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諸葛亮之死是多少集
諸葛亮,是一位智謀出眾、呼風喚雨的神奇軍師。是智慧的化身,是忠君的典型。這樣一位智慧人物最后會是因為什么而死的呢?接下來就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三國演義諸葛亮之死,歡迎閱讀!
三國演義諸葛亮之死是多少集
第七十七集:秋風五丈原
諸葛亮在五丈原積勞成疾,嘔血昏迷,蜀營上下一片擔心。諸葛亮躺在病榻上,自知生命垂危,但由于大事未成,耿耿于懷,遂寄希望于禳星術,以延壽命,成其大業(yè)。
就在主命燈耀耀閃光,就要沖破生命之界之時,司馬懿兵襲營寨,魏延驚闖諸葛亮大帳。一陣狂風將主命燈吹滅,諸葛亮欲沖破生命之界的努力終告失敗。諸葛亮自知不久于人世,請費祎速回成都將遺表轉(zhuǎn)奏后主;召來姜維,將以平生所學著成的二十四篇兵法悉數(shù)傳授;又先后傳喚馬岱、楊儀,授以魏延反叛之時應對之計。后主派尚書李福前來詢問后事,諸葛亮在病榻上作了囑咐。
夕陽如血,晚霞燦爛,諸葛亮強支病體出營帳,最后一次望著他的兵士們,深懷遺憾地閉上了雙目。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終年五十四歲。
諸葛亮病逝之后,楊儀按丞相遺囑緩緩撤軍,用孔明生前所塑的木雕像嚇退司馬懿的幾十萬追殺大軍,司馬懿不由得驚嘆:“諸葛亮天下奇才,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由于諸葛亮將兵權遺交于楊儀,使自恃武藝高強而行為傲慢的魏延大為不滿,果然舉兵造反。就在他燒毀棧道,欲與楊儀大戰(zhàn)一場,奪取兵權之時,楊儀按孔明錦囊所囑,誘使魏延橫刀立馬連叫三聲“誰敢殺我”,就在其話音未落之時,按孔明所授密計假意隨魏延一起造反的馬岱手起一刀,斬魏延于馬下。魏延此時仍大睜著一雙驚愕的雙眼。
楊儀、姜維、馬岱等蜀軍將士共扶丞相之靈柩,同進成都,蜀都上下皆掛孝,文武百官、山林百姓,無不痛哭,舉國上下哀聲震地。
蜀主劉禪按諸葛亮臨終遺愿,將其葬于定軍山,不用墻垣磚石,不用一切祭物。
唐代詩人杜甫詩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84集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根據(jù)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由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中央電視臺制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張光北、洪宇宙主演,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
該劇演述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是魏、蜀、吳的興亡史,共分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戰(zhàn)》(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戰(zhàn)》(65—77集)、《三分歸一》(78—84集)五大部分。著重表現(xiàn)的是亂世中多個政治集團間錯綜復雜、緊張尖銳的斗爭;這種斗爭發(fā)展成為連接不斷的對政治權力的爭奪和軍事沖突,造就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將近一個世紀中的風云變幻。
三國演義諸葛亮之死原因
諸葛亮,生卒于181年—234年,三國時期蜀漢國丞相,出生于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代表作品有散文《出師表》、《誡子書》等,還有發(fā)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接下來就由小編來詳解下諸葛亮怎么死的。
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都沒有明確記載。根據(jù)《三國演義》所描述的諸葛亮生活習慣,我們大致可以推測,他很有可能患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三國演義》多次描寫到諸葛亮吐血的場景,這很可能是消化性潰瘍引起的癥狀。在專業(yè)的《病理學》教材中,消化性潰瘍患者發(fā)病時,往往會發(fā)生黑便和嘔血現(xiàn)象。這主要是因潰瘍底大血管被腐蝕破裂而引起的。
在諸葛亮的一生中,其作息時間沒有形成規(guī)律性。他年輕的時候疏狂成性,或駕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訪僧道于山嶺之上,或?qū)づ笥延诖迓渲g,或樂琴棋于洞府之內(nèi)。食無定量,睡不定時,缺乏有規(guī)律的身體鍛煉。“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便是他的生活寫照。
自跟隨劉備出山以后,諸葛亮更是缺乏必要的肢體運動。由于每次打仗他都“手搖羽扇,獨坐輪車”,身體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勢必影響食物的消化。此外諸葛亮還是一個廢寢忘食的工作狂,這更是加重了腸胃功能的負擔。到最后一次伐魏時,諸葛亮的飯量嚴重下降。而這一信息正好被他的死對頭司馬懿得知了,司馬懿說:“孔明食少事煩,豈能久乎?”
