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歷史資料
圓明園歷史--爭議
關(guān)于圓明園的建園日期學(xué)術(shù)界中尚有爭議,目前有兩種主要說法,一種說是依據(jù)《日下舊聞考》所載圓明園建園于公元1709年,另一種是圓明園研究員張恩蔭先生所說的1707年。
圓明園歷史--選址造園
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淀等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注入昆明湖,成為西郊最大的水面。這里開墾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風(fēng)景區(qū)。早在遼代,封建帝王就選中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宮,到了明代,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達官貴人就占據(jù)田園營建別墅,大片土地被一塊塊占去。到了明萬歷年間,明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里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guī)模宏偉,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故址在今北京大學(xué)西墻外)。嗣后米萬鐘又在清華園東墻外導(dǎo)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曠郊野,出現(xiàn)了亭臺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為京郊名噪一時的園林薈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開始大規(guī)模地興建園林。
圓明園歷史--建設(shè)時期
圓明園主要興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燁)
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并親題園額“圓明園”。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占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余畝擴大到三千余畝。此后,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jié)、處理日常政務(wù)的場所。至雍正末年,園林風(fēng)景群已遍及全園三千畝范圍。乾隆年間,在園內(nèi)相繼又有多處增建和改建。該園的主要園林風(fēng)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州清晏、縷月開云、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云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云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云、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臺、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曲院風(fēng)荷、洞天深處),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處。當時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筑約達600座,實為古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圓明園歷史--建筑特色
圓明園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禛(后來的雍正帝),并賜名圓明園。經(jīng)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經(jīng)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shù)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營造成一座規(guī)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wù),因此也稱“夏宮”。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tǒng) 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后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chǔ)上建造起 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chuàng)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筑,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shù)之大成。園中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玲瓏剔透的樓閣亭臺;有象征熱鬧街市 的“買賣街”,有象征田園風(fēng)光的山鄉(xiāng)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fēng)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等??梢哉f,圓明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jié)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筑藝術(shù)和文化的典范。不僅如此,圓明園內(nèi)還珍藏了無數(shù)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 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圓明園歷史--徹底毀滅
當英法聯(lián)軍的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惡狼般地吞噬著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shù)珍品時[4],就有無數(shù)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能拿走的統(tǒng)統(tǒng)拿走,拿不動的用車或者牲口拉,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那群沒人性的英法聯(lián)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余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jiān)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干凈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沒于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jiān)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
同治年間(1862年——1875年),同治帝準備修復(fù)圓明園,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這八個土匪強盜是:英國、法國、普魯士(德國)、沙俄、美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今奧地利和匈牙利),共有12個國家同清政府簽訂條約]侵占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
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于搶劫洋人劫余的財富,他們把園內(nèi)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nèi)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zhèn)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nèi)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于公共場所,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xué)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日占時期,園內(nèi)部分遺址在“獎勵農(nóng)業(yè)”的口號下被平山填湖,改為水田。
圓明園歷史資料
上一篇:圓明園先后歷史資料
下一篇:圓明園歷史資料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