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1
2017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方法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很多學生由于沒有掌握閱讀方法,怕做閱讀題,亂做閱讀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僅供參考!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0分)
依偎——重慶街景
黃濟人
“依偎”這個詞,是很難用在眼前這位年輕人身上的。他顯然來自農村??吭诩缟系哪墙乇壬砀呗蚤L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團比他指頭還粗的繩索,標明了他的山城棒棒軍的身份??墒撬吘固贻p了一點,充其量十六七歲。而他那弱小的身軀所必須承受的,卻是生活的重擔。當他背著城里的冰箱搖搖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頂樓的時候,他氣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脹,他牙關緊咬?!耙蕾恕边@個詞的柔軟情調已經離他而去了,遠遠地,久久地。他所面對所經歷的情感只能是與“依偎”截然相反的東西,比如說昂首挺立,比如說身腰佝僂,總之,在那衣著襤褸的遮掩下,在那蓬頭垢面的裸露中,即令在那心理承受能力最為脆弱的地方,也只能剩下那副近乎殘忍的鐵石心腸了。
然而,此時此刻,他確實依偎在一位農村老漢的懷里。那是在一個雷雨交加的中午,當路上的行人紛紛躲進沿街的一個窄小的屋檐下的時候,我在一個角落里看見了他。他坐在潮濕的地上,靠在肩上的,依然是那截比身高略長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依然是那團比他指頭還粗的繩索。有所不同的是,他此刻的表情是平靜的、順從的,從那歪著的臟兮兮的脖子和那翹著的毛茸茸的鼻孔望去,他似乎睡著了。而這位老農也坐在地上,從年齡,從長相,更從為了不致驚動對方而久久不得動彈的雙腿去看,他無疑是懷中孩子的父親。他是什么時候進城來的,他怎么會在這里找到孩子,我一無所知。深信不疑的,便是他是懷揣著擔心與不安,不計旅途之苦專程前來看望孩子的?,F在好了,孩子的一切他都看到了。讓他欣慰的是,孩子長高了一點,長壯了一點,而且突然變得懂事多了,沒有再去調皮搗蛋,沒有再去貪耍玩鬧,孩子頑強的生存能力證明,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已經升起了一顆希望之星。那么,明天就要回到鄉(xiāng)下去了,地里發(fā)黃了的麥子等他回去收割,在這樣的時候,父親能夠為孩子再說點什么或再做點什么呢?該說的也許已經說了,比如要吃飽穿暖,比如要早睡早起,有了病一定要吃藥,醫(yī)院進不起就進藥店,西藥吃不起就吃中藥。哦哦,這孩子不講衛(wèi)生的壞習慣進了城也沒有改好,喏,手指甲這么長這么臟了,要是等到他自己來剪,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呢。
于是,在我的注目之下,這位老農抖抖顫顫地從衣兜里摸出一把小剪刀,開始為依偎在懷里的孩子剪手指甲。小剪刀生了點銹,刀口也鈍了,他剪得有些吃力,卻剪得格外認真,剪著剪著,伴著口中的喃喃自語,在那布滿皺紋的嘴角竟綻出來幾絲幸福的笑容。而孩子調皮的天性此時復活了,他的腦袋使勁朝父親的懷里鉆,一只手臂索性搭在了父親的肩頭,那稚氣與嬌氣一并顯現的時候,簡直像一個待哺的嬰兒,貪婪地享受在母親的懷抱之中。
我被眼前的這一幕愣怔住了,盡管這父子兩人如入無人之境,于周圍的任何目光全然不顧。不知怎的,隨著屋檐水的嘩嘩滴落,我的淚水亦潸然而下。老實說,我多么希望這場雷雨不要停止,以便讓人世間這幕難得一見的街景,得以框定,得以永恒……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請概括本文中作者所見街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結尾,“我”的淚水為什么會潸然而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舉例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雷雨”這一天氣現象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 此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通讀語段,找全街景的構成要素,然后用簡潔有序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個街景的背景是暴雨中、屋檐下,主體是深情依偎在一起的父子。同時,要關注街景中的細節(jié),如依偎時父子的神情動作。
