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孝道_孔子對孝道的論述
孔子創(chuàng)立”仁學(xué)”,”孝”是”仁”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鬃訉π⒌赖恼撌鲆彩穷H有見解。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搜集孔子論孝道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對孝道的論述
孔子創(chuàng)立”仁學(xué)”,”孝”是”仁”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孔子的學(xué)生有若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xué)而》)在儒家看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是實行仁德的根本。”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同上)君子抓住這個根本,實行”仁”的基礎(chǔ)建立起來了,人與人之間倫理道德就會產(chǎn)生出來。
孔子強調(diào),作為人子,不但要奉養(yǎng)父母、尊敬父母,還不要忘記父母的年齡??鬃诱f:”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一方面,父母高壽應(yīng)該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應(yīng)該有所恐懼。因為,年齡大了,隨時可能生病,也隨時有可能死亡。因此,更應(yīng)該多關(guān)心父母。
孔子認為,繼承父志是”孝”一個重要內(nèi)容??鬃诱f:”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xué)而》)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父親逝死之后,要觀察他的行為,如果他對父親志向和優(yōu)點長期堅持下去,就可以說是做到”孝”了。”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在《里仁》篇中又一個字不差地重復(fù)了一次,孔子的學(xué)生在編輯《論語》這部書時,為什么要重復(fù)這句話呢?除了強調(diào)這個意思重要性之外,沒有別的解釋。
孔子認為,為人子者不要給父母增加精神負擔(dān)。”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朱熹注:”言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為憂也。人子體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謹矣,豈不可以為不孝乎?”(《四書集注·為政注》)要保重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自己生病,更不能陷入不義而使父母擔(dān)驚受怕。孔子還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常言說:”兒行千里娘擔(dān)憂”;當(dāng)父母年老的時候,要常父母身的邊盡孝道。
孔子對孝道德理解
“事生”最基本的是”奉養(yǎng)”,首先要保證父母的吃和穿。在些基礎(chǔ)上,更為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子游向孔子請問”孝”,孔子回答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還回答子夏問時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同上)如果,只養(yǎng)活父母,對父母不尊敬,即是每一頓都給他們酒肉吃,也不能算做到了”孝”。孝順發(fā)出自內(nèi)心的真正的愛,語言要和氣,面色要和悅,行為要恭敬。子夏說:”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xué)而》),事奉父母,要做到盡心竭力。
“事生”,還應(yīng)該使兄弟之間互愛互助??鬃诱f:”《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論語·為政》)還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弟妹尊敬兄長,兄長要友愛弟妹,這種兄友弟恭的場面,才能使家庭和諧,讓父母高興??鬃淤濏為h子騫時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論語·先進》)閔子騫是一位真正的孝子,別人對于他的父母、兄長贊賞他的話都不持異議和懷疑。
“事死”有兩個方面:一個葬之以禮,一個祭之以禮。孔子主張”三年之喪”,認為”三年之喪”,是”天下之通喪也”。 有一次,宰我對孔子說:”三年之喪”的時間太長了,因為,”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一年就足夠了。最后,孔子批評說予(宰我之名)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論語·陽貨》)孔子批評宰予是一個沒有仁德的人,難道他就沒有得到過在父母懷抱里三年的愛護嗎?同時孔子強調(diào),”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余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余也。”(《禮記·檀弓上》)”喪,與其易也,寧戚。” (《論語·陽貨》)辦理喪事,與其把禮儀辦得周到詳備,寧可過度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