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漁鼓_漁鼓的介紹
漁鼓,又稱道筒、竹琴。簡板,又稱簡子。流行于湖北、湖南、山東、廣西等地區(qū)。宋代已出現(xiàn)。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漁鼓的介紹,希望你喜歡。
漁鼓的介紹
發(fā)展歷史
漁鼓歷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們傳道或者化募時所敘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他們敘情的方式就是打漁鼓,唱道歌,所以“打漁鼓,唱道歌”是連起來說的,如唐代的《九真》、《承天》(《唐會要》卷三十三)與《踏踏歌》(段常《續(xù)仙傳》論藍采和持拍板說唱者)。后來,“道情”為民間藝人所習(xí)用,宗教內(nèi)容便漸趨淡化,改唱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道情、唱歌”的方式也演變?yōu)橐环N說唱的藝術(shù)形式。到了元代,漁鼓已廣為傳唱,“諸民間子弟,不務(wù)生業(yè),輒于城市坊鎮(zhèn),演唱詞語,教習(xí)雜戲……擊漁鼓,惑人集眾”(《元史》卷一百五)。明清時期,漁鼓已形成了“有板有眼”的完整唱腔。著名愛國思想家王船山(衡陽人)就作過《愚古詞》(愚古即漁鼓)二十七首。作者記有“曉風殘月,一板一槌,亦自使逍遙自在”(《船山遺書》第六十四冊)之句。從此,漁鼓道情便由宣揚道教出世思想的工具完全過渡為富有娛樂性、知識性的民間說唱藝術(shù)。
制作方法
漁鼓用竹筒制作,筒長65—100厘米,鼓面直徑13—14厘米,一端蒙以豬皮、羊皮或油膜(豬膀胱膜)而成。
演奏方法
演奏時,左手豎抱漁鼓,右手擊拍鼓面。指法有“擊”(四指同時拍擊)、“滾”(四指連續(xù)交替單擊)、“抹”(四指擊鼓止音)、“彈”(四指屈指連續(xù)交替擊彈)等。
簡板用竹片制作,長45—65厘米,寬1.7—2厘米,一端向外彎曲,兩根為一副。演奏時用左手夾擊發(fā)音。與漁鼓一起為“漁鼓”、“道情”伴奏。湖南祁東地區(qū)的漁鼓則有所不同,她取消了簡板,而是在左手中指上綁上一塊小板(多為玉石或硬質(zhì)塑料材質(zhì))在懷抱漁鼓的同時擊打鼓身,同樣達到了簡板所起到的效果。
如何改制
近年來,改革制成可奏旋律的新漁鼓,稱琴鼓,其前身為四川民間曲藝“竹琴”伴奏樂器。由十六根長短不同的毛竹筒構(gòu)成,筒一端蒙牛皮或羊皮,用竹圈緊固,分兩排置于木架上。執(zhí)竹箭擊奏。音域D—f1。上海電影樂團和上海音樂學(xué)院研制成二十七音定音漁鼓。由蘇州民族樂器三廠制作。音位按律呂式排列,音域f—g2。保持了傳統(tǒng)漁鼓醇厚、文靜的音色。
分布區(qū)域
漁鼓主要分布于湖南的祁東,安徽界首、太和、潁上、臨泉、阜陽、亳州、渦陽、利辛、蒙城以及河南省的沈丘、項城、周口、太康、鄲城等地,界首漁鼓藝人主要分布于光武鎮(zhèn)、蘆村鎮(zhèn)和顧集鎮(zhèn)。
祁東是湖南的第一個“全國曲藝之鄉(xiāng)”,“漁鼓”是其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曲藝品種。祁東漁鼓的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40年代中葉。一位叫劉賢忠的燒瓦匠捧著一個兩尺竹筒拍筒敲打,演唱歷朝趣聞和民間俚事,引得老百姓觀看。鄒祖溪(藝名懂乃積))拜其為師,是祁東漁鼓的創(chuàng)始人。他把祁東漁鼓帶入喪堂,又讓其走出喪堂,搭臺演唱,每每為死者超度亡靈唱完夜歌后,便懷抱漁鼓筒,敲動簡板邊說邊唱,把三皇五帝、才子佳人的故事,從古至今娓娓道來,一直唱到天亮。從此,喪堂成了漁鼓根植的土壤;在1952年中南戲曲觀摩會演上,鄒祖溪老先生演唱了祁東漁鼓《廖仁福的互助組》,首次把漁鼓帶進了大雅之堂。從此,“祁東漁鼓”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藝人,藝人各具風格的唱腔興旺了漁鼓藝術(shù)。祁東漁鼓不僅在祁東、祁陽等地廣大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擁有龐大的觀眾群體,而且傳唱到衡陽、郴州、永州等市及廣東、廣西、江西、浙江等省。幾種常見漁鼓
