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一百個諸侯國的介紹(2)
呂國
該部落的首領(lǐng)在夏時被封為呂侯,建姜姓諸侯國呂國(在今河南南陽)。周宣王時,呂國改名為甫國,春秋時甫(呂)國為楚所滅,其后子孫以國為氏。
許國
據(jù)史書記載,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西周滅商后,周成王大規(guī)模地分封諸侯,其中商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為文叔,為太岳之嗣,也稱為許文叔。許國地在今河南許昌市,春秋時為鄭、楚等國所逼,公元前576年,許靈公被迫南遷葉地,為楚國的附屬;前534年許憚公又被遷城父;前 538年又遷荊山;前529年復(fù)遷葉地;前506年再遷容城。戰(zhàn)國初期終于被楚國所滅,遷于容城,后子孫分遷中原及江南各地,以國為氏,稱為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詳細:春秋時期鄭、楚等國勢力強大,許國不斷地遭到這些諸侯國的進攻,由于力量弱小,無力抵御,只能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如公元前654年,楚國伐許,許侯無力抵抗,遂肉袒謝罪,楚國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時,又一次進攻許國,許侯只好再次肉袒謝罪,使其退兵。在這種情況下,許國所能做的惟有遷徙,以避其鋒芒。公元前576年,即許靈公時被迫遷到了葉(今河南葉縣西南);公元前533年,又遷其國于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公元前529年,再次遷回葉;公元前524年,又遷到了容城(今河南魯山東南)。后來幾乎每三至五年就遷徙一次,可見當(dāng)時其所面臨的局勢之險惡。許國遷到容城后,雖然得到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喘息機會,但是當(dāng)時周王室衰弱,無力阻止諸侯紛爭,許國這樣的小國仍不能避免被吞沒的命運。大約到戰(zhàn)國時期許元公在位時,便被楚國攻滅了,一說為魏國所滅。許國滅亡后,許國宗親四散逃走,他們雖散居異鄉(xiāng),不忘故國,便以國為姓,這是許姓的一個來源。
虢國
虢國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諸侯封國。周武王滅商后,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封為虢國國君,一個為雍地的西虢,一個為制地(今河南滎陽)的東虢,起著周王室東西兩面屏障的作用。西虢東遷后,據(jù)守上陽的虢叔被稱為南虢,據(jù)守下陽(今山西平陸)的虢仲被稱為北虢(據(jù)《左傳》“正義”引)。與此同時,西虢支庶與羌人在西虢故地又建立一個虢國,時稱小虢,這就是古代典籍中先后出現(xiàn)過的5個虢國。公元前767年,東虢為鄭國所滅(據(jù)《竹書記年》)。公元前687年,小虢為秦國所滅(據(jù)《史記·秦本紀》)。
補充:東虢于公元前767年被鄭國所滅。西虢東遷三門峽后,在原地留有一小虢,于公元前687年被秦國所滅;東遷后的三門峽虢國建都上陽,地跨黃河兩岸,史稱南虢、北虢,實為一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所滅。虢公丑帶領(lǐng)一部分貴族逃往洛陽,后到其岳父家所在的蘇國(即河南焦作溫縣一帶),現(xiàn)有東虢村、西虢村;被俘的一部分貴族、平民被晉軍帶到山西汾陽一帶,形成望族;另一部分貴族、平民在當(dāng)?shù)鼐幼』蛱拥剿帯?/p>
