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2024年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目前消息,廣東廣州2024年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已經公布出來了,一起來看看吧,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韽V東廣州2024年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歡迎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廣東廣州2024年高三二模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數(shù)字一點不老實
①嘿,好消息!“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喝一小杯紅酒有助于避免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和心臟病等與衰老有關的健康問題?!钡堑纫幌?“一杯紅酒對心臟實在不利:科學家揭穿適度飲酒有益健康的迷思。”嘿,還有更多好消息!“紅酒富含抗氧化劑,每天一杯可降低男性患前列腺癌風險10%以上?!钡窃俚纫幌?“即使每天只喝一杯酒也會增加患癌風險:研究警示,酒精與至少七種形式的疾病有關?!币粋€愛喝紅酒的人讀《每日郵報》,情緒會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這些標題都是基于過去五年的真實研究,并沒有胡編亂造。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紅酒會讓我們長生不老,還是會害死我們?
②如果你正在進行一項研究或者任何一個要用抽樣方法來了解的事情——比如某藥物治療某疾病的效果如何——你得到的數(shù)字不一定和事實完全一致。即使你有一組無偏差的樣本,并且研究做得很規(guī)范,你得到的數(shù)字也可能只是由于概率的機制而隨機地高于或低于真實的情況。
③假設吃炸魚柳可以稍微降低打鼾的風險,假設現(xiàn)在已經有很多不同的研究討論炸魚柳是否會影響打鼾,我們還假設,雖然有些研究規(guī)模很小,但做得都很規(guī)范,沒有發(fā)表偏差、p值操縱或其他可疑的統(tǒng)計行為。我們期待的是,這些研究的平均結果會表明,吃炸魚柳的人打鼾稍微少一些。但任何個別研究最終都可能得出略有不同的結果。如果這些研究確實沒有偏差,你會預期這些結果呈一種正態(tài)分布,集中在真實效應周圍:有些數(shù)字更高,有些更低,其中大部分在中間附近。所以,即使已經有很多關于炸魚柳與打鼾相關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的結果也不能代表現(xiàn)實情況。它們可能高估或低估了效應,甚至可能發(fā)現(xiàn)該效應并不存在,或者發(fā)現(xiàn)炸魚柳導致打鼾。這時候該做的,是努力弄清楚所有這些研究趨向于什么結論,即平均結果是怎樣。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會在學術論文的開頭做文獻綜述——將自己的研究結果放到科學文獻整體的背景中去看。如果現(xiàn)有研究足夠多,如果在研究或發(fā)表過程中都不存在系統(tǒng)性偏差,這樣的匯總結果能讓你清楚地了解真實的效應。
④科學就是這樣進步的,至少理論上如此。但是,假設這時候發(fā)表了一項新研究,它說的不是“這項研究讓我們對底層現(xiàn)實情況的理解更進一步,也許還略微產生了改變”。相反,進行該研究的科學家立即摒棄了所有的既有研究,并說:“這項新研究證明過去所有的相關研究都是錯的?,F(xiàn)在認為,炸魚柳會導致打鼾,把我們以前說的全忘了吧。”這就不太科學了。
⑤每次記者就新的研究論文(如《開創(chuàng)性新研究揭示炸魚柳導致打鼾》)撰寫新聞報道時,發(fā)生的都是這種事:沒有將其放在現(xiàn)有研究的背景下考慮。平心而論,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報紙報道的是新聞,在科學領域,最明顯的“新聞”就是新研究的發(fā)表。如果新聞標題是《新研究沒有多少新信息,且只能在既有研究的背景下看待》,這可不怎么搶眼。此外,科學論文需要被視為全部相關研究這一整體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存在的,而大多數(shù)記者和大多數(shù)讀者一樣,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僅如此,科學記者通常每天要寫五篇以上的報道;他們除了記述新聞通稿外,很可能根本沒時間做別的,遑論為結合背景信息來解讀新研究而聯(lián)絡其他科學家了。
⑥但這終歸是個問題,因為無論是就存在風險的特定情形,還是就科學進程本身而言,它都會給讀者一種誤導性的印象。假設新研究頻頻出現(xiàn),結果炸魚柳和打鼾的關聯(lián)一周一變,那讀者就有理由認為科學基本上是在隨意編造。
⑦我們對炸魚柳和打鼾的拙劣假想實驗只是一個例子,但這樣的情況一直在發(fā)生,涉及真實的事物。我們繼續(xù)給《每日郵報》挑錯,在他們的網(wǎng)站上以“新研究稱”為關鍵字進行谷歌搜索,返回了超過5000條結果,涉及的主題從肥胖對腦功能的影響,到社交媒體和壓力的關系,再到咖啡是否讓人更長壽。
⑧這些研究是真的嗎?是真的。每項研究都準確勾勒出當前對科學的最佳理解嗎?可能沒有。問題還會更嚴峻。一項發(fā)現(xiàn)孤獨癥患者腦內鋁含量高的研究在2017年引起了一些媒體的關注。更廣泛的孤獨癥研究在努力尋找與孤獨癥相關的強環(huán)境效應,這項研究在其中不具代表性,但它加劇了人們對接種疫苗的更廣泛恐慌(因為有些疫苗含鋁)。這一問題的肇始是安德魯·韋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等人于1998年發(fā)表在《柳葉刀》期刊上的研究,他們似乎發(fā)現(xiàn)麻腮風疫苗與孤獨癥之間存在關聯(lián)——但該研究本身是一個離群點。一個單一的小型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成熟的科學報道方法不會對它抱有太大興趣,哪怕該研究沒有作假。然而,由于新聞行業(yè)廣泛傾向于將單一研究看作事實,而非更大圖景中的一個瞬象,于是導致了巨大的健康恐慌,全球疫苗接種水平下降,少數(shù)兒童因麻疹致死或致殘。
