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歷史故事大全
提到商朝,就要提到成湯革命,就要提到湯的先十四代祖契(音榭xiè),以及其末代子孫商紂王成了亡國之君。那么你知道商朝有哪些著名的歷史故事嗎?下面一起隨學習啦小編來看看。
商朝15個歷史故事
1.商朝元祖,玄鳥生商
商人的祖先是契,與禹同時,曾共同治水。相傳在遠古的黃河之濱,一只“玄鳥”唱著歌兒從空中飛來,帶給人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它是天的使者,原始部落的人們一個個對它頂禮膜拜。一個叫簡狄的女人,吞服“玄鳥”下的蛋后,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叫契。契,即是閼伯,就是傳說中的商之始祖?!对娊?middot;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就是“玄鳥生商”的美麗故事。
2.世襲制,始于部落
有一點令人費解,就是商人或稱商族是貫穿夏朝的整個歷史而獨立發(fā)展起來的一個部族,只是到了夏桀荒淫無道難以為繼的歷史關頭才取而代之步入了“國家”。那么,從契到湯那是有世系的,部族時代也有“子承父業(yè)”之說?
只能這樣理解:堯舜禹時代是存在的,即通常所說的部落聯(lián)盟時代,其實已處在“國家”的雛形階段。而這個“國家”里的眾多部落首領率先實行了“父傳子”,否則自契到湯之“世系”延綿不絕就成為不可能。
3.夏朝的存在,由甲骨文說起
從契到湯,連綿十四世,恰與禹到夏桀也是十四世相當,歷時約470多年。所以談商朝應略說說“準商朝”,就像說曇花一現(xiàn)的秦朝的歷史,應該知道其前身秦國竟跨越整個春秋戰(zhàn)國時代。
“準商朝”,這是筆者給起的名字,即指商族始祖契到十四世孫湯滅夏前的階段,所謂商朝的“先公”時期。這十三世(不含湯)的名字記載得有鼻子有眼,且多為甲骨刻辭所映證,這也是夏朝存在的一大旁證。
4.夏商周,一脈相承
盡管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的文字,但其記載之遙遠,似也說明了商朝甚至包括“準商朝”使用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寫到這里,順便提及,周的文字與甲骨文是一脈相承的,而夏、周兩族有血緣關系,均來自“西方”(黃河上中游)。
商族則源自“東方”(黃河中下游),這“三族”當然都源于氏族社會,是當時居于多數(shù)的“少數(shù)民族”,即史家所說的諸如夷、羌、戎等,他們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有所融合,因此他們在語言和文字上肯定會有諸多相通的地方。
為華夏族的形成在文化上奠定了一種基礎,及至秦漢終于發(fā)展成了中華民族的核心民族――漢族。正因為如此,所謂夏商周三代雖說是三個朝代,其實是無法分割的一個整體,是中國古代史的源頭,是中華民族和傳統(tǒng)文化形成的源頭。從朝代這條線索上而論,商朝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5.商之一族,人才輩出
回過頭來接著說“準商朝”。契是氏族時代一個宗族的始祖,“商”這個稱謂,如《史記.殷本紀》所記契被舜任命為“司徒”,封于商,“賜姓子氏”,就是說“商”是該族活動的中心地域,也就成為族的名稱,“子”則是商族共同的姓。
按神話傳說,契的母親簡狄因吞食燕卵而懷孕生下了契,《詩經》里就有“天命玄鳥(黑色的燕子),降而生商”的句子。這就是說商族的始祖契是很有來歷的,不僅降生神奇,在舜的時代就已進入了“官僚”高層,且與夏朝的實際創(chuàng)建人禹共同參與過治水大業(yè)。
尚不止于此,到契的孫子相土時,適逢夏朝“太康失國”,借機征服了不少部落,勢力頗有發(fā)展,按《詩經.商頌.長發(fā)》所描寫的“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那樣,其勢力范圍似已達渤海、抵遼東。古書《世本》還有關于“相土作乘馬”和“胲作服牛”的記載,這也是一種發(fā)明吧?就像近代發(fā)明蒸氣機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馬、??梢岳囕d物,于上古時代在生產和軍事上的作用不可小視。
可以這樣說,一個民族的發(fā)展離不開不斷出現(xiàn)精英人物,特別是在上層。商族的始祖契不用說了,他的孫子相土是個人物,六世孫冥是夏朝的水官,乃至死于治水工程之中(《國語.魯語》記有“冥勤其官而水死”),當然也是個人物,而相土的曾孫胲(王亥)也是個人物.
再胲的兒子上甲微也不簡單,他為了報殺父之仇(其父胲在與有易氏部落開展最原始的“貿易”中被該部落首領綿臣所殺),打敗了有易氏部落,殺死綿臣,奪回被掠去的牛群。從契到上甲微共八世,出現(xiàn)了至少四個“明主”,奠定了商族的長足發(fā)展,直至第十四代孫湯時終成大業(yè)。
6.湯行仁義,天下歸心
關于成湯,即太乙(殷人尊稱),在夏桀時仍臣服于夏。夏桀對這一逐漸強大起來的族群是不大放心的,曾召湯入朝,而將其囚于夏臺。《越絕書》記載:“湯行仁義,敬鬼神,天下皆一心歸之。”這說明湯在夏桀暴政時期已得到了天下的擁護,夏桀迫于諸侯方國的壓力,后來放了湯。
“湯行仁義”,包括諸如湯結好“荊伯”,討伐不憐惜百姓的有洛氏等等。成湯逃過“夏臺”之災,即準備滅夏之舉。歷史上大凡成大事者,其身邊必有賢人為之出謀劃策,否則大事難成,輔佐成湯的伊尹即此賢人。
7.名臣伊尹,出謀劃策
伊尹原名伊摯,生于伊水之濱,遂以伊為姓,系湯一妃子的媵(音映)臣(陪嫁之人),后為成湯重用,任命為“尹”,成為執(zhí)政大臣。另一賢人是仲虺(音毀),系夏朝“車正”奚仲的后代,為湯之相。想必諸多謀略不少出于此兩人策劃。
8.滅夏方略,孤立夏朝
湯滅夏采取的方略是,先滅掉臣服于夏的部落葛,該部落首領葛伯對商族不行仁義,反而以怨報德,使湯出師有名,首戰(zhàn)大捷。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記“湯始征,自葛載”,且“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一路下來頗得百姓擁戴,“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梁惠王》)可見出征勢如破竹,當滅掉了最后的部落韋、顧和昆吾后,夏完全孤立,湯遂直逼夏桀,展開了對夏的決定性征戰(zhàn)。
9.夏朝衰敗,始于孔甲
呂思勉先生所著《白話本國史》(上)在論及夏殷的興亡時,以《史記》為依據(jù),說夏之孔甲“好方術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釁之”,就是說夏自第十世王孔甲時開始衰敗,即“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釁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以伐桀;桀走鳴條,遂放而死。”呂氏十分精練地引用《史記》記載道出了夏殷的興亡。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商朝的歷史故事
商朝的歷史故事大全
上一篇:商朝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故事
下一篇:商湯滅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