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考試網(wǎng)>學歷類考試>中考頻道>中考科目>中考數(shù)學>

2017遼寧錦州中考數(shù)學練習真題(2)

時間: 漫柔41 分享

  2017遼寧錦州中考數(shù)學練習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

  1.﹣1.5的倒數(shù)是(  )

  A.﹣1.5 B.1.5 C. D.

  【考點】倒數(shù).

  【分析】根據(jù)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倒數(shù)解答.

  【解答】解:∵(﹣1.5)×(﹣ )=1,

  ∴﹣1.5的倒數(shù)是﹣ .

  故選C.

  2.溫家寶總理有一句名言:“多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得很大,多么大的經(jīng)濟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得很小”.如果每人每天浪費0.01千克糧食,我國13億人每天就浪費糧食(  )

  A.1.3×105千克 B.1.3×106千克 C.1.3×107千克 D.1.3×108千克

  【考點】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較大的數(shù).

  【分析】科學記數(shù)法就是將一個數(shù)字表示成(a×10的n次冪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整數(shù).n為整數(shù)位數(shù)減1,即從左邊第一位開始,在首位非零的后面加上小數(shù)點,再乘以10的n次冪.

  【解答】解:13億=1 300 000 000,

  1 300 000 000×0.01=1.3×107千克,

  故13億人每天就浪費糧食1.3×107千克.

  故選C.

  3.,將三角尺的直角頂點放在直尺的一邊上,∠1=30°,∠3=20°,則∠2的度數(shù)等于(  )

  A.50° B.30° C.20 D.15°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三角形的外角性質(zhì).

  【分析】根據(jù)三角形外角性質(zhì)求出∠4,根據(jù)平行線性質(zhì)得出∠2=∠4,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

  ∠4=∠1+∠3=30°+20°=50°,

  ∵AB∥CD,

  ∴∠2=∠4=50°,

  故選A.

  4.下列計算正確的是(  )

  A.(x3)4=x7 B.x3•x4=x12 C.(﹣3x)2=9x2 D.2x2+x2=3x4

  【考點】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

  【分析】根據(jù)冪的乘方對A進行判斷;根據(jù)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對B進行判斷;根據(jù)積的乘方對C進行判斷;根據(jù)合并同類項對D進行判斷.

  【解答】解:A、(x3)4=x12,所以A選項錯誤;

  B、x3•x4=x7,所以B選項錯誤;

  C、(﹣3x)2=9x2,所以C選項正確;

  D、2x2+x2=3x2,所以D選項錯誤.

  故選C.

  5.不等式組 的所有整數(shù)解的和是(  )

  A.﹣1 B.0 C.1 D.2

  【考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整數(shù)解.

  【分析】首先解不等式組,再從不等式組的解集中找出適合條件的整數(shù)即可.

  【解答】解:

  由不等式①得x≥﹣

  由不等式②得x<2所以不等組的解集為 ≤x<2

  不等式的整數(shù)解0,1,則所有整數(shù)解的和是1.

  故選C.

  6.若x=1,y=2,則 • 的值為(  )

  A.﹣ B.﹣ C. D.

  【考點】分式的化簡求值.

  【分析】先把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因式分解,再進行約分得到原式= ,然后把x=1代入計算.

  【解答】解:原式= • ,

  = ,

  當x=1,y=2時,原式= = =﹣ .

  故選A.

  7.所示的物體是由四個相同的小長方體堆砌而成的,那么這個物體的左視圖是(  )

  A. B. C. D.

  【考點】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分析】根據(jù)左視圖,后排兩層,前排一層,可得答案.

  【解答】解:后排兩層,前排一層,

  故選:B.

  8.小亮和其他5個同學參加百米賽跑,賽場共設1,2,3,4,5,6六個跑道,選手以隨機抽簽的方式確定各自的跑道.若小亮首先抽簽,則小亮抽到1號跑道的概率是(  )www-2-1-cnjy-com

  A. B. C. D.1

  【考點】概率公式.

  【分析】由賽場共設1,2,3,4,5,6六個跑道,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賽場共設1,2,3,4,5,6六個跑道,

  ∴小亮首先抽簽,則小亮抽到1號跑道的概率是: .

  故選:A.