⑨那么關于紅酒和健康,有什么共識?好吧,盡管新聞標題千差萬別,但多年來,公共衛(wèi)生立場沒有太大變化。少量飲酒的人往往比完全不喝酒的人壽命稍長;但是當飲酒量超過這個數(shù)值時,預期壽命又會下降。這是一個很小的效應,而且還不完全清楚是由什么導致的——例如,人可能出于健康原因而不飲酒,這或令他更有可能過早死亡。但共識似乎確實是,與滴酒不沾相比,少量飲酒可能有很小的保護作用。尚不清楚紅酒是否尤其如此。但由于效應很小,任何新的研究都很容易發(fā)現(xiàn)少量飲酒對你有害、有益或者毫無影響。新研究只有在相關背景下看才有意義。當你看到一些內容,尤其是關乎健康和生活方式并含有“新研究稱”字樣時,要謹慎對待。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每日郵報》中出現(xiàn)各種關于紅酒的不同新聞報道,影響著讀者和科學界對于紅酒與健康關系的基本認識。
B.用抽樣的方法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研究,盡管其研究的樣本精確,過程規(guī)范、真實,其結果也可能與真實情況有偏差。
C.第八段中“這一問題”指的是由于媒體報道了孤獨癥患者腦內鋁含量高的研究,使人們產生對某些疫苗接種的恐慌。
D.少量飲酒的人壽命相對于不飲酒的人稍長,可能并不是由于少量飲酒的保護作用,而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健康狀況更好。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理論上每當一項新研究發(fā)表,它要被納入現(xiàn)有的研究集合;一般而言,新數(shù)據(jù)的加入會使人們在科學理解上的共識更接近現(xiàn)實。
B.想要了解喝咖啡與長壽的關系,可以用統(tǒng)計學方法來展開相關性研究。如果樣本選取合理,其研究結果將會與我們的預期吻合。
C.除了新聞需要有搶眼的標題外,記者本身的時間很少也導致他們不能認識到新的科學論文必須放在現(xiàn)有研究的背景下去考慮。
D.有研究找到與孤獨癥相關的環(huán)境效應,但如果這個研究不具代表性,那么再進行相關研究時就不需要考慮該研究的成果。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持第八段觀點的一項是( )
A.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在現(xiàn)實中,幾乎沒有證據(jù)能夠表明空氣凈化器等常用設備能降低人群感染呼吸道病原體的風險。
B.通過收集400多萬人的基因組數(shù)據(jù),遺傳學家確認,至少對于歐洲血統(tǒng)的人們來說,基因突變可以解釋身高上的差異。
C.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睡前在發(fā)光屏幕上閱讀會嚴重影響人的睡眠質量甚至會害死你,這一研究結果引起了人們的恐慌。
D.一項涉及到全世界50多個國家的200多萬人,隨訪時間長達數(shù)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乳制品和肉類更有利于心臟健康和長壽。
4.文章標題“數(shù)字一點不老實”有哪些含義?請結合文本分析。
5.作者為何要進行“炸魚柳和打鼾關系的研究”這個假設?請根據(jù)文本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雪山大地
楊志軍
①父親想辦一所學校,讓草原上的孩子都來上學??h委書記王石起先不同意,認為如果父親繼續(xù)當畜牧科長,就比較容易成為副縣長甚至縣長。父親說:“我升上去有什么用?我讓我的學生升上去才算本事。”
②父親騎著日尕①考察了一些日子后,把學校定名為沁多小學,校址選在了“一間房”。這里是沁多縣的地理中心,離各個公社都比較近,而且它坐落在沁多公社。沁多不光比其他公社富裕些,他的主任也好說話。父親找到正在放羊的沁多公社主任商量,主任說:“a噢呀,一點點問題都沒有。我的孩子能去上學?!备赣H哈哈大笑,他明白這其間的情誼。沁多公社的招生讓沁多主任出面,就能馬到成功。
③父親把“一間房”隔出一間教室、兩間宿舍和一小間辦公室來。父親琢磨:木頭的隔墻再好不過,又輕便又不占地方。父親騎著日尕直奔阿尼瓊貢,那里是整個沁多縣唯一有樹的地方。一陣寒暄之后,他對香薩主任說:“我們想伐幾棵解板的樹?!备赣H還把需要木材的理由也說了。香薩主任沉吟著,突然冷下臉來:“b樹上的鳥兒落在樹上,溝里的斑鳩落在溝里,誰能說個不呢?但是今天我要說啦,不成,樹上的鳥兒樹上不能落,溝里的斑鳩溝里不能去。山是神山,樹是神樹,我們從來沒有伐過。”父親沒想到居然會遭到拒絕,只能笑著說:“那就不伐了,只當我沒開口?!备赣H知道,主任恐怕不是心疼幾棵樹,而是不支持辦學,他總是覺得文化知識跟牧人毫不相干。
④后來,父親只得用縣里囤積不用的生牛皮隔出所需的教室和寢室,再用整張牛皮在門外的墻上掛起紅漆寫就的牌子,沁多小學就這樣誕生了。
⑤然后就是制訂招生計劃和教學計劃,正忙活著,縣委書記王石來了,說副州長兩次打來電話找父親,要升父親為副縣長了。父親說:c“我怎么能去?學校不辦啦?還有什么比教育更重要?在沁多縣甚至在整個阿尼瑪卿州,教育幾乎等于零呀!”王石說:“你要是實在不想去,就得盡快讓學生坐滿教室,學生來了這么多,不能不管吧?到那時我們就有理由不放你。草原上辦學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
⑥父親迎來了一段廢寢忘食的日子,日尕跑得夠快,差不多一天一個公社。公社主任們答應得都很好:噢呀,噢呀,讓孩子們去就是啦。卻都是敷衍,沒有一個學生被家長送往學校的。父親又馬不停蹄地開始跑第二遍,每到一個公社,直接跑到牧人家里,苦苦哀求,他這么一做,同情就來了,但就是沒有一個牧人會讓父親帶走自己的孩子。因為除了去阿尼瓊貢學經,草原上的人不知道也不認為還有別的地方別的方式可以認字寫字。
