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北省高考語文卷
語文是一門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基礎性學科,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高規(guī)格的考試,自然對語文這門基礎學科要進行考察,而且要求也更高。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2017湖北省高考語文卷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2017湖北省高考語文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題3分,共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若在北方,百鳥啼鳴,一定是春天來了。一個漫長的冬季,除了雪花(飄落/墜落)的聲音,除了冰河迸裂的聲音,蒼茫的天地之間是蔓無邊際的沉寂。只有春天來臨,聲音和顏色才如蟄伏的蟲兒一樣,不知從什么地方都(鉆/長)了出來。春天里,人心會如泛青的原野,萌生出各種“花花草草”的念想。近于哀愁的喜悅,風一樣掃過心頭,本來純凈的心靈便被吹得紛亂如麻,青春啊,人生呀,未來呀…… ,被一支畫筆隨意涂抹——含苞待放的花朵、雙飛的燕子、和暖而明媚的陽光……我起身打開窗戶,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幕纏綿的江南煙雨。粉墻黛瓦的房屋、小巧(精致/精制)的蘇式院落、碧綠的荷池、長長的回廊…… ,更顯其雋永、幽深。
1.文中加點的詞語,字形有錯的一項是
A.蒼茫 冰河迸裂 B.蟄伏 蔓無邊際
C.明媚 紛亂如麻 D.纏綿 粉墻黛瓦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飄落 長 精制 B.墜落 長 精制
C.飄落 鉆 精致 D.墜落 鉆 精致
3.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如一幅找不到重心的圖畫 一應景物恰好被迎面的一樹桃花掩映
B.如一幅圖畫找不到重心 迎面的一樹桃花恰好掩映了一應景物
C.如一幅找不到重心的圖畫 迎面的一樹桃花恰好掩映了一應景物
D.如一幅圖畫找不到重心 一應景物恰好被迎面的一樹桃花掩映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醫(yī)生告訴他一定要堅持運動,不要抽煙喝酒、暴飲暴食,長此以往,身體狀況就會慢慢有所改善。
B.晚年的楊絳閉門謝客,生活簡樸,自言“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里”,但她給清華大學基金會捐款2000萬元,其人格其行為令人肅然起敬。
C.在眼前出現(xiàn)一位納西族老太太,那張臉上已有不少皺紋,一身納西族的裝束卻一塵不染。
D.我們要有不怕得罪人的責任與擔當,懲前毖后,冷語冰人,對某些同志就要給他們澆澆冷水,降降溫。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A.根據俄羅斯衛(wèi)生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來看,自上月以來,整個俄羅斯已有至少37個以上的地區(qū)爆發(fā)了甲型H1N1流感。
B.4月30日,利比里亞總統(tǒng)瑟利夫在首都蒙羅修亞接見了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稱贊防暴隊維護利比里亞和平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C.旅游中常見的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大聲喧嘩、插隊等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對于具有文化教養(yǎng)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D.一個小板凳,一張小圓桌,冬天一盆炭火,夏天一盆涼水——陳忠實就是在這樣簡陋的老屋里寫出了《白鹿原》。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與“中國文學”“漢文學”“華語文學”等以往對于中華民族文學的指稱相比,“中華文學”概念不僅在內涵上更切合中華民族文學時間的久遠性、空間的廣闊性、創(chuàng)作主體的多民族性以及語言形式的多樣性,而且在外延上也更具包容性。
