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霍姓排名_百家姓霍姓女孩起名
霍姓,為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粜眨饕从诩?、改姓等,得姓始祖為霍叔處。那么霍姓在百家姓中排名如何呢?下面學習啦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霍姓排名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霍姓排名
霍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60位。
霍(Huò)姓源于山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就是距現在3100多年前,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處封在霍地,就是現在山西省臨汾地區(qū)的霍州市,稱為霍國,后來霍叔和蔡叔、管叔一起奉命監(jiān)管殷商遺民,當時稱他們?yōu)槿O(jiān)。霍國的后人以國為氏而姓了霍。在臨汾市郊區(qū)的高堆村居住的霍氏人家,就是漢代驃騎大霍去病的后裔,他們在這里世代繁衍,已經生活了2000多年了?;粜杖耸嫌善浒l(fā)源地山西向外遷徙的歷史始于秦漢之際,他們最初向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遷徙。到了1000多年前的宋朝時期,就有霍姓人氏遷徙到廣東、海南、江蘇和福建等地。晉太公滅霍后,晉國的政治和社會陷入混亂之中,漢獻帝時,天下大亂,軍閥混亂,外來入侵,世事艱難,災禍綿綿,王朝更迭,不絕于史書的天災人禍。據有關資料表明,霍姓人氏由其發(fā)源地向外遷移的歷史,始于秦漢之際,最初向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遷徙,到宋朝時期,便開始向廣東、誨南、江蘇、福建等地遷移,廣東佛山市石灣區(qū)瀾石鎮(zhèn)石頭村,就建有明清時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廣東、福建沿海一帶霍姓族人,經彭湖列島,開始向臺灣遷移,形成了臺灣今天的霍姓族氏?;粜杖耸舷蛲膺w徙不是孤立的,與中原的移民有著同樣的社會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從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年(1416年)明朝先后八次移民。洪武年間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孫部分遷往異地他鄉(xiāng),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肅或廣東,逐居外地。據霍興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臨汾霍裔向下為官,讓其子弟某隋肅王朱瑛到甘肅、蘭州練兵.官至參將或副將,其子孫散居于靖遠、會寧、海源一帶?;粜杖耸鲜敲髂┣宄鯊母=ㄟw到臺灣的。時至今日,霍氏后代播遷于全國,描遷于海外,乃至全球。霍姓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姓,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種威武雄壯的英雄氣概?;粜赵诖箨懞团_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霍姓的起源地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統(tǒng)計,霍姓居全省第71位。
霍姓郡望堂號
郡望
霍州:霍州即今山西省霍州市?;糁輾v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數十萬年前,境內已有古人居住,屬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文化,在汾河東岸的永合村、紅崖堡村一帶有考古發(fā)現。傳說顓頊畫九州,霍為冀州之地,以東有霍太山而得名。夏、商時,霍仍為冀州之地。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叔處于霍,稱為霍國。因境內有彘水,故又名彘。都城在今汾河西岸白龍鎮(zhèn)陳村一帶。春秋時期,晉獻公于周惠王十六年(庚申,公元前661年)率軍滅霍,霍哀公奔齊?;舻赜纱藲w晉國,稱為霍邑。戰(zhàn)國時期的(戊子,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霍邑先屬魏國,后屬韓國;韓國大將馮亭以上黨降趙國,霍邑又屬趙國。(庚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霍邑屬河東郡。西漢高祖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霍邑被設為彘縣,仍屬河東郡;王莽建國四年(壬申,公元12年)改彘縣為黃城;東漢陽嘉三年(甲戌,公元134年)改黃城為永安,轄汾西、趙城。永安縣治建于霍國故都之地,即今霍州市白龍鎮(zhèn)陳村。三國曹魏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移縣治于趙城仇池壁;曹魏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劃河東之汾北十縣為平陽郡,永安屬之。北魏建義元年(戊申,公元528年),置永安郡,轄永安縣、楊縣??ぶ卧O永安城。