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語文高考題答案解析及語文檢測考試試卷
高考就是一個跳板,是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可以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2017語文高考題,僅供大家參考!
語文檢測考試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孔子談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鬃又?,不僅對個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個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對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shè),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見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貪得。何謂色?含義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顏悅色都屬此類,也可引申為表面上;含義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也可理解為專指夫婦一倫,為夫者能敬妻之賢德而略其色貌。“斗”指爭斗,戰(zhàn)斗??鬃铀f的斗,主要是指人壯年時血氣方剛,好勝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們的意氣之爭也包括其中。“得”指取得,獲得,此處意指貪得。貪,泛指無節(jié)制的愛好,貪得無厭。財貨、金錢、寶物、田產(chǎn)、房屋、女色等都是貪得的對象。表現(xiàn)為對既得的唯恐喪失,也表現(xiàn)為對未得貪取。
孔子將人生大體分為少、壯、老三個階段,所談“君子三戒”是從血氣出發(fā),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層面??鬃又蟮淖⑹柰革@出“君子三戒”從養(yǎng)生到養(yǎng)志、以理勝氣的理論發(fā)展路向。孔子從血氣出發(fā)所談的“君子三戒”,指向了從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關(guān)注人對色、斗、得的節(jié)制及對禮法、習俗等社會規(guī)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正因為人性好色、好斗、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們要有所戒懼,為此,人們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誘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違法,喪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們才有可能超越血氣的役使走向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進而挺立道德主體、擴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為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shè)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智慧,當代中國官員如何戒“色”?第一,修身養(yǎng)性,涵養(yǎng)拘束性道德。第二,修身齊家,弘揚夫妻忠貞美德。如何戒“斗”?第一,弘揚“掣矩之道”,處理好上下級、平級、同級行政官員之間的關(guān)系。第二,“正名” ,官員明確自己的職權(quán)職責,在其位謀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爭權(quán)奪利。第三,提倡君子之爭。在競爭、競崗、競職時,尊重社會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行為規(guī)范,以禮來化解惡性競爭或爭斗,營造和諧良性的競爭氛圍。如何戒“得”?第一,不受不義之貨財。第二,理解義利關(guān)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官員拒貪自主性的提高。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為利”,就是說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圖。第二重境界是“以義為利”,就是說為官者確實有為己謀福的目的,但他是通過行善舉,為百姓服務(wù)而達到自己利益。第三重境界是“以義為義”,即純粹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純粹為百姓服務(wù)而為官,惟其如此才能心安。
“好色、嗜斗、貪得”的最終結(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官員唯有涵養(yǎng)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對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能獲得君子坦蕩蕩、君子不憂不懼的幸福。尤其是在今天,官員內(nèi)心對制度的敬畏,對色、斗、得的戒懼,應該成為反腐制度建設(shè)的內(nèi)在動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與此相關(guān)的道德修養(yǎng)應該成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資源。