答案 重慶街頭下著暴雨,屋檐下,一個弱小的十六七歲的年輕人依偎在坐在地上的父親的懷中安靜地睡著了,肩頭靠著系有繩索的竹筒,他父親坐在地上久久不動,掏出小剪刀給兒子剪指甲,露出幸福的表情。
2.解析 此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作者深情的描寫、合理傳神的想象中體會其感情,然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即可。
答案?、俸⒆与m然年輕卻勇敢地承擔起了養(yǎng)家的重任,作者對他充滿了同情和敬意。②父親舐犢情深,孩子柔情依戀,情感真摯,催人淚下。
3.解析 此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找出語段中運用的主要的藝術手法,要以通讀全篇為基礎,找出有代表性的藝術手法。而本語段中,想象和描寫分布全篇。同時,在分析藝術手法時,還要結合具體的例子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俪浞诌\用了想象的表現手法,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例如,第一段中,作者想象弱小的年輕人扛貨上樓的情景,表現了年輕人謀生的艱難;他頑強地承擔起養(yǎng)家的重擔,表現出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與下文所描寫的他依偎在父親懷中所顯現的稚氣、嬌氣形成強烈的反差,讀來讓人心醉。(答第二段作者想象老農來看孩子時的心理也可以)②描寫的運用。此文一至三段都有細致傳神的描寫,對于刻畫人物形象、表達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第三段綜合運用了動作描寫(如“抖抖顫顫地從衣兜里摸出”“剪得有些吃力,卻剪得格外認真”等)、神態(tài)描寫(“布滿皺紋的嘴角竟綻出來幾絲幸福的笑容”等)、細節(jié)描寫等手法,細膩真實地描寫出父子相依的溫馨動人的情景,催人淚下,為最后一段的抒情作了充分的鋪墊。
4.解析 此題考查考生對文本的探究能力。探究“雷雨”這一天氣現象的作用,首先要對語段內容有深刻的理解。這篇散文構思十分精巧,中心畫面是一對父子深情依偎、親密無間,背景是雷雨天,街道的屋檐下。作者除了描寫畫面,還補充了許多合理、深情的想象,增強了作品的情感沖擊力。從表現人物的角度看,雷雨交加,才使得這對父子有機會忙中偷閑,依偎在一起享受親情,而“我”才有機會耐心地聚焦這一畫面,記錄這美好的瞬間。
答案 ①為人物活動提供了特定的環(huán)境。外面雷雨交加,反而使得屋檐下的一小片地方更溫馨。②有利于情感的宣泄。在惡劣的天氣中,這對忙碌的父子趁此短暫的閑暇,愜意依偎,親情便自然流露。③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外面雷雨交加,所以“我”才有時間去耐心觀察,從而獲得深深的感動。④有利于主題的表達。惡劣天氣和這對父子濃情依偎形成反差,更容易讓讀者感悟到親情的美好。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二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5~8題。(20分)
懷念西府海棠
季羨林
暮春三月,風和日麗。我偶爾走過辦公樓前面。在盤龍石階的兩旁,一邊站著一棵翠柏,渾身碧綠,撲入眉宇。我顧而樂之,流連不忍離去。
然而,我的眼前驀地一閃,就在這兩棵翠柏站立的地方出現了兩棵西府海棠,正開著滿樹繁花,已經綻開的花朵呈粉紅色,沒有綻開的骨朵呈鮮紅色,粉紅與鮮紅,紛紜交劃,宛如半天的粉紅色彩云。成群的蜜蜂飛舞在花朵叢中,嗡嗡的叫聲猶如春天的催眠曲。我立刻被這色彩和聲音吸引住,沉醉于其中了。眼前再一閃,翠柏與海棠同時站立在同一個地方,兩者的影子重疊起來,翠綠與鮮紅紛紜交錯起來了。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一時有點茫然、懵然;然而不需要半秒鐘,我立刻就意識到,眼前的翠柏與海棠都是現實,翠柏是眼前的現實,海棠則是過去的現實,它確曾在這個地方站立過,而今這兩個現實又重疊起來,可是過去的現實早已化為灰燼,隨風飄零了。
事情就發(fā)生在十年浩劫期間。一時忽然傳說:養(yǎng)花是修正主義,最低的罪名也是玩物喪志。于是“_”一伙就在海內名園燕園大肆“斗私、批修”,先批人,后批花木,幾十年上百年的老丁香花樹砍伐殆盡,屢見于清代筆記中的幾架古藤蘿也被斬草除根,幾座樓房外面墻上爬滿了的“爬山虎”統(tǒng)統(tǒng)拔掉,辦公樓前的兩棵枝干繁茂、綠葉葳蕤的西府海棠也在劫難逃??傊?,一切美好的花木,也像某些人一樣,被打翻在地,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腳,永世不得翻身了。
