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出名的歷史事件
歷史學是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重要學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中國古代出名的歷史事件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你。
中國古代出名的歷史事件1: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一說述士,即儒生)”,西漢之后稱“焚書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毀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焚書坑儒”一詞出處《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經常被“坑儒”觀點引做證據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長子扶蘇的話(“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漢末孔安國(孔子10世孫)《〈尚書〉序》亦言:“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序》:“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
但要說明以免誤導的是,秦始皇焚書事件是經過眾丞商議的,其中主導的是重丞李斯,其政治目的是為了解決天下一統(tǒng)這一當時新的國家規(guī)模和奴隸制過渡封建制所產生的各地不利于統(tǒng)一的矛盾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同時秦始皇焚書并未焚燒醫(y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主要是焚燒被兼并的國家殘留的歌頌當地先王,以故非今,不利于統(tǒng)一的言論書籍。且重要的他國典籍焚燒前都國庫歸檔。
中國古代出名的歷史事件2:東漢統(tǒng)一戰(zhàn)爭
東漢統(tǒng)一戰(zhàn)爭是指東漢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劉秀削平關東、關中、隴右等地的割據勢力,再次完成統(tǒng)一全國大業(yè)的戰(zhàn)爭。
建武元年(25年)十月,劉秀稱帝,建都洛陽,采納來歙聯(lián)隴制蜀、西和東攻的建議,確定了先關東、后隴蜀,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略方針。建武二年(26年)至五年(29年),劉秀一方面命來歙出使隴西,完成聯(lián)隴制蜀的戰(zhàn)略,解除了西顧之擾;一方面集中主力以洛陽、河內(郡治懷來,今河南武陟西南)為中心,對關東各割據勢力展開攻勢。建武二年(26年)春,破睢陽,劉永戰(zhàn)敗退往譙縣(今安徽亳縣)。建武三年(27年)六月,劉永被殺。
并且消滅赤眉軍于宜陽,奪取長安,取得東西二京。建武四年(28年)五月,大將軍朱祐、建威大將軍耿弇北討彭寵,建武五年(29年)二月,彭寵被奴仆殺死,劉秀攻占燕薊及其以北地區(qū)。 建武六年(30年)二月,殺董憲于朐縣,奪占東海之地。關東各割據勢力相繼被劉秀擊破。建武十二年(36年)滅蜀。 戰(zhàn)爭先后經歷了平定關東、攻占關中、并隴滅蜀幾個主要階段??胺Q為中國古代封建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的一個范例。
中國古代出名的歷史事件3: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漢初,社會經濟衰弱,朝廷推崇黃老治術,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文帝生活十分節(jié)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
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jié)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就是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文帝、景帝還重視農業(yè),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并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
到景帝后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中國古代出名的歷史事件
上一篇:高麗王朝歷代國王簡介
下一篇:秦朝著名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