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
修渠過程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發(fā)揮了表率作用和帶頭作用,凝聚了人心,形成了親如魚水的黨群干群關系。群眾與廣大黨員干部齊心協(xié)力,保障了修渠工程的順利開展和最后勝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希望能幫到你喲。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篇一
20XX年7月12號,我作為入黨積極份子,跟隨我們支行的黨支部到林州紅旗渠上了一堂令我受益匪淺的黨課,這次學習使我近距離感受當年林縣人民戰(zhàn)天斗地的真情實景,使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了改變,并從中領略到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經(jīng)過導游的講解,我了解到林縣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qū)。“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是舊林縣的真實寫照。“引漳入林”是林縣人民多年的愿望。經(jīng)過豫晉兩省協(xié)商同意,后經(jīng)國家計委委托水利電力部批準,在省、地各級領導和山西省平順縣干部群眾的支持下,在各級水利部門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縣委、縣人委組織數(shù)萬民工,從20XX年2月開始動工,經(jīng)過十年奮戰(zhàn)才建成的,灌區(qū)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人工天河--紅旗渠”是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無前例的一大杰作;是新中國林州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它不僅是一筆巨大的物質(zhì)財富,而且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體現(xiàn)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和感人精神。這些資料如果只是聽聽而沒有身臨其境的站在這個偉大的奇跡面前,是無法深刻的體會到的。想像一下林州人的過去,水可以和人命劃上等號,在這種情況下,林州人選擇的不是放棄,而是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他們創(chuàng)造了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開拓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這些也正是我們這些年青人所要學習并具備的工作精神。要在工作學習紅旗渠精神,在工作體會紅旗渠精神,最后能在工作中表現(xiàn)出紅旗渠精神,這就是我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篇二
實事求是,頂住浮夸風,為紅旗渠建設儲備下最基本的糧食供應。修建紅旗渠,是林縣縣委在1959年底作出的決定。1958年大躍進,浮夸風比較嚴重,有些地方虛報產(chǎn)量,但林縣縣委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不虛報、不瞞報。1958年夏收后的小麥產(chǎn)量匯報會上,無論上級如何施壓,楊貴同志始終堅持林縣畝產(chǎn)小麥114斤。結果有些縣的糧食因領導的虛夸被征走了,林縣除安排好群眾的口糧,各生產(chǎn)隊還留有儲備糧。1960年全國鬧糧荒,但是林縣因前幾年縣委敢于說實話,還積累了3000多萬斤儲備糧。所以在最困難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林縣不僅沒餓死一個人,還敢向窮山惡嶺全面開戰(zhàn)。
解放思想,深入考察尋找水源。最初,林縣縣委并沒有考慮從山西的漳河引水。因為林縣境內(nèi)有四條河流,縣委當時認為只要充分利用河里的水、挖掘地下的水、蓄住天上的水,就能徹底結束林縣缺水的歷史。所以一開始打了很多旱井,從1955年起還相繼修建了抗日渠、天橋渠、英雄渠和3個中型水庫。但1959年一場大旱讓這些水利設施形同虛設,流經(jīng)林縣的幾條河流全部斷流,這才逼著大家去找水。 1959年6月,林縣派出3個調(diào)查組順著漳河、淇河和淅河逆流而上,尋找新的水源。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淇河和淅河均為季節(jié)性河流,而漳河最大流量達7000立方米每秒,常年流量30立方米每秒,即使枯水季節(jié)也不少于10立方米每秒。正是這次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了漳河是可靠水源,為紅旗渠成功修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敢于擔當,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修正錯誤。工程啟動之初,林縣縣委提出了“大戰(zhàn)80天,引來漳河水”的目標,認為組織7萬群眾,每人修建長1米、寬8米、高4.3米的渠道,80天便可完成70多公里的總干渠施工??砷_工不久,就遇到了戰(zhàn)線太長、物資匱乏、無法統(tǒng)一指揮、技術力量不足等問題。一個月過去了,山上只留下了一些雞窩坑。在關鍵時刻,林縣縣委及時在盤陽村召開會議,客觀分析面臨的問題,廣泛聽取意見,對施工作出了調(diào)整:一是樹立長遠作戰(zhàn)的思想,原本所設定的大干80天是不現(xiàn)實的。二是集中力量打攻堅戰(zhàn),由全線鋪開改為分段施工。也是在這次會議上,決定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為“紅旗渠”,這也就是“紅旗渠”的來歷。會議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調(diào)整,對紅旗渠建設的最終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盤陽會議也被稱為紅旗渠建設中的“遵義會議”。大干快上的思維,雖然反映了群眾盼水的焦急心情,但并不符合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但以楊貴同志為代表的工程領導者們能夠廣泛聽取意見,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修正錯誤,上下齊心,最終將工程保質(zhì)保量完成。
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作文篇三
修渠過程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發(fā)揮了表率作用和帶頭作用,凝聚了人心,形成了親如魚水的黨群干群關系。群眾與廣大黨員干部齊心協(xié)力,保障了修渠工程的順利開展和最后勝利。
工作高標準、生活低標準的無私奉獻精神。“工作高標準、生活低標準”,這是修渠工程指揮部給干部制定的規(guī)則。所謂“工作高標準”是指干部參加勞動時實行“五同六定”,“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商量。“六定”即給干部定任務、定時間、定質(zhì)量、定勞力、定工具、定工段。所有干部參加第一線的勞動,任務只能超額,不能拖欠。除了堅持“五同六定”之外,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領導干部先實驗,再給群眾定指標。”如果縣委書記一天能修5米,普通干部的指標就定為4米5,群眾的標準比干部再少1米。干部的工作量比群眾大,但口糧標準比群眾低,群眾一天定8兩,干部就只能定6兩。有一次,楊貴同志餓暈在工地上,炊事員做了碗小米稠飯偷偷端給他,他非常生氣,說:“群眾吃啥我吃啥!”最后,他將這碗飯倒進大鍋里,攪了又攪,讓大家一起分著吃。
干部能夠搬石頭、群眾就能搬山頭的示范表率作用。勘測水源時,縣委書記處書記周紹先帶著一個技術隊沿漳河西行,遇到山高路險,他總是不顧阻攔走在最前面。他說,誰讓我是領導呢,領導領導,就是要領好路,當好向導。副縣長、工程總指揮馬有金,紅旗渠修了十年,他在工地上整整干了九年,患了嚴重的風濕病,腿都直不起來還跪在地上打釬,直到最后被抬下工地。凌空除險,是修渠中最危險的一個工種,共產(chǎn)黨員、除險隊長任羊成,為了大家的安全,每天帶領除險隊員用繩索捆住腰,飛崖下塹,凌空作業(yè),排除險石。任羊成不但失去了四五顆門牙,折了兩次腿,還受了四次重傷差點丟了性命。多年之后,我有幸在紅旗渠干部學院見到這位老英雄,他正在給學員們講述當年修渠的故事。有學員問他,任老,要是再讓您去修渠,您會選擇什么工種?老人家說:“還去除險。”學員又追問,可是那太危險了,您怎么還要去?不善言辭的任老憋了半天,只說了一句話:“入黨的時候,我可是舉過拳頭的!”黨員干部給群眾樹立了好的榜樣和標桿,林縣的群眾就說,“干部能夠搬石頭,群眾就能搬山頭;黨員干部能流一滴汗,群眾的汗水就能流成河”。這句話,被用石灰水寫在了太行山的巖石上,至今清晰可見,給人啟發(fā),催人奮進。
猜你感興趣:
5.精忠報國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