⑦父親沮喪得就像滿草原的牧草,黃了,眼看著枯萎衰敗了。日尕的心情也不好起來,動作笨拙,無精打采不說,還老走錯路。父親說:“以前只要由著你走,每一次都能走得準確無誤,現(xiàn)在怎么啦?是不是你已經知道我是浪費時間瞎忙活,就不到我想去的地方去啦?”就像現(xiàn)在,它居然把父親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且毫無必要的地方。父親埋怨道:“路是你走過的,怎么能偏到這里來?方向完全不同啊?!比真夭环獾貒娡轮窍?,把頭扭來扭去。父親拍了它一下:“天就要黑啦,快往回走。”它不聽話,還是照直往前走著。父親真的生氣了,勒緊韁繩,拉彎了它的頭。日尕也生氣了,長嘶一聲,猛地抬起前腿,差點把父親甩下來,然后直奔前方。父親喊著:“日尕,日尕,你竟敢對我這樣?”但很快父親就意識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氣而是賠禮道歉,日尕沒有胡來,而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帶到一個對他有用的地方:一頂帳房和一群牛羊出現(xiàn)在山坳深處。他跳下馬背,撫摸著日尕。緊接著他又發(fā)現(xiàn):日尕帶給他的不僅僅是一頂可以過夜的帳房,而是一個絕處逢生的希望:帳房里全是孤兒,衣袍襤褸。父親不禁一陣歡喜,長舒一口氣,對孩子們說他是專門來接他們的,縣上決定所有孤兒都應該去“一間房”上學。
⑧半個多月后,父親的沁多小學開學了。學生除了白唇鹿公社的十幾個孤兒,還有沁多公社的三十多個學生。每天早晨的第一節(jié)課,父親都要帶著學生齊聲朗讀,有時是藏文詩,有時是漢文詩,有時是他自己編創(chuàng)的一些文句,比如:我生地球,仰觀宇宙,大地為母,蒼天為父,人人相親,物物和睦,山河俊秀,處處溫柔,四海五洲,愛愛相守,家國必憂,做人為首……
⑨過了些日子,最大的孤兒洛洛,忍不住問父親,d“老師啦,當初你說是要我們去當阿卡②的,怎么又不當啦?”“不是不當啦,是要當比阿卡更好的人?!薄班扪?,老師是不是一個比阿卡更好的人?阿卡給人祈福要酥油要糌粑要肉食,老師什么也不要,還得倒給我們吃的用的?!薄斑@算什么?老師認識很多字,知道很多知識,到時候全都得送給你們?!甭迓逑肓讼胝f:“明白啦,老師是公家人?!备赣H又說,“等你們上完沁多小學,再上一個更高級的學校,畢業(yè)后就都是公家人啦?!薄鞍u,真的嗎?”父親點點頭,他很有信心,牧區(qū)缺少干部,選拔有文化的藏族人當干部是很自然的事。
⑩洛洛從此變得更加懂事,喜歡學習。轉眼冬天來臨,雪沃草原,浩浩湯湯翻起了白浪,僅僅下了半天,就已經一尺厚了。天上的還在落,地上的還在厚,雪朵大得如同盛開的雪蓮……
(有刪改)
【注】①日尕:馬的名字。②阿卡:安多藏語中對藏傳佛教僧人的一種稱呼。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及藝術特色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父親“伐樹”被拒后,利用“囤積不用的生牛皮”、掛起“紅漆寫就的牌子”等細節(jié)都體現(xiàn)了他面對困難時的智慧。
B.在教學過程中,父親通過自己編創(chuàng)的文句來引導孩子們尊重自然,學會與自然共融共生,并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
C.小說以“冬天來臨,雪沃草原”上的景象結尾,暗示著父親在未來的辦學之路上,將有著更多的壓力與挑戰(zhàn)。
D.縣委書記王石由最初反對父親辦學到后來幫著出謀劃策,這一變化表明他對父親的理解和尊重,凸顯了父親形象。
7.下列對小說人物語言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a句沁多主任毫不猶豫的回答,表現(xiàn)了他對父親的信賴與支持,也暗含沁多主任與父親往日的情誼。
B.b句香薩主任用富有地域特色的語言回絕了父親的請求,他的態(tài)度也代表著多數(shù)牧民對辦學的想法。
C.c句父親連用三個反問表明了自己在升遷與辦學中的抉擇,強調了父親改變當?shù)亟逃F(xiàn)狀的決心之大。
D.d句表現(xiàn)了洛洛對“上學”意義的困惑以及對父親的不滿,經由發(fā)問與解答,既見痼疾,又見希望。
8.縣委書記王石說“草原上辦學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9.小說第7段用了大量篇幅描寫父親與馬的對話與互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國富而粟多也。夫富國多粟生于農,故先王貴之。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末作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zhàn)勝,戰(zhàn)勝者地廣。是以先王知眾民、強兵、廣地、富國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而利農事。今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農夫終歲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則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不生粟之國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歸也;粟也者,財之所歸也;粟也者,地之所歸也。粟多則天下之物盡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涂,治國之道也。
(節(jié)選自《管子·治國》,有刪改)
材料二:
無宿治,則邪官不及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則農有余日;邪官不及為私利于民,則農不敗。農不敗而有余日,則草必墾矣。
訾粟而稅,則上壹而民平。上壹,則信;信,則臣不敢為邪。民平,則慎;慎,則難變。上信而官不敢為邪,民慎而難變,則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則壯民疾農不變。壯民疾農不變,則少民學之不休。少民學之不休,則草必墾矣。
無以外權爵任與官,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國安不殆。民不賤農,則勉農而不偷。國家不殆,勉農而不偷,則草必墾矣。
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農無得糶,則窳惰之農勉疾;商不得糴,則多歲不加樂。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商有疑惰之心,農惡商,商疑惰,則草必墾矣。