  9.在△ABC中,點D、E、F分別在BC、AB、CA上,且DE∥CA,DF∥BA,則下列三種說法:

 ?、偃绻?ang;BAC=90°,那么四邊形AEDF是矩形

 ?、谌绻鸄D平分∠BAC,那么四邊形AEDF是菱形

 ?、廴绻鸄D⊥BC且AB=AC,那么四邊形AEDF是菱形

  其中正確的有(  )

  A.3個 B.2個 C.1個 D.0個

  【考點】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得四邊形AEDF是平行四邊形;由∠BAC=90°,得四邊形AEDF是矩形;由AD平分∠BAC,得四邊形AEDF是菱形;當AD⊥BC且AB=AC時,四邊形AEDF是菱形.

  【解答】解:∵DE∥CA,DF∥BA,

  ∴四邊形AEDF是平行四邊形;

  ∵∠BAC=90°,

  ∴四邊形AEDF是矩形;

  ∵AD平分∠BAC,

  ∴∠EAD=∠FAD,

  ∴∠FAD=∠ADF,

  ∴AF=DF,

  ∴四邊形AEDF是菱形;

  ∵AD⊥BC且AB=AC,

  ∴AD平分∠BAC,

  ∴四邊形AEDF是菱形;

  故①②③正確.

  故選A.

  10.,A、B、C、D四個點均在⊙O上,∠AOD=70°,AO∥DC,則∠B的度數(shù)為(  )

  A.40° B.45° C.50° D.55°

  【考點】圓周角定理;平行線的性質(zhì).

  【分析】連接OC,由AO∥DC,得出∠ODC=∠AOD=70°,再由OD=OC,得出∠ODC=∠OCD=70°,求得∠COD=40°,進一步得出∠AOC,進一步利用圓周角定理得出∠B的度數(shù)即可.

  【解答】解:,

  連接OC,

  ∵AO∥DC,

  ∴∠ODC=∠AOD=70°,

  ∵OD=OC,

  ∴∠ODC=∠OCD=70°,

  ∴∠COD=40°,

  ∴∠AOC=110°,

  ∴∠B= ∠AOC=55°.

  故選:D.

  11.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2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則m的取值范圍是(  )

  A.m<﹣1 B.m>1 C.m<1且m≠0 D.m>﹣1且m≠0

  【考點】根的判別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

  【分析】由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2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根據(j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和根的判別式的意義可得m≠0且△>0,即22﹣4•m•(﹣1)>0,兩個不等式的公共解即為m的取值范圍.2-1-c-n-j-y

  【解答】解:∵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2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m≠0且△>0,即22﹣4•m•(﹣1)>0,解得m>﹣1,

  ∴m的取值范圍為m>﹣1且m≠0.

  ∴當m>﹣1且m≠0時,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2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故選D.

  12.,已知小正方形ABCD的面積為1,把它的各邊延長一倍得到新正方形A1B1C1D1;把正方形A1B1C1D1邊長按原法延長一倍得到正方形A2B2C2D2;以此進行下去…,則正方形AnBnCnDn的面積為(  )

  A.( )n B.5n C.5n﹣1 D.5n+1

  【考點】正方形的性質(zhì).

  【分析】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知每一次延長一倍后,得到的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和延長前的正方形的面積相等,即每一次延長一倍后,得到的圖形是延長前的正方形的面積的5倍,從而解答.

  【解答】解:,已知小正方形ABCD的面積為1,則把它的各邊延長一倍后,△AA1D1的面積= ×2AB×AB=AB2=1,

  新正方形A1B1C1D1的面積是4×1+1=5,

  從而正方形A2B2C2D2的面積為5×5=25,

  以此進行下去…,

  則正方形AnBnCnDn的面積為5n.

  故選:5n.

  13.,在菱形ABCD中,DE⊥AB,cosA= ,AE=3,則tan∠DBE的值是(  )

  A. B.2 C. D.

  【考點】解直角三角形;菱形的性質(zhì).

  【分析】在直角三角形ADE中,cosA= ,求得AD,再求得DE,即可得到tan∠DBE= .

  【解答】解:設菱形ABCD邊長為t.

  ∵BE=2,

  ∴AE=t﹣2.

  ∵cosA= ,

  ∴ .

  ∴ = .

  ∴t=5.

  ∴BE=5﹣3=2,

  ∴DE= =4,

  ∴tan∠DBE= =2,

  故選B.

