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中的人際關系
在一個組織中,自認為有“管理天賦”的管理者往往并沒有很好的人際關系。而在自己的工作中以及與別人的關系上都比較重視作出貢獻的管理者,卻總能保持著友好的人際關系。那組織中的人際關系要怎么處理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一些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人際關系的概念
指社會人群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發(fā)生、發(fā)展和確立的人與人之間心里與行為上的各種關系。 如親屬關系、同事關系、師生關系、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等。 所謂群體中人際關系,是指在群體活動中,群體內(nèi)部成員之間通過各種交往與聯(lián)系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個定義包括兩層含義: · 群體中的人際關系是一種社會關系。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社會關系,它是一種微觀社會關系; · 群體中的人際關系是一種動態(tài)的關系,強調(diào)群體成員的交流與交往,影響與制約。
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是為了滿足需要
1、為什么要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假設〉基于三種需求: ⑴包容需求:在相互容納的水平上建立并維持良好人際關系。 ⑵控制需求:在相互超越的水平上建立并維持良好人際關系。
⑶情感需求:在相互依存的水平上建立并維持良好人際關系。2、結(jié)論: ①如果交往雙方處于同一需求水平且反應類型互補,則有利于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②如果交往雙方處于同一需求水平,除控制需求外,反應類型均為主動型,有利于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③如果交往雙方處于同一需求水平,反應類型均為被動型,不利于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④如果交往雙方需求水平交叉(不在同一水平),無論反應類型如何,都不利于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注意:如果想與對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⑴對雙方的需求水平和發(fā)展方向作出準確判斷; ⑵給對方信號,讓其正確判斷。
三、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1.交往距離:
1.1直接交往時雙方相互間的空間距離。 1.2心理物理量。 1.3特定的距離代表特定的人際關系。 1.4人際吸引力大會縮短交往距離; 1.5縮短交往距離,表明希望提高吸引力; 1.6允許交往距離縮短,說明吸引力增強。 交往距離分布: ~45(厘米),親密距離 45 ~120(厘米),私人距離 120 ~240(厘米),社交距離 240 ~ (厘米),公眾距離 ⑴情景;⑵文化背景;⑶屏障;⑷屏障信號 ;典型:體前交叉。 2.交往頻率; 2.1頻率本身與人際關系并無直接聯(lián)系,但頻率的變化卻能反映出 2.2關系的疏密。 2.3交往頻率遞增,關系趨于密切; 2.4交往頻率遞減,關系趨于疏遠。 3、態(tài)度的一致性: 3.1交往的實質(zhì):信息交流 3.2態(tài)度結(jié)構: 3.2.1認知因素:人際交往基于對事物的共同認識; 3.2.2情緒因素:與價值觀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對事物的評價;3.2.3行為因素:對事物的行為傾向 4、個體的個性、能力等方面的互補: 需要互補、年齡的互補、性別的互補、知識的互補、氣質(zhì)互補、能力互補 。
四、PAC人際相互作用分析
人際反應方式劃為三種: P.父母:權威、上級、專家; 語氣常用:“你應該…………” A.成人:理智人; 語氣常用:“我認為…… ……” C.兒童:情緒人; 語氣常用:“我偏要…… ……” ,“我隨你…… ……” 1.PP——PP型: 家庭、家長之間,企業(yè)同級決策者之間 2.AA——AA型: 理論認為:最完善的交往類型; 心理學界:機械色彩過濃。 3.CC——CC型: 兒童式交往; 4.PC——CP型 家長與兒童,企業(yè)上下級之間; 5.PC——PC型同級;互不服氣者之間; 6.CP——CP型 互相奉承型; 7.PC——AA型 8.CP——AA型 結(jié)論:平行關系是和諧關系;交叉關系是不和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