“中華”比“中國”更具涵蓋力和開放性,“中國”一詞最初見于周成王時代銅器何尊銘文,其義為“帝王所都”;此后則指“中土”,與“四方”“四夷”相對。如《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孟子·梁惠王上》:“蒞中國,而撫四夷也。”都是將“中國”視為與“四方”“四夷”相對的地理空間。而“中華”(或稱“華”“諸華”)則兼地理空間、民族與文化而言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西戎之杰出者戎子駒支說:“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可見“諸戎”與“華”的不同,既有地域、民族方面的,但主要是文化方面的不同。關于“中華”與“中國”之區(qū)別,章太炎先生曾有精辟的概括:“中國云者,以中外別地域之遠近也。中華云者,以華夷別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則中華之名詞不僅非一地域之國名,亦且非一血統(tǒng)之種名,乃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義,無論同姓之魯衛(wèi),異姓之宋齊,非種之楚越,中國可以退為夷狄,夷狄可以進為中國,專以禮教為標準,而無有親疏之別。其后經數千年,混雜數千百人種,而稱中華如故。以此推知,華之所以為華,以文化言,可決知也。”(《太炎文錄初編》“別錄”卷一)他認為,“中華”雖最初也有地域、民族上的內涵,但主要還是以文化而言,無論中國或四夷,只要認同華夏文化者,均屬中華,因此“中華”實際上是一個具有動態(tài)性和歷時性的概念,用太炎先生的話說,就是“中國可以退為夷狄,夷狄可以進為中國”。
這樣看來,“中華文學”的提法顯然在歷史的涵納性方面更為符合中華文學發(fā)展的實際。有的學者也以“漢文學”“華語文學”代指中國文學或海外漢語文學,這兩個概念的局限性顯而易見,不必特別說明。
此外,“中華文學”概念的提出,更深層的意義應當還在于面對當今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民族文學研究學術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及對過去的一個世紀以來古代文學研究界關于中華民族文學研究范式轉型的引領作用。在這種新的學術理念的引領下,傳統(tǒng)研究中的一些偏頗有可能得到糾正,一些無法解決的難題有可能獲得解決的途徑。
舉例來說,過去學者爭論頗多的中國文學史上有無“史詩”的問題,如果在“中華文學”概念所指的研究思路下即可得到完滿的解決。黑格爾認為中國上古時代不存在《荷馬史詩》那樣的敘事作品,中國學者持不同意見者舉出《詩經》周族史詩反駁其說,贊同者則從漢語特點不適宜長篇史詩產生的角度出發(fā)證明黑格爾的觀點。如果先懸置這一問題,將考察的范圍擴展至漢民族以外的口傳文學,則很容易發(fā)現(xiàn)如藏族《格薩爾王傳》、蒙古族《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長篇史詩。這樣,黑格爾結論的不可信便顯而易見了。(選編自《文史知識》)
6. 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與“中國”兩個不同概念在內涵與外延上的區(qū)別,以及二者在歷史發(fā)展及中華文學上的具體體現(xiàn)。
B. “中華”作為一個具有動態(tài)性和歷時性的概念的原因,以及在中華文學上的具體體現(xiàn)。
C.本文重點對“中華文學”的內涵、外延及意義進行論證與厘清,特別突出了“中華文學”歷史的涵納性。
D. “中華文學”在文學研究中的具體運用,特別是對中華民族文學研究范式轉型的引領作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與“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的“中國”一詞的含義是一樣的。
B.“中國”與“中華”的區(qū)別,既體現(xiàn)在地域有別、民族有異,更體現(xiàn)在文化方面存在的明顯不同。
C.按照章太炎先生的說法,“中華”這一概念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tài)性和歷時性的概念。
D.如果我們擴展考察的范圍,不局限于漢民族的口傳文學,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黑格爾結論的不可信。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一詞兼具地理空間、民族與文化等屬性,因此,它比“中國”一詞更具涵蓋力和開放性。
B.只要有了“中華文學”這一概念的引領,傳統(tǒng)研究中的一些偏頗就能得到糾正,一些無法解決的難題就能獲得解決的途徑。
C.“漢文學”“華語文學”兩種提法不僅在內涵上存在許多不足,而且在外延上也缺少足夠的包容性。
