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我都知道袁隆平這個名字,他是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在他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有許多的勵志故事影響著我們。下面就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閱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吧!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篇1
1931年~1936年,僅僅5年之間,袁隆平隨父母輾轉(zhuǎn)北平、天津、江西贛州、德安、漢口等地。2歲到6歲,人生最稚嫩美好的階段都是在動蕩遷徙中度過,不能不說是個悲劇,可是堅強樂觀的袁母,并沒有因此而忽略了對孩子們的教育。讓人驚訝的是,當袁隆平蹣跚學步的時候,母親就已經(jīng)開始給他讀尼采的書了。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寶庫,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開這座寶庫的鑰匙。”這是袁母常說的一句話。教師出身的母親,在辭去工作后,就把她平生所學得的知識和積累的經(jīng)驗完全放在了教育5個孩子身上。她非常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以開發(fā)孩子的智商。
袁隆平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失敗了不氣餒,找到原因從頭再來就是啦!”樂觀開朗的性格,對事物不服輸?shù)木?,對于生命如火般不滅的激情和熱愛,正是袁隆平小時候母親給他的最好禮物。
后來,孩子們長大一些能聽得懂故事的時候,袁母就開始給孩子們講故事聽。袁隆平在5個兄弟中是愛動腦筋愛提問的一個。母親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適時的教育。
夏日的夜晚,母親帶著孩子們在院子中乘涼,這時是母親固定的講故事時間,兄弟們搬個小凳子圍繞到母親身邊。袁隆平是一個淘氣的孩子,他不會像其他的兄弟那樣老實地坐在那里聽故事,看見身邊螢火蟲飛舞,美麗異常,他就找來玻璃瓶,把螢火蟲抓來放進去玩。玻璃瓶被螢火蟲映照得通體明亮,煞是好看。
小隆平樂在其中,母親看在眼里,便不失時機地叫過他來,給他講了一個“京娘千里報恩”的故事。
“少年趙匡胤(宋朝的開國皇帝)從盜窟中救出少女京娘,結(jié)成兄妹并護送她回家。千里路上,趙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馬上,而他自己卻牽馬步行。
“然而就在這次送別之后,京娘在戰(zhàn)亂中死去了。后來,趙匡胤在一次夜戰(zhàn)中迷了路。忽然,飛來一只螢火蟲為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險境。傳說這是京娘死后為報答趙匡胤相送之恩,化為螢火蟲,在他有難時,特地趕來相救。”
袁隆平靜靜地聽著,他被這個故事感動了。知恩圖報的螢火蟲原來是美麗善良的京娘的化身!善良、懂事的二毛聽了這則傳說以后,再也不忍心捕捉那可愛的螢火蟲了。
袁母就是這樣,總是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缺點,并適時地給予教育。袁隆平印象最深的一則故事是母親講的一則哲理故事:
一天,一只胖胖的狐貍正在覓食,聽見一群雛雞在圍欄里唧唧喳喳地叫著,饞涎欲滴,便四處尋找進口。終于,在圍欄一角它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洞??墒嵌纯谔×?,它那肥胖的身軀進不去。于是,這只狐貍便絕食5天,餓瘦了自己,終于穿過了那個小洞,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雛雞??墒牵@時它發(fā)現(xiàn)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卻出不去那個小洞了。無奈,它又絕食5天,再次餓瘦了身軀。結(jié)果,回到院墻外的狐貍,依舊是原來那只狐貍。
袁母講這則故事時,袁隆平還小,不理解母親的用意。長大成人以后,經(jīng)歷了一些功名利祿的引誘后,才漸漸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聰慧的母親是在用這則故事告訴他,要學會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他也漸漸地體味到了古人說過的“無欲則剛”的道理。母親講過的這個故事,年幼的袁隆平一直都牢牢地記在心里,母親從小給他的那些潛移默化的教育,也一直影響著他以后的發(fā)展。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篇2
1936年,受時局影響,袁家移居漢口,在那里居住了近兩年。1936年8月,袁隆平進入漢口扶輪小學讀書,成為一名小學生。
漢口位于漢水、長江交匯之處,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說,水上交通極為方便。港口貿(mào)易十分繁榮,販賣各種商品的攤販沿江一字排開。夏天,每天早晨鄉(xiāng)下的姑娘都會背著竹簍,裝上滿滿一竹簍各色各樣的花來賣,輕盈的花瓣還帶著剔透的露珠,煞是好看。
插花幾乎是那個時代所有女子學校的必修禮儀課。自幼在花紅柳綠的江南長大的袁母,更是對花卉有著天生的喜愛,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讓她對插花藝術(shù)具有更多的領(lǐng)悟。
“暈酣神斂,煙色迷離,花之愁也。欹枝困檻,如不勝風,花之夢也。嫣然流盼,光華溢目,花之醒也……”稍有閑暇,袁母便會一邊吟誦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的插花論,一邊將修剪好的各色花朵插到一個裝滿水的大玻璃瓶里。“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收拾得整整齊齊的房間,配上母親流光溢彩的插花,整個小房間總是熠熠生輝,孩子們在花香中快樂地成長著。
