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三個故事概括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講述歷史的書籍,它敘述了從黃帝的漢武帝這三千余年的故事,它是司馬遷耗費畢生的心血寫成的。那你知道司馬遷史記三個故事概括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司馬遷史記故事概括,歡迎大家閱讀。
司馬遷史記三個故事概括:馬陵之戰(zhàn)
公元前341年,魏國進攻趙國。趙國便與韓國結盟,一起攻打魏國。結果趙國在南梁戰(zhàn)敗,韓國便向齊國求救。齊宣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我們是早去救援好還是晚去救援好?”騶忌說:“不如不救。”田忌說:“如果不救,韓國就要失敗而并入魏國,這樣就會對我們不利,所以不如早去援救它。”孫臏說:“如果韓、魏的軍隊尚未疲憊就去援救,那就是我們代替韓國受魏軍的攻擊,反倒聽從韓國指揮了。況且魏國已有攻破韓國的打算,韓國就要亡國,必定要到東邊來向齊國告求救兵。我們趁機與韓國結下親密的關系,又可晚一些等待魏軍疲憊再去,這樣就能獲得更大的利益并得到受人尊敬的名聲。”宣王說:“很好。”于是暗中告訴韓國使者并把他送走。韓國由于依仗著齊國救援,結果五戰(zhàn)都失敗了,只好再次向齊國求救。齊國趁勢出兵,派田忌、田嬰為統(tǒng)帥,孫臏為軍師,進擊魏國以救援韓、趙。結果齊軍在馬陵大敗魏軍,并殺死魏將龐涓,俘虜了魏太子申。此后,三晉的君主都由田嬰引見,朝拜了齊王,盟誓之后才離去。
司馬遷史記三個故事概括:世代怨仇
越王勾踐的祖先據傳說是大禹的后代,夏朝時被分封到會稽,經過了二十多代,傳到了允常。允常就是越王勾踐的父親。允常在位的時候,越國與鄰國吳國的矛盾日益加深,兩個國家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
公元前496年,允常去世,越王勾踐即位。吳王闔閭聽說后,認為這是攻打越國的好機會,便乘機率兵攻打越國。越國因為國君剛剛去世,所以對越國的進攻毫無準備。面對危急的局勢,越王勾踐毫不畏懼,親自統(tǒng)帥大軍前來應戰(zhàn)。戰(zhàn)斗一開始,勾踐派遣自己訓練的敢死隊向吳軍挑戰(zhàn)。勇士們排成三行,分別按次序沖入吳軍陣地,大呼著面向吳軍自刎身亡。這場面讓吳國的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完全被越國勇士的氣勢震撼。越軍大部隊趁機突然出襲,吳軍猝不及防,再加上軍心動搖,很快就潰退逃跑了。這次戰(zhàn)役越國不僅打敗了吳國,而且還射傷了吳王闔閭。這次戰(zhàn)役使吳王闔閭始終不能忘懷,在彌留之際,他還帶著遺恨告誡兒子夫差說:“越王勾踐是個非同小可的人物,你可千萬不要忽視他,你要發(fā)奮圖強,為我報仇啊!”
司馬遷史記三個故事概括:盡心事兄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在文王在世的時候就非常孝順,他性格敦厚,忠厚仁愛,勝過其他兄弟。到武王即位后,旦經常輔助武王處理朝政。到武王伐紂時,周公旦也做出了很多貢獻。周代建立后,周武王把周公封在了少昊的故墟曲阜。而實際上,周文王非常愛惜周公的才能,他沒讓周公去自己的封國,而是把他留在朝廷,繼續(xù)幫助自己處理朝政。
武王戰(zhàn)勝殷紂的第二年,天下統(tǒng)一的業(yè)績還沒有完成,武王卻因積勞成疾,身體非常得虛弱,群臣都十分恐懼,其中太公和召公就想虔敬地占卜來預測吉兇。周公說:“我們不要讓我們先王為此憂慮悲傷,讓我們?yōu)榇笸跗矶\求福,愿他早日康復。”周公于是以自身為質,設立三個祭壇,周公向北站立,捧璧持圭,向太王、王季、文王的靈位祈禱。命史官作冊文祝告說:“先王啊,你們的長孫周王發(fā),為了天下的蒼生辛勞工作,積勞成疾。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個兒子,就請讓旦代替周王發(fā)吧。旦靈巧能干,多才多藝,一定能侍奉好各位鬼神。況且周王發(fā)受命于天庭,要普濟天下,而且會使你們的子孫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沒有不敬畏他的。他能使天賜寶運長守不失,我們的先王也能永享奉祀?,F在我通過占卜的大龜聽命于先王,你們若能答應我的要求,我將圭璧獻上,聽從您的吩咐。你們若不答應,我就把圭璧收藏起來。”周公祈禱之后,就到三王祭壇前占卜。卜人說卜得大吉之卦。周公十分高興,又開鎖察看藏在柜中的占兆書,也是吉象。周公心里就放心了,立即進宮祝賀武王說:“大王您現在已經沒有災禍了,我剛接受了三位先王的命令,讓您只需考慮周室天下的長遠之計,不必再擔心其他的事情了。”周公把冊文收進金絲纏束的柜中密封,告誡守柜者不許泄露。到了第二天,武王的病果然痊愈了。
猜你感興趣:
司馬遷史記三個故事概括
上一篇:司馬遷的史記故事概括
下一篇:司馬遷寫的史記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