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朝北齊高長恭
高長恭是一名孝瓘,是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下面是有中國北朝北齊高長恭,歡迎參閱。
中國北朝北齊高長恭
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祖籍渤海調(diào)蓨(今河北省景縣),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王。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將其擊退。邙山之戰(zhàn),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在此次戰(zhàn)中威名大振,士兵們?yōu)榇藨?zhàn)而謳歌他,即后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后歷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與段韶征討柏谷,又攻打定陽。段韶患病,高長恭總領其眾。前后以戰(zhàn)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后因“國事即家事”招致北齊后主高緯記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緯賜死。死后朝廷追贈為太尉,謚號武。
北齊高長恭人物生平
金墉解圍
干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一日,高長恭受封蘭陵王。后來累次升遷至并州刺史。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打北齊,攻入北齊的晉陽,高長恭奮力將突厥人擊退。
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邙山之戰(zhàn)時,北周攻打洛陽,武成帝高湛派高長恭與并州刺史段韶、大斛律光前往洛陽救援,因為懼怕北周的兵力強大,不敢前進。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高長恭帶領五百名騎兵沖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頭盔,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頭盔脫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的人才派弓箭手開始放箭保護他,之后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北周軍隊最后放棄營帳逃走,從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間的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高長恭在此次場戰(zhàn)役中威名大振,士兵們?yōu)榇舜螒?zhàn)役而謳歌他,即后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同年十二月十五日,高長恭被任命為尚書令。
歷封郡公
高長恭后來歷任司州、青州、瀛州的地方長官。武平元年(570年)七月初三日,擔任錄尚書事。
武平二年(571年)二月二十四日,擔任太尉。三月,北周齊公宇文憲從龍門渡過黃河,右丞相斛律光退守華谷,宇文憲攻取了斛律光新筑的五座城池。高長恭與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聯(lián)合進攻蹺谷,率軍抵御北周的軍隊,進攻柏谷城,攻克后就退兵而回。
武平二年(571年)五月,北周晉公宇文護派中外府參軍郭榮在姚襄城南、定陽城西修筑城池。段韶率兵攻襲北周軍隊,將他們打敗。六月,段韶包圍定陽城,由于北周的汾州刺史楊敷堅守而未能攻克。段韶加緊進攻,屠殺定陽的外城百姓。當時段韶生病,對高長恭說:“這座城池的三面都有兩道河壕,無路可走;恐怕只東南有一條路,賊寇一定會從這里突圍。應當挑選精兵專門防守這條道路,這樣一定能夠捉住他們。”高長恭便派一千多名壯士埋伏在東南澗口。城中的糧食吃盡,宇文憲集中所有的兵力去救援,但因害怕段韶,不敢前進。楊敷率領現(xiàn)有的士兵乘夜突圍出城,被高長恭的伏兵攻擊,全部俘虜。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長恭被任命為大司馬。武平四年(573年)四月十三日,擔任太保。高長恭前后因各項戰(zhàn)功被封為巨鹿郡公、長樂郡公、樂平郡公、高陽郡公等。
遭帝猜忌
在邙山之戰(zhàn)后,北齊后主高緯對高長恭說:“這樣沖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fā)生意外怎么辦?”高長恭回答說:“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zhàn)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而后主高緯因為他說的“家事”,又聽到士兵們唱的《蘭陵王入陣曲》,便開始猜忌高長恭。
定陽之戰(zhàn)時,高長恭代替段韶的職務統(tǒng)率軍隊,但是常常收取賄賂,聚斂財物,他的親信相愿問他說:“大王受到朝廷的重托,為什么要如此貪心呢?”高長恭沒有回答。相愿繼續(xù)說:“是不是因為邙山之戰(zhàn)大勝,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長恭回答說是。相愿說:“朝廷如果忌恨你,這件事情更容易被當成是罪名,這不是躲避災禍而是招來災禍!”高長恭哭著俯身向相愿詢問解決的計策,相愿說:“您之前已經(jīng)立下戰(zhàn)功,這次依然打勝仗,聲望太大,最好假托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國家的政事。”高長恭聽從他的計策,但是沒有辦法成功隱退。等到朝廷對陳朝用兵,高長恭恐怕再次被任命,嘆息說:“我去年臉上長癰,現(xiàn)在為什么不發(fā)出來!”從此有了病也不肯醫(yī)治。
北齊高長恭趣聞軼事
蘭陵王入陣曲
正是在“邙山大捷”中,北齊武士們持假面歌舞慶祝勝利,誕生了廣為流傳的《蘭陵王入陣曲》。后該曲定格為著假面指揮擊刺的男子獨舞。曲調(diào)悲壯渾厚,氣勢不凡,古樸悠揚,描寫了當時的壯烈場面和激越情感。
此曲誕生后,在民間流傳很快,隋朝時期,被正式列入宮庭舞曲。中唐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為“非正聲”,下詔禁演。后漸漸褪去武曲本色,演變?yōu)?ldquo;軟舞”。南宋時期又演變?yōu)闃犯泼?,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diào)和大石調(diào)之分。用越調(diào)演唱時,分三段,二十四拍,毛開在《樵隱筆錄》里說“至末段,聲猶激越”,還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diào)演唱的《蘭陵王慢》,則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雞漫志》說法,已經(jīng)“殊非舊曲”了。以后,該曲在中國漸漸失傳。幸運的是,唐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保留了幾份真實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的賽馬節(jié)會、七月七日的相撲節(jié)會、射箭大賽等慶祝勝利時,都要反復演奏此曲。直到現(xiàn)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獨舞表演節(jié)目。日本人將其視為正統(tǒng)的雅樂,格外珍視,對其保留和傳承有著一套十分嚴格的“襲名”與“秘傳”制度,使得我們有幸在千年之后,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壯懷激烈的蘭陵舞曲。
猜你喜歡:
1.南北朝北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