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資料簡介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一生之中寫出了大量的詩作,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之渙資料簡介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一位大詩人,擅長五言絕句,曾寫出了為數(shù)不少的詩篇,但流傳至今的只有六首,在這六首詩歌當中有三首是描寫邊塞風光的,被稱之為邊塞詩。王之渙一生之中沒有做過什么大官,據(jù)說因為受人誹謗,曾憤而辭官,王之渙的詩作最出名的要數(shù)《登鸛雀樓》和《涼州詞》。
688年,王之渙生于太原一個名門望族,五世祖王隆之是后魏的絳州刺史,曾祖王信則做過隋朝的大官,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王之渙卻并沒有走科舉的道路,以門子調(diào)補冀州衡水主簿。
722年,年已35歲的王之渙娶了冀州衡山縣令李滌之第三女為妻,因為王之渙這個時候已經(jīng)有妻子,而李氏剛剛十八歲,婚后兩個人的感情非常好,雖然婚后不久王之渙就辭去了官職,但是李氏絲毫沒有怨言,跟隨著王之渙過著貧苦的生活,后來王之渙再次入仕,但是不幸很快去世,而李氏在王之渙去世之后的第六年也撒手人寰。
726年,王之渙上任冀州衡水主簿,寫出了詩詞《宴詞》、《送別》。但是也是在這一年,王之渙因為受到別人的誹謗,憤而辭官,從此開始了自己賦閑十五年的清貧生活。在此期間,王之渙寫出了《登鸛雀樓》和《涼州詞》。
742年,王之渙再次入仕,成為了文安郡文安縣尉,同年2月24日,王之渙在官舍被因病去世,享年55歲。
743年,王之渙被安葬在洛陽的北原。
王之渙生平事跡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 后復(fù)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nèi)期間去世。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志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guān)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現(xiàn)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王之渙的詩
王之渙是盛世唐朝的一位大詩人,一生之中寫出了大量的詩作,而且很多詩作都被當時的人們廣為傳頌,被譜成了曲在當時傳唱。王之渙的詩流傳到今天的數(shù)量不多,只有區(qū)區(qū)六首,但是就是這區(qū)區(qū)六首詩歌卻奠定了王之渙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在這六首詩歌中最出名的要數(shù)|《登鸛雀樓》和《涼州詞》。
王之渙的詩雖然流傳到今天的僅僅有六首,但是卻以自己詩作的浪漫主義氣息和氣勢磅礴的意境征服了后世的讀者,讓這些詩作廣為流傳,特別是《登鸛雀樓》和《涼州詞》更是膾炙人口,世人皆知。特別是《登鸛雀樓》中的那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
王之渙的詩都是非常大氣的,可以稱得上是氣勢恢宏,意境開闊,熱情洋溢,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王之渙的詩作都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王之渙的詩用詞非常的簡樸,看不到豪華的句子,更加看不到生僻的用詞,就是那么平時,那么不經(jīng)意的幾個字就能夠立刻抓住讀者的心,讓讀者怦然心動,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是讓王之渙的詩作更是散發(fā)出無窮的藝術(shù)魅力。就像是在《涼州詞》中的那句“黃河遠上白云間”,短短的七個字就勾勒出了黃河磅礴的氣勢,讓人們仿佛看到了黃河水與天相接滔滔不絕的氣勢。
總而言之,王之渙的詩能夠流傳至今,并且得到人們的喜愛,被現(xiàn)代人廣為傳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的。
猜你感興趣: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資料簡介
上一篇:韋莊是哪個時代的詩人
下一篇:唐代詩人王維的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