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市名勝古跡
韓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中華文明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韓城市名勝古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韓城名勝古跡集錦
禹門春浪,猴山秋韻,橫山煙雨,象嶺春曉,嵬峰摩霄,圓覺晨鐘,蘇柏南柯,龍泉秋稼。
禹門春浪
即就是禹門口禹門三疊浪,又鯉魚跳龍門之說發(fā)于此;
猴山秋韻
即就是薛峰山西北處一風化石形極類頑猴,故稱,又,猴山深秋之美景令人嘆服自然;
橫山煙雨
即指板橋火炬村橫山(道)觀之煙雨與香火交互產(chǎn)生之幻化美景;
象嶺春曉
象山中學西邊象山,因其形似俯臥之大象,象首南面飲獅山潭中之水,故稱。舊時每年三月游客
滿山,現(xiàn)時有今人開辟象嶺山莊供游人歇腳住宿;
嵬峰摩霄
韓城西25公里處,舊時建有廟宇,多植松柏,多為文人騷客造訪,另,其西香山亦為韓城一名
勝,詩人白居易晚年隱居于此,后人有“九老圖”傳世,詩人故后葬于龍門山;
圓覺晨鐘
即今烈士陵園,舊時為圓覺寺,寺東為鐘,以西為鼓,古人所稱晨鐘暮鼓是也;
蘇柏南柯
韓城西北處,漢蘇武墓建其上,古時合抱松柏常青,柯樹皆南向;
龍泉秋稼
因泉處于寺內(nèi)龍王神座下得名,唐初四杰之一王勃與韓城好友曾觀龍泉之美景。
韓城名勝古跡——文廟
韓城文廟位于陜西省韓城市金城區(qū)東學巷東端北側(cè),是全國第三大孔廟,其規(guī)模僅次于山東曲阜和北京國子監(jiān)街的孔廟
韓城文廟位于陜西省韓城市金城區(qū)東學巷東端北側(cè),是全國第三大孔廟,其規(guī)模僅次于山東曲阜和北京國子監(jiān)街的孔廟。該廟始建年代不詳,后存建筑為1371 年(明洪武四年)在元代舊址上重建而成,形成前廟后學的格局,后多有修繕。文廟坐北朝南,不設(shè)南門,共有四進院落。主要建筑以照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正誼明道門、明 倫堂、尊經(jīng)閣等構(gòu)成一條南北長200 米的中軸線。在軸線兩側(cè)設(shè)有牌樓、致齋所、更衣室、碑樓、碑亭、東 西廡、東西碑林、掌酒司、典庫司、東西書齋等建筑。 廟東西還有名宦祠、文昌閣等附屬建筑,并與廟內(nèi)相通。該廟在建筑設(shè)計上強調(diào)中軸線相對稱 的格局,利用層層遞進的院落,按功能合理布置建筑,廟學結(jié)合,是研究明初地方文廟建筑的范例
韓城文廟集宋元明清建筑于一身,布局規(guī)范,體態(tài)恢宏。廟宇坐北朝南,1371年(明洪武四年)做過大規(guī)模重修擴建,其占地總面積8400平方米,中軸線長180余米,后存主體和配列建筑共22座,計78間,是14世紀以后中國西部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古建筑群。
文廟由欞星門、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尊經(jīng)閣等5個主體建筑和4個緊密相連的院落組成。文廟外有木結(jié)構(gòu)牌坊兩座。東坊上書有“德配天地”,西坊上書“道貫古今”。由“賢關(guān)”、 “圣域”兩門入廟,門口豎有“文武百官軍民等至此下馬”的下馬石,南邊的“萬仞官墻”雕有體態(tài)生動、凌空欲飛、琉璃放彩的5條龍,其形
象之逼真、工藝精美。兩邊有鯉魚嬉浪磚雕,風急浪高,鯉魚騰躍,這飛龍躍魚,寓有英才輩出之意,同時也暗示著封建社會的“儒童”一旦金榜題名, 便如這躍過龍門的鯉魚,可飛黃騰達、前程無量。 “欞星門”為文廟正門,其門為懸山式,由3座木牌坊組成,五昂重拱,補間輔作分七、五、三朵,飾以龍鳳、仙人、獅馬、花卉等。立柱直通屋外,俗稱通天柱。頂飾琉璃盤龍,花卉套筒和寶葫蘆攢頭。過此門,進入第一大院,院內(nèi)古柏參天,樹木成蔭,鮮花盛開,清新雅致的環(huán)境使人賞心悅目。門前有“泮水”,水上有“泮橋”。院東西兩側(cè)有對稱的“更衣亭”、“致齋所”,這是祭孔前凈心浴面、理衣整冠的地方。兩邊對稱的6座牌樓,分別記載著歷代重修該廟的概況。
