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你的演講加點“怪”味(2)
時間:
若木620由 分享
四、另辟蹊徑,巧妙切入
反彈琵琶是和傳統(tǒng)觀念唱反調(diào),而另辟蹊徑則是從另一個新的角度巧妙切入,提出與常人不同的見解,但卻并不否認他人的觀點。請看這樣一段演講--我的話說完了,魯迅的話題,說不完的。我關(guān)于魯迅先生的兩點私人意見--他好看、他好玩--就勉強說到這里……這是著名畫家陳丹青在北京魯迅紀念館的演講《我看大先生》中的一段文字,它概括了演講者對于自己欣賞的大先生--魯迅的個人評價。顯然這樣看似“大不敬”的評價是大家聞所未聞,甚至連想都不敢想的,因此它帶給大家的震撼和沖擊是巨大的。陳丹青的演講沒有像以往的評論家那樣,字斟句酌的去推敲魯迅作品中的文字,而是另辟蹊徑選擇了以自己個人對魯迅的評價:“好看”、“好玩”為切入點。應(yīng)該說,選擇這樣的角度,給予魯迅這樣的評價,不但新奇、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它讓大家感到了一個不再是“視覺符號”,也不再是“很兇、很嚴厲、不通人情”的魯迅,它讓大家有了想重讀魯迅作品,重新“走近”魯迅的沖動,而這不正是演講最大的成功之處嗎?
這幾位演講者的演講的確是各有各的精彩,但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演講時,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和對象,有選擇地加了點 “怪”味,他們的演講堪稱是“怪”味演講的典范之作。
演講中個的“怪”味是給演講增色的好辦法,不過運用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場合和分寸,否則可能弄巧成拙,貽笑大方。只有在“用法”、“用量”和“場合”上把握好,“怪”味演講才能讓你的演講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