虞國
虞,周代姬姓國。虞也同吳,史書記載虞有二,一在南方,即春秋時曾爭霸中原的吳國,此略。一是山西晉南的北虞?!妒酚?middot;吳太伯世家》:"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為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為虞仲,列為諸侯。"此謂山西平陸、夏縣一帶的虞國是周初武王所封的虞仲之國。然而,劉曉景等根據(jù)金文及相關(guān)資料論證,山西虞國乃陜西隴縣一帶西周矢國的后裔。前655 年,虞國君貪圖晉獻公的寶馬珍玉、借道給南下伐虢的晉國軍隊,晉軍滅虢回師途中,順手牽羊又滅亡了虞國。
州國
古州國之都。在今湖北監(jiān)利縣東。州為偃姓國,皋陶的后裔。
朝斟灌國姜姓封在州邑(今山東安丘縣),建立州國,因位居公爵,世稱州公。春秋時期有州公實,亡國于杞,州國公族定居于淳于城 ( 今安丘縣東北,原為州國都城),后來復(fù)國,名淳于國,仍為公爵,成為春秋時期的小國之一。
淳于國
周武王把安丘縣東北部封給淳于公,建立淳于國。淳于公為姜姓,和當(dāng)時的菜,紀等國為鄰。春秋初年,從河南搬來的杞國不斷侵逼,淳于無力抵抗,國君只好逃到外地避難,淳于國亡。
杞國
周朝建立后,求先賢的后代進行分封,從諸城的牟婁尋到大禹的后代東婁公,封在河南,建立杞國。西周末年,由于鄰國的侵逼,杞在河南無法立足,便舉國東遷,回到國君的祖籍(今濰坊市),后來在昌樂,安丘等地建國,現(xiàn)在安丘黃旗堡鎮(zhèn)西南有杞國古城遺址,就是杞都城之一。春秋末年,杞國被楚國攻滅。
萊國
萊國商代以前,萊國的統(tǒng)治中心在昌樂。臨朐等縣,東部直到黃縣沿海地區(qū)。姜太公初封齊國,建都營丘(今昌樂縣境內(nèi)),離萊都較近,萊候曾多次率眾爭奪營丘。春秋時期,隨著齊國的強大,齊國打敗萊國,占有今平度縣以西的領(lǐng)士,萊公被迫遷都黃縣,稱東萊。戰(zhàn)國時,東萊亦被齊國吞并。
蕭國
伯益的巨大功績使他的子孫得到封賞,其中一個叫孟虧的,被分封至蕭地(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建立了蕭國,春秋時滅于楚莊王。
徐國
相傳帝顓頊玄孫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贏姓,伯益的小兒子若木因其父親的功勞在夏禹時被分封于徐,建立徐國(故地大約在今江蘇西北部及安徽東北部一帶)。徐國歷夏、商、周三代皆為諸侯,周穆王時,已傳至三十二世孫徐君偃。當(dāng)時徐國比較強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時代周稱天子。穆王得此消息,日夜兼程趕到京都,調(diào)軍平叛,徐偃王棄國而走,躲進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隨他進山的百姓數(shù)以萬計,這座山后來就叫徐山,徐州也由此得名。后周穆王降偃王兒子宗為子爵,仍封于徐(今江蘇省泗洪市一帶),春秋時徐國敗于楚國,國力漸衰。至宗十一世孫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終為吳國所吞并,其后子孫便以國為氏。
舒國
春秋時期,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這些小國都是周武王滅商后,分封皋陶后裔時所建封國,號稱“群舒”。群舒國先被徐國所滅,后又復(fù)國,楚襄公二十一年,又被滅于楚國。滅國后,群舒國的公族后代就以原國名為氏,稱舒氏。
紀國
