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宦官的基本情況詳細介紹
東漢中后期宦官干政的現象愈演愈烈,至靈帝在位時期,宦官的權勢達到頂峰。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東漢宦官的基本情況,歡迎閱讀!
東漢宦官的基本情況
東漢宦官專權開始于十歲即位的漢和帝時期。此后的歷代東漢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殤帝即位時剛滿百日,桓帝即位時年齡較大,但也不過十五歲。
每當小皇帝上臺,因其年幼無知,國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當權又往往依賴于外戚,從而造成外戚專權的局面。當皇帝長大成人后,自然想親政收權,而這必然形成與外戚之間的利益沖突。在皇帝與外戚的斗爭中,皇帝因幼長深宮,勢單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處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幫助皇帝取得大權,又會居功自傲,進而專權擅政。
東漢宦官勢力較為猖獗的時期是漢桓帝消滅外戚梁冀集團之后。由此而直至東漢滅亡,宦官專權擅政,排除異己,并制造一次次黨錮事件,不僅敗壞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東漢宦官當道的原因
五侯上位
梁冀是東漢后期著名的外戚。他的兩個妹妹都曾先后被立為皇后,沖帝、質帝、桓帝也皆由梁冀策立為帝。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其跋扈之氣焰無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無權的傀儡。漢桓帝即位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極力想擺脫其尷尬的境地,并與唐衡、單超、徐璜等五個宦官歃血為盟,決心除掉梁冀。唐衡、單超等五人在皇帝的支持下,經過周密策劃,調動羽林軍千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梁冀的住宅。梁冀與其妻畏罪自殺,其家族成員及黨羽賓客大多被殺。單超、唐衡、徐璜、具瑗等五人因誅殺梁冀有功,在一日之內同被封侯,食邑自二萬戶到一萬三千戶不等,時人并稱“五侯”,朝政也隨之為其壟斷。
五侯專權
在以后的幾年中,“五侯”任人唯親,其親屬族人不僅多數升官,而且依仗其權勢,排斥異己,為所欲為。如徐璜之侄看上了李氏女子,遭拒后竟然率官吏闖入李家,搶走此女戲射殺之。東海相黃浮依法處理,反而受到了桓帝的刑責。“五侯”權勢日大,驕橫日甚,進而對皇權構成威脅。漢桓帝趁具瑗之兄犯罪之機,痛加裁抑,下詔貶具瑗為都鄉(xiāng)侯,單超、唐衡等人也因此受到牽連,紛紛遭貶,五侯專權告一段落。
新一輪宦官
“五侯”失勢后,侯覽、蘇康、管霸等又成為新的一輪炙手可熱的宦官。他們與五侯一樣把持朝政、盤剝百姓、任人唯親?;鹿賯兊挠H屬及其黨羽占據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職,而大多數太學生及地方儒生的仕進之路由此被堵塞,朝政日趨黑暗,時人稱:“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東漢宦官等級及功能
1、所謂世家大族就是那些世代高官的士大夫家族。西漢末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改國號為新。王莽即位后,為緩和階級矛盾,托古改制,但由于改制加重了人民負擔,再加上天災,各地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參加綠林起義軍的西漢皇族遠支劉秀最后依靠豪強地主的支持,擊敗了其他的起義軍,建立了東漢。豪強地主一般都是世代公卿的大族,他們擁有私人的莊園,還擁有人數較多的部曲。劉秀為了籠絡他們,大量任用他們,給予他們高管厚爵,并且和豪強地主結成兒女親家,豪強地主逐漸成為東漢政府的統(tǒng)治支柱,豪強地主可以視做世家大族的前身。東漢自和帝劉肇以后,繼位的皇帝一般都很年幼,于是通過與皇室聯姻的世家大族(外戚)逐漸掌握了實權?;实坶L大后,對外戚掌權不滿,就依靠身邊的宦官向外戚奪權,于是宦官專權。如此反復,形成外戚和宦官專權的惡性循環(huán)。
世家大族在與宦官的政治斗爭中,雖然數次失利,但其本身卻并未遭到毀滅性打擊,反而不斷發(fā)展。東漢時期以察舉制選官,察舉制度后來逐漸為世家大族所壟斷,成為他們籠絡士人,結黨營私的工具。士人不再僅僅忠于皇帝,而且還忠于故主(老師或者提拔自己的人,一般都是世家大族),逐漸形成雙重君主標準,這為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奠定了文化和思想基礎。觀東漢末年割據自立的軍閥,大多都是世家大族出身。河北軍閥袁紹一門更是“四世三公,門多古吏的世家大族”。因此可以說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和三國的鼎立是世家大族力量不斷膨脹的必然結果。
2、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是封建統(tǒng)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在專制制度下的尖銳表現。專制制度的完備,使權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之手,皇帝成為一切權力的化身,覬覦權力的人,都力圖挾持皇帝。豪族政治勢力的發(fā)展以外戚專權的形式出現,從而架空了皇權。而皇帝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不得不求助于宦官,因而宦官能夠專權。無論外戚或宦官專權,都力圖控制皇帝,或擁立幼主,以便自己繼續(xù)操縱。他們又都趁權力在手時排除異己,大肆搜括,竭澤而漁。從封建士大夫看來,宦官是身份卑賤的暴發(fā)戶,所以,在外戚、宦官的爭斗中,外戚較多地得到士大夫的支持?;实鄄荒芸刂仆馄?,便利用身邊的宦官對付外戚,將外戚勢力鏟除,結果宦官勢力慢慢的又強大起來了使得皇帝這一國的最高權利長官不能發(fā)揮自己手中的權利,要受制于宦官,于是皇帝又利用外戚的力量壓制和打擊最后除掉宦官的勢力。結果東漢政權就在這種外戚和宦官的不斷上上下下的斗爭中經歷了將近200多年,最后在桓、靈二帝時候終于引發(fā)宮廷的內亂,加上黃巾大起義,最終導致了軍閥混戰(zhàn)、東漢滅亡,三國鼎立的局面。
猜你喜歡:
3.東漢歷史人物表
東漢宦官的基本情況詳細介紹
上一篇:東漢宦官蔡倫的事跡先關介紹
下一篇:東漢宦官亂政歷史上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