(《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對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shè)的啟示》節(jié)選)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孔子談到君子有三戒,主張戒色、戒斗、戒得,也從人生的三個階段不同和從血氣特點不同揭示三戒思想的依據(jù)。
B.孔子所談三戒思想既對個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義重大,又對個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對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shè)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C.“君子三戒”針對人性的通常弱點而論,其中的人性好色重要一層意思指人們對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們厚于女性美色。
D.“得”主要指貪得。泛指無節(jié)制的愛好,貪得無厭。表現(xiàn)為對財貨、金錢、寶物、田產(chǎn)、房屋、女色等未得對象的貪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孔子所談“君子三戒”從血氣出發(fā),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層面,而是顯出從養(yǎng)生到養(yǎng)志、以理勝氣的理論發(fā)展路向。
B.人們要超越血氣的役使走向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就要對好色、好斗、貪得有所戒懼,就需要在誘惑面前克制自身。
C.“君子三戒”為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shè)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智慧,如修身齊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爭、以義為義等。
D.借鑒君子之爭戒官員之斗,是指在職場競爭中,尊重社會、道德、行為規(guī)范,以禮來化解惡性競爭或爭斗,營造和諧良性的競爭氛圍。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孔子所談的“君子三戒”,從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關(guān)注人對色、斗、得的節(jié)制,又關(guān)注對社會規(guī)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
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員之斗,官員明確自己的職權(quán)職責,在其位謀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爭權(quán)奪利。
C.理解義利關(guān)系的三重境界來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圖,而培養(yǎng)“以義為利”之風,進而崇尚“以義為義”的最高境界。
D.“好色、嗜斗、貪得”的最終結(jié)果都是事與愿違,官員對制度的敬畏,對色、斗、得的戒懼,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設(shè)的內(nèi)在動力。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人。咸豐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母喪里居,遵義楊隆喜反,斥家財募壯士八百捍鄉(xiāng)里。服闋,會苗、教蜂起,巡撫蔣霨遠奏留軍,特旨授編修,增募至四千人,復平越、獨山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罷遣所募兵。虧餉巨萬,乃陳五百金案上,語眾曰:“與諸君共事久,今庫饋詘,徒手歸,奈何?”眾泣曰:“公毀家紓難,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東按察使。會僧格林沁治兵魯、豫間,令擊河北宋景詩。旋劾其擅議招撫,部議降三級。又明年,遷布政使。僧格林沁戰(zhàn)歿曹州,坐法再干議,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復摭他款彈之,事下曾國藩,國藩白其無罪。巡撫閻敬銘夙高其能,至是乞休,舉以自代,遂拜巡撫之命。時捻①趨海澨,李鴻章建議筑墻膠萊河,寶楨會軍蹙之。六年,東捻走濰河,東軍王心安筑壘方成,而堤墻未竣,捻長驅(qū)渡河,寶楨以聞。上怒,鴻章交部議,寶楨亦褫②職留任。先是東軍守濰河,本皖將潘鼎新汛地。皖軍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詔斬心安,寶楨抗辯,乃宥心安而責鴻章;寶楨復屢疏相詆,于是上益責鴻章忌刻縱寇矣。明年,西捻趨定州,近畿震動。寶楨聞警,即馳至東昌,率騎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糧,倍道北援,捻遂南潰。是役也,朝廷遣宿衛(wèi)之旅出國門備寇,統(tǒng)兵諸將帥皆獲譴讓,而上獨以寶楨一軍猝出寇前,轉(zhuǎn)戰(zhàn)雄、任、深、祁、高、肅間,復饒陽,功最盛,數(shù)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而其誅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頗用事。八年秋,乘樓船緣運河南下,旗繒殊異,稱有密遣。所過招納權(quán)賄,無敢發(fā)者。至泰安,寶楨先已入告,使騎捕而守之。安得海猶大言,謂:“汝輩自速辜耳!”傳送濟南,寶楨曰:“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奏上,遂正法。