沔陽漁鼓
沔陽漁鼓是曲藝的一種,又稱道情、道情漁鼓、筒子腔、南話筒。它以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粗獷、高亢的唱腔,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國民間藝術(shù)史上頗負盛名。1952年以后,沔陽漁鼓演唱活動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為湖北漁鼓。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據(jù)《中國音樂詞典》載:相傳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傳入沔陽(今湖北省仙桃市)后衍變發(fā)展而成。清代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有著名漁鼓藝人皮思金、皮思銀、張洪顯、劉泡等四人,民間稱之為沔陽漁鼓中的“三根半筒子”。后又產(chǎn)生了“沔陽漁鼓行會”。仙桃市享有‘湖北漁鼓之鄉(xiāng)’的美譽。
1911年前后,漁鼓曾與皮影戲合流,常為皮影戲伴唱,形成特色的沔陽漁鼓皮影戲。1931年后,沔陽漁鼓流傳到武漢、宜昌、沙市、黃石、鄂城等地,其影響逐步擴大[1]。至1940年前后,盛行于鄂中江漢平原地區(qū)。1952年以后獲得進一步發(fā)展,除繼續(xù)為燈影戲伴唱以外,又恢復(fù)了獨立的說唱形式。1958年,沔陽漁鼓參加全國曲藝會演,皮影藝人龔本槐、胡桃芝演唱的《選車記》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制成唱片,向全國播放。由于沔陽漁鼓好唱,好聽,深受群眾喜愛,1958年底,由湖北省音樂協(xié)會正式改名為湖北漁鼓,全省各地普遍傳唱。
沔陽漁鼓唱腔中的哭靈腔、觀音腔、道士腔,據(jù)傳是道情講唱道教故事的遺存。另外廣泛吸收地方“薅草歌”、“打麥號子”等民間音樂,經(jīng)過幾代藝人的加工改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曲調(diào)。唱腔豐富優(yōu)美,旋律性強。沔陽漁鼓有五大音樂唱腔,即:平腔,悲腔、魚尾腔(又稱鳳尾腔)、琵琶腔、雜花腔。后經(jīng)著名漁鼓藝人龔本槐發(fā)展創(chuàng)造,又有了新平腔、女平腔、數(shù)板、聯(lián)板等二十幾種曲牌。除雜花腔系由不同類型的民歌、小調(diào)組成外,其余四種唱腔多為上下句結(jié)構(gòu),具有板腔特點,偶句尾常用襯詞組成的甩腔(也稱扣子)。如不用甩腔連續(xù)演唱則為滾板或聯(lián)板。甩腔部分帶以對口或眾人幫腔的形式演唱。
沔陽漁鼓以唱為主,說白有散白、韻白之分。唱詞有七字句,卜字句及由五、五、七、五組成的五七句式三種,四句一番,出番可換韻。也有時夾有三、四字垛句。優(yōu)美的唱腔、獨特的說白,不同的句式,沔陽漁鼓的地方特色顯得極為鮮明。
沔陽漁鼓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兩種。單口表演時,左臂斜抱漁鼓,手執(zhí)云板(簡板),右手拍擊筒底皮膜與云板交錯應(yīng)節(jié)。對口表演時,一人拍擊漁鼓、云板,另一人用竹筷敲擊磁碟。新中國成立后,加用二胡、揚琴等樂器進行伴奏演唱。
祁東漁鼓
祁東漁鼓-------作者:一邊防戰(zhàn)士
