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族傳說是什么
傳說商族是高辛氏(帝嚳)的后裔,居黃河下游,有著悠久的歷史。關(guān)于商族的傳說你了解嗎?下面就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商族傳說,希望對你有用!
商族傳說
傳說商族是高辛氏(帝嚳)的后裔,居黃河下游,有著悠久的歷史。舜時,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軍事首領(lǐng)——契。后來商人把他稱作“玄王”,作為始祖,并編出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頌歌來贊美他。
太康失國時,契的孫子相土開始向東方發(fā)展,《詩經(jīng)》上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孫冥“勤其官而水死”,商人“郊”祀之。
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發(fā)展。到契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秶Z·周語下》說:“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
商族的起源與先商世系
先商一般是指商人在滅夏前所處的一個歷史時期。相傳契為商族始祖,其母簡狄為有娀氏之女,帝嚳次妃。關(guān)于契的出生,司馬遷寫到:“三人行浴,見玄鳥墜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而生契”①。《詩·商頌·玄鳥》亦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顯然上述記載是一則神話傳說。眾所周知,在人類各民族中,利用神話傳述本族的早期歷史是一種很常見的現(xiàn)象,神話中往往包含著真實的歷史。上述傳說很可能反映出商族是以鳥為圖騰的北方民族,其在契之前尚處于母系制社會。契做為商族的第一個明確的男性始祖,或許表明當(dāng)契之時商族已正式確立了父權(quán)制。
契以前的商族歷史目前尚難于考證,所謂先商時期主要是指契至湯這段時間。根據(jù)《史記》等書的記載和殷墟卜辭可知,先商世系依次為:契——昭明——相土(土)——昌若——曹圉——冥(季)——王亥(振)、王恒——上甲(上甲微)——報乙——報丙——報丁——示壬(主壬)——示癸(主癸)——天乙(成湯)。
商先公的事跡古籍所記均很簡略。相傳契在舜時曾為“司徒”,因佐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商②。契所生活的時代尚處于原始社會末期,當(dāng)時顯然不會存在分封等后代才有的事,此處“分封”或許只是反映了商族當(dāng)時曾聚居于商這個地方而已。昭明是契的兒子?!盾髯?成相》中有如下說法;“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迂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湯。”其下關(guān)于相土、昌若、曹圉、冥等人,史書記載極為簡略?!对?middot;商頌·長發(fā)》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之語,此相土即指昭明之子相土?!秶Z·魯語》說:“冥勤其官而水死”,今本《竹書紀(jì)年》有類似的說法;“帝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可見冥曾勤于治水。振在甲骨文中稱做王亥,曾到有易族的地方,被有易所殺?!渡胶=?jīng)》:“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殺王亥,取仆牛”①。微,卜辭稱做上甲,在甲骨文中常見,受到其后人的隆重祭祀?!吨駮o(jì)年》說上甲“假師河伯以伐有易”,殺掉有易之君,報了王亥被殺之仇。報乙至示癸諸先公史書記載又略。成湯是商王國的開國之君,其事跡在后世廣為流傳。
① 《史記·殷本紀(jì)》。
?、?《史記·殷本紀(jì)》。