(節(jié)選自《商君書》,有刪改)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為末A作B奇巧者C一日作D而五日食E農夫終歲之F作G不足以H自食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治,指治理,與《屈原列傳》“治亂之條貫”中“治”詞義相同。
B.末作,古代常指工商業(yè),與下文中的“本事”所指的行業(yè)不一樣。
C.宿,指隔夜的,與詞語“深仇宿怨”“宿志”中“宿”詞義不同。
D.貴,指看重,與《師說》“是故無貴無賤”中的“貴”詞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管子·治國》開門見山,提出觀點,繼而通過剖析國民富裕與貧困對國家治理的深遠影響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B.管仲通過對先王重視農業(yè)發(fā)展,而當時社會卻追逐商業(y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忽視糧食生產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C.商鞅認為,如果官員治政勤勉,就沒有時間到百姓那里謀取私利,農民就不會受到危害,這將有利于荒地開墾。
D.如果朝廷有信譽,官員不肆意妄為,農民認真從事農業(yè),不輕易轉行,百姓就不會非議君主,官員也就不辛苦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涂,治國之道也。
(2)國家不殆,勉農而不偷,則草必墾矣。
14.材料一中倡導通過“禁末作”來“利農事”。請概括這一觀點在材料二的具體體現(xiàn)。
三、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山南行①(節(jié)選)
陸游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繩大路東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氣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②。
將軍壇③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
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
【注】①此詩作于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春。這年三月陸游赴山南(又名漢中)上任。山南為今陜西南鄭一帶。②分朋曹:指分組進行比賽。③將軍壇:指漢高祖劉邦拜大將韓信的壇,遺址在今陜西南鄭一帶。
15.下列對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二兩句緊扣題目,交代詩人的行程,“如繩”二字勾畫出山路走勢。
B.七、八兩句借當年韓信登臺拜將和諸葛亮北伐之事來敘寫古今興衰之變。
C.九、十兩句指出中原淪陷的原因是統(tǒng)治者未能由江淮出兵,暗含著批判。
D.詩人于寫景敘事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時局的看法,景、事、理融為一體。
16.詩人認為關中地區(qū)可以作為北伐的“本根”,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其理由。
四、名篇名句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自然真切地描繪出“雞犬之聲相聞”的鄉(xiāng)村生活環(huán)境。
(2)君子敬“小”而慎微,如司馬遷《屈原列傳》“ ”,表明“小”可以表達深遠的意義;又如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指出“小”也會釀成大的禍患。
(3)2024年春晚主題為“龍行龘龘,欣欣家國”,“龘龘”形容龍騰飛躍動的樣子,古代很多詩人都曾把這樣“龘龘”的龍寫入詩詞中,如“ , ”。
五、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之后,大家討論得最多的問題是:____A__,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最直接的一個效應就是,如果地球沒有了轉動,目前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大陸都將被海水淹沒。原因很簡單,在地球轉動的時候,___B___,作為液態(tài)的海水會朝向赤道附近聚集,所以一旦地球停止轉動,這些水會向地球兩極流動,從而造成大陸被淹沒。
另外,①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地球停止轉動,②因為是赤道附近的大陸,③也充滿了危險。④地球在轉動的時候,⑤同樣是因為離心力的作用下,⑥地球的赤道地殼會顯得更為突出一些,⑦然而在地球沒有轉動的時候,⑧赤道附近就缺少離心力的作用,⑨所以很可能會導致板塊坍縮,⑩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地震或者海嘯造成。
因為沒有了轉動,地球將會有固定的一面朝向太陽,而另一面而將一直處于黑夜當中,天空好像被蒙上了一塊黑布。盡管有地球大氣的存在,但是遠離太陽的一面,還是會因為長期得不到太陽的照射,從而溫度變得很低,不太適合生命的存在。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19.文中第三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我童年時的確迷戀讀書,一有點時間就偷著看“閑書”。父親很是反對,怕我因看“閑書”耽誤了割草放羊。我看“閑書”就只能像地下黨搞秘密活動一樣。人真是怪,越是不讓他看的東西、越是不讓他干的事情,他看起來、干起來越有癮。我偷看的第一本“閑書”,是繪有許多精美插圖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那是班里一個同學的傳家寶,輕易不借給別人。我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換來看這本書一下午的權利。