紀國是商朝在東方的與國,都城在今壽光縣紀臺鄉(xiāng),周滅商,紀國又臣服于周.春秋初年,齊國強大起來,逐步向東發(fā)展,紀國成為主要障礙,經(jīng)過長期戰(zhàn)爭,到公元前690年,紀便被齊國吞并。
譚國
周朝初年大封諸侯時,建立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由于國勢一直不強盛,不久淪為齊國的附庸。
春秋初年,齊桓公出奔時曾經(jīng)路過這里,當(dāng)時譚國君對齊桓公很不禮貌,齊桓公繼位,譚國也沒派遣使臣祝賀,齊桓公稱霸諸侯后,借此故吞并了譚國。
管國
管國作為西周初期的一個重要封國之一,屢見史書。西周早期武王滅殷,建立周朝之后,封其三弟管叔姬鮮于管(今河南省鄭州市管城),稱管國,為當(dāng)時周朝之東方重鎮(zhèn)。周公攝政后,管叔因勾結(jié)蔡叔、武庚叛亂被誅,管城由此而廢。后裔以管為氏,管叔鮮為管氏(姓)的開氏始祖。
蔡國
中國歷史上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滅于楚國。建都于蔡,轄地大致為現(xiàn)在的上蔡附近。公元前447年,楚滅蔡。
鄖國
鄖國之都。在今湖北安陸縣境。鄖為嬴姓國,祝融的后裔。周時居此。春秋時期滅于楚。
蔣國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是周朝的一個小國。后來蔣國被楚國所滅。
芮國
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封其卿士良夫于芮邑(在今山西省芮城縣,一說在今陜西省朝邑縣南有芮城),周成王時改做諸侯國,稱芮伯。在周王室任司徒。春秋時,芮國被晉國所滅(公元前1046年到前641年)
沈國
同樣和姓名有關(guān),沈姓源出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實沈,是黃帝的后裔帝嚳之子。實沈氏族后來因與少昊氏部落雜居而東夷化,故為嬴姓。后來,他們建立了沈國。周昭王南征時,嬴姓沈國被滅,其子孫就以國為姓。
夏朝時,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國。至周初,蔣國滅了姒姓沈國,沈人南遷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孫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個兒子季載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輿北)。姬姓沈國又名聃國。季載又稱冉季載。
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國被蔡國吞并(一說被晉國滅掉),沈國的后人就稱為沈氏。
曹國
中國歷史上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伯爵,國君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鐸(姬振鐸)後裔。建都陶丘,轄地大致為現(xiàn)在的定陶附近。公元前487年,宋國滅曹。
霍國
周代姬姓霍國有兩處,一在河南汝州市西南部。另一霍國位于山西省霍縣西南,是西周時期山西境內(nèi)最北的姬姓封國,大概是霍叔流放之地,或是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后,改封霍叔后裔于此。晉獻公十六年冬(前565),晉太子申生滅霍。
庸國
史載公元前1059年,周請庸人筑都于洛邑,今竹山縣文豐鄉(xiāng)皇城村的古庸方城遺址的城墻歷經(jīng)三千余年風(fēng)雨仍然屹立,表明庸人的建筑藝術(shù)的確很高;庸人又是史料中所稱的最早飲茶的先民,“茶風(fēng)源于巴山楚水間”。然而最為世人稱道的是庸人的軍事藝術(shù)水平,“惟庸人善戰(zhàn),秦楚不敵也”(《古代戰(zhàn)事考》)。