關(guān)于商人建國前的歷史及其物質(zhì)文化遺存,不論是在歷史學(xué)還是在考古學(xué)中均未獲得最終解決,甚至連這一時期較詳細(xì)的歷史編年亦未建立起來。因此,要想充分了解商族的早期歷史,尚待更多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深入的研究。
商族人的起源
傳說歸傳說,商民族的始祖“契”的確是生活在原始社會末期的一位有作為的民族統(tǒng)帥。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有很多他的事跡的記載。在《史記·殷本紀(jì)》中,就有著這樣的記述:……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xùn),汝為司徒而敬女戎 五教,五教在寬。”于是封于商,賜姓子氏。
關(guān)于商民族的起源問題,學(xué)術(shù)界一直爭論不休。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說法有:西方說、東方說、東北說、江浙說。所謂西方說,就是說商族人起源于陜西渭水流域的;東方說認(rèn)為,商族人起源于現(xiàn)今河南、山東一帶。連甲骨學(xué)大家王國維也認(rèn)為:“自五帝以來,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東方。”東北說主張,商族的起源在我國東北地區(qū)。也有的人主張商族人起源于江浙一帶。
不管學(xué)者們怎么認(rèn)識,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商族人是一個善于遷徙的民族。五六百年期間,商族人經(jīng)歷了前八后五共十三次遷徙。最后一次遷徙,他們來到今天河南安陽的洹河之濱, 從此,在這里定居,傳了8代12王,一直到武王滅紂,安陽小屯作了254年的國都。
從始祖“契”開始,到商湯立國,一共經(jīng)歷了14代。關(guān)于早期的8次遷徙,大概是司馬遷寫《史記》時沒有顧得上考證,所以也就沒有寫清楚。到了后代,學(xué)者們更是爭論不休。清代學(xué)者梁玉繩在他的《史記志疑》中提出了他考證的八遷的地點是:砥石、商、商丘、殷、鄴、蕃、亳。王國維在考證后認(rèn)為,八遷的地點應(yīng)該是:蕃、砥石、商、商丘、相土之東都、殷、亳??磥恚缙诘纳套暹w徙的范圍,大致沒有出去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一帶。
商王朝傳到湯作頭領(lǐng)的時候,他率兵打敗了夏的統(tǒng)治,成了商的第一代國王。商湯吸取了夏滅亡的教訓(xùn),主張以民為本。關(guān)于商湯,流傳著這樣一個著名的故事:
商湯打敗了夏以后,建立了商國。誰知,老天一連五年大旱,莊稼幾乎絕收。雖然商湯推行了一些仁政的的措施,但遇到了如此天災(zāi),豈不是于事無補!為了安定民心,商湯帶領(lǐng)群臣來到桑林之中。此時,祭壇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商湯跪到祭壇前,三拜九叩之后,他誠懇地說:“上天哪,是我商湯一人有罪,罪孽深重啊!萬萬不要降罪于老百姓,他們是無罪的呀!”他讓群臣架起柴火,自己站在中間,要點火自焚以祭天。這時,聞風(fēng)而來的老百姓涌上前去,他們也都跪到祭壇前,請求上天饒恕自己的罪孽。老百姓高喊著,不讓商湯自焚。商湯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抽出寶刀割斷了自己的頭發(fā),割破自己的手指,作為“犧牲”,供奉在祭壇上,用以祈福于上帝。原來,“犧牲”一詞,最初的含義就是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牲畜之類。老百姓們親眼看到國王如此愛民,紛紛涌上前去,表示擁戴他的統(tǒng)治。正在此時,天突然陰了下來,緊接著,狂風(fēng)大作,雷雨如注。老百姓們歡呼著,跳躍著,他們感謝國王為百姓求雨成功,感謝上帝賜予黎民好收成。這就是著名的成湯禱雨的故事。
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湯“以寬治民”政策的成功。同樣是在《詩經(jīng)·商頌·玄鳥》篇里,還歌頌了湯當(dāng)年戰(zhàn)勝諸多部族與國家,最后滅夏的豐功偉績:“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在《詩經(jīng)·商頌·殷武》里說:“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可見,周圍的小的方國是臣服于商湯的。他們不僅甘愿稱臣,還時常來供奉商湯。
