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12章核心知識
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思想,講的是考研政治毛中特的第12章。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12章核心知識,供大家參閱!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12章核心知識1
第一節(jié) 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維護祖國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
愛國主義是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是一個國家民族意識和民族覺悟的集中反映。中華民族富有愛國主義傳統(tǒng)。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悠久的中華文化,是維系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的牢固紐帶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反對分裂,堅持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光榮傳統(tǒng)。
二、實現祖國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之一
實現祖國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任務。國家的完全統(tǒng)一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標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是一個走向現代化、實現繁榮昌盛的過程,同時也是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過程。
三、實現祖國統(tǒng)一是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
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潮流。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12章核心知識2
第二節(jié) 從武力解放臺灣到和平解放臺灣
一、臺灣問題的由來和實質
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人民同大陸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繼的是相同的文化傳統(tǒng)。
臺灣問題是中國國內戰(zhàn)爭遺留下來的問題,臺灣問題實質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二、武力解放臺灣的方針
1949年3月,新華社發(fā)表題為《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時評,指出:“中國人民包括臺灣人民)絕對不能容忍國民黨反動派把臺灣作為最后掙扎的根據地。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任務就是解放全中國,直到解放臺灣、海南島和屬于中國的最后一寸土地為止。”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1954年7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了抵制“共同防御條約”,再次提出解放臺灣的任務,表示不能承認美國軍事干涉和占領臺灣。
三、和平解放臺灣的方針
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我們黨及時調整了對臺政策,并提出許多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原則和方針政策。1955年5月,周恩來在全國人大會第15次會議上明確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zhàn)爭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國共兩黨的第三次合作。爭取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這是第一次公開提出和平解放臺灣的主張。
1963年,周恩來將我國對臺政策歸納為“一綱四目”。“一綱”即臺灣必須統(tǒng)一于中國。“四目”為:(1)臺灣統(tǒng)一于祖國后,除外交必須統(tǒng)一于中央外,臺灣之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蔣介石。(2)臺灣所有軍政及經濟建設一切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政府撥付。(3)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并尊重蔣介石的意見,協(xié)商后進行。(4)雙方互不派特務,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舉。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12章核心知識3
第三節(jié) “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
一、“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的形成和確立
1.毛澤東、周恩來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思想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思想來源。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闡明對臺灣問題立場時指出,中國人民有權用一切方式包括不排除和平方式解放臺灣。
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集中全黨智慧,逐步形成“一國兩制”的構想。這一構想的提出是從臺灣問題開始的。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和同年1月30日,鄧小平在訪問美國期間指出,我們不再用“解放臺灣”的提法,只要實現祖國統(tǒng)一,我們將尊重臺灣的現實和現行制度,初步表明了“一國兩制”的構想。
鄧小平在1984年2月的談話中明確表述了“一國兩制”的構想,他說:“世界上有許多爭端,總要找個解決問題的出路,我多年一直在想,找個什么辦法,不用戰(zhàn)爭手段而用和平方式,來解決這種問題。我們提出的大陸與臺灣統(tǒng)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統(tǒng)一后,臺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是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一個中國,兩種制度。”
二、“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
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基本內容就是在祖國統(tǒng)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就是在祖國統(tǒng)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一)“一國兩制”的內涵
1.一個國家。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香港、澳門、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央政府在北京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
2.兩制并存。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香港、澳門、臺灣的資本主義制度,實行長期共存,共同發(fā)展,誰也不吃掉誰。
3.和平統(tǒng)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通過談判,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tǒng)一,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4.高度自治。中國統(tǒng)一后,香港、澳門、臺灣成為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權。
(二)“一國兩制”的意義
1.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
2.體現了既堅持祖國統(tǒng)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堅定性,也體現了照顧歷史實際和現實可能的策略靈活性。
3.有利于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環(huán)境。 4.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國兩制”構想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
“一國兩制”的構想最早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來的,首先運用于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香港、澳門相繼回歸祖國,是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重要步驟,對臺灣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的示范作用,
1.在“一國兩制”理論的指導下,經過中國與英國、葡萄牙政府長期共同的努力,香港于1997年7月1日、澳門在1999年12月20日已順利回歸祖國,“一國兩制”的理論取得了巨大成功。
2.香港回歸的重大意義。香港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國恥,開創(chuàng)了香港和祖國內地共同發(fā)展的新紀元;標志著我們在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fā)展與進步事業(yè)作出了新的貢獻。
3.澳門回歸的重大意義。澳門回歸是繼香港回歸之后中華民族的又一盛事,是我們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4.“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為解決臺灣問題發(fā)揮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12章核心知識4
第四節(jié) 新形勢下“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構想的重要發(fā)展
一、對“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構想的豐富和發(fā)展
為了解決臺灣問題,從1979年元旦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人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有關部門發(fā)表了一系列文告、文章、談話,并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許多的積極措施,并進行了必要的斗爭。
1995年1月,江澤民發(fā)表了《為促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而繼續(xù)奮斗》的重要講話。講話重申了黨和國家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并提出八項主張。
二、新世紀新階段的對臺方針政策
2003年以來,臺灣當局在“臺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臺海局勢日前嚴峻。以胡錦濤為的黨中央,針對臺海局勢的新變化、新情況、新特點,作出了關于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創(chuàng)造地提出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新論述、新主張,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
在2005年3月4日,在《反分裂國家法》頒布前夕,胡錦濤也就兩岸關系提出了四點意見: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第二,爭取和平統(tǒng)一的努力決不放棄。第三,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第四,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xié)。
2005年3月14日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共十條?!斗捶至褔曳ā访鞔_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fā)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tǒng)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新世紀新階段對臺工作的六點意見:
1.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 2.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fā)展。 3.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 4.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5.維護國家主權,協(xié)商涉外事務。 6.結束敵對狀態(tài),達成和平協(xié)議。
看過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12章核心知識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