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史記中的成語故事
《史記》是史學史上的一部鴻篇巨著,世界大文豪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那你知道關(guān)于史記中的成語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guān)于史記中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guān)于史記中的成語故事: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帶兵進攻越國,在戰(zhàn)斗中被越國大將砍中由腳,傷重不治而死。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他的王位。三年后,夫差為報父仇,帶兵攻打越國,一舉攻下越國的都城會稽,迫使越王勾踐投降。夫差把勾踐夫婦押解到吳國,關(guān)在闔閭墓旁的石屋里,為他的父親看墓和養(yǎng)馬。
勾踐忍受了許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吳王夫差釋放出回國。他一心報仇雪恨,帶頭日夜苦干,重新積聚力量。為了激勵自己,他在日常生活里特別定了兩條措施。一是“臥薪”,晚上睡覺時不用墊褥,就躺在柴鋪上,提醒自己,國恥末報,不能貪圖舒服;二是“嘗膽”,在起居的地方掛著一個苦膽,出人和睡覺前,都拿到嘴里嘗一嘗,提醒自己不能忘記會稽被俘的痛苦和恥辱。這就是“臥漸嘗膽”一詞的由來。
勾踐不僅“臥薪嘗膽”,還常??钢z頭掌著犁,下田勞動,他的妻子也親自織布,在吃穿上都很樸素,和百姓同甘共苦。經(jīng)過長期艱苦奮斗,上下一心,越國終于翻了身,利用時機起兵滅了吳國。
啟示
后世人常用“臥薪嘗膽”的故事警醒自己,其用意并非強調(diào)報仇雪恥方面,也不是當真要掛起苦膽來嘗一嘗,而是比喻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刻苦自勵,激勵自己奮發(fā)圖強。
關(guān)于史記中的成語故事:一敗涂地
秦朝時候,沛縣縣令叫泗水亭長劉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驪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連三地逃走了很多,劉邦想:這樣下去,不等到驪山,就一定會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來想去,索性把沒有逃跑的都釋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陽二縣交界的山澤中。
秦二世元年,陳涉在大澤鄉(xiāng)起兵反秦,自稱楚王。沛縣令想歸附,部屬蕭何和曹參建議說:“你是秦朝縣令,現(xiàn)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劉邦召回來,挾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辦了。”沛縣令立即叫樊嚕去請劉邦??墒钱攧罨貋頃r,沛縣令見他領(lǐng)有近百人,恐他不服從自己的指揮,又懊悔起來。于是下令緊關(guān)城門,不讓劉邦進城。劉邦在城外寫了一封信,綁在箭給城里的父老,叫沛縣父老們齊心殺了縣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們果真殺掉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進沛縣,并請地做縣令。劉邦謙虛地說:“天下形勢很緊張,假若縣令的人選安排不當,就當“一敗涂地”,請你們另外遲擇別人吧!”但最后,劉邦還是當了縣令,稱做沛公。
“一敗涂地”本來是一旦破敗,就要肝腦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則一直借用它說明失敗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勢。例如一個商人因貪圖眼前之利,盲目推銷劣貨,但消費者卻不去上當,于是這個商人貨物積滯,周轉(zhuǎn)不靈,而至“一敗涂地”,不可收拾。又如一個球隊,因為球員間合作得不緊密,遇到挫折,更是手忙腳亂,以至“一敗涂地”,不可收拾。
關(guān)于史記中的成語故事:一言九鼎
戰(zhàn)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lǐng)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jié)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fā),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lián)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yīng)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猜你感興趣:
3.史記成語故事
關(guān)于史記中的成語故事
上一篇:史記故事閱讀反饋
下一篇:出自史記的成語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