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蘇軾詩作的成就介紹
蘇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那么你想了解過這位著名詩人的詩作成就是怎樣的嗎?如果你想知道這些信息可別錯過了這篇文章喲!
詩作成就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xiàn)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xiàn)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xiàn)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xiàn)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tài)度,始終把批判現(xiàn)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xiàn)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于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jīng)驗,也善于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guī)律。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xiàn)象已上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jīng)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yōu)美動人,又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fā)現(xiàn)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tài)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xiàn)。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xiàn)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guī)范,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而且蘇詩的表現(xiàn)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
以“元祐”詩壇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詩的鼎盛時期,蘇軾與王安石、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創(chuàng)作將宋詩藝術推向了高峰。就風格個性的突出、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家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注目。然而論創(chuàng)作成就,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在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和情思內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出類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兼容性,他在理論上和創(chuàng)作中都不把某一種風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這樣,蘇軾雖然在創(chuàng)造宋詩生新面貌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詩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這兩個主要缺點。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xiàn)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后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
人物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文學家、詞人、詩人,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
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人物評價】
王士禎:①漢魏以來,二千余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②山谷云:“東坡書挾海上風濤之氣。”讀坡詞,當作如是觀,瑣瑣與柳七較錙銖,無乃為髯公所笑?
袁枚:有才而無情,多趣而少韻:由于天分高,學力淺也。有起而無結,多剛而少柔:驗其知遇早晚景窮也。
周濟:人賞東坡粗豪,吾賞東坡韶秀。韶秀是東坡佳處,粗豪則病也。東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書、畫皆爾,詞亦爾。
劉熙載: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則時與太白為近。太白《憶秦娥》,聲情悲壯。晚唐、五代,惟趨婉麗。至東坡始能復古。后世論詞者,或轉以東坡為變調,不知晚唐、五代乃變調也。東坡《定風波》云:“尚余孤瘦雪霜姿。”《荷花媚》云:“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雪霜姿”,“風流標格”,學坡詞者,便可從此領取。東坡詞具神仙出世之姿,方外白玉蟾諸家,惜未詣此。”
曾國藩: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后,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岳,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人物生平
【筑建蘇堤】
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臺平湖久蕪漫,人經(jīng)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干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二十余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并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筑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六橋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
“東坡處處筑蘇堤”,蘇軾一生筑過三條長堤。蘇軾被貶潁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并筑堤。紹圣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jié)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年近六旬的蘇軾,日夜奔馳,千里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條長堤。為此,“父老喜云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村西雞”,人們歡慶不已。
【流落儋州】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調往潁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揚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zhí)政,新黨再度執(zhí)政,紹圣元年(1094年)六月,別為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紹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州)。據(jù)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這里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這里的姜唐佐就舉鄉(xiāng)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
猜你喜歡:
宋代詩人蘇軾詩作的成就介紹
上一篇:宋代詩人蘇軾詞作的成就介紹
下一篇:詩人蘇軾文章的成就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