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名勝古跡介紹
河南旅游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今天學習啦小編在這里為大家介紹河南的一些名勝古跡,歡迎大家閱讀!
河南名勝古跡: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qū)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國家5A景區(qū)。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東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xiàn)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這些都體現(xiàn)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河南名勝古跡: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從鄭州、開封、洛陽乘汽車,可直達寺院門前。少林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于少室山麓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正如《說嵩》中所說:“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發(fā)樣地,所以又稱《少林禪寺》和《大少林》.據(jù)文獻記載,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來洛陽,他0幽棲,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詔于少室山陰,筑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間,另一印度僧人達摩來中國,修禪于嵩山少林寺。他廣集弟子,傳授禪宗,使少林寺的影響日益擴大,傳說達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于石。
少林寺原有建筑較多,分布較廣?,F(xiàn)在少林寺包羅的范圍除主體建筑常住院外,還有離寺西不遠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園,缽盂峰下的二祖庵,寺東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圍的古塔、碑刻等。
河南名勝古跡:白馬寺
白馬寺位于河南洛陽城東10公里處,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第一所官辦寺院。它建于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是國家AAAA景區(qū)。
據(jù)史料記載,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huán)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御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群臣,并詢問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說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于虛幻中,全身放射著光芒,君王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三年后,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書和佛像,并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四十二章經》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陽白馬寺。據(jù)說是因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而白馬寺也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fā)源地。白馬寺屬于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名勝古跡:關林
位于洛陽市洛龍區(qū)關林鎮(zhèn),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傍伊水清流,相傳是埋葬三國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群,現(xiàn)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AAAA旅游景區(qū)。
古時帝王墳墓稱陵,王侯墳墓稱冢,百姓墳墓稱墳,圣人墳墓稱林。關羽被尊為“武圣”,于是關墓亦稱關林。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被東吳孫權所殺。孫權派人將關羽首級夜送洛陽,企圖嫁禍于曹操。曹操識破其計,遂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關羽于洛陽城南門外。
據(jù)廟內碑文記載,明神宗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在關冢前建坊,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建廟。清代重修。占地百畝,有翠柏800余株,殿宇150余間,現(xiàn)存碑刻70余方、石坊4座。這是一座布局完整嚴謹,突出中軸線的古建筑群。
河南名勝古跡:黃帝故里
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于軒轅之丘,定都于有熊。黃帝統(tǒng)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后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如今的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被評為國家AA-景區(qū)。2000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市十大旅游景點之一。
`黃帝故里景區(qū)位于新鄭市區(qū)軒轅路,占地面積100余畝,黃帝故里祠始建于漢代,后曾經毀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鄭縣令徐朝柱立有“軒轅故里”碑。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緬懷始祖功德。近年來,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里景區(qū)進行了擴建。
擴建后的黃帝故里景區(qū)共分五個區(qū)域:廣場區(qū)、故里祠區(qū)、鼎壇區(qū)、藝術苑區(qū)、軒轅丘區(qū)。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松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于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門、正殿、東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座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后建有黃帝寶鼎壇,樹九鼎,黃帝寶鼎置于中宮,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鐫刻萬年歷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lián)回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lián)。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軒轅黃帝紀念館,采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
猜你喜歡:
2.河南的歷史古跡
河南名勝古跡介紹
上一篇:河南漯河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下一篇:河南名勝古跡龍門石窟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