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先為呂布部將,后呂布喪于白門樓,曹操經(jīng)劉備、關(guān)羽勸說,待遼以上禮,張遼遂降為曹家將。本文是三國名將張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三國名將張遼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lǐng)。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zhàn)后,歸順曹操。此后隨曹操征討,戰(zhàn)功累累。與關(guān)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濡須之戰(zhàn)后,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
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zhàn),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quán),經(jīng)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曹丕登基后,仍令張遼守御孫權(quán)。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quán)依舊對其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謚剛侯,享年五十四歲。后世將其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并稱為曹魏“五子良將”。
三國名將張遼人物生平
初遇曹操
張遼本是聶壹的后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東漢末年,并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往赴京都。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可是當張遼募兵尚未還時,京中的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lǐng)兵盡歸董卓所有。董卓死時,張遼統(tǒng)兵歸屬于呂布,遷任騎都尉(相當于騎兵隊長,地位略低于)。不久,呂布為李傕、郭汜等擊敗,張遼跟從呂布往東奔至兗州,為曹操所敗后前往徐州。建安二年(197年),張遼任北地太守、魯相等職,時年二十八歲。建安三年(198年),呂布遣張遼與高順等攻破劉備,但其后曹操破呂布于下邳,張遼率領(lǐng)呂布軍余眾歸降,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派顏良襲擊白馬,曹操命張遼與關(guān)羽同為解白馬之圍的前鋒,擊破袁軍。數(shù)有戰(zhàn)功,累遷裨。等到曹操擊敗袁紹的主力部隊后,另派張遼平定魯國諸縣。
招降昌豨
建安六年(201年),張遼與夏侯淵同圍昌豨于東海,歷經(jīng)數(shù)月,糧秣將盡,眾人商議先引軍而還,但張遼卻向夏侯淵說:“這些天以來,每次我們巡視圍城軍情時,昌豨就兩眼盯著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發(fā)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懷猶豫,所以才沒有力戰(zhàn)。我希望能挑試一下他,并與之洽談,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嗎?”于是命人向昌豨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來對你傳達。”昌豨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勢力,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于是昌豨便答應(yīng)投降。張遼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見張遼如此坦誠相對,心中歡喜,便隨之往見曹操。曹操先遣昌豨還東海,隨后訓責張遼說:“莽然只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為。”張遼卻拜答道:“憑著明公達于四海的威信,我拿著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
攻破袁氏
建安七年(202年),張遼從討袁譚、袁尚于黎陽時,累有功勞,行中堅。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袁尚于鄴城,袁尚堅壁守壘,曹軍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納郭嘉之計讓二袁自行內(nèi)斗而先還許都,同時令張遼與樂進攻拔陰安,把當?shù)匕傩者w移到黃河以南。建安九年(204年),張遼再次隨曹操攻打鄴城,這次終于攻破鄴城,張遼奉命別巡趙國、常山,招降了緣山一帶的賊眾及黑山孫輕等。此后再度隨曹操攻擊袁譚。建安十年(205年),袁譚敗亡后,張遼受命安撫海濱一帶,征破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與長廣太守何夔合兵討平矣平賊從錢等。曹操上表漢獻帝,稱張遼、于禁、樂進說:“武力強大,計謀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潔,每次征戰(zhàn),身先士卒,勇猛頑強,無堅不摧;親自擂動戰(zhàn)鼓,忘了疲倦。他們單獨領(lǐng)兵征討,統(tǒng)率全軍,撫慰將士,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臨敵決策,沒有失誤。論功記職,應(yīng)該給予顯要榮寵。”收復(fù)東萊諸縣后的張遼引軍還鄴城,曹操親自出城迎接,邀請他同乘一輛車,任命他為蕩寇。建安十一年(206年),張遼率軍攻打荊州,平定江夏諸縣,在臨穎屯兵,受封為都亭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要征討在柳城的袁尚,張遼進諫:“許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F(xiàn)今天子就在許都,曹公北征甚遠,若劉表派遣劉備攻擊許,占據(jù)它號令四方,您的形勢將會大去。”曹操策判定劉表必不能任用劉備,遂繼續(xù)出征。行軍中途與敵軍相遇。張遼壯氣奮發(fā),力勸曹操接戰(zhàn),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斗心,又看見烏桓的軍隊尚未排成陣形,于是將自己的麾旗授予張遼暫用,任命張遼為前鋒出戰(zhàn),于是張遼引軍突擊,大破烏桓,斬單于蹋頓于陣前。
智平叛亂
建安十三年(208年),那時候荊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張遼屯軍于長社。軍隊臨出發(fā)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半夜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此時張遼對左右說:“不可亂動。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引起叛變之人,想藉此惑亂他人而已。于是傳令軍中,只要不是反亂者安坐勿動。而張遼則帶領(lǐng)親兵數(shù)十人,守立于陣中。不久情況穩(wěn)定下來,軍中隨即擒獲首謀者,并將其殺除,動亂亦告平定。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三國名將張遼人物評價
張遼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征戰(zhàn)。張遼的一生幾乎全部是在戰(zhàn)爭中度過的。他先后跟隨曹操戰(zhàn)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在極端混亂的三國時代,結(jié)束豪杰并起、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使北方漸趨統(tǒng)一,這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的。
張遼的軍事表現(xiàn)受歷代所尊崇。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張遼止啼”一語。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shè)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魏征東晉陽侯張遼”。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guān)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shè)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張遼。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張遼亦位列其中。另外,日本俗語中有所謂“遼來來(遼來々)”一語,正是來自張遼止啼的典故。
曹操:“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zhì)忠性一,守執(zhí)節(jié)義,每臨戰(zhàn)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tǒng)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
孫權(quán):“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魏略》:“張遼為孫權(quán)所圍,遼潰圍出,復(fù)入,權(quán)眾破走,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
陳壽:“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杜佑:“張遼審計,立擒賊首,亦同料敵之義。”
張仲宣:“張遼運籌之方,可以歸之於先軌;關(guān)羽搴旗之效,可以論之於后塵。”
《全唐文》:“張文遠身先士卒,果立殊功。”
《舊五代史·列傳五·李存孝傳》:“(李)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智證傳》:“魏將張遼,唐將王彥章皆有威名。當時小兒啼不止。其母呼兩人者名。而兒啼止。”
張預(yù):“設(shè)若奮寡以擊眾,驅(qū)弱以敵強,又不選驍勇之士使為先鋒,兵必敗北也。凡戰(zhàn),必用精銳為前鋒者,一則壯吾志,一則挫敵威也。故《尉繚子》曰:‘武士不選,則眾不強。’曹公以張遼為先鋒而敗鮮卑,謝玄以劉牢之領(lǐng)精銳而拒苻堅,是也。”
猜你喜歡:
2.張遼究竟有多厲害
3.張遼的故事有哪些
5.三國武將排名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