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戰(zhàn)成語典故
背后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后來指處于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zhàn)。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背水一戰(zhàn)成語典故相關(guān)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背水一戰(zhàn)成語典故
秦朝滅亡后,項羽和劉邦又展開了一場戰(zhàn)爭,這就是歷史上的楚漢相爭。
劉邦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韓信。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后,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后,韓信又跟了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有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采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了漢王,被劉邦拜為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fā)兵東征,一定能戰(zhàn)勝項羽。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后悔沒早點發(fā)現(xiàn)這個人才。打那以后,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韓信偷襲魏王豹,滅掉魏國。10月,劉邦又派他與張耳率幾萬軍隊向東繼續(xù)挺進,攻擊趙國。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趙歇和趙軍統(tǒng)帥陳余立刻在井陘口聚集20萬重兵,嚴密防守。
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車對大將陳余說:“韓信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勝仗,可謂是一路威風,現(xiàn)在他又乘勝遠征,企圖攻下趙國,其勢銳不可擋。不過,他們運送糧食需經(jīng)過千里之遙,長途跋涉?,F(xiàn)在我們井陘山路狹窄,車馬不能并進,漢軍的糧草隊必定落在后面。這樣你暫時給我3萬人,從小道出擊,攔截他們的武器糧草,斷絕他們的供給,漢軍不戰(zhàn)死也會餓得半死。你在這里堅守要塞,不與他們交戰(zhàn),他們前不能戰(zhàn),后不能退,用不了幾天我們就可活捉韓信。”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yōu)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zhàn)。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然后韓信又派出1萬人沿著河岸背水擺開陣勢。背水歷來是兵家絕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陳余得知消息,大笑韓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滅亡。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fā)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zhàn)。不一會,韓信、張耳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靠攏。陳余則指揮趙軍拼命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jié)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巢出擊,立即飛奔馳入趙營,拔掉趙國的全部軍旗,換上漢軍的紅旗。
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這時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大敗。士兵們殺死了陳余,抓獲了趙王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lǐng)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xiàn)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就是成語“背水一戰(zhàn)”的來歷,這個成語多用于軍事行動,也可用于比喻有“決戰(zhàn)”性質(zhì)的行動,表示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
文獻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
背水一戰(zhàn)解析
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簡拼: bsyz
近義詞: 破釜沉舟、背城借一、濟河焚州 反義詞: 重整旗鼓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zhàn)
解釋: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
出處: 宋·秦觀《將帥》:“韓信之擊趙,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戰(zhàn)而擒趙王歇,斬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例子: 我軍下定了~的決心,終于殺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