院北三間為“戟門”,過“戟門”,進入第二院,正北面為文廟主體建筑“大成殿”,這是列放孔子牌位的地方。文廟院內(nèi)有古柏33棵,葉茂枝繁,馨香四溢。第二院建筑呈凹形,布局緊湊、結(jié)構(gòu)嚴謹。 出角門,進入第三院,明倫堂寬敞明亮,堂正上方高懸著“師道尊嚴”的大字匾,字體蒼勁深厚,這是當年“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方。院兩側(cè)各有7間廊屋,分別為掌酒司、典庫司,當中兩邊置有東西碑林。穿過明倫堂,來到第四院,拾級而蹬即為“尊經(jīng)閣”。臺高3.65米,閣為重檐歇山頂,周有四廊,明楹十八,補間輔以華拱,琉璃雕花脊,鴟吻而尾卷,結(jié)構(gòu)恢宏,頗具氣勢。繞臺而望,古城風貌一覽無余,盡收眼底。 韓城文廟還是韓城市博物館的所在地,館內(nèi)陳列了歷代珍奇,無有斷代。展館面積2000余平方米,共分文物精品、古代工藝、歷代名人、石雕、石刻和臨時性5個展室。其中珍貴文物500余件,官藏文物多達萬余件,位居陜西省縣級博物館之首。
韓城名勝古跡——黨家村
黨家村位于陜西省韓城市東北方向,泌水河谷地之陽高岸上形似“葫蘆”的風水寶地。距城區(qū)九公里,西距108國道1.5公里,東距黃河3.5公里,主要有黨、賈兩族,320戶人家,1400余人,始建于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黨家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因村中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個哨樓,及廟宇、戲臺、文星閣、看家樓、泌陽堡、節(jié)孝碑等古建筑,被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tǒng)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元至順二年
(公元1331年),黨族始祖黨恕軒由本省原朝邑縣逃荒播遷至此定居。恕軒娶鄰村樊氏女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肅河洲“屯田”未歸外,長子君顯為長門,次子君仁為二門,三子君義為三門。他們都人丁興旺,綿延至今,已傳25世。元末明初,賈族始祖賈伯通由山西洪桐遷居韓城,先棲居縣城、賈村等處。其第五世賈連娶黨姓女,生子賈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賈璋以甥舅之親定居黨家村,興家立業(yè),他們?nèi)苑畈槭甲?,也子孫繁衍至今,已傳24世。從“輩分”說,賈姓第六世相當黨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稱,直到現(xiàn)在保持不亂。
清朝前期
黨家村黨賈兩姓分幾處在豫鄂交界的唐、白河流域經(jīng)商。由于能抓住時機,經(jīng)營得法,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嘉慶、道光、咸豐三朝是黨家村經(jīng)濟史上的黃金時代,據(jù)傳往老家運送銀兩的鏢馱絡(luò)
繹于道,號稱“日進白銀千兩”。與此同步,黨家村翻舊蓋新,進入了一個持續(xù)百年的修建四合院高潮時期,一并筑起了祠堂、廟宇、文星閣等配套建筑。咸豐初年,村中集資筑建泌陽堡,同時建起了寨堡中幾十座四合院。至此,黨家村就以富有和住宅好聞名遐邇了。
《黨家村》問世
但使黨家村飲譽中外,首先應(yīng)歸功于西安冶金建筑學院和日本九州大學的共同努力。1986年他們聯(lián)合組團來此進行了兩次深入細致的調(diào)查。1991年,由該團日方團長青木正夫教授執(zhí)筆用日文寫成的《黨家村》一書問世。標志著對黨家村的重新發(fā)現(xiàn)。而后,國內(nèi)各級文字,影視傳媒,相繼作了專題報導,才使黨家村有了今天這樣的知名度。
《黨家大院》發(fā)表
陜商三部曲之一《黨家大院》發(fā)表之后,引起社會上的強烈反響,是弘揚正能量的又一部力作。
文化革命時期
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革命”時期,村中相當一部分廳房、哨門、戲樓被拆毀賣掉,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讓人慶幸的是在改革開放帶來的農(nóng)村建房高潮中黨家村采取了保留古村古貌另辟新村的作法,而現(xiàn)存的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閣、節(jié)孝碑、看家樓、泌陽堡已被國家當做珍稀文物加以保護,向中外開放。
如今,黨家村人仍在這古老的四合院中生活勞作,繁衍生息,并天天熱情地歡迎著國內(nèi)外游客。
猜你感興趣:
韓城市名勝古跡
上一篇:湖北的歷史名勝古跡
下一篇:四平市公主嶺名勝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