光緒二年,代吳棠署四川總督。 成都將軍恒訓覈覆堤工,亦摭及鹽運病商民、流弊大,寶楨抗辯。上慮寶楨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尋予實授。寶楨彌自警勖,益興積谷,嚴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蒞事時,郭內(nèi)月有盜劫,至是誅匪幾盡,聲為道不拾遺。十一年,卒官,贈太子太保,謚文誠,予山東、四川、貴州建祠。
寶楨嚴剛有威。其初至山東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敬銘聞之,大稱異,至之日,親迓于郊。自是事無大小,皆咨寶楨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與沈葆楨并稱,尤勵清操。喪歸,僚屬集賻,始克成行云。子五人,體常尤著名,官廣東布政使。
(節(jié)選自《清史稿》有刪改)
①捻:“捻”即“捻軍”,是太平天國時期北方的農(nóng)民起義軍。②褫:剝奪
4.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
B.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
C.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
D.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宿衛(wèi),就是在宮禁中值宿,保衛(wèi)、護衛(wèi)皇帝;宿衛(wèi)軍,是中國古代禁衛(wèi)軍的一種,為帝王的親軍,負責警衛(wèi)京畿與王官。
B.擢,提拔,是古代升任官職的常用詞語。“擢右副都御史”意思是“提拔為右副都御史”,本文中與“擢”意思相近的詞語還有升、起、進、遷等。
C.居喪即丁憂,多指為父母居喪。居喪應遵循相應的禮儀,官員在家守喪期間,不辦理外事,在服喪期滿之前停止娛樂和交際,表示哀悼之情。
D.乞休意為辭官退休。古代退休的年齡一般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還有致事、致政等詞,與乞骸骨、乞歸等意思較為相近。
6.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丁寶楨散盡家財招募壯士拱衛(wèi)鄉(xiāng)里,在遣散壯士時,他直言虧錢的餉銀無法償付,大家有感于丁寶楨毀家紓難的無私付出,紛紛放棄餉銀離開。
B.丁寶楨早年宦海浮沉,多次被貶, 曾因與捻軍長期對壘時修筑防御工事不利,被革職留任,因為直言上諫,保護了王心安,卻使皇帝錯誤處罰了李鴻章。
C.同治七年,西路捻軍進攻到京城附近,丁寶楨率領(lǐng)一千騎兵,三千步兵,火速北上,轉(zhuǎn)戰(zhàn)數(shù)地,收復失地,得到皇帝的屢次褒獎,加官為太子太保。
D.丁寶楨性情剛正嚴明有威嚴,不屈服于權(quán)貴,磨礪自己清廉的節(jié)操,家無余財,后世說起官吏的作風和治績,經(jīng)常把他和沈葆楨放在一起來稱贊。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巡撫閻敬銘夙高其能,至是乞休,舉以自代,遂拜巡撫之命。(5分)
(2)上慮寶楨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尋予實授。寶楨彌自警勖,益興積谷,嚴督捕。(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列這首詞,完成8~9題
臨江仙 馮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離別,雨晴芳草煙深。路遙人去馬嘶沉。青簾斜掛,新柳萬枝金。
隔江何處吹橫笛?沙頭驚起雙禽。徘徊一晌②幾般心。天長煙遠,凝恨獨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舊稱金陵,后更名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時間。
8.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最恰當?shù)膬身検?( )(5分)
A.馮延巳的詞繼承花間詞的傳統(tǒng),以富艷精雕的意象來表達纏綿的情致,如以對“雨晴芳草煙深”“天長煙遠”等局部細景的雕琢來烘托離人的繾綣情懷。
B.“路遙人去馬嘶沉”寫出了離人去遠,人影不見,馬嘶不聞,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表現(xiàn)空間距離之遠、凝望時間之長,表達了分手后眷戀徘徊的情意。
C.“沙頭驚起雙禽”中“驚”不僅指水邊的禽鳥被笛聲驚飛,還指主人公被驚嚇,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從與意中人相會的美夢中驚醒。
D.“徘徊一晌幾般心”寫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復雜變化,他嘆惋與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憐自己孤獨寞,更從“一晌”中悟到時光匆匆、生命無常的道理。
E、全詞最后定格于“凝恨獨沾巾”的主人公形象,離索之情、惜別之恨郁凝于心,無以宣泄,唯終日淚濕衣襟,詞人在篇末簡筆畫像,留給讀者無限遐思。
9.“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是柳永《風霖鈴》的下闕。請比較“青簾斜掛,新柳萬枝金”和“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異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顏改。(《虞美人》李煜)