  14.,已知點A是直線y=x與反比例函數(shù)y= (k>0,x>0)的交點,B是y= 圖象上的另一點,BC∥x軸,交y軸于點C.動點P從坐標原點O出發(fā),沿O→A→B→C(圖中“→”所示路線)勻速運動,終點為C,過點P作PM⊥x軸,PN⊥y軸,垂足分別為M,N.設四邊形OMPN的面積為S,P點運動時間為t,則S關于t的函數(shù)圖象大致為(  )

  A. B. C. D.

  【考點】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

  【分析】根據(jù)點P的位置,分①點P在OA上時,四邊形OMPN為正方形;②點P在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AB段時,根據(jù)反比例函數(shù)系數(shù)的幾何意義,四邊形OMPN的面積不變;③點P在BC段,設點P運動到點C的總路程為a,然后表示出四邊形OMPN的面積,最后判斷出函數(shù)圖象即可得解.

  【解答】解:設點P的運動速度為v,

 ?、儆捎邳cA在直線y=x上,

  故點P在OA上時,四邊形OMPN為正方形,

  四邊形OMPN的面積S= (vt)2,

  ②點P在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AB時,

  由反比例函數(shù)系數(shù)幾何意義,四邊形OMPN的面積S=k;

 ?、埸cP在BC段時,設點P運動到點C的總路程為a,

  則四邊形OMPN的面積=OC•(a﹣vt)=﹣OC•vt+OC•a,

  縱觀各選項,只有B選項圖形符合.

  故選:B.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5.分解因式:a3﹣a= a(a+1)(a﹣1) .

  【考點】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的綜合運用.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對余下的多項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繼續(xù)分解.

  【解答】解:a3﹣a,

  =a(a2﹣1),

  =a(a+1)(a﹣1).

  故答案為:a(a+1)(a﹣1).

  16.某校甲、乙兩支儀仗隊員的身高(單位;cm)如下:

  甲隊 176 175 175 174 176 175

  乙隊 170 180 178 175 180 176

  你認為身高更整齊的隊伍是 甲 隊.

  【考點】方差.

  【分析】求得每隊的方差,方差小的比較整齊.

  【解答】解: = ≈175.2;

  = =176.5;

  = [2+2+2+2+2+2]2≈0.47;

  = [2+2+2+2+2+2]≈11.9.

  ∵ < ,

  ∴甲隊的身體整齊.

  故答案是:甲.

  17.定義一種新運算“⊗”,規(guī)定:a⊗b= a﹣4b,例如:6⊗5= ×6﹣4×5=﹣18,則12⊗(﹣1)= 8 .

  【考點】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

  【分析】根據(jù)新運算指定的運算法則和運算順序計算就可以求出結論.

  【解答】解:原式= ×12﹣4×(﹣1)

  =4+4

  =8.

  故答案為8.

  18.,在直角坐標系中,點A的坐標為(﹣1,2),點C的坐標為(﹣3,0),將點C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再向下平移3個單位,此時點C的對應點的坐標為 (1,﹣3) .

  【考點】坐標與圖形變化﹣平移.

  【分析】根據(jù)旋轉變換與平移的規(guī)律作出圖形,然后解答即可.

  【解答】解:,將點C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后,對應點的坐標為(1,0),

  再將(1,0)向下平移3個單位,此時點C的對應點的坐標為(1,﹣3).

  故答案為:(1,﹣3).

  19.,菱形ABCD中,E、F分別是BC、CD的中點,過點E作EG⊥AD于G,連接GF.若∠A=80°,則∠DGF的度數(shù)為 50° .

  【考點】菱形的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

  【分析】延長AD、EF相交于點H,根據(jù)線段中點定義可得CF=DF,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可得∠H=∠CEF,然后利用“角角邊”證明△CEF和△DHF全等,根據(jù)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可得EF=FH,再根據(jù)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可得GF=FH,根據(jù)等邊對等角可得∠DGF=∠H,根據(jù)菱形的性質(zhì)求出∠C=∠A,CE=CF,然后根據(jù)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求出∠CEF,從而得解.

  【解答】解:,延長AD、EF相交于點H,

  ∵F是CD的中點,

  ∴CF=DF,

  ∵菱形對邊AD∥BC,

  ∴∠H=∠CEF,

  在△CEF和△DHF中,

  ,

  ∴△CEF≌△DHF(AAS),

  ∴EF=FH,

  ∵EG⊥AD,

  ∴GF=FH,

  ∴∠DGF=∠H,

  ∵四邊形ABCD是菱形,

  ∴∠C=∠A=80°,

  ∵菱形ABCD中,E、F分別是BC、CD的中點,

  ∴CE=CF,

  在△CEF中,∠CEF= =50°,

  ∴∠DGF=∠H=∠CEF=50°.

