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勵志文字
相信很多大學生都會時常找一些大學勵志文字文章來看,那么大學勵志文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勵志文字文章:成長過程中的選擇智慧
成長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面對人生無數(shù)個岔路口,每個人都必須作出自己的選擇。選擇了堅強,就放棄了懦弱;選擇了奮斗,就放棄了安逸;選擇了獨行,就放棄了跟隨。事實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因為選擇決定著人生的方向,引導著未來的發(fā)展,一旦選擇出現(xiàn)錯誤,更多的努力只會帶來更大的偏離。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擇的智慧,是成功的關鍵。
“哈佛女孩”孫宇童筆下的十年,是激揚青春、點燃夢想的十年,也是認識自我、選擇自我的十年。在這個大多數(shù)孩子還懵懂做夢的年齡,宇童的十年作出了十次重要的人生選擇。這些選擇伴隨著艱難與苦楚、風險與挑戰(zhàn)、糾結與掙扎,但卻一次又一次被現(xiàn)實證明是無可置疑的正確。“成長路上一條條人跡稀少的小徑,就這樣將我?guī)粝氲倪h方。”這是宇童的結語,也是她成功的所在,正是對一條條未走之路的放棄,讓宇童選擇了正確的未來之路。在宇童的心路歷程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關于選擇的答案。
第一,選擇的智慧在于堅持自我
我們常常面臨不敢選擇、不會選擇的困境,在無法確定如何選擇的時候,首先要問問自己的內(nèi)心,你的追求是什么,目標是什么,愛好是什么。宇童熱愛模聯(lián),這潮涌般的熱愛和近乎癡狂的執(zhí)著,成就了她的夢想,也最終證明了她的選擇。尊重內(nèi)心的情感,選擇真正的自己,這就是最大的智慧。有了強大的心靈支撐,即使未來的道路上有再多的艱辛、苦楚甚至失敗,也會風雨無阻、無怨無悔、一路前行,終將叩開理想之門。
第二,選擇的智慧在于果斷放棄
學好既定的課程,做好學校的應試,進入北大、清華深造,這是一條傳統(tǒng)的光明道路。但這種選擇并非適用于每一個人。宇童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靠譜”的乖孩子,她起初并不適應學校生活。不幸中的萬幸是學校、家庭和生活給了她選擇和放棄的權利,她放棄了適應傳統(tǒng)課程,放棄了成績?yōu)橹鞯牡缆罚艞壛藢W生會,放棄了Amherst,一次次適時的放棄,雖然有不舍、有遺憾,但果斷而堅決。選擇與放棄總是相伴而生,只有在取舍之間拒絕盲從、拒絕憂慮、果斷放棄,才能有舍有得,才能收獲自己想要的成功,收獲屬于自己的精彩。
第三,選擇的智慧在于挑戰(zhàn)未知
“你總是選擇更冒險的路”,這是宇童母親對她的評價,也讓人最為感動和激賞。十年選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不斷挑戰(zhàn)、不斷冒險、不斷追求未知的過程。剪紙、奧數(shù)、??⒛B?lián),這一個個看似劍走偏鋒的選擇、看似毫無聯(lián)系的事物,在宇童對話美國名校面試官的時刻仿佛被神奇地串聯(lián)起來,共同構筑起一個自由奔放的靈魂世界。真正打動面試官的,不是剪紙的樂趣,不是模聯(lián)的意義,而是宇童血液里熊熊燃燒的希望之火,是那顆勇于挑戰(zhàn)、追求未知的青春之心。每個人生來都帶著勇氣的火種,對壓力的擔憂,對失敗的惶恐,對外來的干擾,對現(xiàn)實的屈從,往往讓我們將這火種深藏甚至熄滅。既然時代給了我們選擇更多挑戰(zhàn)的機會,不如放手一搏,去品味更多的未知,挑戰(zhàn)更多的可能。未知的世界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磨礪,但注定也會帶來更多的收獲、更多的精彩。
人生多歧路,臨歧莫彷徨。十年風雨路,宇童用智慧的選擇實現(xiàn)了“夢在哈佛”到“走進哈佛”的蛻變,書寫了一段成長的傳奇。宇童文中《未走之路》的作者羅伯特?弗羅斯特,同樣是在青年時期選擇了鐘愛的詩歌道路,歷盡坎坷卻堅定執(zhí)著,最后成為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一。相信對于每一位青年學子來講,多一點選擇的智慧,多一份內(nèi)心的堅守,尊重自我,堅持自我,挑戰(zhàn)自我,也終將收獲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大學勵志文字文章: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從來不覺得人的成長是為了證明之前的不切實際和幼稚,夢想是用來實現(xiàn)的,但是太容易實現(xiàn)的,那不叫夢想。
