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使用筷子的十二種忌諱
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yuǎn)古流傳下來的,古時又稱其為“箸”,日常生活當(dāng)中對筷子的運(yùn)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餐使用筷子的十二種忌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餐使用筷子的十二種忌諱
1、三長兩短
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dāng)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rèn)為人死以后是要裝進(jìn)棺材的,在人裝進(jìn)去以后,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后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這種做法也是極為不能被人接受的,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北京人眼里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別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zé)的意思。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于指責(zé)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交談并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
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來回去嘬,并不時的
發(fā)出咝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下賤的做法。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所以一般出現(xiàn)這種做法都會被認(rèn)為是缺少家教,同樣不能夠允許。
4、擊盞敲盅
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只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fā)出的聲響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給與施舍。這種做法被視為極其下賤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齒。
5、執(zhí)箸巡城
這種做法是手里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里巡找,知從哪里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墳
這是指手里拿著筷子在菜盤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屬于缺乏教養(yǎng)的做法,令人生厭。
7、淚箸遺珠
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里夾菜時,手里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yán)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顛倒乾坤
這就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饑不擇食,以至于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
在用餐時用一只筷子去插盤子里的菜品,這也是不行的,這是被認(rèn)為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在吃飯時作出這種舉動,無異于在歐洲當(dāng)眾對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也是不行的。
10、當(dāng)眾上香
則往往是出于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被會人視為大不敬,因為北京的傳統(tǒng)是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是被視同于給死人上香一樣,所以說,把筷子插在碗里是決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為北京人認(rèn)為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xué)生寫錯作業(yè),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zhì)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過去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子,這也就無疑是在否定自己,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驚神
所謂“落地驚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yán)重失禮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北京人認(rèn)為,祖先們?nèi)块L眠在地下,不應(yīng)當(dāng)受到打攪,筷子落地就等于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但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應(yīng)當(dāng)趕緊用落地的筷子根據(jù)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然后再將起筷子,嘴里同時說自己該死。
中餐禮儀中最基本的奉茶之道
我國歷來就有“客來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贊美“茶有十德”,認(rèn)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雅士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和描寫過茶葉。
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人客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yīng)先請教客人的喜好。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應(yīng)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同時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并要配合茶盤端出,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
中餐傳統(tǒng)飲食禮儀之進(jìn)食之禮
飲食活動本身,由于參于者是獨立的個人,所以表現(xiàn)出較多的個體特征,各個人都可能有自己長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習(xí)慣。但是,飲食活動又表現(xiàn)出很強(qiáng)的群體意識,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體范圍內(nèi)進(jìn)行的,在家庭內(nèi),或在某一社會團(tuán)體內(nèi),所以還得用社會認(rèn)可的禮儀來約束每一個人,使各個個體的人的行為都納入到正軌之中。
進(jìn)食禮儀,按《禮記·曲禮》所述,先秦時已有了非常嚴(yán)格的要求,在此條陳如下:
“虛坐盡后,食坐盡前。”在一般情況下,要坐得比尊者長者靠后一些,以示謙恭;“食坐盡前”,是指進(jìn)食時要盡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擺放饌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臟了座席。
“食至起,上客起,讓食不唾。”宴飲開始,饌品端上來時,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貴客到來時,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讓食,要熱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客若降等,執(zhí)食興辭。主人興辭于客,然后客坐。”如果來賓地位低于主人,必須雙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寒暄完畢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進(jìn),殽之序,遍祭之。”進(jìn)食之前,等饌品擺好之后,主人引導(dǎo)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進(jìn)食的順序遍祭。
“三飯,主人延客食★,然后辨殽,客不虛口。”所謂“三飯”,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飯后便說飽了,須主人勸讓才開始吃肉。
宴飲將近結(jié)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畢才停止進(jìn)食。如果主人進(jìn)食未畢,“客不虛口”,虛口指以酒漿蕩口,使清潔安食。主人尚在進(jìn)食而客自虛口,便是不恭。
卒食,客自前跪,徹飯齊以授相者。主人興辭于客,然后客坐。“宴飲完畢,客人自己須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和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給主人的仆從。待主人說不必客人親自動手,客人才住手,復(fù)又坐下。
“共食不飽。”同別人一起進(jìn)食,不能吃得過飽,要注意謙讓。 “共飯不澤手。”當(dāng)指同器食飯,不可用手,食飯本來一般用匙。
猜你喜歡:
2.中餐桌上的禮儀
3.中式就餐禮儀
4.中餐桌上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