這兩棵西府海棠在老北京是頗有一點名氣的。據說某一個文人的筆記中還專門講到過它們。熟悉北京掌故的人,比如鄧拓同志等,生前每到春天都要來園中探望一番。我自己不敢說對北京掌故多么熟悉,但是,每當西府海棠開花時,也常常自命風雅,到樹下流連徘徊,欣賞花色之美,聽一聽蜜蜂的鳴聲,頓時覺得人間畢竟是非常可愛的,生活畢竟是非常美好的,胸中的干勁陡然騰涌起來,我的身體好像成了一個蓄電瓶,看到了西府海棠,便仿佛蓄滿了電,能夠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中精神抖擻地馳騁一氣了。
中國古代的詩人中,喜愛海棠者頗不乏人。大家欣賞海棠之美,但頗以海棠無香為憾,在古代文人的筆記和詩話中,有很多地方談到這個問題,可見文人墨客對海棠的關心。
稍有理智的人都應當知道,海棠與人無爭,與世無忤,是決不會傷害任何人的;它只能給人間增添美麗,給人們帶來喜悅,能讓人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然而,就連這樣天真無邪的海棠也難逃“_”的毒手。燕園內的兩棵西府海棠現在已經不知道消逝到什么地方去了,這也算是一種“含冤逝世”吧。代替它們站在這里的是兩棵翠柏。翠柏也是我所喜愛的,它也能給人們帶來美感享受,我毫無貶低翠柏的意思。但是,以燕園之大,竟不能給海棠留一點立足之地,一定要鏟除海棠,栽上翠柏,一定要爭這方尺之地,翠柏而有知,自己擠占了海棠的地方,也會感到對不起海棠吧!
“_”要篡黨奪權,有一些事情容易理解;但是砍伐花木,鏟除海棠,仿佛這些花木真能抓住他們那罪惡的黑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愛好美好的東西是人類的天性,任何人都有權利愛好美好的東西,花木當然也包括在里面。然而“四人_偏要違背人性,欲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鏟除凈盡而后快。他們這一伙人是大奸慝,已經絲毫無可懷疑了。
事情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為什么西府海棠的影子今天又忽然展現在我的眼前呢?我從來不相信什么神話,我現在只能希望在遼闊無垠的宇宙中間還能有那么一塊干凈的地方,能容得下一個閬苑樂土,那里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jié)長春之草,大地上一切花草的魂魄都永恒地住在那里,隨時隨地都花團錦簇,五彩繽紛,我們燕園中被無端砍伐了的西府海棠的魂靈也遨游其間。
在這風和日麗的三月,我站在這里,浮想聯(lián)翩,悵望晴空,眼睛里溢滿了淚水。
(原文略有刪節(jié))
5.試聯(lián)系文章內容概括“_”一伙為什么要鏟除兩棵西府海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多處寫到了古今名人對海棠花的喜愛,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試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試探究作者在回憶西府海棠的過程中內心經歷了哪些變化。(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解析 此題考查考生篩選文中的重要信息的能力。相關信息主要在文章的第5段和第9段,在答題時要先將與題目無關的內容剔除,然后加以歸納概括。
答案 ①“_”一伙認為養(yǎng)花是修正主義,會玩物喪志;②“四人_伙是大奸慝,違背人性,欲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鏟除凈盡而后快。
6.解析 此題考查考生欣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者寫古今名人對海棠花的喜愛也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古今名人為什么都喜愛,而“_”一伙為什么痛恨,兩者之間什么關系,把握了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 一方面說明愛美是人的天性,海棠花給人間增添美麗,自然贏得人們的喜愛;另一方面又將人們對海棠花的喜愛和“_”一伙的倒行逆施進行鮮明的對比,說明他們違背人性,不得人心。
7.解析 此題考查考生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一般情況下,作答此類題目,先要考慮有沒有運用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然后再考慮其他表現手法。
答案 這段文字主要運用了擬人和想象的手法。作者賦予西府海棠以人的感情,將其被毀說成是“含冤逝世”;同時想象翠柏如果有知,也會為擠占西府海棠之地而感到抱歉,從而憤怒地控訴了“_”一伙破壞美好事物的罪惡行徑。
