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給聽眾留下想象空間的技巧
古人有詩云:“綠陰不減來時路,更添黃鸝四五聲。”在眾人熟悉的綠陰職畫的景色中,又傳來黃鸝的歡快叫聲,別有一番情調(diào),更能吸引人心。如果我們能在平實的言談中,巧妙地滲入一些新的東西,就能使我們的言談充分體現(xiàn)迷人魅力和積極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guān)于演講給聽眾留下想象空間的技巧,歡迎借鑒參考。
文學創(chuàng)作十分重視“留白”技法,即不把話說盡,為讀者留下思考的余地。而為了達到更好的演講效果,我們不妨在演講中采用類似的“空白”技巧??瞻自钙矫嫔蠜]有填滿或沒有被利用的部分,是事物存在的一種自然狀態(tài)。而演講中的空白是演講者特意留下的,在與聽眾有著相當社會背景與思想背景的前提下,有意采用情節(jié)跳躍和“有話不直說”等方式調(diào)動讀者的思想運轉(zhuǎn),激活聽眾的想象力,讓聽眾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獨特感覺去作合乎情理的補充,從而充實、豐富和擴展、深化演講的思想內(nèi)容。那么,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演講的空白美呢?
一、明而不確式的啟發(fā)導引
空白,是為了引發(fā)聽眾的思考,把思維結(jié)論的自由交給聽眾。演講者在表達某種主意時,有意采用提問、說半截話暗示等方式,引導、激發(fā)聽眾去思索,而自己不作任何回答。
二、超脫主題式的倚花看柳
作為“空白”設(shè)置之一法的“閑話”,是一種凌駕于主題內(nèi)容之上的藝術(shù)手法,其高妙就在于它滑離“實線”反擊閑宕,卻正著主題。使演講性靈的表現(xiàn)天馬行空、無拘無束,辭語間意境幽深、活力勃勃。閑話式“空白”,應該有三個層次:特定的心緒、個性的表現(xiàn)和理性的思考。正所謂深溪蓄翠,曲折宛致。
三、形象鮮明巧對比
這是一種普遍使用的語言方法,但拿誰跟誰比,卻大有學問。如日本三洋公司的井植薰說:“我在公司的人才培養(yǎng)上,采用的是‘水漲船高’的辦法,水就是全體公司職工,首先是把水位提高,船是浮在水面上的出色人才,水漲高了,船才能更高。‘水落石出’是企業(yè)在人才培養(yǎng)問題上無所作為的一種結(jié)果,水流干了,露出來的幾位突出人才,充其量只是一般的肯干的干部。”拿水漲船高與水落石出相比,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效果集中,對對比雙方的精心選擇以及對這種語言技巧的高超運用,由此可見一斑。
四、借物寓意巧說明
即使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常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zhì)。如聯(lián)想集團總裁柳傳志提出的“鴕鳥理論”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寓言故事,他說:當兩只雞一樣大的時候,另一只肯定覺得你比他小;當你是一只火雞,人家是一只小雞,你覺得自己大得不行了吧,小雞就會覺得咱倆一樣大。只有當你是只鴕鳥的時候,小雞才會承認你大。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計得過高。這種淺顯而新穎的語言形式,絲毫不影響其中所包含的道理的嚴肅和深刻,反而更有啟發(fā)性,更為人所津津樂道。
五、自圓其說巧“逆解”
人們的心目中不同程度地板結(jié)著一些自己深信不疑的觀念,不能簡單地說這些觀念是錯誤或陳舊的,但其中確實存在很多不全面、待更新的地方。如果你敢于“逆解”這些觀念,揭示新的理解且能自圓其說,必能產(chǎn)生不同凡響的效果。如松下幸之助提出一個觀點:“吝嗇就是創(chuàng)造新價值。”他認為:吝嗇這個詞,從字面上看是個貶義詞,但吝嗇的本意是將自己的一切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人們往往只從消極的、非生產(chǎn)性的角度去想象吝嗇的含義,而沒有從積極的、生產(chǎn)管理的角度去發(fā)展吝嗇的內(nèi)在精神。當代市場中的價格競爭,往往取決于企業(yè)的“吝嗇”程度。這種說法的確使人耳目一新,在震驚之余產(chǎn)生共鳴。
六、橫向撐渡式的顯此隱彼
字里行間是一層意思,文字背后又是一層意思。明表暗里,含蓄地表達暗示之意,使聽眾在此彼表里的撐渡中感受空白的張力所在,以昭顯其深層次的意蘊之美。徐志摩的《泰戈爾》,以精美的喻語和象征,盛辭禮贊泰戈爾的博大、崇高和威儀。“在這個荒慘的境地里,難得少數(shù)的丈夫,不怕阻難,不怕餒怯,肩上扛著鏟除誤解的大鋤,口袋里滿裝著新鮮人道的種子,不問天時是陰是雨是晴,不問是早晨是黃昏是黑夜,他只是努力的工作,清理一方泥土,施殖一方生命,同時唱著嘹亮的新歌,鼓舞在黑暗中將次透露的萌芽。”言外,揭示著泰氏孜孜不倦、不辭勞頓的布道精神。似乎比“他是瀑布的吼聲,在白云間、森林中、石罅里不住的嘯響”之類的詞語更近深沉。
七、欲合偏離式的騰挪躲閃
為了反映演講者特殊、復雜的心緒,心本這樣想,話卻有意那樣說;明明是為了說明這個意思,卻偏偏去說那個意思,欲此卻彼,欲合偏離,正如魯迅所言“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典型的如反語,言非心聲,意也非本意。用這種方式設(shè)置“空白”,可使語詞時近主旨,時遠主旨,情趣盎然,跌宕有致。這是贊美一位將軍的演講片斷:“我要稱他為拿破侖,可是拿破侖經(jīng)過了毀約、失信和血流成河的戰(zhàn)爭而獲得王位;我要稱他為克倫威爾,可是克倫威爾只是一個軍人,他所建立的國家,同時與他埋葬在墳墓中;我要稱他為華盛頓,可是這位偉大的弗吉尼亞州的人卻使用奴隸……”雖在談論拿破侖、克倫威爾、華盛頓之短缺,但稍作品察,便知其意在謳歌、盛贊將軍集三者之優(yōu)長于一身。隱去主旨,虛化處理,“空白”處神韻別致。
八、推陳出新巧合成