傳說商湯非常善于用人,他大膽起用伊尹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伊尹生于空桑,原是一個隨人陪嫁過來的地位非常卑微的奴隸。商湯得知他有著很好的教養(yǎng),并且深諳文韜武略時,就一連三次登門拜訪,請他輔佐朝政。伊尹一直以山村野夫自賤,但見商湯誠心誠意地邀請自己,這才隨他到了商的都城亳。
當(dāng)時夏桀的殘暴統(tǒng)治已近尾聲。一方面他奢侈腐化、偏聽妹喜之言,另一方面,對老百姓進(jìn)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取得了周圍許多部落的支持,以共同對付夏桀。為了從內(nèi)部分裂夏的力量,伊尹還冒著生命危險,打入夏王朝的宮廷里,進(jìn)行策反活動。伊尹還在夏桀的軍隊中安排了自己的線人,一有什么風(fēng)吹草動的,就為他通風(fēng)報信。鳴條一戰(zhàn),本來就被趕出首都斟尋的夏桀沒有喘息的機會,在商湯的打擊下落荒而逃,商湯乘勝追擊,殘敗的夏桀再無戰(zhàn)意,帶領(lǐng)少數(shù)人馬連夜逃竄,最后死于南巢之山。伊尹輔佐商湯打敗夏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據(jù)說商湯在位30年,活了整整100歲。他去世以后,他的大兒子太丁死得早,二兒子外丙繼位。誰知,外丙只做了兩年的短命國王,而未能經(jīng)邦濟世,剛剛興起的商王國又面臨新的危機。外丙在位兩年就死掉了,王冠又落到了商湯的三兒子中壬頭上。中壬哪有這般福氣?坐了三年王位也就一命嗚呼了。短短幾年間,商王國的大權(quán)就橡走馬燈一樣,轉(zhuǎn)起圈來,最后到了商湯的孫子太甲手中。
王冠轉(zhuǎn)圈,國家可就慘了!本指望太甲能好好振興一下國家了,他卻讓百姓大失所望。太甲是個暴虐的昏君,商湯制訂的治理國家的一套良策,他根本不放在眼里。他主持設(shè)立酷刑,來對不服管教的老百姓。本來百姓們就已經(jīng)苦不堪言,再遭如此殘暴,哪有不反之理?伊尹是輔佐商湯立國的老臣現(xiàn)在仍然繼任為相。作為顧命大臣,伊尹心里暗暗叫苦。當(dāng)年,夏桀不就是由于昏庸腐朽而喪國的嗎?不能任其胡作非為!伊尹下了決心。要想讓太甲徹底改變,成為一代賢王,就必須讓他曉得商湯自新明德的精神。怎么辦呢?
苦思冥索之后,他就與宮廷上的諸位大臣商議。大家都尊重伊尹,請他想想辦法,這位老臣嘆了口氣,不得已地說:“眼下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太甲放逐到先王的墓地桐宮去,讓他在那兒改過自新。”主意一定,伊尹就伙同王公大臣一起動手,沒等太甲弄明白,就將他連同王后宮女一道用車送出了京城。此時,受王公大臣的擁戴,伊尹攝政當(dāng)國 ,老百姓又過上了平安的日子。
太甲被放逐桐宮之后,開始之時,每日茶飯不思。伊尹就常來看望他,用商湯禱雨而得民心的故事來感化他。太甲就是聽不進(jìn)去。一天,他散步來到商湯墓前,就想起了他的爺爺?shù)牡滦?。爺爺商湯不僅拯救民生于涂炭之中,打敗夏桀之后還再三謙讓,不做天子,最后于不得已中才坐了王位。我之所以被放逐于此, 也是伊尹一片苦心哪!想到這里,太甲就把商湯制訂的王法一條條地在心里默記,譴責(zé)自己的荒唐。
再說伊尹攝政深得民心,百姓們都安居樂業(yè),國家的力 量也逐漸強大起來。桐宮的人也不斷傳過話來,說是太甲終日刻苦學(xué)習(xí)先王德政,于是就與群臣商議,把太甲從桐宮接了回來。太甲依舊為國王,伊尹一心一意地在他左右,盡心盡職地當(dāng)好宰相。原來周圍的方國還想趁機騷擾商國的領(lǐng)地的,一看此情,也就自己歸順了。
商王朝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那時候,他們還是以游牧生活為主,一個地方呆久了,草場資源也就貧乏了。刀耕火種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足以維持國民生計,就只好搬家了。于是,國家也就一直遷來遷去的。
看過“商族傳說是什么”的人還看了:
1.商朝皇帝叫什么
2.商朝的基本簡介
3.商朝皇帝列表
商族傳說是什么
下一篇:商朝遷都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