D.藏族《格薩爾王傳》、蒙古族《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長篇史詩是與《荷馬史詩》相似的敘事作品。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歟?何其多能也!”子貢曰:“故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將者,且也。不言已圣,言且圣者,以為孔子圣未就也。夫圣若為賢矣,治行厲操,操行未立,則謂且賢。今言且圣,圣可為之故也。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從知天命至耳順,學就知明,成圣之驗也。未五十、六十之時,未能知天命、至耳順也,則謂之“且”矣。當子貢答太宰時,殆三十、四十之時也。
魏昭王問于田詘曰:“寡人在東宮之時,聞先生之議曰‘為圣易’有之乎?”田詘對曰:“臣之所學也。”昭王曰:“然則先生圣乎?”田詘曰:“未有功而知其圣者,堯之知舜也。待其有功而后知圣者,市人之知舜也。今詘未有功,而王問詘曰:“若圣乎?敢問王亦其堯乎?”夫圣可學為,故田詘謂之易。如卓與人殊,稟天性而自然,焉可學?而為之安能成?田詘之言“為圣易 ”,未必能成,田詘之言為易,未必能是;言“臣之所學”,蓋其實也。
圣可學,為勞佚殊,故賢圣之號,仁智共之。子貢問于孔子:“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子貢曰學不厭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由此言之,仁智之人,可謂圣矣。孟子曰:“子夏、子游、子張得圣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騫、顏淵具體而微。”六子在其世,皆有圣人之才,或頗有而不具,或備有而不明,然皆稱圣人,圣人可勉成也。孟子又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梢允藙t仕,可以已則已,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皆古之圣人也。”又曰:“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之者,莫不興起,非圣而若是乎?而況親炙之乎?”夫伊尹、伯夷、柳下惠不及孔子,而孟子皆曰“圣人”者,賢圣同類,可以共一稱也。宰予曰:“以予觀夫子,賢于堯、舜遠矣。”孔子圣,宜言圣于堯、舜,而言賢者,圣賢相出入,故其名稱相貿易也。(選自《論衡•知實篇》,有刪減)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言且圣者,以為孔子圣未就也 就:靠近,成為
B.學就知明,成圣之驗也 知:知識
C.言“臣之所學 ”,蓋其實也 實:符合實際
D.圣賢相出入,故其名稱相貿易也 貿:交換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今言且圣,圣可為之故也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B.然則先生圣乎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C.我學不厭,而教不倦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D.以予觀夫子,賢于堯、舜遠矣 請奉命求救于孫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子貢曰/學/不厭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B.子貢曰/學/不厭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C.子貢曰/學不厭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D.子貢曰/學不厭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宰向子貢問孔子是不是圣人,子貢認為孔子己經是圣人,因為上天讓他多才多藝。
B.孔子說的“六十而耳順”,意思就是自己到了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能明辨是非真假。
C.田詘認為,堯在舜還沒有作出功績前就能知道舜是圣人,而一般人等到舜有了功績后才知道舜是圣人。
D.孟子認為孔子是圣人,孔子能做到可以做官就做官,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該離開就趕快離開。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如卓與人殊,稟天性而自然,焉可學?而為之安能成?(5分)
(2)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5分)
14.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塞上聞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①,風吹一夜?jié)M關山。
春夜聞笛② 李益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注]①《梅花落》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②系詩人謫遷江淮時之作。