商代,庸為侯國。定都于竹山城東南四十一里的方城山?!独ǖ刂尽份d:“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峻,山南有城,長十余里,名曰方城”?!逗蓖ㄖ尽份d:“方城天險之保障”?!?a href='http://www.athomedrugdetox.com/yuwen/minsuwenhua/' target='_blank'>民俗博覽》載:“庸人好巫,端公療疾,其效神驗,乃上古遺風(fēng)也”。在商代崇尚巫風(fēng)祭祀的時代潮流中,堵河的巫文化得以張揚。
至周代,庸國因率群蠻伐紂有大功被封子國。《尚書》說:“武王興兵伐紂,庸率盧、彭、濮等八國以兵相從。”滅商之后,庸國作為南方群蠻的領(lǐng)袖以軍事實力奠定了,疆域也拓展為占有今陜西的山陽、鎮(zhèn)安、柞水、安康、漢陽、紫陽、嵐皋、平利、鎮(zhèn)坪,四川的巫溪、巫山、奉節(jié),湖北的竹山、竹溪、房縣、神農(nóng)架、興山、姊歸、巴東等縣,即整個秦巴山區(qū)的大部為庸之轄屬。國都仍在竹山的方城。
至春秋時代,庸國與楚國抗衡,東威攝楚國的崛起,西牽制秦國的擴張。庸人主要的敵人是楚國。楚國后于庸而崛起,有代庸而為“百濮之長”的態(tài)勢。
公元前611年,楚國遇上嚴重災(zāi)荒,餓死不少百姓,楚莊王在韜光養(yǎng)晦“三年不鳴、不飛”。楚之四鄰乘其危難群起攻楚。庸國國君遂起兵東進,并率領(lǐng)南蠻附庸各國的軍隊會聚到選(今枝江)大舉伐楚。楚國危在旦夕。
楚莊王火速派使者聯(lián)合巴國、秦國從腹背攻打庸國。公元前611年,楚與秦、巴三國聯(lián)軍大舉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為三國所滅。實現(xiàn)了“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壯志。
權(quán)國
商武帝武丁的后人有被封于權(quán)地(今天湖北境內(nèi)),建立權(quán)國。春秋時期,楚國武王大敗權(quán)國。權(quán)國遷走,不久又被巴國所滅,權(quán)國貴族子孫就以原國名“權(quán)”作為姓氏。
謝國
黃帝的兒子中有一姓任,任家族建有十個國家,其中第一為謝國,因其比較弱小,周宣王派伯虎等大臣滅掉了謝國。
巴國
公元前11世紀商周時期,巴人以重慶為首府,建立了巴國,史載“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巴人或許參加了武王伐紂戰(zhàn)役,后在漢江上游建立國家,部分更弱小的民族融入巴族。春秋時期巴國見諸于史籍的是與楚、鄧等鄰國之間的戰(zhàn)爭記載。最終巴國失敗了,又開始了幾百年的遷徙,向祖先的故地退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不斷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周邊文化,使巴人原本就不深厚的傳統(tǒng)更難彰顯。最終巴國被一路跟隨而來的楚國逼迫,數(shù)易其地,“巴子時雖都江州(今重慶),或治墊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豐都),后治閬中。”這段記載也許就是巴人當(dāng)時的境遇寫照。 公元前316年,巴國最終被秦國所滅,結(jié)束了作為一個國家的歷史。
息國
夏商時期,這里已建立了息國,號稱千乘之國,北結(jié)齊鄭、南抗荊楚春秋時,春秋時鄭國(國都在今鄭州新鄭)和息國發(fā)生了矛盾爭端,息國國君不采取談判協(xié)商的態(tài)度來解決爭端,卻貿(mào)然出兵,攻打鄭國。鄭國被迫應(yīng)戰(zhàn),將入侵者打得大敗而逃,后楚文王攻滅息國。傳聞:息媯(桃花夫人)無限漂亮,搞亡了息國
