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的故事有哪些
郁達夫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那他一生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郁達夫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郁達夫的故事
郁達夫有一次請軍界的朋友們到飯館里吃飯,飯吃完后,飯店的服務員來到桌前收賬。只見郁達夫從鞋底拿出幾張紙幣給樂服務員。朋友們看見郁達夫將紙幣放在鞋底,對他這一行為十分不解。隨后郁達夫告訴朋友,因為自己曾過過沒有錢的日子,現(xiàn)在有了錢,要將它們踩在腳底,讓它們永世不得翻身。通過這則小故事,不禁覺得郁達夫也是一位充滿生活情趣并且幽默感十足的人。
有一次,郁達夫被邀請去演講有關文藝創(chuàng)作的相關知識,郁達夫走上講臺后,在黑板上寫下“快短命”三個大字。臺下的聽眾朋友們對此疑惑不解,大多面面相覷。隨后,郁達夫說到,自己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基本概念》,而黑板上書寫的“快短命”就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要訣。“快”可以理解為“痛快”的意思,“短”就是說文章主旨要簡明扼要,而“命”指的是寫作文章時候,不要偏離題目,要時刻扣住命題。郁達夫圍繞“快短命”三字做完演講之后,總共花費不到兩分鐘。郁達夫走下講臺時,臺下爆發(fā)了雷鳴般的掌聲。
1936年2月4日,大才子郁達夫應當時國民政府福建省主席陳儀之邀,到福州游覽。福州自古盛產(chǎn)荔枝,西禪寺的“十八娘”荔枝更是聞名天下。按照西禪寺老規(guī)矩:每逢舊歷四月荔紅蕉綠時節(jié),荔枝可以任由游客隨意大吃,每人只收銀角6枚,但吃完了事,不能打包帶走,有點自助餐的意思。
郁達夫非常愛吃荔枝,自然更不會放過這“十八娘”自助餐。據(jù)郁達夫《閩游日記》記載,1936年赴任福建省政府參議之后不久,大才子就邀約著八九個浙江籍同鄉(xiāng)一起去西禪寺大吃荔枝。據(jù)當年“自助餐友”回憶,他吃的荔枝最多,還一邊吃一邊吟詩,一副大才子派頭。當家和尚訪知有郁達夫在座,馬上叫小和尚捧出文房四寶,請他題詩。他推辭說:“面對這么好的荔枝,盡量吃還來不及,哪有心情吟詩寫字?”說罷,又埋頭大吃起來。但經(jīng)不住當家僧人的熱誠,只見他略思片刻,就在一張宣紙上寫了四句:“鹓雛腐鼠漫相猜?世事困人百念灰。陳紫方紅供大嚼,此行真為荔枝來。”
可是就在這一天大吃荔枝之后,大才子腹痛難忍,腹瀉不止?;丶壹闭堘t(yī)生,偏偏是星期日,醫(yī)院停診,真是要多冏有多冏。還好,在關鍵時刻,鄰居問了一句:“是不是吃荔枝了?”急忙拿來一小碟醬油讓大才子喝下,奇怪,不久肚子就不痛也不瀉了。
郁達夫的生平簡介
郁達夫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愛國主義文學家,《在寒風里》、《孤獨者的哀愁》、《我的懺悔》等都是郁達夫的代表作品。為了讓大家全面地了解郁達夫,我們就來簡單地介紹一下郁達夫簡介吧!1896年,郁達夫在浙江一個知識家庭出生。
三年后,郁達夫的父親去世,郁達夫在家人支持下,開始到學堂讀書。1912年,郁達夫考上了浙江大學預科,因參加學潮而遭到學校開除。第二年,郁達夫和哥哥郁華前往日本留學,1914年7月份時,郁達夫考入了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并選擇學醫(yī)。隨后,郁達夫一面學醫(yī),一面嘗試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1916年,郁達夫從醫(yī)科部轉至政治學科學習。第二年,郁達夫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經(jīng)濟領域的知識。郁達夫在日本留學期間,閱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為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
1921年,郁達夫和好友郭沫若、成仿吾等人開辦了“創(chuàng)造社”,并發(fā)表了他人生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1922年,郁達夫學成回國,并在多所高校任職授課。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國領土,侵害中國人,這激發(fā)了郁達夫創(chuàng)作靈感,他積極號召中國人反抗日本人的侵略。隨后,郁達夫輾轉多個地區(qū),為抗日戰(zhàn)爭不斷努力著。1938年,郁達夫前往新加坡參加抗日戰(zhàn)爭宣傳工作。1945年,郁達夫遭到漢奸告發(fā),被日本人殘忍地殺害于蘇門答臘叢林中。
郁達夫的評價
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
在中國文學史上,將永遠銘刻著郁達夫的名字,在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紀念碑上,也將永遠銘刻著郁達夫烈士的名字。
郁達夫是“五四”時期浪漫抒情小說的巨匠。可是說實在的,他那支自由脫俗且富有情韻的筆更適于寫散文和詩。他的小說也是“散文的”、“詩的”,宛如一首首抑揚頓挫的獨奏曲或回腸蕩氣的詠嘆調。“五四”時代是短篇小說的界,郁達夫以其真率和才 情,足以風靡一時,成為受眾多文學青年師法的名家,魯迅之外無出于郁達夫之右者。他推進小說散文化和詩化,對于革新以故事情節(jié)作為主 干的古典小說而言,是功垂竹帛的。
從文學史來看,郁達夫挖掘內(nèi)面世界一直進入到私密領域,由此出發(fā)來表現(xiàn)自我與世界的分裂和對立,并追究其中的糾纏,在中國新文學中可謂開啟了一種新的思路,由此以往被視為無意義的或理當壓制的“黑暗”領域進入文學領域,并與一些宏大或“高尚”的話題發(fā)生種種糾葛,其后在文學史上產(chǎn)生的種種變化,則更是超出了最初《沉淪》式的樸陋嘗試。不過,倘限在中國文學領域追根溯源,郁達夫的率先實踐,可說是功不可沒的。
達夫感情飽滿細膩,觀察深切,才思敏捷,古典文學、西洋文學根基都雄厚。從氣質上來講,他是個杰出的抒情詩人,散文和小說不過是詩歌的擴散。他的一生是一首風云變幻而又蕩氣回腸的長詩。這樣的詩人,近代詩史上是屈指可數(shù)的。在新文藝作家的隊伍中,魯迅、田漢而外,抗衡者寥寥。沫若兄才高氣壯,新詩是一代巨匠,但說到舊體詩詞,就深情和熟練而言,應當退避達夫三舍。這話我當著沫若兄的面也講過,他只是點頭而笑,心悅誠服。
郁達夫的故事有哪些相關文章:
2.歷史上郁達夫是誰
6.郁達夫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