(1)第一首詩描寫了“塞上”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
(2)兩首詩中都含有“一夜”一詞,請分析其含義和表達效果。(4分)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子罕》“ , ”,意思是說,天氣寒冷,松柏晚于其他植物謝落,比喻人要堅韌不屈,不改初心。
(2)《勸學》中“ , ”兩句用“木與繩”“金與礪”的關系做比喻,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
(3)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中“ , ”兩句寫了作者對春天的極度喜愛,渴望與春同住的心情。
16.將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合乎邏輯的一段話,并將序號填入橫線處。(4分)
?、?ldquo;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為:在有限空間內斤斤計較
②而倘若我們仍是宣傳工匠甘心住小破房、騎電動車,則極易誤導人們,認為鼓勵工匠精神是鼓勵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
?、酃そ尘裥枰锝镉嬢^,不僅計較品質、手工技藝的爐火純青
?、苓@也顯然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發(fā)揚光大
?、莞嬢^手工與科技的相互增益,計較富創(chuàng)意、有創(chuàng)見、敢創(chuàng)新思想的誕生
17.以下是一名學生給張教授的一條短信,其中有使用不得體的詞語,請找出四處并修改或刪除。(4分)
張教授臺鑒:欣聞先生拙作業(yè)已付梓,欽佩有加?;貞泴W習期間,承蒙先生惠顧,感激不盡。以前我多有淺陋垂青之語,請多包涵。謹祝您的家母健康長壽。順頌時祺。學生李明。
18.用簡明的語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及觀點,填在橫線上。表述中不要出現(xiàn)具體數字。(4分)
在參與調查的2014屆本科應屆畢業(yè)生中,(不超過15字),另外,一小部分人選擇在國內繼續(xù)學習,極少數的人選擇出國繼續(xù)學習與創(chuàng)業(yè)。選擇繼續(xù)深造和創(chuàng)業(yè)的學生比例較往年均呈下降趨勢,意味著進入就業(yè)市場的應屆大學生比例上升,可見,(不超過15字)。
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語言學家王力
王力先生,1900年8月10日生于廣西博白縣岐山坡村。曾祖是歲貢生,父親王炳炎是清末秀才。王力自幼受到國學的熏陶。由于父親不善經濟之道,所以家境貧寒,生活十分清苦。王力小學畢業(yè)后,家中生活更加困難,只好輟學與父親一起開個雜貨鋪,因不善經營,一年就倒閉關門了。后來王力還織過布,甚至印過彩票。
17歲那年,天資聰穎的王力開始在家鄉(xiāng)做起了家庭教師,由于教學效果好,受到普遍稱贊,在博白縣里有了小小的名氣。21歲那年,他被當地的學校聘去做小學教員。由于王力知識淵博,講起課來生動自如,很受學生歡迎。
24歲那年,才華橫溢的王力在朋友的資助下考入上海的私立南方大學,一年后又進入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做校長的國民大學。
1926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招生,當時考題出得很怪:給出一百個人名,要學生寫出他們所處的時代和主要著作;給出一百個地名,讓學生寫出當時所處的地理位置;給出一百部書名,要學生寫出書的作者;給出一百句詩詞,要學生寫出其篇目。王力憑他廣博的知識,在眾多競爭對手中勝出,他被錄取了。
清華國學研究院有四位享有盛名的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當時的教學方法很靈活,每位導師一周講一次課,其余時間要學生去看書、搞研究。導師則坐在辦公室里,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去請教。這樣做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和獨立搞科研的能力,王力受益很大。四位導師的淵博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對王力也產生很大的影響。像王國維這樣的大學者在講《詩經》和《尚書》時,還常說“這里我不懂”的話,可見做學問一定不能強不知以為知,而要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王力的畢業(yè)論文《中國古文法》,梁啟超先生的批語多是贊譽之詞,如梁先生在封面的總批是“精思妙悟,可為斯學辟一新途徑”,書中眉批有“所謂二特性真是開拓千古,推倒一時”。