  故答案為:50°.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63分)

  20.計算:( ﹣2)0+( )﹣1+4cos30°﹣| ﹣ |

  【考點】實數(shù)的運算;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

  【分析】原式第一項利用零指數(shù)冪法則計算,第二項利用負指數(shù)冪法則計算,第三項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計算,最后一項利用絕對值的代數(shù)意義化簡,計算即可得到結果.

  【解答】解:原式=1+3+4× ﹣2

  =4.

  21.,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 與x軸交于點A,與雙曲線 在第一象限內(nèi)交于點B,BC丄x軸于點C,OC=2AO.求雙曲線的解析式.

  【考點】反比例函數(shù)綜合題.

  【分析】先利用一次函數(shù)與圖象的交點,再利用OC=2AO求得C點的坐標,然后代入一次函數(shù)求得點B的坐標,進一步求得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即可.

  【解答】解:由題意 OC=2AO,

  ∵當y=0時, x+ =0,解得x=﹣1,

  ∴點A的坐標為(﹣1,0),

  ∴OA=1.

  又∵OC=2OA,

  ∴OC=2,

  ∴點B的橫坐標為2,

  代入直線 ,得y= ,

  ∴B(2, ).

  ∵點B在雙曲線上,

  ∴k=xy=2× =3,

  ∴雙曲線的解析式為y= .

  22.州教育局為了解我州八年級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情況,隨機抽查了某縣部分八年級學生第一學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天數(shù),并用得到的數(shù)據(jù)檢測了兩幅統(tǒng)計圖,下面給出了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2•1•c•n•j•y

  請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a= 10 %,并寫出該扇形所對圓心角的度數(shù)為 36° ,請補全條形圖.

  (2)在這次抽樣調(diào)查中,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分別是多少?

  (3)如果該縣共有八年級學生2000人,請你估計“活動時間不少于7天”的學生人數(shù)大約有多少人?

  【考點】條形統(tǒng)計圖;用樣本估計總體;扇形統(tǒng)計圖;中位數(shù);眾數(shù).

  【分析】(1)根據(jù)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的和等于1列式計算即可求出a,再用360°乘以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所對圓心角的度數(shù),然后用被抽查的學生人數(shù)乘以8天所占百分比求出8天的人數(shù),補全條形統(tǒng)計圖即可;

  (2)用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的定義解答;

  (3)用總人數(shù)乘以“活動時間不少于7天”的百分比,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a=1﹣(40%+20%+25%+5%)=1﹣90%=10%,

  所對的圓心角度數(shù)=360°×10%=36°,

  被抽查的學生人數(shù):240÷40%=600人,

  8天的人數(shù):600×10%=60人,

  補全統(tǒng)計圖所示:

  故答案為:10,36°;

  (2)參加社會實踐活動5天的人數(shù)最多,

  所以,眾數(shù)是5天,

  600人中,按照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天數(shù)從少到多排列,第300人和301人都是6天,

  所以,中位數(shù)是6天;

  (3)2000×(25%+10%+5%)=2000×40%=800人.

  23.,⊙O中,直徑CD⊥弦AB于E,AM⊥BC于M,交CD于N,連AD.

  (1)求證:AD=AN;

  (2)若AB=4 ,ON=1,求⊙O的半徑.

  【考點】垂徑定理;勾股定理;圓周角定理.

  【分析】(1)先根據(jù)圓周角定理得出∠BAD=∠BCD,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得出∠ANE=∠CNM,故可得出∠BCD=∠BAM,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NE≌△ADE,故可得出結論;

  (2)先根據(jù)垂徑定理求出AE的長,設NE=x,則OE=x﹣1,NE=ED=x,r=OD=OE+ED=2x﹣1

  連結AO,則AO=OD=2x﹣1,在Rt△AOE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可得出x的值,進而得出結論.

  【解答】(1)證明:∵∠BAD與∠BCD是同弧所對的圓周角,

  ∴∠BAD=∠BCD,

  ∵AE⊥CD,AM⊥BC,

  ∴∠AMC=∠AEN=90°,

  ∵∠ANE=∠CNM,

  ∴∠BCD=∠BAM,

  ∴∠BAM=BAD,

  在△ANE與△ADE中,

  ∵ ,

  ∴△ANE≌△ADE,

  ∴AD=AN;

  (2)解:∵AB=4 ,AE⊥CD,

  ∴AE=2 ,

  又∵ON=1,

  ∴設NE=x,則OE=x﹣1,NE=ED=x,r=OD=OE+ED=2x﹣1

  連結AO,則AO=OD=2x﹣1,

  ∵△AOE是直角三角形,AE=2 ,OE=x﹣1,AO=2x﹣1,

  ∴(2 )2+(x﹣1)2=(2x﹣1)2,解得x=2,

  ∴r=2x﹣1=3.

