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的故事
馬致遠是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世人號稱“秋思之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馬致遠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馬致遠的故事
馬致遠在年少時候非常的好學,上進。被馬氏后人以及所有的后人津津樂道,并在茶余飯后的笑談之中警示自己的子孫后代,向之看齊。
據說馬致遠最開始的名字叫做視遠。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就非常的聰明,好學,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為了自己的前程,馬致遠想要離家去遠處學習。臨走之前他來到了縣城的鐵佛寺來拜佛。當時那個寺廟的香火非常的興盛,里邊的僧人也非常多。長老的學問特別高。
拜完鐵佛之后,馬致遠求見了寺廟的長老。說,我叫視遠,想要求學,無奈我的家里非常的貧窮。希望長老能賜教我一下想要增長學問。長老看見他非常好學,變他和交談,教誨他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你既然在東籬出生,志在千里。將來一定能成大器。但是一定記住,不能圖富貴,要為了百姓黎民做事。從此之后馬致遠將名字的視遠改成了致遠。號稱東籬。
馬致遠前期的仕途并不好。但是非常欣慰的事他閑暇時候創(chuàng)作的雜劇和散曲非常的有名,還有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就是他本人取得的文學成就讓自己的家鄉(xiāng)躲過一場災難。
明初年間,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讓河北河南山東的百姓慘遭殺害。逃亡慘痛不堪。河北的地方到處都是白骨森森。滿目瘡痍的大地。據說燕王曾經學過馬致遠的雜劇和散曲。對馬致遠很崇敬。得到東光是馬致遠的故鄉(xiāng),便下令。逢馬不殺,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馬致遠的簡介
馬致遠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戲曲作家,寫過很多很多的戲曲,據東光縣志的族譜和東光馬氏族譜記載,馬致遠出生在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
馬致遠年輕時有著“佐國心,拿云手”的思想政治抱負,命運卻很捉弄人,不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什么的,當然也跟當時的政策以及環(huán)境息息相關的。盡管他想要功名,可是他的年輕的時候還是很坎坷的,至今都沒有當過什么大官差之內的,所以馬致遠的政治抱負一直沒能實現。
馬致遠到了中年才中進士,然后被分配到浙江省當小官吏,沒有幾年,職位被調動到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任工部主事。雖然也是為官,可老是調來調去,官位也沒有什么實質性作用,離馬致遠本人的想法實在是太遙不可及了啊。
所以馬致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無依,在二十年的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恥辱,對政治的各種不滿意,就有了“隱居山林其樂悠悠”的念頭。當馬致遠晚年的時候,就過上了很平淡的休閑幽雅的恬靜生活,后來也因為自娛自樂而離開人世。
雖然馬致遠他的為官政治未能得到施展,但是他所創(chuàng)作的曲子,卻還都是很不錯的,語文課本里就有很多使用了他的詞,還有一小部分都是開始必備的題材,現如今,很多不能得知的人都善用他的作品,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被稱為什么
年勢已高的老樹上纏繞著枯黃的藤蔓,黃昏下,烏鴉們各自尋找棲息的家,遠處小橋流水處依傍著幾戶人家,炊煙裊裊;秋風瑟瑟,古老的石道上一匹消瘦的老馬馱著我緩緩前行,夕陽渲染了半邊天空,我靜靜的看著那輪火紅的夕陽緩緩向著西邊滑落,只得在心里一聲感嘆:“哎,思鄉(xiāng)之人還在異地漂泊著……”
這無比沉郁的場景出自于元代詩人馬致遠的一曲《天凈沙·秋思》,天凈沙是此曲的曲牌名,而秋思為題則是概括了整曲的內容;雖然只有五句話二十八個字,但是卻將漂泊在外的游子思鄉(xiāng)的凄苦愁楚之情表達的淋漓之盡,結構精巧,語段押韻,因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被后人稱為“秋思之祖”。
這首悲秋卻全曲未現秋的曲子出世于年少熱衷于功名卻始終未得志的馬致遠,而他的一生也如其曲所描述的那樣,郁郁不得志,他的曲中有景,景中含情,正如了那一句“一切景語皆情語”,真正的做到了情景合一,在我們感受這首曲的同時,也將入秋思鄉(xiāng)斷腸人,落日映山崖的西風殘照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而最后一句的“斷腸人在天涯”也就是這曲的龍眼,它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若說前四句是馬致遠所看所聞,那么最后一句則是他的所感所想,這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藝術境界。
“秋思之祖”也正是馬致遠的成名曲,藤繞樹,昏鴉落,流水人家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這大概就是“秋思”的最高境界吧,也是我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名作之一吧!
馬致遠的故事相關文章:
2.初中趣味語文故事
4.愛情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