《三國演義》也有多處關于諸葛亮昏倒的描寫。這有多種疾病的可能性,比如高血壓、腦溢血、貧血、低血糖等。這些與工作壓力大,長期受精神刺激,情志不調(diào),以及營養(yǎng)不均衡等有著直接的關系。
諸葛亮是一個內(nèi)心非常敏感的人,他無法做到舉重若輕,工作的每一個失誤都會給他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而且他又是一個好面子的人,北伐屢次失敗,無法實現(xiàn)他對世人的承諾,這讓他心急如焚,憂心忡忡。而身邊大將的接連死亡,則更是讓他傷心不已。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原,看到趙云的兒子前來報喪,諸葛亮擲杯于地曰:“子龍休矣!”而且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益棟梁,吾去一臂也!”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用計謀把司馬懿殺得大敗,但忽聽有人報張苞身亡,于是孔明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昏絕于地,自此得病臥床不起,蜀軍不得不放棄進攻,退回漢中。
當初劉備病死,也沒見諸葛亮這樣傷心,為什么損失一員大將就讓他悲痛欲絕呢?這是因為戰(zhàn)爭打到最后,蜀國已經(jīng)缺兵少將,張苞病亡意味著孔明的進攻力又遜一籌,取勝的難度更大了。
第六次北伐中原,忽報關興病亡??酌鞣怕暣罂?,昏倒于地,半晌方蘇。眾將再三勸解,孔明嘆曰:“可憐忠義之人,天不與以壽!我今番出師,又少一員大將也!”
數(shù)伐中原而不成,諸葛亮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脆弱到了極致,再也經(jīng)不起失敗的打擊了。眼看著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無法用計勝之,只好把希望寄托于盟軍東吳的聯(lián)合行動上了。誰知又有一個噩耗傳來:“魏主曹睿聞東吳三路進兵,乃自引大軍至合淝,令滿寵、田豫、劉劭分兵三路迎敵。滿寵設計盡燒東吳糧草戰(zhàn)具,吳兵多病。陸遜上表于吳王,約會前后夾攻,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兵所獲,因此機關泄漏,吳兵無功而退。”孔明聽知此信,長嘆一聲,不覺昏倒于地。眾將急救,半晌方蘇。
當這次吳蜀聯(lián)合進攻行動被曹魏瓦解后,諸葛亮便徹底崩潰了??酌鲊@曰:“吾心昏亂,舊病復發(fā),恐不能生矣。”是夜孔明扶病出帳,仰觀天文,十分驚慌,入帳謂姜維曰:“吾命在旦夕矣!”
魏延之禍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氣死了哪些人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氣死三人,一個東吳都督周瑜,二是當年諸葛亮第一次伐祁山王朗在兩軍對罵中王朗罵不過諸葛亮活活氣死了魏國大司徒王朗,三是參將司馬懿,大都督曹真出兵攻蜀,被諸葛亮打敗后和司馬懿分別駐守斜谷和寂谷而曹真就駐守在斜谷后不聽司馬懿的勸說白白丟的斜谷,諸葛亮就寫了一封信給是、曹真曹真看后氣的吐血而亡!