  24.小明早晨從家里出發(fā)勻速步行去上學,小明的媽媽在小明出發(fā)后10分鐘,發(fā)現(xiàn)小明的數(shù)學課本沒帶,于是她帶上課本立即勻速騎車按小明上學的路線追趕小明,結果與小明同時到達學校.已知小明在整個上學途中,他出發(fā)后t分鐘時,他所在的位置與家的距離為s千米,且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的圖象中的折線段OA﹣AB所示.

  (1)試求折線段OA﹣AB所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式;

  (2)請解釋圖中線段AB的實際意義;

  (3)請在所給的圖中畫出小明的媽媽在追趕小明的過程中,她所在位置與家的距離s(千米)與小明出發(fā)后的時間t(分鐘)之間函數(shù)關系的圖象.(友情提醒:請對畫出的圖象用數(shù)據(jù)作適當?shù)臉俗?

  【考點】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

  【分析】(1)OA為正比例函數(shù)圖象,可以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

  (2)AB段離家距離沒發(fā)生變化說明在以家為圓心做曲線運動;

  (3)媽媽的速度正好是小明的2倍,所以媽媽走弧線路用(20﹣12)÷2=4分鐘.

  【解答】解:(1)線段OA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s= t(0≤t≤12)

  線段AB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s=1(12

  (2)圖中線段AB的實際意義是:

  小明出發(fā)12分鐘后,沿著以他家為圓心,1千米為半徑的圓弧形道路上勻速步行了8分鐘;

  (3)由圖象可知,小明花20分鐘到達學校,則小明的媽媽花20﹣10=10分鐘到達學校,可知小明媽媽的速度是小明的2倍,即:小明花12分鐘走1千米,則媽媽花6分鐘走1千米,故D(16,1),小明花20﹣12=8分鐘走圓弧形道路,則媽媽花4分鐘走圓弧形道路,故B(20,1).

  媽媽的圖象經(jīng)過(10,0)(16,1)(20,1)中折線段CD﹣DB就是所作圖象.

  25.提出問題:

  (1)1,在正方形ABCD中,點E,H分別在BC,AB上,若AE⊥DH于點O,求證:AE=DH;

  類比探究:

  (2)2,在正方形ABCD中,點H,E,G,F(xiàn)分別在AB,BC,CD,DA上,若EF⊥HG于點O,探究線段EF與HG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綜合運用:

  (3)在(2)問條件下,HF∥GE,3所示,已知BE=EC=2,EO=2FO,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考點】四邊形綜合題.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質(zhì)得AB=DA,∠ABE=90°=∠DAH.所以∠HAO+∠OAD=90°,又知∠ADO+∠OAD=90°,所以∠HAO=∠ADO,于是△ABE≌△DAH,可得AE=DH;

  (2)EF=GH.將FE平移到AM處,則AM∥EF,AM=EF,將GH平移到DN處,則DN∥GH,DN=GH.根據(jù)(1)的結論得AM=DN,所以EF=GH;

  (3)易得△AHF∽△CGE,所以 ,由EC=2得AF=1,過F作FP⊥BC于P,根據(jù)勾股定理得EF= ,因為FH∥EG,所以 ,根據(jù)(2)①知EF=GH,所以FO=HO,再求得三角形FOH與三角形EOG的面積相加即可.

  【解答】解:(1)∵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DA,∠ABE=90°=∠DAH.

  ∴∠HAO+∠OAD=90°.

  ∵AE⊥DH,

  ∴∠ADO+∠OAD=90°.

  ∴∠HAO=∠ADO.

  ∴△ABE≌△DAH(ASA),

  ∴AE=DH.

  (2)EF=GH.

  將FE平移到AM處,則AM∥EF,AM=EF.

  將GH平移到DN處,則DN∥GH,DN=GH.

  ∵EF⊥GH,

  ∴AM⊥DN,

  根據(jù)(1)的結論得AM=DN,所以EF=GH;

  (3)∵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CD

  ∴∠AHO=∠CGO

  ∵FH∥EG

  ∴∠FHO=∠EGO

  ∴∠AHF=∠CGE

  ∴△AHF∽△CGE

  ∴

  ∵EC=2

  ∴AF=1

  過F作FP⊥BC于P,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EF= ,

  ∵FH∥EG,

  ∴

  根據(jù)(2)知EF=GH,

  ∴FO=HO.