隋朝開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改置汾州,永安屬之;隋開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改汾州為呂州,改永安為霍邑;隋大業(yè)三年(丁卯,公元607年)罷邑州,霍邑屬晉州;隋大業(yè)十三年(丁丑,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隋軍大將宋老生率軍三萬守霍邑?;粢刂畱?zhàn),宋老生兵敗身亡,唐兵長驅直入,攻陷隋都長安;隋恭帝元年(丁丑,公元617年)置霍山郡,轄霍邑、趙城、汾西、靈石四縣。唐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元),改霍山郡為呂州;唐貞觀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州罷,以霍邑縣復歸晉州,霍邑屬之。北宋政和六年(丙申,公元1116年),改晉州為平陽府,霍邑屬之。金貞佑三年(乙亥,公元1215年),置霍州,領霍邑、趙城、汾西、靈石四縣。元朝改平陽府為平陽路,后又改稱晉寧路,霍州屬之;霍州下領霍邑、趙城、靈石三縣;元元貞三年(丁酉,公元1297年)復立霍州,統(tǒng)管霍邑、趙城、汾西、靈石、岳陽五縣。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公元1772年),霍州升為直隸州,領趙城、靈石二縣;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公元1906年),又增轄汾西縣。民國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改霍州為霍縣,隸屬河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仍為霍縣。1958年與汾西縣合并為霍汾縣。1961年與汾西縣分開,復稱霍縣。1990年撤縣建霍州市。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zhàn)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qū)。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
河東郡:古代河東郡有四:①指今整個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地區(qū)。東晉時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鎮(zhèn))。隋、唐兩朝為蒲州河東郡。隋朝時期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東縣,劃入蒲州。③唐朝時期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jié)度使,道治在蒲州,節(jié)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時期有河東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北以內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陜西東北角。大金國時期分為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qū)。明朝時期并河東縣入蒲州。
蜀郡:戰(zhàn)國時期秦國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時轄地在四川舊成都龍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寧府之劍閣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國,治今之成都縣,自漢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時期升為成都府。后治置蜀郡屬國都尉,三國時期蜀郡改為漢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縣。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河東堂:以望立堂。
霍州堂:以望立堂,亦稱彘水堂。
蜀郡堂:以望立堂,亦稱成都堂。
霍姓女孩兩個字名字起名
霍穎 霍菲 霍雯 霍云 霍曉 霍煜 霍玫 霍荷 霍虹 霍柯
霍依 霍婭 霍恬 霍絲 霍微 霍茵 霍明 霍夜 霍傲 霍麗
霍嘉 霍榆 霍葵 霍潤 霍桑 霍夏 霍萍 霍莉 霍凈 霍盼
霍惜 霍香 霍珍 霍馥 霍彩 霍新 霍雅 霍瑜 霍向 霍璇
霍丹 霍虞 霍枝 霍南 霍芹 霍冬 霍迎 霍琳 霍水 霍亦
霍雁 霍初 霍靜 霍若 霍寄 霍雙 霍采 霍熙 霍寒 霍嵐
霍翾 霍以 霍緣 霍蘭 霍玲 霍潔 霍夏 霍璟 霍安 霍舒
霍秋 霍芙 霍芳 霍婷 霍嬋 霍芬 霍映 霍菡 霍彥 霍月
霍寧 霍琪 霍婕 霍語 霍曼 霍鶯 霍柳 霍悅 霍迪 霍雅
霍幻 霍煙 霍可 霍珠 霍玉 霍佩 霍瑩 霍馨 霍榮 霍卿
霍姓女孩三個字名字起名
霍盈夢 霍尋南 霍亦旋 霍如月 霍芷紋 霍香芹 霍琪涵 霍秋華 霍以寒 霍柳普
霍詩華 霍珊月 霍夜柏 霍綺彤 霍花晴 霍黛萱 霍依悅 霍碧霄 霍曉霜 霍香萱
霍柏倚 霍芳蓮 霍雪瑤 霍憶寒 霍萬英 霍昕瑩 霍紫晴 霍芳辰 霍雪娟 霍谷珊
霍映夢 霍自英 霍昕邑 霍雨雙 霍凝雁 霍以藍 霍幽燕 霍素櫻 霍紫華 霍以柳
霍緣霜 霍珊鳳 霍悅旋 霍甜巧 霍碧凈 霍幻桃 霍水珠 霍樂丹 霍月佳 霍雪敏
霍芳鳳 霍慕青 霍采青 霍珊雁 霍玉香 霍宛柏 霍水英 霍甜真 霍凌香 霍婉鳴
霍幽蘭 霍鳳柔 霍黛真 霍凌薇 霍海藍 霍寒雁 霍問旋 霍妙筠 霍曉歡 霍春竹
霍芳迪 霍熙雯 霍歡柔 霍憐蓉 霍幽筠 霍迎波 霍若南 霍冰露 霍綺菱 霍水婕
霍碧彤 霍凌寒 霍寒云 霍新巧 霍江花 霍雅安 霍若美 霍碧月 霍昕芳 霍甜春
霍水月 霍柏梅 霍水碧 霍黛柔 霍念真 霍新華 霍寒菊 霍瓊瑩 霍雅南 霍江青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