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是怎么滅亡的
晉朝(266—420年)晉朝分西晉和東晉。一共經歷了154年。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說說晉朝是怎么滅亡的,供大家閱讀!
晉朝是怎么滅亡的
由于長期的內亂后國力漸弱、加之統(tǒng)治者的對外民族壓迫 致使本就風雨飄搖的晉王朝搖搖欲墜、后匈奴貴族劉淵之子劉聰攻破洛陽。俘虜懷帝。西晉滅亡。北方戰(zhàn)亂、十六國突生!
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毒死惠帝,司馬熾即位,改元永嘉,司馬越為太傅輔政,政局為司馬越把持。在此期間,匈奴等少數(shù)民族也開始建立獨立的政權,其中劉淵已經自稱漢帝,但是晉朝內部的權力斗爭也日漸嚴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晉懷帝密詔荀晞討司馬越,三月發(fā)布詔書討伐,司馬越于同月病死,眾共推王衍為元帥。四月王衍遣軍隊在護送司馬越靈柩回到東海封國時,與鎮(zhèn)東大石勒的二萬軍隊于苦縣(河南鹿邑)寧平城(河南省鄲城縣東寧平鄉(xiāng))作戰(zhàn),石勒(后來的后趙老大!)縱騎圍而射之,將士十余萬人相踐如山,全被殲滅,石勒焚燒司馬越的靈樞。王衍被擒時,勸石勒建國稱帝,以求茍活,但仍被石勒活埋,臨死嘆息:“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西晉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滅,已無可戰(zhàn)之兵。
而東晉這個政權頗有特殊性。一切外來政權,想站穩(wěn)腳跟,必須和當?shù)刭F族打成一片,這個是很多政治家都懂得的道理。司馬睿能當上皇帝,王導的貢獻相當大,所以就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由于王家功勞很大,所以王家的宗族受到了很大的禮遇,尤其是王敦。后來這個王敦作亂,好在沒有成功。但是權臣問題,成為東晉很大的問題,有許多大臣,都是兼八州刺史。也就是東晉所有州的刺史。還有什么丞相、大、司隸校尉、錄事尚書這種有實權的大官,往往都是一個人。所以,接下來又出現(xiàn)了祖約、桓玄等等叛亂,桓玄還曾經短暫滅亡了東晉。再后來就是劉裕,最終滅亡了東晉。謝家也曾經當過權臣,不過還算老實。這樣,就出現(xiàn)了,南朝無論誰當皇帝,王謝兩家都得吃香,否則你這個皇帝也當不踏實。這種情況到了隋朝才有所好轉,到了唐太宗時期,幾次重修家譜,才最終使得王謝兩家衰落。
晉朝疆域
領土范圍
西晉
西晉承襲曹魏領土,統(tǒng)一后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云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
東晉
東晉政區(qū)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于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后出現(xiàn)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茨辖暌粠?。成漢占據四川,于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fā)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qū),后敗于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并、益等僑州,共十五州 。
383年淝水之戰(zhàn),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qū)。之后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后攻滅譙蜀并發(fā)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qū)。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并、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并、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
行政區(qū)劃
西晉政區(qū)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于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并、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后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后,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后分益州地設寧州,后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后得荊、揚、交、廣四州,并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并,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后來復置。
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zhèn)守之地???、王國以下為縣??h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于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
淝水之戰(zhàn)前后東晉疆域變遷圖東晉政區(qū)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 。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qū)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后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
晉朝是怎么滅亡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