  ∴ ,

  ,

  ∴陰影部分面積為 .

  26.,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底邊BC的垂直平分線和BC所在的直線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拋物線y=﹣ x2+ x+4經(jīng)過A、B兩點.

  (1)寫出點A、點B的坐標;

  (2)若一條與y軸重合的直線l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右平移,分別交線段OA、CA和拋物線于點E、M和點P,連接PA、PB.設直線l移動的時間為t(0

  (3)在(2)的條件下,拋物線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得△PA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請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考點】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

  【分析】(1)拋物線的解析式中,令x=0,能確定點B的坐標;令y=0,能確定點A的坐標.

  (2)四邊形PBCA可看作△ABC、△PBA兩部分;△ABC的面積是定值,關鍵是求出△PBA的面積表達式;若設直線l與直線AB的交點為Q,先用t表示出線段PQ的長,而△PAB的面積可由( PQ•OA)求得,在求出S、t的函數(shù)關系式后,由函數(shù)的性質(zhì)可求得S的最大值.

  (3)△PAM中,∠APM是銳角,而PM∥y軸,∠AMP=∠ACO也不可能是直角,所以只有∠PAC是直角一種可能,即 直線AP、直線AC垂直,此時兩直線的斜率乘積為﹣1,先求出直線AC的解析式,聯(lián)立拋物線的解析式后可求得點P的坐標.

  【解答】解:(1)拋物線y=﹣ x2+ x+4中:

  令x=0,y=4,則 B(0,4);

  令y=0,0=﹣ x2+ x+4,解得 x1=﹣1、x2=8,則 A(8,0);

  ∴A(8,0)、B(0,4).

  (2)△ABC中,AB=AC,AO⊥BC,則OB=OC=4,∴C(0,﹣4).

  由A(8,0)、B(0,4),得:直線AB:y=﹣ x+4;

  依題意,知:OE=2t,即 E(2t,0);

  ∴P(2t,﹣2t2+7t+4)、Q(2t,﹣t+4),PQ=(﹣2t2+7t+4)﹣(﹣t+4)=﹣2t2+8t;

  S=S△ABC+S△PAB= ×8×8+ ×(﹣2t2+8t)×8=﹣8t2+32t+32=﹣8(t﹣2)2+64;

  ∴當t=2時,S有最大值,且最大值為64.

  (3)∵PM∥y軸,∴∠AMP=∠ACO<90°;

  而∠APM是銳角,所以△PAM若是直角三角形,只能是∠PAM=90°;

  由A(8,0)、C(0,﹣4),得:直線AC:y= x﹣4;

  所以,直線AP可設為:y=﹣2x+h,代入A(8,0),得:

  ﹣16+h=0,h=16

  ∴直線AP:y=﹣2x+16,聯(lián)立拋物線的解析式,得:

  ,解得 、

  ∴存在符合條件的點P,且坐標為(3,10).
猜你喜歡:

1.2017年中考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2.2017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帶答案

3.2017中考數(shù)學模擬考試試卷及答案

4.2017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附答案

5.2017中考數(shù)學練習題附答案

6.2017中考試卷復習題及詳細答案

2017遼寧錦州中考數(shù)學練習真題(2)

2017遼寧錦州中考數(shù)學練習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 1.﹣1.5的倒數(shù)是( ) A.﹣1.5 B.1.5 C. D. 【考點】倒數(shù). 【分析】根據(jù)乘積是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2017遼寧丹東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
    2017遼寧丹東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

    備戰(zhàn)中考的學生多去掌握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并加以學習才可以提高成績,為了幫助各位考生,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17遼寧丹東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希望能

  • 2017遼寧朝陽中考數(shù)學練習考題
    2017遼寧朝陽中考數(shù)學練習考題

    掌握中考數(shù)學練習試題有助于中考備考生提高成績,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提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17遼寧朝陽中考數(shù)學練習試題,希望能幫到大家! 201

  • 2017遼寧鞍山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2017遼寧鞍山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學生在中考備考中不知道如何去復習數(shù)學,其實只要多做數(shù)學模擬真題,多加復習就可以得到一定提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17遼寧鞍山中考數(shù)學模擬真

  • 2017涼山州數(shù)學中考模擬真題
    2017涼山州數(shù)學中考模擬真題

    學生在準備中考數(shù)學的時候常常不知道該如何有效復習,學生要多做中考模擬試題,多加復習才可以拿到好成績,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17涼山州數(shù)學中考

3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