我的二哥也是個書迷,借書的路子比我要廣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書。但這家伙不允許我看他借來的書。他看書時,我就像被磁鐵吸引的鐵屑一樣,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遠遠地看,脖子伸得長長,像一只喝水的鵝,看著看著就無法自控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將書頁翻得飛快,我一目十行地閱讀才能勉強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時偷看,總是把書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曉記》,藏到豬圈的棚子里。我去找書時,頭碰了馬蜂窩,嗡的一聲響,幾十只馬蜂蜇到臉上,奇痛難挨。但顧不上痛,抓緊時間閱讀,讀著讀著眼睛就睜不開了。頭腫得像柳斗,眼睛腫成了一條縫。我二哥一回來,看到我的模樣,好像嚇了一跳。但他還是先把書從我手里奪出來,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來管教我。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如改成“像一只喝水的鵝把脖子伸得很長在遠處看”,語意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21.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人稱由“我”轉換成“他”,有何用意?
22.語言文字運用Ⅰ和Ⅱ中黑體字部分,都有“好像……”,說說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天空好像被蒙上了一塊黑布。
(2)好像嚇了一跳。
六、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提到,父親因擔心“我”耽誤做正事而反對“我”讀閑書,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時有發(fā)生。
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明確立場和觀點,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廣東廣州2024年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1.A 2.A 3.C 4.“數(shù)字一點不老實”在材料中指的是通過抽樣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得到的數(shù)字由于概率的機制而隨機地高于或低于真實情況,雖然數(shù)字是真實的,并不一定等于真實效應,未必準確勾勒出當前對科學的最佳理解。如果沒有將數(shù)字放在研究背景和整體中考慮,可能存在誤導。 5.①作者先假設出有很多關于“吃炸魚柳可以稍微降低打鼾的風險”的研究,用以解釋應如何通過這些研究的平均結果了解真實的效應。
②再通過假設有新研究發(fā)現(xiàn)“炸魚柳會導致打鼾”并摒棄了現(xiàn)有研究的錯誤傾向,指出記者就新的研究寫的新聞報道存在同樣問題。
③通過該不真實例子的假設,類比現(xiàn)實生活中涉及真實事物的現(xiàn)象,更鮮明地證明新聞報道傾向于將單一研究看作事實會給讀者造成誤導性印象,甚至更嚴重的影響這一觀點。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相關內容的能力。
A.“影響著讀者和科學界對于紅酒與健康關系的基本認識”錯誤。《每日郵報》中出現(xiàn)各種關于紅酒的不同新聞報道不會影響科學界的認識,主要影響普通讀者。
故選A。
2.本題考查根據(jù)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
B.“如果樣本選取合理,其研究結果將會與我們的預期吻合”錯誤,原為有“即使你有一組無偏差的樣本,并且研究做得很規(guī)范,你得到的數(shù)字也可能只是由于概率的機制而隨機地高于或低于真實的情況”,可知如果樣本合理,結果也可能與我們的預期不吻合。
C.選項以偏概全。文章第⑤段論述記者撰寫報道時未能“將其放在現(xiàn)有研究的背景下考慮”的三個原因:一是為了新聞標題的搶眼,二是記者的認識問題,三是因記者沒有時間而未能聯(lián)絡聯(lián)絡其他科學家。此三者為并列關系。題干中“科學記者本身的時間很少”屬于第三個原因。
D.“不需要考慮”錯誤。文章第三段強調了科學研究應努力弄清楚所有研究趨向于什么結論,選項曲解文意,過于絕對。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論點論據(jù)的分析能力
第八段強調的是,由于新聞行業(yè)廣泛傾向于將單一研究看作事實,容易造成恐慌。
A.“幾乎沒有證據(jù)能夠表明”不是單一研究,也沒造成恐慌。和觀點不符。
B.不是單一研究,不存在恐慌,和觀點不符。
C.強調“睡前在發(fā)光屏幕上閱讀會害死你”,是將一個研究看做事實得出的結論,容易讓人產生恐慌。符合觀點。
D.不是單一研究,沒涉及恐慌,和觀點不符。
6.C 7.D 8.①“把星星搬到地上”寫出了在草原上辦學校的艱難;“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強調了通過辦學校來改變草原牧民落后觀念的重要性。(或:“把星星搬到地上”理解成“草原上的學校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樣散落于各處的現(xiàn)狀”)
9.①通過父親因馬走錯路而引發(fā)對馬的一系列言行,表現(xiàn)了父親質疑、埋怨、生氣、歉意的心情變化,豐富了人物形象。
②馬以“噴吐著鼻息”“長嘶”方式回應父親,則展現(xiàn)了馬“堅持己見”為主人尋路的靈性與忠誠。饒有趣味,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③父親與馬的對話與互動,不僅表現(xiàn)了草原上人與馬如戰(zhàn)友同伴般的親密關系,同時也引出下文中馬帶父親找到孤兒,使父親擺脫困境這一情節(jié)。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將有著更多的壓力與挑戰(zhàn)”錯誤。依據(jù)父親辦學也已經得到支持,縣委書記王石“草原上辦學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和“洛洛從此變得更加懂事,喜歡學習”“雪朵大得如同盛開的雪蓮……”可知,興辦教育的前路充滿希望。