8.解析 此題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倩糜X中眼前的兩棵翠柏成了兩株海棠,作者沉醉其中;②幻覺消失,作者變得茫然、懵然;③回憶海棠被毀,作者感到痛心、憤慨;④面對現實,作者感到失望、傷感。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三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20分)
紅葉歸處是秋風
查 干
自古至今,紅葉有著無盡的話題。每每讀到有關紅葉的文字,我便心動,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有一年在京郊紅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讀到了一片元寶楓葉內心的獨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藍,遠山近嶺到處是燃燒的紅葉在秋風中靜默,使人不由想起“禪氣”這個詞。我仰頭去讀高巖上的一樹紅葉,猛然,其中一片碩大的從高處安然飄落,不帶一絲憂傷,仿佛是一位遠游的行僧,在欣欣然歸來。楓葉紅透,似一襲袈裟,在秋陽下閃著奇異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經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馬。這樣的時刻,恰有一聲聲晚鐘從紅螺寺高墻里傳了出來,像是迎賓曲。葉落歸根,就該是這樣的氛圍,葉落,是一種美好莊嚴的過程,是一種天律,不可違背,也不可抵觸。
文人墨客,為什么對紅葉有著說不盡的情愫呢?并且都帶有褒義?因為他們由此想到了人生,紅葉在上,人生有何可嘆?原本人世間美好的贊譽,往往是世人贈予的或是追認的,而不是絞盡腦汁去討要的,明搶暗奪的。
有時,人不如紅葉,它們那種面對凜冽秋風時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我每到兵馬俑發(fā)掘處,就感到渾身不自在,替那些帝王將相臉紅。他們活著時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寧。人是萬物之靈,卻不知順從自然規(guī)律,一見死神就亂了方寸,這是很可悲的。
有一年深秋,我們到二郎山深處的喇叭河風景區(qū)采風游覽,這里還沒有柏油路,天然小路曲曲彎彎,一直沿著山下的河流,伸向曠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股玉液在靜靜地流。爬上一處高地,遠眺近望,夕陽依依,諸峰相銜,山上山下都是斑斕的夢境。金黃和火紅,已是這里的主色調,尤其是變紅的槭樹漫山遍野地燦爛著,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顛倒。夜晚,山月當空,金黃和火紅都退到了一山的朦朧里。一陣山風拂過,樹木花草奪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來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們有些許警覺,但很安靜,以它們發(fā)藍的眸子,看著我們。我一時興起,給這些不速之客唱了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豎耳聆聽,同游者笑著說,你終于在這蠻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沒錯,它一定聽懂了我的歌聲,并且能體會到其中的內涵。天人合一,絕非僅僅是理想,只要人類還懷有一腔慈悲之心。
不料,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間刮起了山風,氣勢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憂,擔心紅葉的命運,久久不能入睡。清晨五時,我夢中有了幻聽,聽到了鐘聲由遠而近,轟然而優(yōu)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機便匆匆出門,山風有些冷,但安靜了許多,俯仰之間,滿眼都是落葉,像一地微微挪動的落霞。它們落得安然,飄得詩意,竟無半點憂傷,躺成了一山的哲思,憂郁的我,卻成了多余。驚愕之余,我終于有了一些禪悟。自然萬物,原本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只是人類給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讀不到事物的本色罷了。