(2)小樓昨夜又東風,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李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風雨凄凄。(《阿房宮賦》杜牧)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宮賦》杜牧)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25分)
略談陳三立
傅璇宗
陳寅恪是一位史學家,但是他的成就的意義與影響已遠超過歷史學界。他在近現(xiàn)代中國文化思想史上,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
我們知道,陳寅恪的祖父陳寶箴,父親陳三立,都是他們那一時代的改革者,深為中華民族受到外國侵略者的蹂躪而扼腕憤慨。陳寶箴作為地主要員,特別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后,任湖南巡撫,一種深刻的民族危亡感使他力圖振興實業(yè),講求維新自強,他的得力助手就是其子三立。
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清政府因戰(zhàn)爭失敗引起進一步的割地賠款,這對知識界觸動極大。當時陳寶箴已由湖北改遷直隸布政使。馬關(guān)條約簽后,1895年5月,他曾致電張之洞,請誅李鴻章以謝國人。同年9月,陳三立至上海,與康有為、黃遵憲等會晤,參預籌備上海強學會事。也就在這一年秋,陳寶箴被任命為湖南巡撫。陳寶箴長期居于湘中,對當?shù)孛袂樯鯙槭煜ぃ旨び跁r勢風云,積極推行新政。陳三立此時也返湘,協(xié)助其父,并推薦梁啟超任湖南時務(wù)學堂總教習。
但是正當湘省新政轟轟烈烈開展之時,八月份北京變法宣告失敗,清廷下令,陳寶箴父子均革職,且永不敘用。這是陳三立一生的轉(zhuǎn)折點。他隨即陪侍其父歸江西修水老家居住。三立為其父所寫行狀,以極沉痛的筆調(diào)描述他們這一段的生活情景:“往往深夜孤燈,父子相語,仰屋欷歔而已。”1900年,義和團事起,八國聯(lián)軍入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西逃陜西,就在這世難亟變之際,陳寶箴在焦慮抑郁中去世。此后,陳三立移居南京,并經(jīng)常來往于武昌、南昌、廬山、上海等地,雖然其間他曾一度與其家鄉(xiāng)江西修建鐵路事情,但始終遠離政治,以超然于世的詩人自許。只是他仍關(guān)心國家與民族的前途。1932年他住廬山,正值“一•二八”事變,日軍發(fā)動對上海的進攻,據(jù)吳宗慈《陳三立傳略》:“憶民國二十一年壬申,日寇侵占上海閘北,滬戰(zhàn)遂作。先生居牯嶺,而日夕不寧,于郵局訂閱航空滬報,每日望報至,讀意,則愀然若有深憂。”而宗九奇《陳三立傳略》記此事,更謂:“每日望報至,至則讀,讀畢輒愀然形于色,郁郁不語。一日深夜,忽于夢中狂叫,喊殺日寇。”1933年秋冬,移居北平城中。1937年7月蘆溝橋炮聲起,日本侵略軍進城,八十五歲的老人不勝家國之悲,一氣之下,絕食而死。
陳三立年青時自許甚高,他隨侍其父游宦各地,目睹清朝吏治的腐敗,往往“醉后感時事,譏議得失,輒自負,詆諸公貴人”,自以才識當出諸公貴人上。封建政治的腐敗與列強的侵略,一種民族危亡感使他投身于維新變法的大潮流中。但是他與其父在湖南推行的新政,看似和康梁的變法相同,所走的路子卻各異。
陳三立在清末民初,一直以詩文名家,有盛名于東南。如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爾戈訪華,時陳三立七十二歲,正寓居杭州,徐志摩等特地從北平前往杭州,介紹他們兩位見面、合影。如吳宗慈《陳三立傳略》所說:“華、印兩詩人,各為其本國之泰斗,比肩一帖,接跡重洋,誠近代中印文化溝通之佳話。”1925年,《甲寅》雜志第一卷第五號至第九號,刊載汪國垣《光宣詩壇點將錄》,將陳三立以“天魁星及時雨宋江”當之,可見當時人視之為執(zhí)中國詩壇之牛耳。1936年陳三立已依隨陳寅恪移居北平。那年倫敦國際筆會曾邀請他和胡適與會,以胡代表新文學,他代表傳統(tǒng)文學,終因陳三立時年已八十四,不能遠涉重洋而止。在后世一般人印象中,散原老人只是一個足跡僅涉山林、只以詩文自娛的詩翁,而不太了解他前半生還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頗有新見的改革家。
他為一些清室故臣所作序跋、墓志中,對清之覆亡表示痛惜,而對武昌起義卻抱對立情緒。但盡管他當時對西方的認識還茫然得很,盡管他仍以遺老自居,卻盡可能送幾個兒子出國,去接受與故老傳統(tǒng)迥異的西學,并且還寄以厚望,這可以提供我們?nèi)ミM一步認識處于新舊交替中而又急劇變化的近代中國,人們思想面貌的異常復雜性。
(選自《中國文化研究》)
(1)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5分)
A.作為史學家的陳寅恪,之所以成為近現(xiàn)代中國文化思想史上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因為他生活在一個思想開放的家庭環(huán)境里。
B.陳三立在湘協(xié)助其父轟轟烈烈推行新政時,北京變法失敗,父子二人均革職,且永不敘用,這讓陳三立心灰意冷而遠離政治。
C. 陳三立年青時自許甚高, 目睹清朝吏治的腐敗,往往詆毀諸公貴人,且在投身于維新變法的大潮流中時,和康梁的變法路子不同。
D. 吳宗慈《陳三立傳略》和宗九奇《陳三立傳略》中記錄的陳三立在日軍發(fā)動對上海的進攻時的深切憂慮,展示出他愛國者的形象。
E. 倫敦國際筆會曾邀請他和胡適與會,但他當時足跡僅涉山林、只以詩文自娛,因此以年邁不能遠涉重洋為由,沒有參加這次筆會。
(2)文章寫陳三立,又安排了對陳寶箴和陳寅恪的介紹,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3)認真閱讀文章內(nèi)容,用簡要的文字概括陳三立的主要事跡。(6分)
(4)作為改革家,陳三立又往往以遺老自居;他對武昌起義抱對立情緒,而又送孩子們出國學習。他的思想是否矛盾?請就此談?wù)勀愕目捶ā?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