故選C。
7.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人物語言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D.“對父親的不滿”錯誤。原文“最大的孤兒洛洛,忍不住問父親”“洛洛想了想說:‘明白啦,老師是公家人?!薄鞍u,真的嗎?”“父親點點頭,他很有信心,牧區(qū)缺少干部,選拔有文化的藏族人當干部是很自然的事”可知,洛洛對上學有疑惑,但是沒有對父親的不滿。從父親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辦教育的目的和初心,是讓藏區(qū)的孩子能開啟智慧,將來擔當重任。
故選D。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由原文“草原上辦學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可知,句子將辦教育比喻成把天上的星星搬到人間,可知其遇到的困難不少,寫出了在草原上辦學校的艱難。或者,在草原上建立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的學校,學校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樣散落于各處的現(xiàn)狀,形容其分布廣而多;而教育的教化育人比喻為將星星的光芒搬到人心里,即通過教育開啟民智,強調了通過辦學校來改變草原牧民落后觀念的重要性。
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是不是你已經知道我是浪費時間瞎忙活,就不到我想去的地方去啦?”“父親真的生氣了,勒緊韁繩,拉彎了它的頭”“日尕,日尕,你竟敢對我這樣?”“但很快父親就意識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氣而是賠禮道歉,日尕沒有胡來,而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帶到一個對他有用的地方”可知,小說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讓馬有了人的感情。父親像對待戰(zhàn)友一般對馬,和馬引發(fā)一系列言行,比如“知道我是浪費時間瞎忙活”表達了父親對自己的懷疑,“每一次都能走得準確無誤,現(xiàn)在怎么啦”把對自我的不滿埋怨發(fā)泄到馬身上,“父親真的生氣了”生氣,“很快父親就意識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氣而是賠禮道歉”以及父親對馬的歉意等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寫出了父親的內心世界,豐富了人物形象。
由原文“日尕不服氣地噴吐著鼻息”“長嘶一聲,猛地抬起前腿,差點把父親甩下來,然后直奔前方”可知,通過寫馬的反應,正面寫了馬善于識途,甚至通人性的一面,它“堅持己見”最后證明是對的,為主人尋找到了方向。擬人的手法也讓故事饒有趣味,增加了閱讀的興趣。
由原文“路是你走過的,怎么能偏到這里來?方向完全不同啊”“父親拍了它一下:‘天就要黑啦,快往回走?!薄案赣H喊著:‘日尕,日尕,你竟敢對我這樣?’”“但很快父親就意識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氣而是賠禮道歉,日尕沒有胡來,而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帶到一個對他有用的地方”可知,父親能與馬對話,表達了藏區(qū)人對動物以人相待的做法。在父親眼里,日尕不僅是馬,更是陪伴自己的生靈,人與馬如戰(zhàn)友同伴般的親密關系。并在其互動中,忠誠的馬帶領主人找到了方向,引出下文中馬帶父親找到孤兒,使父親擺脫困境這一情節(jié)。
10.CEG 11.A 12.D 13.(1)糧食乃是成王業(yè)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務,是招引民眾的途徑,是治國的道路。
(2)國家的安全沒有危險,農民盡力從事農業(yè)生產不偷懶,那么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14.①不準商人賣糧謀利;②抬高奢侈品的價錢,加重其賦稅;③加重關口、集市上商品的稅收,使商人懷疑從商,使農民討厭從商。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xiàn)今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制作的人們,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農民終年勞動,卻不能維持自家生活。
“者”,代詞,……的人,在“今為末作奇巧者”是主語,較長,在其后C處斷開;
“而”連接“一日作”和“五日食”,意思完整,不可在中間斷開,在E處斷開;
“農夫終歲之作”,主謂結構,意思完整,在其后G處斷開。
故在CEG三處斷開。
11.本題考查學生掌握一詞多義和文化常識的能力。
A.錯誤。詞義不同?!爸蝸y之條貫”中“治”詞義是“治理得好”。句意: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國家治亂興亡的條例。
B.正確?!氨臼隆敝父敬笫?,可代指農業(yè)。句意:糧食乃是成王業(yè)的根本大事。
C.正確?!吧畛鹚拊埂薄八拗尽敝小八蕖钡囊馑际恰芭f有的、素有的”。句意:不允許官吏留下當日的政務不辦。/深而大的仇恨;一向懷有的志愿或素有的、向來的志愿。
D.正確?!笆枪薀o貴無賤”中的“貴”詞義是“地位高”。句意:那樣百姓就不會看重學問。/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
故選A。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官員也就不辛苦了”錯誤,由原文“則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可知,意思是“如此百姓就不會議論君主不對,心中也不會感到官吏害民”,此項曲解文意。