以前在墨爾本的一個室友,突然打電話給我,在我這里馬上要凌晨3點的時候。他讓我猜他現(xiàn)在在哪里,我說,你不是在墨爾本嗎,你還能去哪兒。他很神秘地說,不是哦,我現(xiàn)在在西班牙。然后我一下子就愣住了。因為很久之前,我在一個“人人”相冊里看到有關西班牙的照片,那時候跟他說,西班牙那么漂亮,我將來一定要去一次。我沒有想到的是,在我就要把自己曾經(jīng)一閃而過的想法忘記的時候,他的電話就這么來了。到最后,站在我最想去的地方的人,卻不是我。
掛了電話之后,不知道為什么,腦海里浮現(xiàn)的是《當幸福來敲門》里面的片段,是男主角最窮困潦倒的時候在車站的廁所里過夜,是他身上只有20美分的日子,可是他從來就沒有放棄過。
如果你有夢想,就一定要捍衛(wèi)它。
老爸同事的女兒,高我?guī)讓?,我剛上高中的時候,她已經(jīng)出國兩年了,恰好我們的老師是同一位。高二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讀了一封信,是她從英國寄回來的。她說現(xiàn)在過得很好,謝謝老師當年的教導,最后老師慢慢念出信的最后幾個字——來自劍橋。當時我一下子就蒙了,對那種學校只有想的分兒了。后來有幸跟她見面,她說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她說,因為想要過自己的人生。她一直記得一句話:很多事情就像旅行一樣,當你決定出發(fā)的時候,最困難的那部分其實就已經(jīng)完成了。
突然就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出國的時候,離自己的17歲生日還差3個月。奇怪的是在機場的時候,我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安,我只是反復告訴自己,這條路是你自己選的,不管怎么樣也要走下去。可是留學生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
后來有一天,我在Facebook上看到Leo,一個澳洲本地小伙兒,成績好到令人眼紅,最可貴的是他的性格還很好,做事能力強到讓人嫉妒。我就開始跟Leo聊起最近的生活,到后來就變成了我在訴苦。等我說了很多,過了很久,我才看到他發(fā)過來的字。他說,我到現(xiàn)在都用不起iPhone這種在你們那里隨處可見的東西,我現(xiàn)在的學費都是自己賺的,雖然你離家很遠,但是你父母一直在后面資助你,你每天就做這么一點兒事情,憑什么說自己撐不下去了,你有資格嗎?那些比你累的人都沒有說什么,那些比你優(yōu)秀的人都比你努力得多,你有什么資格在這里唉聲嘆氣。
然后他對我說了一句我到現(xiàn)在還一直記著的話:要么滾回家里去,要么就拼。
我突然就醒了,我一直只看到那些閃閃發(fā)光的人身上的閃光點,卻不知道他們到底付出了什么樣的代價,才換取了這樣的人生,我有什么資格在這里抱怨。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青春很苦,老是在想這么下去會不會有未來,自始至終也沒能對這個不屬于我的城市產(chǎn)生過一絲歸屬感,很多想法都只是一閃而過。為什么明明知道時間那么少、青春那么短,想得最多的,不是怎樣去接近夢想,而是反復地不安和疑惑?
終于覺得,那些熬夜的日子,最終會讓我迎來屬于我的結局。從離開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無法回頭的青春。記得上次一夜沒睡跟朋友去山上看日出,偶然聽他們說起自己之前的生活,才明白不管是表面多么快樂優(yōu)秀的一個人,不管是外表多么光鮮亮麗的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心結。就像青春注定要漂泊和顛沛流離一般,那些流過的淚、受過的苦,總有過去的一天。
一個人20歲出頭的時候,除了僅剩不多的青春以外,什么都沒有,但是你手頭為數(shù)不多的青春能決定你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往往你將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就在于在這個階段你想要什么。一個人一輩子能去幾個想去的地方,能看幾個難忘的風景,能讀到幾段改變你人生的文字,又能經(jīng)歷多少次難忘的旅行?
就像歌里唱的那樣:我不能在這里變老。我要在變老之前,做一些到了80歲還會微笑的事情。
我想,一個人最好的樣子就是平靜一點兒,哪怕一個人生活,穿越一個又一個城市,走過一條又一條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見證一次又一次別離。然后在別人質(zhì)疑你的時候,你可以問心無愧地對自己說,雖然每一步都走得很慢,但是我不曾退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