郤國
春秋時期,出自姬姓。春秋時,晉獻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dāng)先,帶領(lǐng)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后晉獻公把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帶)封給兇,建立郤國,為子爵,稱郤子,其后遂以封地為姓,形成郤氏。見《尚友錄》|《古今姓氏書辨證》、《正字通》。
春秋時期郤宛的的代。郤氏在晉國世襲卿位,后來被晉厲公滅族,有子孫逃往楚國,楚昭王時郤宛任左尹。其子孫后代沿襲祖姓為郤氏。
邢國
周公旦的第四子被封于邢(河北邢臺),建立了邢國,公元前662年邢國為衛(wèi)國所滅,邢國國君的后代遂以國為氏,稱為邢氏。
春秋時晉國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邑于邢,其后代子孫以封邑名為姓,亦稱為邢氏。
祝國
黃帝之后,周武王封其于祝(故城在今山東清東北祝阿故城),后來就有了祝國,公元前768年,“齊人滅祝”。
鄣國
西周初,鄣國被齊太公收為附庸國,后齊太公將鄣國及臨近的齊國分封給庶子。春秋時鄣國被齊滅掉。
聶國
春秋時齊國丁公分封其支庶子孫于聶城(今山東省茌平縣西),為齊國附庸,稱聶國。
陳國
周武王滅商后,封媯滿于陳,并把大女兒元姬嫁給他,封他為陳侯,媯滿死后,封為陳胡公。陳地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地理位置,為陳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所以在整個西周時期,陳國國力比較強盛,成為西周12大諸侯國之一。陳國在西周時期共傳10君:胡公卒,其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其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其子孝公突立;孝公卒,其子慎公圉戎立;慎公卒,其子幽公寧立;幽公卒,其子釐公孝立;釐公卒,其子武公靈立;武公卒,其子夷公說立;夷公卒,其弟平公燮立。平公七年時,周朝東遷,開始進入東周時代,諸侯“禮樂崩壞”,多不義之戰(zhàn),周室衰微,陳國也由此進入多難之秋。
東周時期,原為中原大國的陳國國勢日趨衰弱。楚、晉、齊交爭于中原,陳國處于四戰(zhàn)之域,無日不處于戰(zhàn)爭的氣氛之中。加之國內(nèi)多次發(fā)生爭奪君位的內(nèi)亂殘殺,國力不振,終至覆亡。
陳平公卒后,其子文公圉立。文公娶蔡女,生子佗。文公卒后,長子鮑立,是為陳桓公。公元前719年,宋、陳、蔡、衛(wèi)四國聯(lián)軍伐鄭,公元前707年,伐鄭勝利,但陳桓公也去世了,國內(nèi)因此暴發(fā)了一場爭奪君位的內(nèi)訌?;腹U的異母弟弟佗,其母為蔡女,蔡人為支持佗,殺死桓公太子免,立佗,是為厲公。陳厲公也是娶蔡國女子為妻,蔡女與蔡人淫亂,厲公也多次到蔡國奔淫。原來陳桓公的太子免有三個弟弟:躍、林、杵臼。三兄弟聯(lián)合蔡人殺死厲公,為其兄復(fù)仇。厲公死后,躍、林、杵臼相繼即位,為利公、莊公、宣公。