故選D。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者,……也”,判斷句的標志;“人主”,人君;“涂”通“途”,途徑。
(2)“殆”,危險;“勉農”,農民盡力從事農業(yè)生產;“草”,荒地。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此題解答時先理解“禁末作”來“利農事”的意思,然后從材料二中找到有效的信息區(qū)間,最后分條概括其具體表現(xiàn)和做法。
結合“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農無得糶,則窳惰之農勉疾;商不得糴,則多歲不加樂”可知,不準商人賣糧謀利;
結合“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可知,抬高奢侈品的價錢,加重其賦稅;
結合“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商有疑惰之心,農惡商,商疑惰,則草必墾矣?!笨芍又仃P口、集市上商品的稅收。
參考譯文:
材料一:
但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很難治理。所以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須先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后再治理國家。從前,七十九代的君主都能統(tǒng)一天下,這是什么原因呢?必定是國富而糧多的緣故。國富糧多來源于農業(yè),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視農業(yè)的。凡屬于治國之急務,一定要先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的制造,禁止了這些,人民便無法游蕩求食,人民無法游蕩求食,就只好從事農業(yè)。人民從事農業(yè)則土地得到開墾,土地開墾則糧食增加,糧食增加則國家富裕。國富則兵力可以強大,兵強則戰(zhàn)爭可以取勝,戰(zhàn)勝則土地也就廣闊了。因此,先代圣王懂得人口多、兵力強、國土廣和國家富都一定來源于糧食,因而都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的制作,以利于發(fā)展農業(yè)?,F(xiàn)今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制作的人們,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農民終年勞動,卻不能維持自家生活。這樣,人民就放棄農業(yè)而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yè)。棄農而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yè),那土地也就荒蕪而國家貧窮了。不生產糧食的國家要滅亡,生產糧食而吃光用盡的國家僅能稱霸,生產糧食而又能食用不盡的國家才可以稱王。糧食,能吸引人民;糧食,能招引財富;糧食,也能使領土開拓。糧食一多,則天下的物產都來了。糧食乃是成王業(yè)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務,是招引民眾的途徑,是治國的道路。
材料二:
不允許官吏留下當日的政務不辦,那樣邪惡的官吏就沒有空閑時間到百姓那里謀求一己私利。假如群臣的政務不相互拖延,那么農民就會有充裕時間來耕田;邪惡的官吏沒有時間到百姓中謀私利,那么農民就不會受到危害。農民不會受到危害,就會有充裕時間來從事農業(yè)生產,那荒地就一定能得到開墾了。
根據(jù)糧食的產量來計算田賦,那么國家的田賦制度就會統(tǒng)一,而百姓承擔的賦稅才會公平。國家的田賦制度統(tǒng)一了,就會在百姓中有信譽;有了信譽大臣便不敢做不應做的事。百姓的負擔公平,就會謹慎對待自己的職業(yè);百姓慎重對待自己的職業(yè)就不會輕易改變。國家有了信譽大臣便不敢做不應做的事,百姓慎重對待自己的職業(yè)就不會輕易改變,如此百姓就不會議論君主不對,心中也不會感到官吏害民。百姓就不認為君主不對,心中也不恨官吏,那么壯年農民就會盡力從事農業(yè)生產不改做其它行業(yè)。壯年人努力從事農業(yè)生產不改做其它行業(yè),那么年輕人一定會不斷向他們學習,從事農業(yè)生產。年輕人不斷學習務農,那么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不要用務農以外的因素來衡量給某些人封官晉爵,那樣百姓就不會看重學問,也不會輕視農業(yè)。百姓不認為有學問尊貴,就會愚笨;百姓愚笨無見識,就不會到外國交游;百姓不到外國交游,那國家的安全沒有危險。農民不輕視農業(yè),就會努力生產而不偷懶。國家的安全沒有危險,農民盡力從事農業(yè)生產不偷懶,那么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商人不準賣糧食,農民不準買糧食。農民不準買糧食,那么懶惰的農民就會努力積極從事農業(yè)生產;商人不準賣糧食,到了豐收年就不能靠賣糧謀利來增加享受了;抬高酒肉等奢侈品的價錢,加重收取這些東西的賦稅,讓租稅的數(shù)量高出它的本錢十倍。加重關口、集市上商品的稅收,那么農民就會討厭經商,商人就會對經商產生懷疑甚至懶得干的思想,農民討厭經商,商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產業(yè)懷疑,不愿意經商,那么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15.C 16.①沃野千里,物產豐富,為戰(zhàn)略資源要地。②近靠函谷關,地勢險要,為戰(zhàn)略軍事要地。③民風豪爽剛健,百姓身強體健,為北伐重要兵源。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賞析能力。
C.“原因是統(tǒng)治者未能由江淮出兵”錯誤,詩句意思是,若要收復中原,不應該選擇從江淮出兵的戰(zhàn)略方針。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觀點的能力。