而趙元任先生的批語則多是指出缺點,指出方向,如趙先生的一句批語“未熟通某文,斷不可定其無某文法。言有易,言無難”,批評得尖銳嚴厲,同時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兩位導師的批語不同,用心都是相同的,既鼓勵學生,使他們有信心攀登科學的高峰,又嚴格要求學生,指出他們的缺點,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者。兩位導師的不同批語有異曲同工之妙。王力非常喜歡趙元任先生講的音韻學,可以說,王力走語言學的道路,趙先生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因素。王力在清華研究院讀一年畢業(yè),趙元任先生建議他去法國專修語言學。王力又告別祖國,告別師友,飄洋過海,到巴黎求學去了。
1927年底,王力到達巴黎,專攻實驗語音學。王力到法國后遇到兩重困難,一是語言不通。在啟程之前,他只學過一個月的法文,既不能說,也不能聽。他利用課余時間進法語補習學校,并強制自己搬到法國人居住區(qū),跟法國人一起住,鍛煉自己的聽說能力。半年以后,他可以講一口流利的法語了。二是經濟無源。他的父親寄給他的一點錢,連生活費用都不夠。朋友建議他翻譯一些法國當時上演的名劇或著名小說,寄回國去出版,可以得些稿費,來作為學習和生活的費用。當時在商務印書館擔任編輯的葉圣陶先生對他的譯稿十分欣賞,葉老曾評價道:“信達二字,吾不敢言,雅之一字,實無遺憾。”從此,王力的譯稿只要一寄回來,商務印書館就都接受了,王力總共翻譯出版了二十余部譯作。這樣王力學習和生活的費用就解決了。王力先生后來回憶說:我在法國求學的費用,可以說是葉老給我的。所以我非常感謝他。王力在法國系統(tǒng)地學習了西方的語言學理論,并且獲得了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王力豐富的西方語言學理論與他堅厚的國學基礎結合在一起,使他后來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得心應手,無往而不利。(摘編自《中國現(xiàn)代教育家傳·王力》)
[注]王力,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有《中國音韻學》《中國現(xiàn)代語法》等等。
19.文章前兩段主要介紹了王力先生哪些生活經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20.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4分)
(1)清華國學研究院招生,當時考題出得很怪。(2分)
(2)信達二字,吾不敢言,雅之一字,實無遺憾。(2分)
21.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導師們對王力先生的學術研究產生了哪些影響?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22.王力先生在法國求學時是如何解決所面對的兩重困難的?他的做法給了你什么啟發(fā)?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七、(60分)
23.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 (60分)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印度理工學院校長門前站著200名大學生,他們手里拎著水桶,憤怒地抱怨著。學校的供水一直有問題,這次學生失去了耐性,他們情緒激動,要求校長立即解決。校長冷靜地質問學生:“你們是印度理工的學生嗎?印度理工,就是要學會解決問題,不要僅僅抱怨。明天一早,你們帶著解決方案來見我,我們一起解決它。”學生散去了,第二天一早,學生們帶來了三四個不同的解決方案。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2017湖北省高考語文卷答案
1.B(蔓無邊際——漫無邊際)
2.C (“飄落”指“飄著降落下來”,符合“雪花”的特點,“墜落”一般是指較大、較重的物體掉落,與“雪花”特點不符合。“鉆”與前文的喻體“蟲兒”相照應,并且更形象生動;“長”無法與喻體照應且較為直白。“精致”是“精巧細致”,形容事物美觀漂亮,而“精制”意為“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與語境不合。)
3.A
4.B(“閉門謝客”是指關閉家門謝絕客人來訪。“長此以往”是指老是這樣下去(多就不好的情況而言)。“一塵不染”泛指人品純正,絲毫沒有沾染壞習氣;也指環(huán)境非常清潔。“冷語冰人”的意思是“用尖酸刻薄的話傷害人”,感情色彩與句意不符。)
5.D(A.“根據……數據顯示看” 句式雜糅,可刪去“顯示來看”,或改為“從……數據來看”;同時“至少……以上”矛盾,可刪除一個。B.成為殘缺,應在“稱贊防暴隊”后加“為”。C.主客顛倒,可改為“具有文化教養(yǎng)的人對于……行為是不能容忍的”,或在“人”后加上“來說”。)
