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如何成功使用手勢
演講中如何成功使用手勢
上臺演講,一般說來,既要動口也要動手,可手怎么動還是有講究的。我發(fā)現(xiàn)有的演講者從來不動手,危襟正“站”,中指緊貼褲縫,好像士兵列隊;也有的兩手死摁講臺,完全“剝奪”手的自由;有的則隨意亂動,從開場到結(jié)尾,兩手一直忙個不停,其“純天然”的動作,讓聽眾感到心煩意亂。
或許你也有這樣的體驗,上了演講臺,好像那雙手突然變得多余了。我在參加生平第一次演講比賽之前,也真不知道雙手應該怎么放。那是全國改革開放后舉行的第一次大中學生演講比賽。對什么是演講我全然沒有概念,真希望有人指導,或借助書報雜志獲得知識,但那時都不可能,更不用說電視、網(wǎng)絡的傳播了。在那個年代,能看到的外國電影也沒幾部。我只記得電影《列寧在1918》里面有一個關(guān)于演講的鏡頭:當列寧講到“死亡不屬于工人階級!”時,左手大拇指橫插小坎肩,右手掌心向下,自胸口向右前方有力揮去……話音已落,而手勢還在定格中。幾秒鐘后,臺下的聽眾沸騰了起來。列寧那堅定的語言,配上這一標志性的演講手勢,極具鼓動性。那是我能在大腦中搜索到的唯一畫面。參賽之前,我對著鏡子反復練習,我猜想,演講應該是有手勢的。我的運氣不錯,獲得了一等獎,上了電視。除了內(nèi)容和語言表達獲得好評之外,評委們還對我的個性化手勢進行了一番特別褒獎,讓我興奮不已。
這些年來,我輔佐的教練對象常常會問:“演講時我的手該怎么擺?”我和他們是這樣來解決問題的:把他們過往的演講拿出來“復盤”,切掉聲音,放無聲錄像,和他們一起解剖肢體語言。先找出那些自然流露出來的、好的手勢,把它們固化;再找出含義不明的習慣性小動作,記上“黑名單”(我把它叫做手勢中的“嗯、啊”口頭禪),堅決改掉。對于不擅長用手勢者,要求自我強迫使用。起先他們覺得很難很別扭,堅持一陣子后,不適感也就消失了。慢慢地大家形成了習慣:當不需要使用手臂或手勢強調(diào)觀點的時候,將雙臂放下,垂于身體兩側(cè),保持自然舒適的狀態(tài)。要提示重點時,配合適當?shù)氖謩?,為演講內(nèi)容“點睛”。
在上述的過程中,我特別關(guān)注他們那個食指點人的手勢。大家知道,伸中指是犯大忌的,但很多人沒感覺到伸食指也是不合適的。這樣的手勢不僅不禮貌、冒犯人,似乎還帶有攻擊性。據(jù)說,克林頓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創(chuàng)新發(fā)明了一個替代手指戳人的動作:將食指彎曲頂住大拇指指尖,另外三個手指緊握。這個手勢在表現(xiàn)權(quán)威感的同時,又看上去溫和而親切,還會給聽眾留下“思想深邃”、“目標明確”的印象。這一招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不僅其妻子希拉里在演講時常用,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也在用,其他各國首腦也紛紛效仿,包括中國高層領(lǐng)導人。
人們喜歡聽喬布斯演講,還包括欣賞他的手勢。這位美國商界公認的演講大師的手勢和他的語言一樣透露出權(quán)威、信心和能量,形成了他特有的表述方式。喬布斯比一般演講者用的手勢更頻繁些,他擅于利用手勢加深聽眾對演講內(nèi)容的理解,使演講獲得成功。手勢多好還是少好?如果你在演講方面還是一個新手,對如何駕馭手勢的把握還不大的話,一般說來,手勢少一些較為安全。我們?nèi)匀恍枰拗谱约耗请p“勤勞”的手,因為這不是在拳擊場上。假如一味地效法權(quán)威人士的舉止,恐怕還是會有風險的。有一位英國書商曾經(jīng)跟我說起他們的前首相布萊爾的手勢,對其手勢過多表示很不滿,他說“那家伙好像用手在演講。No!”
芝加哥大學的戴維·麥克尼爾博士(Dr. David McNeill)從1980年起就專門研究手勢,他的研究表明,手勢可以幫助演講者更好地理順自己的思路,因為運用手勢時,需要演講者加倍集中注意力。他還發(fā)現(xiàn),受過訓練、作風嚴謹、滿懷信心的演講家善于運用手勢來清晰地表達思想。
如何向自己的雙手借力?不妨關(guān)注以下幾點:
多幾個招式。有人反復做同一手勢,比如握拳、“掏心窩”,或“炒菜”、“切菜”,這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也顯得單調(diào)枯燥。要在自己手勢的“倉庫”里多存儲幾個手勢,以免黔驢技窮。初學者剛開始時可以多學習別人比較優(yōu)美瀟灑的手勢,切合實際地“引進”,以后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少設置屏障。雙手在腹前交迭、十指交叉、指尖相對呈塔尖狀等動作,雖然看上去有點像主持人,但是顯得過于正式,還讓人感到有道無形的屏障設在你身前。喬布斯幾乎很少做這類手勢,他從不雙臂抱肘,而喜歡使用張開雙臂等開放性的手勢,甚至不讓講臺在自己身體前筑起“圍墻”,盡量與臺下保持平等的對話關(guān)系。
注意動作區(qū)域。手勢活動區(qū)域不同,表達的內(nèi)容和情感也不同。上區(qū)(脖子以上),表示積極向上,一般用在號召、鼓動、贊美、表揚時。下區(qū)(腰以下),表示消極、否定,一般用在批評指責時。中區(qū)(腰至脖子之間),表示一般的闡述和說明。在演講過程中,手勢大都在中區(qū)自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