淡淡的山霧中,我站在秋風中的山野上,終于明白:人,或者說我自己,是弱者,而非萬物之靈。眼下,躺了一山的紅紅落葉,正在完成一種交接儀式,生與死,在這里只是一個概念而非實質。我有幸列席這樣的一場儀式,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自己的一點點高度,并且讀到了自己靈魂的色澤,也正在由灰變紅。
紅葉歸處是秋風,擁有秋風的萬物有福了。
(選自《中國藝術報》,有刪改)
9.本文第一段中,我讀到的“楓葉內心的獨白”是什么?如何理解文末“讀到了自己靈魂的色澤,也正在由灰變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第一段描寫了楓葉飄落的情景,請對這一段作簡要的賞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四段描寫一群水鹿有什么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作者先稱“人是萬物之靈”,文末卻說人“非萬物之靈”,探究作者這種看似矛盾的表述背后的深層意蘊。(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第一問,理解“楓葉內心的獨白”,實際上是講作者對楓葉飄落的認識。作答時,需要特別注意文中描寫楓葉的語句,如“從高處安然飄落,不帶一絲憂傷,仿佛是一位遠游的行僧,在欣欣然歸來”“葉落,是一種美好莊嚴的過程,是一種天律,不可違背,也不可抵觸”“面對凜冽秋風時的坦然和睿智”等,抓住其中的關鍵詞來概括“獨白”的內涵。第二問,“我”的靈魂由灰變紅,實際上是我的思想認識升華,需要在理解全篇的基礎上,認識本文的主旨。
答案 第一問:楓葉坦然面對凜冽的秋風時,視下落為天律而欣然接受,無留戀,無所求。第二問: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受自然之理的感染而產生的靈魂的變化,“灰色”是指“我”為紅葉的飄落而憂傷,更深層的是不能看透事物的本質;“紅色”是指“我”受自然的洗禮,看淡了生死,悟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
10.解析 本題考查賞析文章藝術手法的能力。作答時,首先要尋找第一段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然后結合具體的內容分析語段運用藝術手法達到的藝術效果,例如“元寶楓葉內心的獨白”“紅葉在秋風中靜默”“不帶一絲憂傷”等幾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楓葉人格化,刻畫出楓葉的睿智深沉及飄落時的安然快樂的形象,生動傳神,表現出“我”對楓葉肅然起敬,為下文“我”的靈魂變色作了鋪墊。
答案 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描寫了楓葉飄落時安然、不帶一絲憂傷的神態(tài),并把它比喻成欣然歸來的行僧和一襲袈裟,十分生動傳神地寫出了飄落的紅葉的動態(tài)和色澤,營造了美妙莊嚴的環(huán)境,也形象地反映出作者的靈魂受到了洗禮。這段生動形象的描寫為下面的議論作了鋪墊。
11.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內容的能力。答題時,首先要概括水鹿出現時的具體情景,然后考慮其在內容和結構方面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
答案 ①一群水鹿的出現,表明喇叭河風景區(qū)不僅有迷人的植物,也有美麗的動物,環(huán)境優(yōu)美,令人陶醉。②“我”縱情演唱,水鹿豎耳聆聽,這一場景為作者說明“天人合一,絕非僅僅是理想,只要人類還懷有一腔慈悲之心”這一觀點提供了依據。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為下文主題的升華作了鋪墊。
12.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分清文中兩處“萬物之靈”的含義,并聯(lián)系作者提供的語境,思考作者說法變化背后的原因。
答案 ①看似矛盾的表述,表現了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認識的深化,由人凌駕于自然之上到與自然萬物平等相處,這種思想是可貴的。②第一處,“萬物之靈”是作為紅葉的對立物出現的,他是以帝王將相為代表,貪生惡死,無視自然規(guī)律,在作者看來,他們的認識是錯誤的,他們沒有表現出“萬物之靈”的杰出睿智,這是可悲的。③第二處,作者直接否定了人是“萬物之靈”,他觀察紅葉飄零等自然景觀,悟到自然萬物原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人自視為萬物之靈,但結果卻看不到事物的本質。紅葉落得安然,飄得詩意,無半點憂傷,這給作者以深深的震撼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