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在哲學方面的思想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并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非樂”、“節(jié)用”等觀點。那么你了解過墨子的哲學思想是怎樣的嗎?如果想了解,那么你就不能錯這篇文章了!
哲學思想
?、?認識論
墨子的哲學建樹,以認識論和邏輯學最為突出,其貢獻是先秦其他諸子所無法比擬的。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他以 “ 耳目之實 ”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jù)。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fā),提出了檢驗認識真?zhèn)蔚臉藴?,即三表?ldquo;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 ,“廢(發(fā))以為刑政 ,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 、“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在名實關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墨子強調感覺經驗的真實性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但墨子并沒有忽視理性認識的作用。
墨子認為,人的知識來源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聞知、說知和親知。他把聞知又分為傳聞和親聞二種,但不管是傳聞或親聞,在墨子看來都不應當是簡單地接受,而必須消化并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因此,他強調要“循所聞而得其義“,即在聽聞、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別人的知識作為基礎,進而繼承和發(fā)揚。
墨子所說的“說知”,包含有推論、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論而得到的知識。他特別強調“聞所不知若已知,則兩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識去推知未知的知識。如已知火是熱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熱的;圓可用圓規(guī)畫出,推知所有的圓都可用圓規(guī)度量。由此可見,墨子的聞知和說知不是消極簡單地承受,而是蘊涵著積極的進取精神。
除聞知和說知外,墨子非常重視親知,這也是墨子與先秦其他諸子的一個重大不同之處。墨子所說的親知,乃是自身親歷所得到的知識。他把親知的過程分為“慮”、“接”、“明”三個步驟。“慮”是人的認識能力求知的狀態(tài),即生心動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但僅僅思慮卻未必能得到知識,譬如張眼睨視外物,未必能認識到外物的真象。因而要“接”知,讓眼、耳、鼻、舌、身等感覺器官去與外物相接觸,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質和形狀。而“接”知得到的仍然是很不完全的知識,它所得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表觀知識,且有些事物,如時間,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識還是初步的,不完全的,還必須把得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整理、分析和推論,方能達到“明”知的境界??傊?,墨子把知識來源的三個方面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認識論領域中獨樹一幟。
?、?邏輯學
墨子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體系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墨辯和因明學、古希臘邏輯學并稱世界三大邏輯學。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并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墨子的“辯”雖然統(tǒng)指辯論技術,但卻是建立在知類(事物之類)明故(根據(jù)、理由)基礎上的,因而屬于邏輯類推或論證的范疇。墨子所說的“三表”既是言談的思想標準,也包含有推理論證的因素。墨子還善于運用類推的方法揭露論敵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養(yǎng)成了重邏輯的傳統(tǒng),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古代邏輯學的體系。
由這一思維法則出發(fā),墨子進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思維方法。他把思維的基該方法概括為“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以類取,以類予“(“小取”)。也就是說,思維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觀事物間的必然聯(lián)系,以及探求反映這種必然聯(lián)系的形式,并用“名”(概念)、“辭”(判斷)、“說”(推理)表達出來。“以類取,以類予”,相當于現(xiàn)代邏輯學的類比,是一種重要的推理方法。此外,墨子還總結出了假言、直言、選言、演繹、歸納等多種推理方法,從而使墨子的辯學形成為一個有條不紊、系統(tǒng)分明的體系,在古代世界中別樹一幟,與古代希臘的邏輯學、古代印度的因明學并立。
經典名句
1) 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擇舉之。
2) 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yǎng),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
3)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4)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5) 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
6) 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7) 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8) 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9) 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
10) 兼相愛,交相利。
11) 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
12) 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頁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
猜你喜歡:
墨子在哲學方面的思想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墨子在軍事方面的思想是怎樣的
下一篇:墨子的科學思想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