“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郁郁”,平坦肥沃的原野一眼望不到頭,麥田青青而桑葉郁郁蔥蔥。漢中之地,處處是平川沃野,麥隴青青,長勢喜人,蠶桑郁郁,男耕女織??梢姡P中地區(qū)沃野千里,物產豐富,為戰(zhàn)略資源要地。
“地近函秦氣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地近陜西民氣風俗多豪放,人分兩方又踢球又蕩秋千??梢?,近靠函谷關,地勢險要,為戰(zhàn)要略軍事地;民氣風俗尚豪壯,人們閑來以分隊蕩秋千與蹴鞠為樂,強身健體??梢?,民風豪爽剛健,百姓身強體健,為北伐重要兵源。
17. 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顛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三山千壑輕生煙,龍騰虎躍水飛天)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容易寫錯的字:吠、顛、微、壺、舞、壑、騰。
18.A.如果地球停止轉動;B.因為離心力的作用。 19.②“因為”改為“即使”;
⑤“因為”改為“在”,或刪掉“下”;
⑩“導致”改為“引發(fā)”,同時刪掉“造成”。
【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A處,后文“最直接的一個效應就是,如果地球沒有了轉動,目前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大陸都將被海水淹沒”“如果地球停止轉動,因為是赤道附近的大陸,也充滿了危險”都是回答的地球停止轉動的結果,因此可知,該句應提出“地球停止轉動會怎樣”的疑問。
B處,結合第三段“同樣是因為離心力的作用”可知,該句也是“作為液態(tài)的海水會朝向赤道附近聚集”的原因,因此可填“因為離心力的作用”。
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因為是赤道附近的大陸”中“因為”與后文的“也”搭配不當,“因為”改為“即使”;
⑤“因為離心力的作用下”句式雜糅,可將“因為”改為“在”;或刪掉“下”;
⑩“導致……造成”句式雜糅,可把“導致”改為“引發(fā)”,且刪掉“造成”。
20.
原文使用短句,與上下文的語體風格一致,文風更和諧;
原文使用“遠遠地”“長長”疊詞,富有畫面感,更加生動而富有情趣。 21.
用第一人稱“我”寫出了我對讀書的癡迷,具有獨特性;
轉換為“他”是寫我對癡迷讀書心理的思考(自嘲、自省),表示我的這種獨特癡迷符合一般人的普遍心理。 22.
(1)中的“好像”表示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天空的黑暗;
(2)中的“好像”表示感受,寫出了“我”對二哥心理狀態(tài)的猜測。
【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的能力。
原文為三個短句,語言顯得簡潔流暢,讀起來一氣呵成,與“他看書時,我就像被磁鐵吸引的鐵屑一樣,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看著看著就無法自控地靠了前”靈活的口語語體風格一致,文風更和諧;
原文“遠遠地”“長長”運用疊詞,語言節(jié)奏感強,富有畫面感,更加生動而富有情趣,“遠遠地看”“脖子伸得長長”強調離哥哥遠,為了看兩眼書,脖子伸得很長,形象描繪了我離得遠時偷看哥哥的書的畫面。
2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
人稱“我”給人真實感,具有獨特性,“地下黨搞秘密活動”是偷偷地,擔心的,又神圣的,真實地介紹了童年時作者偷偷看大人所謂的“閑書”的感覺,給讀者真實感,現(xiàn)場感;
后轉為第三人稱“他”,是寫我對癡迷讀書心理的思考(自嘲、自省),客觀的陳述越是不讓看的東西、越是不讓干的事情,看起來、干起來越有癮的普遍心理,以此表達自己偷看“閑書”是可以理解的。
22.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
(1)“天空好像被蒙上了一塊黑布”為比喻句,本體為“天空”,喻體為“黑布”,“好像”為喻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天空的黑暗。
(2)“好像嚇了一跳”為“我”通過二哥的動作神態(tài)等揣測他內心似乎受到了驚嚇,因此“好像”表不確定性或猜測。
為什么高考二模很重要
因為二模的成績最接近高考。
主要原因是二模學生已經經過兩次復習,知識掌握上比較全面。每一輪復習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經過第一次復習,可能學生對于自己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了解,二模時學生已經經歷了兩次復習,基礎知識方面已經比較扎實,整體水平上比較接近高考。
有過一模的經驗,學生二模發(fā)揮更加穩(wěn)定。學生經歷了一??荚?,對自己整體水平有比較清晰的認知,第二次模考時,學生心態(tài)上會更好,能發(fā)揮出自己真實水平。
二模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力,能考驗出學生真實水平。一般來說???,主要側重的依然是基礎的知識,難度和高考相比有一定差距,三模主要是為了鼓勵學生,設定的普遍題比較簡單,難度上會有所下降。
高考二模后成績還能提高嗎
可以提高的,無論二模成績如何,你必須勇敢面對,二??荚嚹康氖菫榱烁呖?,不是正式考試,尤其認為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忘記這次考試成績,回到你的復習中,撿回的的自信。做任何事沒有永遠的成功,給自己的自信才會有下一次的成功。
二模時及時調整自己所學知識點。高三的二次模擬考試,是剛進行完第二輪復習后進行的,基礎知識上是再次的鞏固和提升,此時學生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
二次模考后,學生對于自己知識體系,有了相對的了解,遇到知識有欠缺的地方及時補,只有經歷了此輪???,學生才能更適應高考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