6.C(根據文章第一段及第三段,可以推知文章主旨。)
7.B(“諸戎”與“華”的不同“既有地域、民族方面的,但主要是文化方面的不同”,“中國”與“中華”的區(qū)別用章太炎先生的話為“中國云者,以中外別地域之遠近也。中華云者,以華夷別文化之高下也。)
8.B(“就能”的說法,過分絕對,原文是說“有可能”。)
9.B(知,同“智”,智慧。)
10.A(副詞,將,將要。B連詞,表條件,那么;連詞,表并列。 C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折。D介詞,比;介詞,向。)
11.D(子貢曰:“學不厭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12.A(“子貢認為孔子己經是圣人”錯誤,子貢說將成為圣人)
13.(1)如果卓絕得與一般人不一樣,是稟受天性自然生成的,怎么能學呢?學習做圣人又怎么能成功呢?(每句1分,通順1分)
(2)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事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支使,天下太平時出來做官,天下大亂時退去歸隱,伯夷是這樣的人。(每句1分)
參考譯文:
太宰向子貢問道:“孔子是個圣人吧?他怎么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回答說:“這本來是上天讓他將成為圣人,又使他這么多才多藝的。”將,就是將要的意思。子貢不說已經是圣人,而說將要成為圣人,是他認為孔子當時還沒有成為圣人的緣故。成為圣人和成為賢人一樣,要修養(yǎng)磨煉自己的操行,操行還沒有磨煉成功的時候,那只能說是將要成為賢人?,F(xiàn)在子貢說孔子將要成為圣人,是因為圣人是可以做到的緣故。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業(yè),三十歲言行合于禮,四十歲能明白事理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一聽到別人說的話,能夠清楚理解其中的意思。”從“知天命”到“耳順”,學習有了成就,智慧更加通達,這是成了圣人的驗證。還沒有到五六十歲的時候,就不能“知天命”,達到“耳順”的程度,所以就稱之為將要。當子貢回答太宰的問話時,大概是孔子三四十歲的時候吧。
魏昭王向田詘問道:“我做太子的時候。聽說先生有這樣的議論,說‘做圣人容易’,有這回事嗎?”田詘回答說:“圣人是我所要學著去做到的。”昭王問:“這樣那么先生是圣人嗎?”田詘說:“沒有作出功績之前就能知道他是圣人,這是堯對舜的認識;等到有了功績之后才能知道他是圣人,這是一般人對舜的認識?,F(xiàn)在我還沒有什么功績,而王就問我‘你是圣人嗎?’敢問大王你也是堯一樣的圣人嗎?”圣人是可能通過學習做到的,所以田詘說做圣人容易。如果圣人卓絕得與一般人大不一樣,是稟受天性自然生成的,那怎么能學呢?學習做圣人又怎么能成功呢?田詘說的“做圣人容易”,未必能夠成功;田詘說的“做圣人容易”,也未必是對的。他所說的“圣人是我所要學著做到的”,這大概倒是符合實際的。
圣人可以經過學習做到,只是用功的程度更特殊些罷了,所以賢人圣人的稱號雖有區(qū)別,但在仁與智方面是共同的。子貢對孔子問道:“您已經是圣人了嗎?”孔子說:“圣人,我達不到,我只是學習從不滿足,教人從不覺得疲倦而已。”子貢說:“學習不滿足,就是智;教人不疲倦,就是仁。有仁又有智,您就是圣人了。”由此說來,具有仁智的人,就可以稱為圣人了。孟子說:“子夏、子游、子張,都學到了圣人的一個方面;冉牛、閔子騫、顏淵,他們學到了圣人的各個方面,但程度不深。”這六個人在當時,都具有做圣人的才能,有的略有圣人之才而不全面,有的具備了圣人之才而不夠高明,然而都稱他們是圣人,這說明圣人是可以經過努力學習而達到的。孟子又說:“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輔佐,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召喚,天下太平時出來做官,天下大亂時退去歸隱,伯夷是這樣的人。什么樣的君王都可以輔佐,什么樣的百姓都可以召喚,局勢穩(wěn)定可以做官,社會動亂也可以做官,伊尹是這樣的人??梢宰龉倬妥龉?,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該離開就趕快離開,孔子就是這樣的人。他們都是古代的圣人。”孟子還說:“圣人,是百代的師表,伯夷,柳下惠正是這樣的人。因此,聽到伯夷品性的人,貪婪的人廉潔了,懦弱的人也長了志氣;聽到柳下惠品性的人,刻薄的人厚道了,狹隘的人寬宏大度了。他們興起在百代以前,百代以后知道他們事跡的人,沒有不受感動鼓舞的。難道不是圣人才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嗎?更何況親身受到他們熏陶教育的人呢?”伊尹、伯夷、柳下惠比不上孔子,然而孟子都把他們稱為“圣人”,說明圣人、賢人同是一類人,可以共用一個稱號。宰予說:“據我看孔子,要比堯、舜賢良得多。”孔子是圣人,宰予應當說“比堯、舜更圣明”,然而他說“賢”,正說明圣、賢差不多,所以圣、賢這兩個名稱可以互相交換。
