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開一場出色的總結(jié)表彰大會
如何才能開一場出色的總結(jié)表彰大會
一場期中總結(jié)表彰大會,給人的感覺前后截然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別。顯然,這和臺上的領導會不會演講有著直接的關系。那么,謝書記的演講有什么過人之處,能引起大家強烈的聽的興致呢?
一、語言優(yōu)美,引起聽眾興趣。
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往往能帶給聽眾聽覺上的快感,而且還能使演講者給人知識淵博的印象,從而引起聽者的注意,激發(fā)他們聽的興趣以及探究的愿望。演講中,謝書記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使得整個演講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增強了感染力和說服力。
一開始,謝書記結(jié)合當時的季節(jié)天氣,仿擬范仲淹的《蘇幕遮》,優(yōu)美的語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在中間和結(jié)尾,演講者適時引用詩詞、俗語、俚語、歇后語、方言土話、廣告詞等,使整場演講異彩紛呈,不落俗套,既愉悅了聽者的耳朵,讓他們獲得審美享受,也增強了語言的說服力。
另外,謝書記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不聽話的倔強學生比做“斗紅了眼的牛”,如此生動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了語言的吸引力,還對學生起到了警示作用。這比講枯燥的大道理有趣得多,自然也更受聽眾的歡迎。
二、語言親和,把握聽眾心理。
一場演講,聽眾愿不愿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演講者能不能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語言表達引起對方的共鳴。同一種情況下,如果一個人說的是套話、虛情假意的話,就會讓人反感,相反,說坦率真誠、發(fā)自肺腑的話,就能得到大家的認同。
演講一開始,謝書記先稱自己為“老頭子”,用自嘲的方法,讓學生感覺到了他的隨和,同聽眾拉近了距離。然后,再用“同學們,今天,我雖無濁酒,卻有很多心里話,想說給同學們聽”這樣樸實真誠的話語,加上“你們愿不愿意聽呢”的商量口氣,讓學生立即產(chǎn)生了親近之感,讓他們覺得,站在臺上的不是什么領導,而是一位年長的朋友在和他們平等地交談,從而增強了認同感,并自覺以同樣真誠的態(tài)度相回應。
而后,謝書記將心比心,“我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也很不愿意聽那些枯燥無味的說教”,站在學生的角度說明問題,以寬容理解的態(tài)度來與學生對話,自然就讓聽慣了老師和家長說教的學生們,覺得被理解,從而心生感動,愿意傾聽了。
我們來看看這場精彩的演講: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有情,更在校園內(nèi)。時代先鋒相逢醉,濁酒一杯迎新銳。同學們,今天,我雖無濁酒,卻有很多心里話,想說給同學們聽。也許同學們會說,你這個老頭子會有什么心里話和我們說呀。呵呵,‘老糟里面出新釀’,今兒個我與你們來個‘蘇三上公堂——句句是實話’。你們愿不愿意聽呢?”
精彩的開場白,立即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會場慢慢安靜下來。謝書記又講了:
“說起做思想工作,同學們立即會想到上政治課,的確,思想工作,做起來確實難,我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也很不愿意聽那些枯燥無味的說教,暗地里卻非常用功。但是,現(xiàn)在有些同學是‘上課睡覺,下課打鬧,回家坐車,晚上游戲’,生活比小資還小資。提知識,一問三不知;聊明星,頭頭是道……”
謝書記聲若洪鐘,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句句敲打著學生們的耳膜。
“有的同學,你叫他往左,他偏要往右;你叫他往右,他偏要往左。這個犟勁啊,你們知道像什么嗎?有什么結(jié)果呀?”(有些同學在下面大聲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有的同學說得很好,像斗牛場上斗紅了眼的牛,結(jié)果是蒙著紅頭巾亂撞。撞缺了角,撞傷了身體,累壞了自己,有什么好啊?而有的同學看見墻壁就知道轉(zhuǎn)彎,改正了錯誤,提高了自己。那滋味,不就是‘農(nóng)夫山泉,有點甜’嗎?”
隨著演講的深入,漸漸地,會場上忽而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忽而爆出陣陣掌聲,忽而又滿場一片開心地笑。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老師和學校領導們也饒有興致地豎起了耳朵。一個小時的演講,好象一下子就過去了。
“數(shù)光陰,莫憑欄。拂故塵,迎新燕。翻檢舊書箋,一笑了然。春風盡染玉關前,霞光普照艷陽天。試洗卻無奈從頭起,猶未晚。謝謝大家!”
演講結(jié)束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