1.諸葛亮三氣周瑜致死
說的是三國演義小說中“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zhàn)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
第五十一回,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后有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第五十五回,諸葛亮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并且讓周瑜中了埋伏,還讓士兵譏諷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有折兵”。第五十六回,諸葛亮識破了周瑜的假途滅虢之計策,使得周瑜被圍,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fā),不治身亡。
第五十七回,三氣周瑜:這時曹操正在鄴郡慶賀銅雀臺落成。在銅雀臺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將一件西川錦袍掛在樹上,下設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戰(zhàn)袍,武將們個個爭先,想展現(xiàn)自己的武藝。武將射畢,曹操又讓文官吟詩作賦,記錄銅雀臺落成之事。曹操正在興頭上,也賦詩吟唱。忽報東吳使節(jié)華歆前來。曹操看罷表章,與謀士定計使孫、劉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華歆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職南郡太守后,便想報仇,遂上書孫權。要魯肅討還荊州,魯肅無奈,只好前往荊州。魯肅來到荊州,劉備依孔明之計放聲大哭,孔明從旁說還了荊州,便無處安身。觸動劉備心中傷處,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魯肅轉(zhuǎn)告孫權,暫緩討回荊州。魯肅將實情告訴了周瑜,周瑜說:“你又中了諸葛亮的計了。” 便要魯肅再去見劉備,說東吳將取西川給劉備,但劉備要把荊州交還東吳。并解釋說:“我不過以此為名,要劉備無所防備罷了。我軍以攻取西川為名借道荊州,便可乘勢殺了劉備,奪取荊州。”魯肅再到荊州,說周瑜將率兵攻取西川以換荊州。劉備忙謝說:“我很感激,雄師到時,一定遠迎犒勞。”魯肅暗喜,辭別而去。周瑜引水陸大軍五萬,往荊州出發(fā),快到荊州時,見城上插兩面白旗,并無一人。周瑜將船靠岸,領二十名騎兵到城下察看。
忽聽到一聲梆子響,城上一齊豎起刀槍。趙云站在城樓上喊叫: “孔明軍師已知都督的計策,所以留我在此守候。”探馬又來報,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四路兵馬,從四面殺來。周瑜大叫一聲,舊瘡復裂,從馬上墜了下來,眾將急忙將他救回。
周瑜被救回船,軍士報告說劉備、孔明在前面山頂上飲酒取樂,周瑜更加憤怒,咬牙切齒說:“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偏要去取。” 便令船隊上行,到巴丘時,探子報說:“上流有劉封、關平兩人領軍截住水路。”周瑜正要出戰(zhàn),孔明忽然差人送信來。勸他不要去取西川,如曹軍乘虛而攻江南,江南就不保了。周瑜讀完信,口吐鮮血,他知道自已活不長了,便上書孫權,推薦魯肅代替他的職位。死前嘆了口氣說:“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shù)聲而亡,死時才三十六歲。
2.華夏第一罵:孔明活活罵死王朗
一提“罵”,有人就狹隘理解為“罵臟話、罵下流話”,其實“罵”的含義寬得多;對于“罵”,有人不屑一顧,以為那是好人不該沾的惡習,其實只有“中華的脊梁”才懂得真罵,才在關鍵時刻敢罵,才罵得出水平,才會讓罵名罵風永垂青史成為經(jīng)典,才能夠“嘻笑怒罵皆文章”!讀一讀我國的名著,你就會同意我的觀點。中國名著多有罵詞,十分精彩,且合于罵技之法,我發(fā)現(xiàn)三大名罵就出自:《三國演義》、《紅樓夢》、《射雕英雄傳》三部名著。它們應該成為中國名著經(jīng)典三罵。孔明罵王朗就是經(jīng)典罵例之一:(《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 這回的標題就是〈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xiāng)侯罵死王朗〉。事情經(jīng)過:
——曹真領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三軍鼓角已罷…孔明舉目…中央白髯老者,乃軍師司徒王朗…朗曰:“天數(shù)有變……”(他數(shù)羅了孔明一大通)言中有“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滿含藐視之意,最后還叫孔明投降。
孔明只一通罵文,洋洋灑灑267字,“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于馬下。”羅貫中還怕讀者對中國罵文化體會不深,又在后面貼了一首“后人”的詩,其中對“罵”的贊語是“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于是,這一仗孔明就贏了。
孔明可謂罵技高超,竟然將個大司徒、敵方軍師活活罵死在陣前! 現(xiàn)就孔明的罵技作一分析:一是使用“缺罵”之技。“缺罵”是人身攻擊。但有二法,一是“缺陷”,屬生理性的,二是“缺德”。大凡丈夫之為,罵二不罵一??酌髁R的王朗“缺德”之為:“吾素知汝所行……”將他過去的劣跡罵了個透,沒用一個臟字,最重的一句是“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二是使用“國罵”之技。中國很長時間的國罵是“賊”,是從春秋的“盜”演變而來,從漢代一直罵到袁大頭,均稱“賊”或“國賊”??酌髁R王朗為“蒼髯老賊”。還有一并列的國罵“匹夫”,孔明罵王朗“皓首匹夫”。“匹夫”之罵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亞圣都罵人,且是國罵的發(fā)明者,這“罵”難道不算是中國文化?三是使用“奴罵”之技。“奴”,受人奴役,地位不平等。民間罵人之法,往往將對方的輩份或年齡罵到自己想要他達到的那個地位,因為想要在罵戰(zhàn)中讓自己處于優(yōu)勢地位。比如罵小孩,可以罵為“你這個嫩爹!”小孩的輩份發(fā)生了變化,錯位了,虛高了,但又得用“嫩”將罵的意思表現(xiàn)了出來,還可避免別人以為是真爹。同樣,可以罵一個大小伙子“乳嗅未干”,他的年齡在罵中縮小了。其技法都是將本來的輩份和年齡罵到罵人者想要達到的那個地位上。干什么?接著就來了下一句“我養(yǎng)了你個活老人!”(嫩爹)、“誰跟你斗?”(乳嗅未干)??酌髁R王朗雖沒將他的輩份罵錯位,但將他的年紀在罵中強調(diào)了出來“蒼髯”、“皓首”,意思是“老不要臉,這么大把年紀還不知趣”。為了罵詞工整,就用了“匹夫”對“老賊”,“皓首”對“蒼髯”。罵人也要罵得既有文采又有美感,還要用典,這才是“文”“雅”的罵風! 四是使用“咒罵”之技??酌髟诹R文的第234~243字間,以10字篇幅,罵道“汝即日將歸于九泉之下”,這是“咒”人之死,罵得很是惡毒。按說,孔明要“尊老愛幼”才行,羅貫中在前文中幾次強調(diào)王朗“白髯”,而那時孔明的年齡大約四十余歲,王朗可能比他大一輩。而小輩居然不是靠武裝,而是靠文罵就在兩軍陣前把老前輩罵死了。嗚呼哀哉!孔明是不是太過分了?不!因為此前是王朗先罵,罵詞與孔明差不多,其使用的技法也大致相同,而孔明沒被罵死,王朗卻被罵死了??磥?,要開罵,除了較量罵技之外,還要較量氣度。也許有人會說孔明占年輕。我可要提醒說話人,你一定忘記周瑜比孔明還年輕!
諸葛亮罵得狠,不帶臟,敢用忌技(缺、奴、咒),分寸掌握得好。效果特佳!雅士罵風,令人佩服。
3.諸葛亮一封信——活活氣死曹真
周瑜被三氣而病死,王朗被當場氣的墜馬而死。第3次攻魏的時候是寫信氣死曹真:當時曹真與司馬懿進兵攻打諸葛亮,但連下一個月大雨無法打仗,軍士勞苦,被迫退兵。諸葛亮一個月來只防守并裝出軍事散漫的樣子。司馬懿斷定諸葛亮會乘機追擊,曹真不信,于是兩人打賭。曹真退兵時消極防守,果然被亮追兵大敗,幸得司馬懿及時帶兵救出,退守城中大病,退兵緩慢。諸葛亮料其得病,便派人送信,信中說及曹真身為大司馬,卻不會帶兵等等,當即氣絕身亡。
猜你喜歡:
1.荀彧之死的真相
三國演義諸葛亮之死是多少集
上一篇:三國演義周瑜之死是哪一集
下一篇:商君之死讀后感精彩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