊天,順便交換一下經驗與技巧什么的。
那些愛好什么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沉迷,就拿電腦游戲說吧,我們班有正例也有反例
我覺得不要因為學習而放棄自己的業(yè)余愛好或是其他的東西。只要能擺正它們的關系,把它們分別對待就行。永遠要記得在這些之中學習放首位。那些愛好什么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沉迷。就拿電腦游戲說吧,我們班有正例也有反例。我有個同學,成績很好,他特別喜歡玩游戲,但是他很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要干什么,他明白學習是學習,游戲是游戲。所以他雖然非常喜歡游戲,但他一到學習時間就會很安靜地在教室里讀書。我問他:“你腦子里不去想嗎?”他說不會去想,因為他在學習不是在玩游戲。我覺得這樣就很好。就像我,狂愛看電視,可是我學習時很專心的。另外一個同學就不那么樂觀了,沉溺于網吧的游戲與聊天中,沒有自制力,以致成績沒有絲毫起色。所以我覺得自制力的培養(yǎng)與保持是很重要的,它不僅對學習很有幫助,對做人也有裨益,一個人不會總有媽媽在身邊督促他吧。
走進一個優(yōu)秀的群體首先要忍受與接受的事實是別人比自己聰明
還有就是進入高二后跟同學的交流多一些會發(fā)現聰明人真的很多。這時擺正心態(tài)很重要,走進一個優(yōu)秀的群體首先要忍受與接受的事實時別人比自己聰明。我記得曾經我有一個心里不平衡時期,總覺得“哎呀,你憑什么做題比我快呀!”
“哎喲你學習時間比我少,還考得跟我一樣好呀!”什么的,后來慢慢認識到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能人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所以現在我覺得碰上很多人比我聰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也有很多人,他們學得很好盡管他們并不聰明。我現在不拿腦袋跟人家比,就好像我不拿相貌跟人家比一樣。因為那是天生的,我無法改變。我能改變的只有能通過后天努力改變的東西,就像學習結果等等。所以我不去偷懶,我相信“笨鳥先飛”。
再有的心態(tài)就是不要跟別人比,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老跟別人比會失去自己,而且會在心中造成一股不平,影響平時正常的學習思考,把心中那股不平散去,追求自己進步后的結果放在別人的尺度上,那樣如果發(fā)現好似退步之后會很沮喪沒有動力。要學會為自己的進步鼓鼓掌然后再繼續(xù)雄健地往前走,我覺得這點很重要。
周圍的人瘋狂啃書熬夜的時候,我是那樣不亂方寸地以自己的方式學著
高三后進入一輪一輪的復習,很枯燥很煩人所以有人說是“黑色高三”。我的高三相對于那些到高三才開始用功的同學來說還是比較輕松的??偟膩碚f,高一、高二的基礎還算扎實,所以我的高三就按部就班地走,高一、高二怎么著還怎么著甚至更為輕松些。周圍的人瘋狂啃書熬夜的時候我還是那樣不亂方寸地以自己的方式學著。熬夜是會傳染的。我記得我們宿舍一開始有一個人熬夜,后來除了有個同學時不時熬一下,就是我不熬夜了。我問她們困不困辛不辛苦,他們說如果躺在床上想著別人在熬夜學習心里很不自在。這又是一種心態(tài)了。我倒覺得沒什么不自在。她們熬夜第二天很困,白天就無法集中精力,而我睡夠八個小時白天很精神其實很賺,何必吝嗇那一、二個小時呢。
我們的班是比較活躍的班,班里大部分是男生,而且大家都很明白自己該做的事情,所以高三的時候,上課、自習時班里很安靜,一下課,班里就沒有一個人了(很夸張吧!),都在室外活動。而且大家都很個性,不太在乎誰比誰優(yōu)秀的問題,所以氣氛很好,松弛有序,緊張有度。相比之下,我們的鄰班就很“發(fā)奮”,
我一進他們班就感到壓抑,那些同學利用任何時間看書,所以什么時候都很安靜,而且每次我都能看到一片人在學習。再加上那個班的人都很有競爭意識,所以更有壓力感。我有個好朋友在那個班,有一天她面容憔悴地告訴我她真的快被壓扁了。我對她說你不要老隨著他們的節(jié)奏走,要走自己的路。她很贊同但沒有施行,所以她直到高考結束前一直很疲憊。
高三放松工作很重要,繃得太緊,學習效率會下降,你會有腦袋不轉,半天做不出一道題的感覺
我的高三在被班里氣氛感染的同時又加入一些“佐料”,比如看一些雜志、小說集,聽一些廣播、音樂等等。因為高三嘛,尤其到后面一階段老做面孔一樣的題感覺很郁悶,所以就找一些事情當作消遣來做。有時會在中午跟好多同學聊天或是看他們玩游戲什么的,不過這些不是業(yè)余愛好,只是為了更好地投入到接下來的“習題大戰(zhàn)”中而做。
印象中,我們班學習前幾名的到最后都不是拼了命似地學,有時我們幾個會在一塊兒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說實話,高三的放松工作真的很重要,繃得太緊,學習效率會下降,你會有腦袋不轉,半天做不出一道題的感覺。
其實我覺得高中如果被喻為戰(zhàn)場的話,你不僅要打學習戰(zhàn)還要打心態(tài)戰(zhàn)。如果心態(tài)好的話你會事半功倍,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甚至會超常發(fā)揮;如果你心態(tài)不調整好會很影響你正常工作的運行,解下思想包袱,你會覺得干什么事情都精力充沛。
作為最后的總結我想說,有一些很對很正確的傳統(tǒng)學習方法與經驗我們聽了一遍又一遍,所以腦袋里總覺得“啊,很對”卻沒有真正去做,我覺得那些方法與經驗真的很有用,只要你真正去做。不過我自己也沒有實施過多少,因為我認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你可以在自己的模式中融入一些傳統(tǒng)的方法技巧與別人的經驗總結。但是主心骨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摸索實踐出來的,自己用著才順手。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愿所以還沒參加高考的同學尋求出自己的一套來,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