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是怎么回事
屈原是春秋時期最杰出的古典詩人,是我國最早的詩人,“楚辭”也是他開創(chuàng)的一種文體,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屈原投江是怎么回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屈原投江是怎么回事
戰(zhàn)國末期,秦國強大,六國只好聯(lián)合抗秦。當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懷王,他十分器重楚國貴族三閭大夫屈原。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一名優(yōu)秀的政治家。在受到器重期間,他積極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華,聯(lián)齊抗秦,讓楚國有一段時期在六國之中很強大。然而,他的優(yōu)秀卻遭到上官大夫以及其他奸臣的嫉妒,屈原屢屢受到排擠,楚懷王聽信讒言不再信任屈原。之后,齊楚聯(lián)盟被瓦解,屈原看著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聯(lián)盟被瓦解,非常傷心,哀嘆楚國的興旺是不長久的。楚懷王死后,楚襄王繼位,仍然不重用屈原,在小人的進讒之后,楚襄王把屈原流放至江南。
公園前278年,秦將白起伐楚,并攻破了楚國國都。五月五日,屈原披頭散發(fā)地來到汨羅江北,郁郁寡歡,身形憔悴不堪。一位漁夫認出了眼前的男子就是三閭大夫屈原,就問他為什么在這里。屈原告訴漁夫自己被放逐在這里。漁夫開導他,既然世界都是渾濁的,你就隨波逐流,只要自己內心深處保留高貴品質就好了。屈原絕望地說:“我怎么能讓我高貴的心靈蒙受污塵呢。我寧愿葬身魚腹。”于是,他將自己投身汨羅江中,以身殉國。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位端午節(jié)。
屈原的愛國之情使他受到楚國百姓的愛戴。屈原堅持真理,不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屈原為何會披發(fā)行吟
屈原家世背景優(yōu)渥,但是仕途不順,兩次被發(fā)配流放,最后殉國投江而死。在此之前,屈原曾經披發(fā)散步江邊,然而細細想來,他這一舉動卻也是對當時楚國朝政的不滿。
在古時,只有少數地方的人會披發(fā)。真正有文化發(fā)達的地方男子都是束發(fā)戴冠,這也是當時的一種文明人的表現(xiàn)?!蹲髠鳌分卸加杏涊d,孔子的學生子路,在衛(wèi)國內亂的時候,被人砍斷了固定帽子的纓,當即停下來,整理自己的帽子,最終命喪他人之手。這么看來,古代文明人對自己的著裝打扮真實注意到一種極致的的程度了,即使在危及生命的關頭,竟然還在乎自己的帽子是不是戴得還端正。這份勇氣,真實讓在下佩服的五體投地。
再來說回我們的屈原,出身貴族又潔身自好,同時性子里還有文人的那份氣節(jié)。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他都應該是一個相當注重自己儀表的一個人。但是他竟然做出披發(fā)的舉動,可見他當時內心是多么的絕望。
還有一說,屈原披發(fā)的行為是對當時楚國腐朽的朝廷權貴的一種輕蔑不滿與反抗。因為那些權貴上朝時,紛紛都是束發(fā)戴冠,一副人模狗樣的正經模樣。而真正心懷天下的自己卻被流放,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其實,在我看來,屈原的這種結果也是他自找的,以他的條件完全可以混的更好,既能做自己也能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他本性里的那份“直”讓他容不得半點沙子,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也才得以在歷史上留名。
屈原背米的故事
小時候的屈原很是調皮,跑在路邊玩的時候看到了一名老奶奶。老奶奶背著一袋米,走起路來很吃力的樣子。屈原心地善良,起了惻隱之心,于是就背著米把老奶奶送回了家。
從這件事情上,既能看出屈原很尊重長輩,又能看出屈原的宅心仁厚。雖然說,故事本身的可信度是有待考證的。
屈原和大米很有緣,除了背米之外,用來紀念他的粽子也是由大米做成的。也有一個傳說,是他接濟鄉(xiāng)民的故事。
大旱年間,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突然有一天,屈原門口家的一塊石頭里面滿滿的全部都是糧食。百姓特別開心,覺得那是上天的恩賜,把那塊石頭叫做“神石”。屈原的父親很奇怪,暗中調查之后發(fā)現(xiàn),原來一切都是屈原做的。屈原不忍心看到人們吃不飽飯,看到人們挨餓,于是從自己家里拿來糧食偷偷的放進了石頭里面。
屈原爸爸雖然覺得自己的兒子心地善良,但是同時也給兒子講了一番人生道理。你可以幫人一時,卻不能夠幫助他們一輩子。如果你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幫助他們,那你就應該坐到一個能夠替他們說話的位子上面,處處為他們著想,處處為他們做事。
屈原聽到父親的話之后很受觸動,從此之后好好學習,終于做了楚國的大夫,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深受百姓的愛戴。
屈原投江是怎么回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