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白子夜吳歌主要介紹
《子夜四時歌》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創(chuàng)的組詩作品,分別以四時情景寫下了四件事。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首作品,可千萬別錯過了這篇文章喲!
作品原文
子夜四時歌四首⑴
春歌
秦地羅敷女⑵,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⑶。
蠶饑妾欲去⑷,五馬莫留連⑸。
夏歌
鏡湖三百里⑹,菡萏發(fā)荷花⑺。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⑻。
回舟不待月⑼,歸去越王家⑽。
秋歌
長安一片月⑾,萬戶搗衣聲⑿。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⒀。
何日平胡虜⒁,良人罷遠征⒂。
冬歌
明朝驛使發(fā)⒃,一夜絮征袍⒄。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⒅。
裁縫寄遠道⒆,幾日到臨洮⒇?
詩作介紹
《子夜四時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四首詩分別以四時情景寫了四件事。第一首寫春景,秦羅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寫夏景,西施若耶采蓮的故事;第三首寫秋景,戍婦為征人織布搗衣之事;第四首寫冬景,戍婦為征夫縫制棉衣之事。四首詩連起來則是一組彩繪的春夏秋冬四扇屏美人圖。組詩構(gòu)思巧妙,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嚴謹。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注釋譯文
【注釋】
?、抛右顾臅r歌:《子夜歌》屬樂府的吳聲曲辭,分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短茣?middot;樂志》說:“《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因起于吳地,所以又名《子夜吳歌》。
?、魄氐兀褐附耜兾魇£P(guān)中地區(qū)。羅敷(fū)女:樂府詩《陌上?!酚?ldquo;日出東南隅,歸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的詩句。
?、?ldquo;紅妝”句:指女子盛妝后非常艷麗。
?、?ldquo;蠶饑”句:南朝梁武帝《子夜四時歌》:“君住馬己疲,妾去蠶欲饑。”此用其句意。妾,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
?、?ldquo;五馬”句:意思是,貴人莫要在此留連。五馬,《漢官儀》記載:“四馬載車,此常禮也,惟太守出,則增一馬。”故稱五馬。這里指達官貴人。
?、淑R湖:一名鑒湖,在今浙江紹興東南。
?、溯?hàn)萏(dàn):荷花的別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
⑻若耶(yē):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境內(nèi)。溪旁舊有浣紗石古跡,相傳西施浣紗于此,故又名“浣紗溪”。
⑼“回舟”句:指西施離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時候,月亮尚未出來,就被帶邀而去了。這是夸飾的修辭手法。
?、卧酵酰褐冈酵豕篡`。
?、弦黄拢阂黄嵉脑鹿?。
⑿萬戶:千家萬戶。搗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頭次的臟衣放在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
⒀玉關(guān):玉門關(guān),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北,此處代指良人戍邊之地。
?、移胶敚浩蕉ㄇ謹_邊境的敵人。
⒂良人:古時婦女對丈夫的稱呼?!对娊?jīng)·國風·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罷:結(jié)束。
⒃驛(yì)使:古時官府傳送書信和物件的使者。驛,驛館。
?、招?xù):在衣服里鋪棉花。征袍:戰(zhàn)士的衣裳。
?、?ldquo;素手”二句:指冬夜寒冷,將征夫妻子的手都凍僵了,連針剪都拿不住。素手,白凈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膚白皙。
?、撞每p:指裁縫好的征衣。
?、嘏R洮(táo):在今甘肅省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
【譯文】
春歌
秦地有位羅敷女,曾在綠水邊采桑。素手在青條上采來采去,在陽光下其紅妝顯得特別鮮艷。她宛轉(zhuǎn)地拒絕了太守的糾纏,說:蠶兒已饑,我該趕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擱您寶斑的時間了。
夏歌
鏡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處都開滿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蓮,引得來觀看的人擠滿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個月,便被選進了宮中。
秋歌
長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萬戶都傳來陣陣的搗衣之聲。秋風吹不盡的是,思婦們對玉門關(guān)外的綿綿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掃平胡慮,夫君從此不再遠征。
冬歌
明晨驛使就要出發(fā),思婦們連夜為遠征的丈夫趕制棉衣。纖纖素手連抽針都冷得不行,更不說用那冰冷的剪刀來裁衣服了。妾將裁制好的衣物寄向遠方,幾時才能到達邊關(guān)臨洮?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