每一種觀念,包括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些為眾人所熟知和認可的觀念,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些觀念從個體上看,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而從整體上看,這些觀念之間又有相互補充、糾偏、完善的潛在作用。如果采用組合的方法,把它們有機地合成一種新的觀念,那么其合理性就會擴大,更接近事物的本質(zhì)。如,求賢若渴和懷才不遇是一對古老而常新的矛盾,某領(lǐng)導談到這一問題時說:其實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也常有,關(guān)鍵是要找,而不能坐等。如果伯樂有“三顧茅廬”的誠意,千里馬有“毛遂自薦”的勇氣,那么不管是伯樂找到了千里馬,還是千里馬找到了伯樂,對于雙方都是幸事。“伯樂與千里馬”“三顧茅廬”“毛遂自薦”等歷史上的觀念,就這樣被合成了一個更完善、更能為眾人所接受的現(xiàn)代觀念。
九、突破關(guān)聯(lián)式的意識跳躍
敘與議的有序組接,雖然順乎邏輯事態(tài)和思維的發(fā)展,但容量極小。而大膽地剪輯、脫節(jié)、重組,進行跳動思考,省卻任何邏輯與關(guān)聯(lián)的過渡和說明,使所敘所議在比較、對照、交叉中產(chǎn)生一種藝術(shù)空白,其內(nèi)涵將更為豐富。講中的事例、事態(tài),一般不需也不可能全盤托出,如描述一位患心臟病的軍人跳江救人:“他拖著疲憊的身子,卻又幾乎是瘋狂地撥開刺骨的江水,朝已經(jīng)漂到江中心的小孩游去……五米、三米、一米……”描述一位民警與歹徒英勇搏斗的情形:“……他負傷倒地,但還一邊用微弱的聲音呼喊,一邊艱難地向前爬去。一步,兩步,……鮮血汩汩涌出,一帶殷紅的血跡在頑強地延伸、延伸……”沒有“細化”,卻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其中不乏“空白”的功勞,而細細刻畫不但不易找到合適的語言,而且搞不好還會有“蛇足”之累。
十、認知和諧巧“借殼”
借殼,本是股市中的一個術(shù)語,指某個上市公司因為種種原因?qū)е陆?jīng)營困難重重,而其它有實力上市的公司通過與這種公司的資產(chǎn)重組、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等方式,既賦予舊公司新的靈魂,又促成新公司順利上市,這實在是一舉兩利的好事情。在言談中,同樣也可以采用這一方法,即借用大家熟悉的某一形式,融入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讓大家在對“殼”的熟悉和對“魂”的陌生中產(chǎn)生新的認識。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各有一處臥龍崗,兩地都建祠紀念諸葛亮,且一直爭論不休。南陽武侯祠中有一副對聯(lián)曰: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1954年,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在同南陽二中師生會見時,念了他改過的對聯(lián):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就近取“殼”,并寓時代精神的靈魂于其中,境界高遠,胸懷博大,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十一、不落窠臼巧翻新
一種形象在形成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便會成為一種惰性的存在,長久缺乏變化或變化速度遲緩,那么再美的象征,再大膽的變形,也都會變成遠古的化石,沒有生命和活力。從翻新法的特點來看,它由本體和喻體構(gòu)成,本體不變,喻體可變,我們完全可以不斷推翻本體和喻體的配合方式,從而更加豐富人們對本體的理解和感受。翻新的辦法主要有:
?、侔岩粋€高遠、抽象、新奇的事物通過聯(lián)想拉回現(xiàn)實,和生活中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東西配合在一起。如在談到計算機軟硬件的關(guān)系時,某專業(yè)人士形象地說:電腦只是盤子,軟件才是菜,人是為吃菜,才買盤子,兩者的關(guān)系不能本末倒置。又如有的企業(yè)家把“團隊精神”比做“能打群架”,有的把它比做“團長死了,營長就會上去,照樣能打勝仗”等等,正可謂:境非真處即為幻,俗到家時自入神。
②把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現(xiàn)象、新詞匯等大膽地運用到翻新法的配合當中去,使人們對本來已經(jīng)熟悉的東西產(chǎn)生一種新的聯(lián)想和體驗。如把做生意比做“像股市一樣,牛市也罷,熊市也罷,都有人能賺到錢,關(guān)鍵看你怎么做”。
③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用很專業(yè)的知識進行形象的聯(lián)想配合。如王碼公司總裁王永民把成就、榮譽、地位、金錢等比做像“電荷”一樣,在一個人身上積累多了,“電壓”就會升高,“高電壓”使別人難以接近,自已也十分危險,解脫的辦法是“放電”,把自己“接到地上”,“接地”,“放電”,回到“零電位”。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理解社會科學中的心理現(xiàn)象,又何嘗不是一種值得稱道的“組合技術(shù)”呢?
法國的丹納曾經(jīng)說過:“一切典型永遠可以推陳出新,過去如此,將來也如此。而且真正天才的標識,他的獨一無二的光榮,世代相傳的義務,就在于脫出慣例與傳統(tǒng)的窠臼,另辟蹊徑。”只要我們敢于和善于創(chuàng)新,就能使我們的言談永葆生機和活力。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