冬天,袁母又在瓶里插上一兩枝松柏枝,那松柏枝也給斗室?guī)頋M屋清香,幾個孩子圍著松柏枝寫作業(yè)。母親常給花瓶換水,有時見孩子們寫作業(yè)累了,就給他們講松柏樹的風格。這位賢達的母親,不只是希望孩子們努力讀書,還希望他們有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年四季,袁母的花朵從未斷過,即使在顛沛流離的歲月里,她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漢口碼頭上隨處可見的野花,對于袁母來說是不小的誘惑,所以每逢從碼頭回來,她總要捧回一束很便宜的野花,放在向陽的窗臺上。嬌嫩的花朵在敵機的狂轟濫炸、彈片紛飛里,依然美麗地盛開。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這已不僅僅是一種愛好。那滿室流淌的花香,更彰顯出母親從容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袁隆平性格的養(yǎng)成。
如果說袁母閑時弄花是怡情雅興,那么有意給孩子進行國恥家難的教育,則是內(nèi)心夙愿最深沉痛切的表達。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詩句充分描述了安史之亂帶來的民不聊生的凄涼慘景。與之相比,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戰(zhàn)爭給中國社會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和人民的精神創(chuàng)傷更加難以估量。在那個國土淪喪、尸橫遍野的年月里,國家、土地是人們心中最為敏感和熱切關(guān)注的話題。為了讓剛上小學一年級的袁隆平記住國恥家難,袁母總是有意給孩子們灌輸國家、民族尊嚴的概念。
孩子們放學后,袁母就會讓他們在桌子前坐成一小排,給他們另外再加一堂課。“人是從泥土里來的。女媧把黃土和成泥,然后捏成一個個男人和女人,捏完后,她朝著那泥人吹出一口法氣,于是,那一個個黃土泥人便有了鮮活的生命。從那時起,人類便繁衍生息,傳宗接代……”“無論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歸根到底,我們?nèi)祟惗际菑狞S土地來的。我們吃的糧食是黃土地里長出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用從黃土地上收獲的棉花織成的布做的,我們住的房子是用黃土燒成的磚蓋起來的……總之,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土地。所以說,土地是生命之源。”飯后庭院里,當袁隆平問母親人類從哪里來這個話題時,母親如此回答的。雖然沒有站在講臺上,可是聲音依然鏗鏘有力。
土地似乎是個被燒燙的詞匯。只要一沾染,就會點燃母親的激情,像當年在搖籃中給二毛讀尼采時候的激情!可能是觸景生情吧,看著窗外遠處日本戰(zhàn)機轟炸留下的殘垣斷壁,母親特意給袁隆平講述了民族英雄岳飛為了捍衛(wèi)國土,浴血疆場的故事。“國土是神圣的。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場,他們演繹了多少壯懷激烈的歷史篇章,都與國土緊緊相連。”“土地是萬物的母親。'
我們民族自遠古時代就對土地懷著虔誠的信仰,我們的祖先總是以隆重的方式祭祀土地。歷代皇帝在年末歲首都要凈身素食、叩拜土地。清朝皇帝每年三月,總要到先農(nóng)壇,親自扶犁,演示耕作一畝三分地。土地始終是人類的血脈所系,衣食父母,所以,我們要懷著最虔誠的敬意來叩拜土地。”面對眼前深重的國家災難,母親一改往日的溫婉,一下子變成了慷慨激昂的詩人。看著母親被熱情燒紅的臉頰,袁隆平深深地受到了感染,他的胸中涌動著一股莫名的熱情,他第一次知道土地對于人有著如此偉大的意義。6歲的袁隆平眼前第一次感覺到沉重,他的眼前似乎出現(xiàn)了扛著大包逃難的人群,桃園鎮(zhèn)那被戰(zhàn)火燒焦的桃林,原來土地是這么偉大圣潔的載體。
這是袁隆平母親對袁隆平第一次關(guān)于土地概念的啟蒙,這次經(jīng)歷在袁隆平腦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篇3
袁隆平6歲那一年的初秋季節(jié),他隨母親到漢口郊區(qū)一家果園去游玩。對于在城市里住慣了、從沒見識過農(nóng)村果園的袁隆平來講,那簡直是一次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之旅。母親牽著他的手,蹦跳著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紅紅的桃子燦爛地掛在樹梢、綠綠的葡萄像一串串碧玉,果樹之間的空地上,間種著在那個年代還稀有的西紅柿。毛茸茸的枝杈上,結(jié)著紅、白、黃、綠幾種顏色的果實,真是美極了。還有那綠蔥蔥的片片竹林……
幼年的袁隆平愛上了這美麗的果園,愛上了這綠色的世界,他實在不愿離開這里。正如袁隆平后來所說:“從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節(jié),我記憶中那個美麗的果園便飄進我的心靈,滿園里郁郁蔥蔥,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艷的果實。我覺得那一切實在是太美麗了!美得我當時就想,將來我一定要去學農(nóng)。”
沒有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沒有功成名就的意氣風發(fā),有的只是質(zhì)樸的表白,有的只是對美麗的特別感悟與無悔執(zhí)著??梢姰斈?,這片美麗的中科院院士、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記憶,成了袁隆平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情結(jié)與夢幻。
巨人的誕生總是需要機緣巧合的。正如牛頓童年那個砸在頭上的蘋果引領(lǐng)他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5歲時遇到了他鐘愛的羅盤,最終成為物理學界世界級的泰斗一樣,這次美麗的游園驚夢,正是帶領(lǐng)袁隆平一步步走向農(nóng)業(yè)科學巨人之路的那只閃亮的螢火蟲。
時隔60多年的漫長歲月,袁隆平憶及當年的感受,仍不免雙眼灼灼,神采煥發(fā)。那片花果鮮艷的園藝場,在風雨飄搖、國事艱難的年代,曾是那么深刻地打動了一個孩子純真的心。
就是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一生理想的基礎,使他從此與“農(nóng)”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也正是這片美麗的果園,最終改變了袁隆平一生的命運,進而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13億中國人的命運。
猜你感興趣:
5.名人刻苦學習故事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下一篇:鄧亞萍勵志故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