陳宣公(公元前692-647年在位)的大女兒嫁給蔡哀侯,陳宣公之二女兒息媯嫁給息侯,姐妹二人都很漂亮。前684年,息媯從息國回娘家陳國探親,路過蔡國,蔡候既盡地主之誼,又盡姐夫之情,但因好色而調(diào)戲息媯。息媯拂怒而去,息侯得知,火冒三丈,于是借助南方楚國的力量報復(fù)蔡候。楚文王自前689年繼承王位,把楚國的都城由丹陽遷到郢,不僅向北攻伐鄭國,還滅除了地處南陽盆地的申、呂、繒等國。息候的借刀殺人之計正好為楚文王東進淮河提供了良機。蔡哀侯在莘地戰(zhàn)敗,被俘虜。楚文王志在中原,如果殺了蔡侯,諸侯恐懼,必然聯(lián)合抵抗,于是把蔡哀侯放了,以示仁德。蔡候恨息侯,心生一計,向楚王敘說 息媯的漂亮,楚王魂不守舍,決心據(jù)為已有。楚文王于是滅掉息國后,將息侯安置在汝水,并將息媯搶到楚國。楚文王許諾不殺息侯,并立她為王后,因息媯面如桃花貌似仙,文王又稱她為“桃花夫人”。前681年,息媯為楚文王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取名熊艱,次子取名熊惲(楚成王)。但是息媯在楚宮三年,終日吞聲飲泣、以淚洗面。楚文王為了博得她的歡心,在前680年打進了蔡國,將蔡哀侯囚禁。此后,桃花夫人的心情才逐漸開朗起來。
前676年陳宣公(公元前692-647年在位)的三女兒嫁與周惠王為王后。
宣公的寵妃生子款,深得寵愛,宣公欲立款為國君,就殺死了自己親生的太子御寇。厲公之子媯完(即田敬仲)與御寇關(guān)系很好,媯完害怕禍及于己,被迫帶著自己的家人逃到了齊國。此時正值公元前672年齊桓公在位,齊桓公本打算讓媯完任卿相,媯完推辭。于是,便作了齊國的工正,主要負責(zé)齊國的器械生產(chǎn)。媯完以原國名陳為氏。陳完傳至五世孫陳桓子,仕齊為大夫,食邑于田,遂改姓田氏。
前656年,齊桓公侵蔡伐楚,至召陵(今郾城境)還,欲過陳,陳大夫轅濤涂恐陳受害,詐齊出東道。東道惡,桓公大怒,執(zhí)轅濤涂而去。
前647年,陳宣公死,兒子款繼位,即穆公;穆公卒,子共公朔立;共公卒,子靈公平國立。這時齊桓公稱霸諸侯,陳國被迫跟在齊國后面攻打楚國。后來楚國勢力強大,陳又臣服于楚。隨后,晉國稱霸,陳又加入到晉的聯(lián)盟中。晉楚相爭,陳國處于兩大強國的夾縫當(dāng)中,只得朝晉暮楚,惶惶奔波于楚、晉之間以求生存。而就在這個時候,陳國又發(fā)生了第三次內(nèi)亂。
陳國有一個寡婦夏姬,是陳大夫夏御叔之妻,風(fēng)流美貌。陳靈公和兩位大夫孔寧、儀行父三人經(jīng)常跑到城外株林中與夏姬淫樂,大夫泄冶勸諫被殺。前599年的一天,三人在夏姬家飲酒尋歡,嬉戲間,互笑夏姬之子夏徵舒像對方,夏徵舒不忍其辱,靈公被徵舒一箭射死,孔寧、儀行父二人逃往楚國,靈公的太子午也逃往晉國。于是夏徵舒自立為陳侯。當(dāng)時楚莊王正稱霸,趁此機會,出兵攻入陳國,將夏徵舒車裂于陳都城的栗門之地,并派人到晉國把靈公的太子陳午接回陳國,立為陳成公。但將陳國每鄉(xiāng)取一人遷往楚國,居住在今漢口之東,謂之“夏州”(夏口)。
陳成公病逝,子弱(陳哀公)繼位。哀公娶鄭女,生師立為太子,然而哀公二寵妃,一生留,一生勝。哀公喜留,托弟司徒招照管。司徒招乘哀公生病之機,便殺死了太子師,宣布留為君,哀公上吊身亡。局勢穩(wěn)定后,招派使去楚說明情況,楚靈王當(dāng)場殺死陳使,派公子棄疾率兵伐陳,留逃往鄭國,棄疾滅陳。五年后,棄疾回國弒楚靈王自立,是為楚平王,楚平王為博取天下人的好感,把太子師之子陳吳從晉國接回,立為陳惠公。春秋末年,吳國崛起,與楚爭雄,陳國處在吳、楚交兵之地,首尾兩端,惶惶不可終日。陳惠公死后,其子陳柳繼位,是為懷公。懷公欲結(jié)交吳國,卻被吳國扣留,后悄然死于吳國,陳國只好立懷公之子媯越為陳湣公(閔公)。不久吳又來攻陳,陳國向楚告急,楚昭王親駕相救,駐兵城父(安徽亳州東南),吳兵退。隔九年后,吳王夫差伐齊,打敗齊軍后,派人召見陳湣公,湣公鑒于其父客死吳國,馬上應(yīng)召前往,而此舉又得罪了楚國,楚出兵討伐。終于在公元前479年,楚惠王出兵北伐,殺掉陳湣公,將陳地劃為楚國的郡縣,至此陳國宣告滅亡。
點擊下頁分享更多春秋戰(zhàn)國一百個諸侯國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