祁東這地方,有特點。出山出水出人物出藝術(shù),出香芋出黃花出漁鼓。漁鼓還真沒香芋黃花走的遠,祁東漁鼓屬于祁東這塊熱土。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才亮一方天;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民間藝術(shù),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鄉(xiāng)土本色嘛。鋸一截竹筒,掏空了竹筒的關(guān)關(guān)節(jié)節(jié),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外圍用紅綢布扎緊了,敲之空空洞洞的,有空谷傳音之妙。一個漁鼓便制成了。一門藝術(shù)隨之誕生,說唱都有,紅白喜事都用得著。尤以白喜事居多。是大苦大悲之后,更需要大喜大樂。
漁鼓這玩意,我從小就愛。南瓜煮粥,紅薯當飯的年月,—聞漁鼓便樂而忘憂,常常是漁鼓唱到大天亮,我則看到大天光,情有獨鐘,竟忘卻半夜的饑寒。漁鼓來自民間,通俗,但不乏幽默。磨豆腐,也道出個“黃豆子出白漿,黑豆子出烏漿”來,能于平中見奇,便風趣了,這就是幽默。漁鼓不停,幽默不止。但那時不懂幽默,只覺有趣,便樂在其中。不會看門道,咱還不會看熱鬧么。漁鼓是熱鬧場。
漁鼓如“作品”,觀眾如“讀者”,但又是批評家。鼓手水平在提高,觀眾水平也在提高,見多識廣嘛。漁鼓沒開臺,觀眾就浮躁。山有高有低,手指有長有短,漁鼓唱的有好有差……一鼓手這么“開鑼”,謙虛一番,又推銷自己。語言可以平白,但韻味卻要濃重,全憑鼓手一張活嘴,說得頑石點頭,鐵樹開花,冷飯發(fā)芽,觀眾就樂。漁鼓唱得好,觀眾時而發(fā)呆,時而喝彩。能發(fā)呆是入了門道,能喝彩是激情噴發(fā)。主人家隔三差五的甩出一串鞭炮來,鼓勵了歌手,也活躍了氣氛,漁鼓唱的孬,觀眾便起哄,“作品”喚不起人們的美感享受,你拉倒吧,索性下臺。
臺也簡單。有木架搭的,有拉過兩個乒乓球桌將就的,也有開動一輛“東風”打開車廂便成戲臺的,漁鼓唱完,車則開走,可方便了。你還別說,這過于簡單了點,可觀眾不在乎。觀眾只巴望簡單的戲文,他便服。他便為之擊掌。觀眾也雜,有老有幼,有貧有富,有少男有少女。臺上的癲子,臺下的呆子。觀眾伸長了脖頸,全神貫注,別無他圖,只圖個開心,只圖過過癮。一曲戲文,融古今于一爐,集雅俗于一身,說天說地說人情;歷數(shù)人間冷暖,道破世態(tài)炎涼;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把那山重水復(fù)唱出個柳暗花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抑惡揚善,觀眾皆大歡喜。別看鼓手其貌不揚,但那一招一式卻顯山露水。鼓手時而大喜,時而大悲。喜,叫你樂的肚疼,笑出淚花。悲,叫你皮肉發(fā)緊,鼻子發(fā)酸。鼓手喜笑怒罵,裝瘋賣傻,牽動了你的五臟六腑。再來點打情罵俏,添油加醋,真真假假,讓你神魂顛倒,陶然而醉;張三流口水,李四咽口水,漁鼓就這么傳神。人就在傳神中享受生活嘛。
我長期駐守邊防,漁鼓多年不看,自以為久經(jīng)考驗,見過風浪,視漁鼓為雕蟲小技,登不了大雅之堂。誰知,一同僚老父過世,漁鼓鬧得隆重而悲,妙趣橫生。難怪在如今舞廳演藝廳應(yīng)運而生,好玩意應(yīng)有盡有,讓你看花了眼,玩花了心,漁鼓還如此火爆,歷久不衰,觀眾布列如云,男女老幼同樂,足見其存活的生命力了,社會在變,人在變,漁鼓也常變常新。如訴如泣如詩如歌的漁鼓,順溜溜的如行云流水,氣貫丹田,感人肺腑。漁鼓是大俗的藝術(shù),大俗才能大雅哩。它是屬于大眾的,為大眾所需才有生機。
什么是漁鼓相關(guān)文章:
2.戲曲器樂的簡介
3.蓬萊島旅游攻略
什么是漁鼓_漁鼓的介紹
上一篇:什么是豎琴_豎琴的介紹
下一篇:什么是排簫_排簫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