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的東吳名將太史慈簡介
太史慈,字子義,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英年早逝的東吳名將太史慈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太史慈生平簡介
太史慈是三國時期吳國的一位大將,他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對學校新知識的熱愛。起初太史慈只是朝廷上的一名小官員,可恰巧太史慈碰到州郡之間發(fā)生了分歧,他為了不讓自己也卷入此事中,便施加技巧使得自己脫身,這件事后太史慈就有了一定的名聲了??梢惨虼耸绿反缺惚恢莞兴鹨暎谑撬闾拥搅诉|東郡避風頭。
三國太史慈的母親因為受到過孔融對她的恩惠,知道孔融現(xiàn)在遇到了困難,便讓太史慈前去援助,太史慈殺進圍困孔融的部隊,最后成功解救了孔融。太史慈在涇縣建立了屯府不久就被孫策打敗了,與此同時孫策也看的到了太史慈的才能,便把他收到自己的部下。三國太史慈聽從孫策的指令讓他前去安撫劉繇部下還沒有投降的士兵,很多人都認為太史慈這一走就不會再回來了,可孫策卻堅信他會回來的。
再后來,孫策設置了六個縣,并派太史慈去管理鎮(zhèn)守此地,在太史慈的管理下,這個地區(qū)再也沒有禍亂,這下太史慈的才能便突顯出來,曹操聽到此消息后,覺得太史慈是個人才,便想要把他挖到曹營中,借著通信的名義和太史慈談判,可是太史慈根本沒有答應。 另外,太史慈的射箭術是很有名的,他跟隨著孫策前去討伐保賊,其中一個還站在城樓上面辱罵孫策,這時太史慈便拿出弓箭朝這名賊射去,因為技巧精湛,一箭便把敵人的手牢牢的卡在柱子上。令人可惜的是,太史慈在41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太史慈死于哪次戰(zhàn)役
太史慈終其一生,在這世上共走了四十一年,在他去世時,享年四十一歲,他的折損為孫吳的一大損失,在他死后,吳國越發(fā)的衰弱落末下去了。
那么太史慈究竟因何而死,是死于交戰(zhàn)還是因病去世呢?
這里有兩種說法,結局卻是完全不同的,一種是死在戰(zhàn)場之上,另外一種沒有仔細描述死因,只說了他死時的年齡并留下太史慈的千古名言。我們接下來分別來談談這兩種結局。
在正史中,對于太史慈的最后描述,是孫權為了防止劉磐的勢力擴大,便派出太史慈長期對抗劉磐,太史慈幸不辱命,一直能夠有力防守劉磐的進攻,然在太史慈四十一歲時去世,留下千古感慨如今我的志向未能完全實現(xiàn),但奈何上天不肯多給我一點時間啊,太史慈死后,劉磐的勢力便得以擴張。
在《三國演義》中,太史慈死于與魏國大將張遼的交戰(zhàn)中,此戰(zhàn)役發(fā)生在現(xiàn)今的合肥。太史慈自從棄暗投明,歸屬于吳國之后,深受孫策的重用,拜為吳國的大將軍,在孫策被謀害后,孫權繼位,對太史慈也未有半分看清,仍常常將重任交于太史慈處理。后在赤壁之戰(zhàn)中,吳國依舊派出大將太史慈,魏國當時派出大將張遼對戰(zhàn),太史慈在合肥一地遇到魏國的伏擊,太史慈大戰(zhàn) ,但不敵于張遼,被張遼用月牙戟重創(chuàng),最終重傷回營后,經(jīng)過軍醫(yī)盡力搶救后無效,不治而亡。
三國中太史慈所說的名言
太史慈死時,正值壯年,享年四十有一歲,臨終前十分感慨,曾留下千古名言,感慨道:“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這句名言作為他的人生寫照真是再適合不過了,太史慈出生在東漢末期,當時民不聊生,漢室帝王昏聵,大權落于外戚和宦官,造成國力不斷衰弱,國土不斷縮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朝不保夕,朝野之中再無忠臣,民間百姓饑不飽腹。各方有義之士揭竿而起,美其名曰討伐漢室昏君,但其中不乏董卓之類,趁熱圈地撈權,實際只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
太史慈的成長,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進行的,在這種亂世之中,有英雄、也有梟雄,更有小人。如何尋找明君,如何選擇最能夠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太史慈本身在漢朝為小官,但為了為民除害卻得罪了地方勢力,以致于官沒法繼續(xù)。后因緣機遇效忠劉繇,但劉繇并不是一個良主,他不是太史慈的伯樂,提供不了一個好的平臺給太史慈,也無法識別出太史慈的獨特優(yōu)勢。
在與吳國孫策的幾次交手中,孫策愛惜人才,數(shù)次招降于太史慈,最終太史慈終于決定舍棄劉繇,追隨著他的伯樂—孫策而去,從此太史慈便成為了孫吳的一大武將,為吳國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孫策死后,孫權繼位,依舊十分看重太史慈,太史策可謂一生選對了主公,便手提弓箭立下了一世的功勞。
但天不假年,時光不等人,上天過早的收回了太史慈的性命,讓吳國損失了一大猛將。
猜你喜歡:
3.三國名將有哪些
英年早逝的東吳名將太史慈簡介
上一篇:三國曹魏名將張遼生平簡介
下一篇:三國南蠻首領孟獲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