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春節(jié)風俗有哪些
廣州的春節(jié)風俗有哪些
春節(jié)是我國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也是親朋好友歡聚的節(jié)日。廣州的春節(jié)既有中國春節(jié)的基本內(nèi)容,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廣州的春節(jié)風俗吧!
2月13日,年廿八
俗語話“年廿八洗邋遢”
廣東有一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在農(nóng)歷十二月廿八日這天,家人留在家里打掃衛(wèi)生,迎接新年,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凈,精心布置,迎接新年的來臨。
有些家庭在當天傍晚用柚子葉燒水沖涼,寓意洗去一年的晦氣與不順。
貼揮春
揮春,也叫春聯(lián)。如北方所說的門對、對子、桃符等,在樓梯的墻上貼“上下平安”的揮春,在大門上貼“?!弊只蚴秦斏癞嬒?。
廣州的揮春還用于花盆和花瓶上,用“大吉”、“花開富貴”等字樣的包裹花盆、桔子盆在桃花、和桔子掛上裝硬幣的紅包,還有不少家庭的門前都有一張有“出入平安”字樣的紅地氈。
2月14日,年廿九
買年花
廣州對花的選擇很有講究,家長和孩子喜歡選購大金桔,寓意大吉大利;生意人喜歡選購大朱砂桔和吊鐘花,寓意財源滾滾,大展鴻圖;未婚男子則鐘意買桃花,扛著它在花市轉(zhuǎn)幾個圈,說是“行桃花運”......十里長街,人如潮涌。
2月15日,年三十
團年飯,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飯、守歲和逛花市是老廣州辭舊迎新的三件大事,這一天,廣州準備除舊迎新,一家相聚共進晚餐,使家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為親密。
“行花街”(廣東方言:逛花市)是最為人熟知的廣州過年傳統(tǒng),是縈繞在廣州人心里的情結(jié)。
2月16日,年初一
拜年送大桔
廣州俗稱的“拜神”不但是到寺廟里拜神,還特指在家參拜神靈和祖先。
不少廣州人在初一的中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fā)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希望一年該吃的素菜在這天吃完,往后可以大魚大肉;而派利市紅包傳達吉祥意,“利事”,常說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
2月17日,年初二
開年打牙祭、回娘家
廣州人時興初二、十六打牙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頭牙”,吃開年飯,所以要做得早,叫做搶頭牙。
出嫁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xiāng)親,反映的情意卻甚濃。
2月18日,年初三
赤口
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會選擇足不出戶。
2月20日,年初五
接財神
接財神回家,如果舊年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祭灶王,舊年發(fā)達的要用雞鴨魚肉祭拜。
2月22日,年初七
人日
據(jù)《占書》記載,上天創(chuàng)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過去,這天早飯時,家家戶戶要吃七樣菜,又名七寶羹,包括芹菜、蒜、蔥、芫荽、韭菜等。一鍋煮,然后全家人一起吃
不妨在這一天吃豐盛點吧,畢竟假期已經(jīng)到了尾聲,明天就要上班啦!
廣州的春節(jié)風俗
廣州人過春節(jié),居民家中的廳堂上擺著插滿鮮花的花瓶、四季桔、水仙花等。墻上貼“揮春”,寫上“新春大吉”、“迎春接福”、“萬事如意”等,東西墻上貼“東成”、“西就”,南北墻上貼“南和”、“北合”等。60年代以后已少貼“揮春”。80年代后,多用紅紙金字或金紙紅字寫成的“揮春” 貼于各個房室的門楣上,客廳上多懸掛裝飾字畫。
過去春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有煎堆、油角、年糕、九層糕、馬蹄糕、芋頭糕,以及糖環(huán)、蛋散等油炸食品。還有瓜子、糖冬瓜、糖桔餅等,除了自食外,要各拿出一小部分用糖果盒裝好擺在廳堂上,招待客人。正月初一的中午飯,必須有一種素菜,用“羅漢齋”或紹菜(大白菜類)煮粉絲蝦米,也有人蒸臘味,但動筷時,必須先吃“齋”。
初一有許多禁忌,如不能掃地,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婦女不能出門拜年,不能打碎碗碟,萬一打碎了要說“落地開花,寶貴榮華”,或“歲(碎)平安”等,有病也不能看醫(yī)生,以上禁忌現(xiàn)已逐漸淡化。
春節(jié)的文化娛樂以舞獅為主。人們認為舞獅有驅(qū)邪、迎吉的“好彩頭”。廣州舞獅,獅前有“大頭佛”戴著面具走在獅子前面,執(zhí)扇引路,戲逗獅子。小孩則玩煙花、炮竹,青少年踢毯子,成年人打麻將、“天九”。街上多江湖藝人耍雜技,以討“利市”錢。也有藝人用桔子葉掛在龍舟杖上,到各家各戶門口唱龍舟、木舟歌,以討賞錢。
現(xiàn)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很多民俗事象已慢慢消失,更多的是看電春晚、出游、觀看由文化部門組織的文娛表演等。
廣州人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
一、拜年
初一早上,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給后輩曉以期望。早飯后,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闭f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后才吃飯。
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xiāng)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xiāng)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jīng)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三、逛花市
傳統(tǒng)花市從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八日開始,歷時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結(jié)束。一般在除夕前一個星期,花街已禁止通行。過年期間,十里花街,吐艷爭芳,張燈結(jié)彩,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南國的浪漫,此刻達到極致。
廣州的春節(jié)食俗
蘿卜糕
蘿卜糕是一種常見于粵時茶樓的點心,同時也是廣東人每逢過年時必備的賀年糕點之一,意為“高升”。
蘿卜糕以黏米粉、蘿卜絲為主料的蒸糕。將黏米浸洗磨漿壓平,蘿卜刨絲煮熟,以上兩種原料混成糊狀,加入蝦米、臘肉、豬油、胡椒粉,醬油、味精、精鹽等拌勻蒸熟。家庭多在春節(jié)制作,茶樓則長年供應。蘿卜糕一般在平鍋里用油煎幾分鐘,則香甜好食;而碗仔蘿卜糕可熱食,無須煎制。
年糕
所謂“年糕年糕,年年高”,廣州人過年吃年糕,就像端午節(jié)吃粽子一樣。廣式的年糕又白又胖,用糯米、糖、豬油制作而成,通常切片煎熟或用來放湯,入口軟綿有嚼勁,味道清甜米香濃郁,是過年必吃的一道美食。假如嫌麻煩,不想在家里蒸年糕的話,就可以到一些廣州老字號購買。
馬蹄糕
廣州人過年也會常備糕點以款待客人,因為“糕”與“高”發(fā)音相同,因此有“步步高升”之意。而在多種糕點中,馬蹄糕,其以糖水拌合馬蹄粉蒸制而成。從前以廣州泮溪酒家的馬蹄糕最為有名,因其所處的泮塘是盛產(chǎn)馬蹄的地方。
相關(guān)文章:
1.廣東春節(jié)習俗大全 廣東人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 廣東過年風俗
3.廣州過年習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