14.(1)塞上雪凈,牧馬歸還,戍樓月明,笛聲滿山,一幅安寧壯闊、月夜思鄉(xiāng)的畫面。(4分)
(2)高詩中“一夜”是指笛聲響了一夜,征人一夜未眠,極言時間之長,表明征人思鄉(xiāng)情切。李詩中“一夜”是指大雁一夜之間,不待天明飛往北方,極言時間之短,表明遷客借大雁北歸,淚滿衣衫,思鄉(xiāng)情切卻不得歸的怨望。(4分)
15.(1)歲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彫)也(2)故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3)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16.①③⑤②④(順序亂該題不得分)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為:在有限空間內斤斤計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計較,不僅計較品質、手工技藝的爐火純青,更要計較手工與科技的相互增益,計較富創(chuàng)意、有創(chuàng)見、敢創(chuàng)新思想的誕生。而倘若我們仍是宣傳打磨工甘心住小破房、騎電動車,則極易誤導人們,認為鼓勵工匠精神是鼓勵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這也顯然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發(fā)揚光大。
17.(1)“拙作”應為“大作”等;(2)“惠顧”應為“厚愛”或“關愛”等;(3)將“垂青”刪除;(4)將“您的家母”改為“令堂”或“您的母親”等。(臺鑒、惠鑒、鈞鑒、雅鑒、臺覽:請您審閱、審查、指教;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惠顧(多用于商店對顧客):來臨;垂青:稱別人對自己的重視;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18.答案示例:大部分畢業(yè)生選擇直接就業(yè)(2分) 就業(yè)競爭形勢較往年更加激烈(就業(yè)競爭壓力增大或競爭形勢更加嚴峻。意思對即可。)(2分)
19.經歷:(1)因家境貧寒,輟學與父親開鋪,干過織布、印彩票等工作。(2)做家庭教師。(3)做小學教員。(2分,意思對即可)
好處:(1)使文章內容豐富,人物完整豐滿。(2)對后文介紹王力先生的學術成就起襯托作用,引起下文。(2分,意思對即可)
20.(1)①這些考題與眾不同,題量很大,重在考查考生的知識面和記憶力。②從側面表現(xiàn)了王力知識淵博。(2分,意思對即可)
(2)①譯稿是否準確和通順,我不敢妄加評論,但文筆之雅,確實沒有什么遺憾的。②表現(xiàn)了王力文筆之雅、有文采。(2分,意思對即可)
21.①導師們的靈活教學方法,培養(yǎng)了王力先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和獨立搞科研的能力。(方法)②導師們的博學和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對王力后來的治學態(tài)度產生了很大影響。(態(tài)度)③導師的贊譽之詞使他受了莫大的鼓勵,增加了他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心。(信心)④導師的尖銳批評和悉心指導,影響王力先生走上了語言學研究的道路。(方向)
22.王力先生遇到了語言不通和經濟無源兩重困難。面對語言不通的困難,他采取了兩個辦法,一是業(yè)余時間進法語補習學校學習,二是搬到法國人居住區(qū)鍛煉聽說能力。面對經濟無源的困難,他采納朋友建議,翻譯法國文學作品寄回國出版賺取稿費。(3分,意思對即可)
啟發(fā):①要自食其力。②要勤奮努力。③要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優(yōu)勢。(3分,意思對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
23.(1)觀點:從學生角度看:抱怨與行動;抱怨、責任與擔當;抱怨別人與苛求自己;學習知識與解決問題。
從校長角度看:冷靜智慧處理問題;談教育的理念與方法;如何培養(yǎng)人;教育與責任;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知與行;讓學生去做,實踐更重要;解決問題與創(chuàng)新理念。
(2)賢與不賢;見賢思齊與自省;看齊意識。
猜你感興趣:
2017湖北省高考語文卷
上一篇:2017高考語文試題全國卷
下一篇:2017山東省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